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设备、终端设备、通信方法、解码方法以及集成电路的制作方法_4

文档序号:9846474阅读:来源:国知局
在 PDCCH区域所使用的"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和在R-PDCCH区域所使用的"第二搜索区域设 定规则"之间,有关相对于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的模式彼此不同。也 就是说,在I 3DCCH区域和R-roCCH区域,独立规定了有关对于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 候选的数量的模式。
[0174] 以下说明"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和"第二搜索区域设定规则"。
[0175] 例如,"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PDCCH区域)"的模式为,对于CCE聚合数1、2、4、8, 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为2、2、2、2(总共8候选)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第一搜索区域设定 规则中,如图IIB所示,对于CCE聚合数L = 1、2、4、8,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为6、6、6、6(总共 24次)(因为终端200对3种DCI格式分别进行盲解码)。
[0176] 而且,例如,"第二搜索区域设定规则(R-PDCCH区域)"的模式为,对于CCE聚合数1、 2、4、8,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为3、3、1、1(总共8候选)的模式。也就是说,在第二搜索区 域设定规则中,如图IIB所示,对于CCE聚合数L = 1、2、4、8,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为9、9、3、3 (总共24次)。
[0177] 因此,在HXXH区域和R-roCCH区域中,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的合计为48次( = 24 次(PDCCH区域)+24次(R-PDCCH区域))。
[0178] 这里,如图12所示,基站100决定想要向终端200发送的DCI比特数,基于实际的通 信质量(例如,SINR=X[dB])决定必要充分的MCS(即,必要充分的编码率),以便必要充分地 满足期望的通信质量(例如,在LTE中,对PDCCH规定了BLER = I %以下)。然后,基站IOO根据 DCI比特数和必要充分的编码率计算必要充分的RE数,并根据每ICCE的RE数计算必要充分 的CCE聚合数。
[0179]另外,基站100为各个终端200决定(限定)R_PDCCH的映射位置,由此设定R-HXXH 区域。因此,例如,在对终端200设定R-roCCH区域时,基站100可以考虑基站100和终端200之 间的传播路径,将最佳频率资源分配为R-I 3DCCH区域。由此,在R-roccH区域获得频率调度效 果。而且,由于在特定的频带对特定的终端设定R-PDCCH区域,基站100可以在R-PDCCH区域 中对特定的终端进行波束形成。
[0180]另一方面,由于在整个系统频带设定了PDCCH区域,所以在PDCCH区域中获得频率 分集效果。但是,在针对所有终端进行发送分集的PDCCH区域中,无法适用针对特定的终端 的波束形成。
[0181]另外,由于在整个系统频带设定了PDCCH区域,所以在PDCCH区域中难以适用小区 间的干扰协调(Interference Coordination)。相对于此,由于可以由基站100决定(限定) R-PDCCH区域的频率位置,所以可以对R-HXXH区域适用小区间的干扰协调。由此,特别是在 如异构网络(Heterogeneous Network)那样在小区间容易造成相互干扰的环境(scenario (预景))下,与PDCCH区域相比,R-PDCCH区域能够降低控制信号(DCI)受到的干扰。
[0182]如上所述,R-PDCCH区域可以适用干扰控制、频率调度和波束形成。由此,图12所示 的实际的通信质量(传输质量)中,R-PDCCH区域H)CCH区域良好。
[0183] 因此,在图12中,对于为必要充分地满足期望的通信质量(例如,BLER=1%)所需 的总RE数,R-PDCCH区域比roCCH区域少。也就是说,与PDCCH区域相比,R-PDCCH区域能够以 较少的资源即较小的CCE聚合数满足期望的通信质量。
[0184] 因此,在必要充分的总RE数少的R-HXXH区域中,与PDCCH区域相比,优选使在较小 的CCE聚合数下的盲解码次数(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较多。
[0185] 通过图IlB所示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满足了该要求。也就是说,在图IlB所示的搜 索区间设定规则中,与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模式相比,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模式 的搜索区间中包含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群(即,盲解码次数)的相对于CCE聚合数的分 布的峰值位置(即,重心)存在于CCE聚合数较小的一方。
[0186] "与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模式相比,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模式的解码对 象单位区域候选群(盲解码次数)的相对于CCE聚合数的分布的峰值位置移位到CCE聚合数 较小的一方"意味着下述事项。
[0187] 也就是说,意味着对于CCE聚合数的对于盲解码次数(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 的加权平均,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R-H)CCH区域)比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PDCCH区域) 小。CCE聚合数的对于盲解码次数(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的加权平均由下式(1)表示。
