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380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手机发送第一请求,以获得用户B的手机上的联系人信息,然后,用户B的手机接收第一请求后,获取自身的第二联系人列表,然后将第二联系人列表携带于第一响应中发送给用户A的手机,用户A的手机接收所述用户B的手机发送的第一响应;用户A的手机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用户A的手机根据组别从第二联系人列表中获取第三联系人信息,由于用户A和用户B是同事,因此,用户A的手机可以仅从第二联系人列表中获取组别信息为同事的联系人信息(其中组别信息为同事的联系人信息即为第三联系人信息),然后用户A的手机将所述第三联系人信息与所述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匹配,得到作为匹配结果的第四联系人信息;其中,所述第四联系人信息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且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用户A的手机将所述第四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这样用户A的手机就完成通讯录的更新。对应地,如果用户B的手机要更新自己的通讯录,那么用户B的手机向用户A的手机发送第一请求,依次执行步骤S202至步骤S206即可。如此,用户A的手机和用户B的手机就完成了通讯录的更新。
[0129]实施例三
[0130]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该信息处理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0131]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三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0132]步骤3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请求用于向第二终端请求具有第一属性信息的联系人信息;
[0133]步骤30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具有第一属性信息的联系人信息。
[0134]步骤303,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35]步骤304,所述第一终端将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与具有第一属性信息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比较,得到作为匹配结果的第二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且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
[0136]步骤305,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37]实施例四
[0138]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该信息处理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0139]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四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4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0140]步骤401,第一终端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上的第二联系人列表;
[0141]步骤402,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所述第一响应中还携带有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明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的频率;
[0142]步骤403,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43]步骤404,所述第一终端获取第一参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的第五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五联系人信息作为匹配结果,并且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而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
[0144]步骤405,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第五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45]实施例五
[0146]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信息处理装置,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装置中的第一发送单元、第一接收单元、第一获取单元、匹配单元和更新单元都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147]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五信息处理装置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该装置500包括第一发送单元501、第一接收单元502、第一获取单元503、匹配单元504和更新单元505,其中:
[0148]所述第一发送单元501,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上的第二联系人列表;
[0149]所述第一接收单元502,用于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
[0150]所述第一获取单元503,用于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51]所述第一匹配单元504,用于将所述第一联系人列表与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0152]所述更新单元505,用于根据所述匹配结果,更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53]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单元,用于将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与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比较,得到作为匹配结果的第二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且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
[0154]所述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二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55]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匹配单元包括第一获取模块和匹配模块,其中:
[0156]所述第一获取模块,用于根据预设的第一规则从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中获取第三联系人信息;
[0157]所述匹配模块,用于将所述第三联系人信息与所述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进行匹配,得到作为匹配结果的第四联系人信息,所述第四联系人信息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且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
[0158]所述更新单元,用于所述第四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59]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装置还包括第二获取单元,用于获取第一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对应于所述第二终端,然后根据所述第一联系人信息向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第一请求。
[0160]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中包括一个及其以上的联系人信息,所述联系人信息至少包括以下属性信息中的任意一种:
[0161]名称、电话号码、类别或组别、社交账户、邮箱、年龄、爱好、地址、工作单位、工位单位的地址。
[0162]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请求中携带有第一属性信息,所述第一请求用于向第二终端请求具有第一属性信息的联系人信息;
[0163]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具有第一属性信息的联系人信息。
[0164]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响应中还携带有第一参数,所述第一参数用于表明第一联系人与第二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的频率;
[0165]对应地,所述匹配单元,用于获取第一参数满足预设的第一条件的第五联系人信息,所述第五联系人信息作为匹配结果,并且属于所述第二联系列表而不属于第一人联系人列表;
[0166]所述更新单元,用于将所述第五联系人信息更新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67]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0168]实施例六
[0169]基于前述的方法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终端,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六终端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该终端600包括:
[0170]显不屏601,用于显不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71]处理器602,用于向第二终端发送第一请求,所述第一请求用于请求所述第二终端上的第二联系人列表;
[0172]接收所述第二终端发送的第一响应,所述第一响应中携带有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
[0173]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74]将所述第一联系人列表与所述第二联系人列表进行匹配,得到匹配结果;
[0175]根据所述匹配结果,更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76]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终端实施例项的描述,与上述方法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同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终端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这里不再赘述。
[0177]实施例七
[0178]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一种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应用于终端,该信息处理方法所实现的功能可以通过终端中的处理器调用程序代码来实现,当然程序代码可以保存在计算机存储介质中,可见,该终端至少包括处理器和存储介质。
[0179]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七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7所示,该信息处理方法包括:
[0180]步骤701,第一终端向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
[0181]这里,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有第一标签,所述第二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182]步骤702,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
[0183]步骤703,所述服务器获取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184]这里,标签与上述的联系人信息中的属性信息中的组别或类别比较类似,是用于标识联系人类别的信息,所不同的是,组别信息是用户自己设置的,存储的终端的本地;而标签是服务器给联系人信息的一个属性,标签只能从服务器上获取。本例中的标签可以是指职业的标识,例如学生族、上班族、打工族、农民工族、教师。例如,小王的联系信息在自己弟弟妹妹的手机上,可能存在的组别是亲戚组,小王在自己同事手机上可能存在的组别是同事组,小王在自己同学上级上存在的组别是同学;但是小王在服务器上的标签可能是工程师。
[0185]步骤704,所述服务器计算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与持有第一终端的用户之间的连接间距;
[0186]这里,所述连接间距表示第一终端的用户与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之间要通过几个人介绍来能相互认识;例如,小王和小李是同学,小李如果把自己的表妹介绍给小王认识,则小王和小李的表妹之间的连接间距是1,其中I代表小李;如果小李的表妹把自己的同学小高介绍给小王认识,则小王和小高之间的连接间距是2,2代表2个人即小李和小李的表妹;如果小高把自己的弟弟介绍给小王认识,则小王和小高弟弟之间的连接间距是3,3代表为3个人,即小高、小李、小李的表妹。从连接间距的概念上可以知道,连接间距越大,那么两个陌生人认识的几率(两个人有交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