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装置、终端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9380580阅读:来源:国知局
集的概率)也就越小,相反,连接间距越小,两个陌生人认识的几率也就越大。通过连接间距能够实现美国心理学家米尔格朗提出的六度分隔理论“世界上任意两个人之间建立联系最多需要不超过六个人”,而这在现在的通讯录里是不可能做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却可以做到。
[0187]步骤705,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二响应;
[0188]这里,所述第二响应中携带有具有所述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和连接间距;
[0189]步骤706,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响应;
[0190]步骤707,所述第一终端将连接间距满足预设的第二条件的具有所述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添加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191]这里,第二条件是指与连接间距有关的条件,例如,第二条件可以是指连接间距小于等于3,对于用户而言,连接间距越大,认识的几率越小,那么当连接间距大于一定阈值(例如连接间距为3)的时候,认识另外一个人也就意义不大,也就是说,用户可以先认识那些比较容易有交集的陌生人。
[0192]步骤708,所述第一终端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193]步骤709,所述第一终端将所述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同步到所述服务器上;
[0194]步骤710,所述服务器将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进行保存;
[0195]这里,所述服务器将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进行保存,是为了第二终端向所述服务器请求得到所述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196]步骤711,所述第一终端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
[0197]这里,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联系人信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三请求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具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的联系人信息的标签;
[0198]步骤712,服务器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请求;
[0199]步骤713,所述服务器根据所述联系人的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标签;
[0200]步骤714,所述服务器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响应;
[0201]这里,所述第三响应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标签;
[0202]步骤715,所述第一终端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响应;
[0203]这里,所述第三响应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标签;
[0204]步骤716,所述第一终端根据标签和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对自身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标签分类。
[0205]实施例八
[0206]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两种信息处理系统,该系统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其中第一信息处理装置中的第二发送单元、第二接收单元和添加单元、第三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和分类单元、所述第三获取单元和同步单元,都可以通过第一终端中的处理器来实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的第四接收单元、第四获取单元、计算单元和第四发送单元、第五接收单元、第五获取单元和第五发送单元,都可以通过服务器中的处理器来实现;;当然也可通过具体的逻辑电路实现;在具体实施例的过程中,处理器可以为中央处理器(CPU)、微处理器(MPU)、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或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等。
[0207]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八信息处理系统的组成结构示意图,如图8所示,该系统包括第一信息处理装置和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该第一信息处理装置810包括第二发送单元811、第二接收单元812和添加单元812,该第二信息处理装置820包括第四接收单元821、第四获取单元822、计算单元823和第四发送单元824,其中:
[0208]所述第二发送单元811,用于向服务器发送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有第一标签,所述第二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209]所述第四接收单元821,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二请求,所述第二请求携带有第一标签,所述第二请求用于向服务器请求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210]所述第四获取单元822,用于获取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211]所述计算单元823,用于计算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与持有第一终端的用户之间的连接间距;