[0189] 具体通过如下方法确认是否满足上述的事项。
[0190] 对于每个CCE聚合数的对于盲解码次数的加权平均,图IlB所示的第一搜索区间设 定规则为(I X 6+2 X 6+4 X 6+8 X 6)/(6+6+6+6) = 3.75,图IIB所示的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 为(I X9+2 X9+4X3+8 X3)/(9+9+3+3) = 2.675。因此,满足"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第二 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关系。
[0191] 随后,对仅设定I3DCCH区域的情况(图11A)和设定PDCCH区域和R-roCCH区域的情况 (图11B)进行比较。
[0192] 在仅设定PDCCH区域的情况(图11A)和设定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情况(图 11B ),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48次)相同。这意味着,对于使用PDCCH区域和R-roCCH区域的 两者的终端200,基站100将与仅使用PDCCH区域的终端200相同数量的解码对象单位候选 (即,与仅使用PDCCH区域的终端200相同程度的处理能力)分配到PDCCH区域和R-PDCCH区 域。
[0193] 由此,能够根据在1子帧中设定的资源区域是仅为HXXH区域的情况还是为PDCCH 区域和R-PDCCH区域的两者的情况,防止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 即,对终端200的有关盲解码的处理能力的要求)的增加。而且,由此能够防止终端200的电 路规模的增大。
[0194] 另外,与仅设定PDCCH区域的情况(图11A)相比,设定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 情况(如11B)下的roCCH区域内,维持了对于大的CCE聚合数(L = 4,8)的盲解码次数(即,解 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而削减了对于小的CCE聚合数(L=I,2)的盲解码次数(即,解码对 象单位区域候选数)。
[0195] 另一方面,在图IIB所示的R-I3DCCH区域内,小的CCE聚合数(L = 1,2)下的盲解码次 数(即,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多于大的CCE聚合数(L = 4,8)下的盲解码次数(即,解码 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
[0196] 也就是说,根据图IIB所示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在HXXH区域和R-PDCCH区域中的 通信质量较差的HXXH区域中,优先地削减了用于发送DCI的可能性低的、对于小的CCE聚合 数(L=I,2)的盲解码次数(即,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而且,根据图IlB所示的搜索区 间设定规则,在I 3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中的通信质量较好的R-roCCH区域中,优先地增加 了用于发送DCI的可能性高的、对于小的CCE聚合数(L=l,2)的盲解码次数(即,解码对象单 位区域候选数)。换言之,根据图IlB所示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与PDCCH区域相比,对R-PDCCH区域优先而较多地设定对于小的CCE聚合数(L=I,2)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 [0197]如上所述,根据图IlB所示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对于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 各个资源区域中容易被使用的CCE聚合数,较多地设定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即,盲解码 次数)。由此,基站100可以将针对终端200的DCI灵活地分配到HXXH区域和R-PDCCH区域。
[0198] 另外,如上所述,在R-PDCCH区域内,对于小的CCE聚合数(L = 1,2)的盲解码次数 (BP,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多于对于大的CCE聚合数(L = 4,8)的盲解码次数(即,解码 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也就是说,与PDCCH区域相比,在R-PDCCH区域中,能够将所使用的 CCE聚合数平均地减小(即,每个CCE聚合数的对于盲解码次数的加权平均满足"第一搜索区 间设定规贝ij>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关系)。因此,通过将在R-PDCCH区域中的针对基站 100下属的终端200的下行分配控制信息所使用的资源进一步减小,在R-PDCCH区域中,能够 灵活地进行从基站向中继站的资源分配。由此,能够提高R-PDCCH区域的利用效率。
[0199] 分配单元108对从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收到的搜索区间信息所示的解码对象单 位区域候选分配DCI。由此,DCI被发送到终端200。
