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信息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的制造方法_3

文档序号:9691173阅读:来源:国知局
件。
[0087]当然,也可能有其他决定因素,本发明对此不作限制。
[0088]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上面是以两个为例。对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本发明不做限制。
[0089]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越多,则会有越多的用户来提醒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增大了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及时处理所述待处理通信事件的概率。
[0090]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在公共信道上广播所述提示信息,以使能够访问所述公共信道的第二电子设备均能接收所述提示信息,使尽可能多的第二电子设备能够获得所述提示信息,进而使提醒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处理所述待响应通信事件的用户数量较多,实现了提高信息处理时效及信息处理概率的技术效果。
[0091]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在所述公共信道上广播所述提示信息,可以包括:
[0092]按照预设加密规则,对所述提示信息进行加密;
[0093]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在所述公共信道上广播加密后的提示信息。
[0094]本发明实施例中,因为是通过广播方式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则,为了尽量保护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安全,避免信息泄露给陌生人,可以将所述提示信息加密后再进行发送。
[0095]例如,可以通过所述预设加密规则先对所述提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再将加密后的提示信息在所述公共信道上进行广播,这样,对于预先不知道所述预设加密规则的第二电子设备,即使接收到所述提示信息,也没办法对所述提示信息进行解密,无法获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特别是如果所述提示信息中包含了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身份信息,或者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相关的一些比较重要的信息时,加密后再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就会达到比较好的保护信息安全的效果。
[0096]而对于预先知道所述预设加密规则的第二电子设备,在接收到加密后的提示信息后可以对加密后的提示信息进行解密,以获知所述提示信息的内容。其中,对加密后的提示信息的解密,可以是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根据预先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约定自动解密,也可以是使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根据预先与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的约定手动解密。
[0097]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加密规则可以有多种,在此仅列举两种作为解释,对于其他更多可能的预设加密规则就不一一列举了,凡是能够对所述提示信息进行加密及解密的方式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0098]第一种方式:对称加密方式,即使用单钥密码系统,同一个密码可以同时用作信息的加密和解密。例如,可以用字符串作为密码进行加密,再用相同的字符串来进行解密。例如,加密所使用的字符串是“chk5es”,则解密所使用的字符串也是“chk5es”。另外,为了尽量提高提示信息的安全性,所使用的字符串可以为具有字母、阿拉伯数字、下划线等等字符混合的方式,加密字符串的长度可以大于4。
[0099]第二种方式:非对称加密方式。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公钥对所述提示信息加密,接收到加密的提示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相应的私钥来对加密的提示信息进行解密,或者例如,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通过私钥对所述提示信息加密,接收到加密的提示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可以使用相应的公钥来对加密的提示信息进行解密。具体的公私钥对可以有多种,本发明不做限制。
[0100]本发明实施例中,先对所述提示信息进行加密处理再在所述公共信道广播加密后的提示信息,以使获取到加密的提示信息的第二电子设备在不知道所述预设加密规则的前提下,无法获知所述提示信息的具体内容,实现了对第二电子设备的身份进行验证的目的,避免未知用户得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信息,进而实现了提高信息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0101]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可以包括:
[0102]检测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有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存在;其中,所述预设距离范围为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无线通信方式发送的信息所对应的有效接收范围;
[0103]若有,判断是否已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
[0104]若已建立,则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0105]若未建立,则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并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向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提示信息。
[0106]本发明实施例中,可以通过非广播的方式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即首先通过与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对应的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无线通信连接,再通过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给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107]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具有一定的有效覆盖范围,例如,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圆心,以特定距离为半径所圈定的范围可以视为是所述无线通信方式的有效覆盖范围,即为所述预设范围。
[0108]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可以是蓝牙模块、红外模块、无线局域网模块、紫蜂模块等等,则与其对应的无线通信方式则可以是蓝牙通信方式、红外方式、WLAN (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s,无线局域网)方式、紫蜂通信方式等等不同的通信方式。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若是只具有一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方式,则默认使用此种相同的无线通信方式建立无线通信。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若是具有多种相同无线通信方式,则在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之前,需从中确定一种无线通信方式用来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0109]具体地,为了尽量降低电子设备的功耗和实现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和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快速连接,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无线通信方式具体可以采用BLE技术(Bluetooth LowEnergy,蓝牙低能耗),其中,BLE技术具有最大化的待机时间、快速连接和低峰值的发送/接收功耗三大特性。
[0110]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首先检测在所述预设范围内是否有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存在,再判断是否与所述满足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建立了无线通信连接,再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向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因为在所述预设范围内、具有与所述无线通信方式相同的通信方式的第二电子设备均在本发明实施例的范围内,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尽量向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周围的第二电子设备均发送所述提示信息,尽量使更多的用户来提醒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
[0111]通过本发明实施例,由于第二电子设备的数量可能较多,则会有较多的用户来提醒使用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用户,进而实现了提高信息处理概率的技术效果。
[0112]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检测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是否有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第二电子设备存在,可以包括:
[0113]获取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所存在的电子设备的标识;
[0114]判断获取的标识是否存在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的预设名单中;其中,若获取的标识中有存在于所述预设名单中的标识,则确定该标识对应的电子设备为满足所述预设条件的所述第二电子设备。
[0115]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条件可以是指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存在于所述预设名单中。其中,一个电子设备的标识,可以是指在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中该电子设备的名称。其中,该名称可以是指该电子设备的型号或者使用该电子设备的用户的昵称等等,具体可以是由该电子设备出厂时设置或者由使用该电子设备的用户自行设置。自然,当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不同时,同一电子设备所对应的标识也有可能不同。
[0116]本发明实施例中,所述预设名单可以包括以前与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建立过无线通信连接的电子设备的标识,这样,所述第一电子设备可以确定这些电子设备为安全电子设备。
[0117]以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为第一手机,所述第二电子设备为第二手机,所述第一手机与所述第二手机通过蓝牙通信方式建立无线通信连接为例进行说明。具体的,所述第二手机的标识为“ABC”,其中,“ABC”为使用所述第二手机的用户的名字。所述第一手机在开启蓝牙功能后,在所述预设距离范围内检测到标识为“ABC”的电子设备,则所述第一手机会判断“ABC”这个标识是否存在于所述预设名单中,若存在,则所述第一手机确定所述第二手机满足所述预设条件。
[0118]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在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发送所述提示信息之前,先对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标识进行判断,即对使用所述第二电子设备的用户进行身份确认,避免将所述提示信息发送给了陌生人导致信息泄露,实现了增强信息安全性的技术效果。
[0119]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中,若未建立,则通过所述无线通信方式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可以包括:
[0120]若未建立,根据与所述无线通信方式对应的预设配对密码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进行配对;
[0121 ] 若配对成功,则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0122]本发明实施例中,若确定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未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则通过所述预设配对密码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其中,所述预设配对密码是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在之前进行过配对的密码,或者是使用电子设备的两个用户事先约定的配对密码。若配对通过,则所述第一电子设备与所述第二电子设备建立所述无线通信连接。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