[0212]所述第四发送单元824,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中携带有具有所述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和连接间距。
[0213]所述第二接收单元812,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二响应,所述第二响应中包括具有所述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和连接间距,所述连接间距表示第一终端的用户与具有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的联系人之间要通过几个人介绍来能相互认识;
[0214]所述添加单元813,用于将将连接间距满足预设的第二条件的所述第一标签的联系人信息,添加到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
[0215]本发明实施例中,该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三发送单元、第三接收单元和分类单元,对应地,第二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五接收单元、第五获取单元和第五发送单元,其中:
[0216]所述第三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服务器发送第三请求,所述第三请求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所述标识信息为联系人信息的属性信息;所述第三请求用于向所述服务器请求具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的联系人信息的标签;
[0217]所述第五接收单元,用于接收第一终端发送的第三请求;
[0218]所述第五获取单元,用于根据所述联系人的标识信息获取对应的标签;
[0219]所述第五发送单元,用于向所述第一终端发送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标签;
[0220]所述第三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服务器发送的第三响应,所述第三响应中携带有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和对应的标签;
[0221]所述分类单元,用于根据标签和联系人的标识信息对自身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联系人信息进行标签分类。
[0222]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息处理装置还包括:
[0223]所述第三获取单元,用于获取自身的第一联系人列表中的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224]所述同步单元,用于将所述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同步到所述服务器上,以便第二终端向所述服务器请求得到所述具有第二标签的联系人信息。
[0225]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装置实施例的描述,与上述方法实施例的描述是类似的,具有同方法实施例相似的有益效果,因此不做赘述。对于本发明装置实施例中未披露的技术细节,请参照本发明方法实施例的描述而理解,为节约篇幅,因此不再赘述。
[0226]实施例九
[0227]基于前述的实施例,本发明实施例再提供信息处理方法,该方法能够让用户之间快速与对方共享自己的联系人,图9-1为本发明实施例九信息处理方法的实现流程示意图,如图9-1所示,该方法包括下面五种方式:
[0228]方式一:查找共同联系人;查找共同联系人这种方式的流程如图9-2所示,该流程包括:
[0229]步骤911,请求方发送请求,开始配对;
[0230]具体地,请求方可以是双方,本例中,上述的第一终端可以作为请求方,第二终端也可以作为请求方;换句话说,第一终端和第二终端同时作为请求方方和接收方,当第一终端作为请求方时,第二终端作为接收方;当第二终端作为请求方时,第一终端作为接收方。当两个用户之间需要查找共同联系人时,可以通过发起该请求,找到对方的终端标识并点击配对。
[0231]步骤912,请求方搜到接收方,并配对成功;
[0232]步骤913,请求方逐个发送本地通讯录中的联系人信息到接收方,由接收方执行查找并返回结果;
[0233]步骤914,请求方逐个接收结果,如果匹配则标注,否则继续发送下一个;
[0234]步骤915,请求方联系人发送完毕,匹配查找结果,共同联系人已被标注在本地通讯录中。
[0235]上述步骤中,接收方相应进程会执行查找匹配过程,并给出匹配结果。该匹配基本原则例如可以是双方固定联系人中联系频率至少每月一次及以上的(电话、短信均可)那些联系人。
[0236]方式二,批量共享联系人,批量共享联系人的流程如图9-3所示,该流程包括:
[0237]步骤921,请求方发送请求,开始配对;
[0238]步骤922,请求方搜到接收方,并配对成功;
[0239]步骤923,请求发选择群组联系人或指定若干联系人并发送;
[0240]步骤924,请求方等待确认发送结果;
[0241]步骤925,联系人发送结束,选择的群组或若干联系人详情会标记本次共享行为。
[0242]上述步骤921至步骤925中,当两个用户之间需要发起批量共享联系人时,可以通过同时发起请求,找到对方的终端标识,其中一方选择已标记分组的联系人并批量共享给对方,该标记分组为用户共享前在联系人列表中分组的联系人群组,例如亲属、朋友、同学、同事等,共享结束会标记该分组已被共享。
[0243]方式三,选择性分享,选择性分享的流程示意图参见图9-3所示,本例中,当两个用户需要分享彼此的联系人时,可以发起该请求,找到对方的终端标识,选择单独发送联系人,并从联系人列表中选择若干个联系人发送给对方。对方收到后,联系人列表会出现相应的标签,并注明此联系人信息来源。
[0244]方式四标签共享,标签分享的流程参见图9-4所示,该流程包括:
[0245]步骤931,请求方从服务器获取联系人的标签,然后根据标签形成标签分类;
[0246]步骤932,请求方基于标签选择公开联系方式和公开的范围,将联系人信息将发送给服务器;
[0247]步骤933,服务器基于该标签,将联系人信息公开给其他的请求方;
[0248]这里,其他的请求方可以获取具有该标签的联系人,并且根据连接间距获取累计转换不超过六次的联系人信息(即连接间距小于6);
[0249]步骤934,基于该标签的用户可以通过联系人列表指定标签查看新增的联系方式;
[0250]步骤935,请求方可以查看本次基于标签公开的范围,执行标签的联系人详情回显示转换次数。
[0251]图9-4中,当两个用户需要分享联系人时,通过发起该指令,通过选择指定的标签,相应被标记该标签的联系人则会自动加入共享列表并传输给对方。
[0252]本例中,人们之间的联系依赖于联系方式,一个联系方式可以将两个陌生人变成熟悉的人,通过不断增长的联系方式,可以让更多的人都可以互相认识
当前第5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