[0200]在终端200中,在从设定信息接收单元206收到的搜索区间区域信息所表示的区域 仅为HXXH区域的情况下,或者为HXX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情况下,PDCCH接收单元207基 于对应于各自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进行盲解码。该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与在上述的基站100 中所使用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例如,图IlA和图11B)-致。
[0201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在基站100中,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设定由多个解码 对象单位区域候选定义的搜索区间。此时,构成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CCE的聚合数(CCE 聚合数)与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建立了对应关系,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根据应发 送的控制信道,使构成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CCE的聚合数(CCE聚合数)与解码对象单位 区域候选的数量的对应关系不同。具体而言,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基于与作为设定对象的 控制信道(PDCCH和R-PDCCH)相应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设定搜索区间。另外,分配单元108 将控制信道(即,DCI)配置到在所设定的搜索区间中包含的多个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中 的任意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搜索区间由在终端200中成为解码对象的多个解码对象 单位区域候选构成,通过将1个或多个CCE或R-CCE(控制信道元素)聚合,构成各个解码对象 单位区域候选。
[0202]而且,在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中,使对于关于CCE的多个聚合数的每个聚合数的、解 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对应关联,在roccH区域的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和R-roccH区 域的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之间,与对于关于CCE(R-CCE)的多个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 区域候选的数量有关的模式彼此不同。也就是说,在roccH区域和R-roccH区域,独立设定了 有关对于CCE聚合数(R-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的模式。更详细而言, 在roccH区域的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和R-PDCCH区域的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之间,相对 于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分布的峰值位置彼此不同。
[0203] 通过这样做,使用根据各个资源区域中的通信质量而准备的CCE聚合数的解码对 象单位区域候选,能够高效率地发送针对基站100下属的终端200的DCI。进而,通过在仅使 用roccH区域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情况与使用HXXH区域和R-PDCCH区域发送针对终端 200的DCI的情况下,使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中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合计(即,终端200 的盲解码次数的合计)相同,能够高效率地发送DCI而不会使终端200的盲解码次数增加。
[0204] 另外,与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通信质量较差的HXXH区域)的模式相比,在第二 搜索区间设定规则(通信质量较好的R-roccH区域)中,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相对于CCE 聚合数的分布的峰值位置存在于CCE聚合数较小的一方。也就是说,PDCCH区域和R-roCCH区 域的各个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下的峰值位置中的、用于通信质量良好的控制信道的搜索区间 设定规则下的峰值位置存在于比用于通信质量较差的控制信道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下的 峰值位置小的一方。
[0205]通过这样做,与PDCCH区域相比通信质量良好的R-PDCCH区域较多地设定了对于为 满足所期望的通信质量所需的充分的CCE聚合数(在HXXH区域中容易被使用于DCI发送的 CCE聚合数)的盲解码次数,所以可以进行高效率的DCI发送。而且,在R-PDCCH区域中以较小 的CCE聚合数利用针对基站100下属的终端200的DCI的可能性高,作为结果R-HXXH区域的 利用效率提高,所以能够防止阻塞概率(blocking probabiIity)的提高。
[0206]另外,在终端200中,PDCCH接收单元207接收配置在搜索区间的控制信道(即, DCI),并将配置在构成搜索区间的多个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中的任意的解码对象单位区 域候选的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道(即,DCI)解码。也就是说,PDCCH接收单元207监视构成搜 索区间的多个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并将配置在多个解码对象候选中的任意的解码对象 候选的发往本装置的控制信道解码。具体而言,PDCCH接收单元207基于搜索区间设定规则 设定搜索区间,并对构成搜索区间的多个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每个解码对象单位区域 候选进行盲解码。通过将一个或多个CCE或R-CCE(控制信道元素)聚合,构成各个解码对象 单位区域候选。
[0207] 而且,在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中,使对于关于CCE的多个聚合数的每个聚合数的、解 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对应关联,在roccH区域的第一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和R-roccH区 域的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之间,与对于关于CCE的多个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 的数量有关的模式彼此不同。也就是说,在roccH区域和R-roccH区域,独立设定了有关对于 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的模式。
[0208] 通过这样做,使用根据各个区域的通信质量而准备的CCE聚合数的解码对象单位 区域候选,能够高效率地接收针对基站100下属的终端200的DCI。
[0209]因此,根据本实施方式,即使在使用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发送针对基站下属 的终端的DCI的情况下,也能够防止基站中的资源分配的灵活性的降低而不会使终端的盲 解码次数增加。
[0210] 〈实施方式2>
[0211] 在实施方式2中,在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之间,每ICCE的RE数不同。
[0212] 实施方式2的基站和终端的基本结构与实施方式1相同,所以使用图9、图10进行说 明。
[0213] 在实施方式2的基站100中,设定单元101设定用于发送针对终端200的DCI的资源 区域。所设定的资源区域的候选中包括I 3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另外,这里,作为在1子帧 中设定的资源区域,存在仅为HXXH区域的情况以及为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两者的 情况。
[0214] 搜索区间设定单元103基于与从设定单元101收到的设定信息所示的设定资源区 域对应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设定搜索区间。在资源区域为HXXH区域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搜 索区域设定规则和资源区域为R-roccH区域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搜索区域设定规则之间,在 分别构成HXXH区域和R-roCCH区域的每个CCE的RE数不同的情况下,有关对于CCE聚合数的 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数量的模式彼此不同。也就是说,在roccH区域和R-roccH区域,基 于构成各个控制信道(PDCCH和R-PDCCH)的每个CCE的RE数,独立规定有关对于CCE聚合数的 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即,盲解码次数)的模式。
[0215] 图13A和图13B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的图。此外,由于图13A 所示的1子帧中设定的资源区域仅为PDCCH区域的情况下所使用的搜索控制设定规则与实 施方式1(图11A)相同,因此省略其说明。
[0216] 另外,这里,为了简化说明,不区分CCE和R-CCE而简单称为"CCE",而且不区分CCE 聚合数和R-CCE聚合数而简单称为"CCE聚合数"。
[0217]另外,以下说明中,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在1子帧中为各个终端200设定的UE-SS 内,将每个DCI格式的对于各个CCE聚合数(L= 1,2,4,8)的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的合计设 为16候选。另外,与实施方式1同样地,终端200(H)CCH接收单元207)对于UE-SS,分别对于3 种DCI格式进行盲解码。也就是说,不管由设定单元101设定的资源区域如何,将在1子帧中 对各个终端设定的UE-SS内的盲解码次数的合计设为48次(=16候选X 3种)。
[0218] 另外,对于每ICCE的RE数(构成CCE的RE数)而言,PDCCH比R-PDCCH多。例如,在 PDCCH区域中将每ICCE的RE数设为36个,在R-PDCCH区域中将每个CCE的RE数设为18个。 [0219]另外,在1子帧中设定的资源区域为PDCCH区域和R-PDCCH区域的情况下,将在每个 CCE的RE数多的资源区域中使用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称为"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将在 每个CCE的RE数少的资源区域中使用的搜索区间设定规则称为"第二搜索区域设定规则"。
[0220] 另外,这里,如实施方式1的第二搜索区间设定规则(图11B)所示那样,对于R-PDCCH区域,CCE聚合数L=I,2为必要充分的CCE聚合数(在R-HXXH区域中较多被使用的可 能性高的CCE聚合数)为前提。但是,在实施方式1的R-HXXH区域中,将每ICCE的RE数设为36 个。
[0221] 以下说明"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和"第二搜索区域设定规则"。
[0222]例如,"第一搜索区域设定规则(PDCCH区域)"的模式为,对于CCE聚合数1、2、4、8, 解码对象单位区域候选数为2、2、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