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2358阅读:54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垂直地运送人员及货物、载重量在200公斤至1500公斤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
背景技术
现有电梯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一般采用下列几种驱动方式1.曳引驱动电梯曳引驱动是采用曳引轮作为驱动部件,钢丝绳悬挂在曳引轮上,一端悬吊轿厢,另一端悬吊对重装置,由钢丝绳和曳引轮槽之间的摩擦产生曳引力驱动轿厢上下运行。此种驱动方式又分为有机房与无机房二种,曳引主机放在机房内的称为有机房电梯,机房可设置在井道的上方、下方或旁边。由于有机房,因此既增加了建筑成本,建筑物外观也不美观;曳引主机直接安装在井道内的称为无机房电梯,目前,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又有如下几种①将蝶式曳引主机直接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导轨上,为通力公司的专利技术;②将曳引主机直接安装在井道顶部的墙壁上,为三菱公司的专利技术;③将行星齿轮曳引主机直接安装在轿厢顶部,随轿厢一起上下运行,为阿尔法公司的专利技术;④也有将曳引主机直接安装在井道底坑内的,如奥的斯钢带曳引传动技术。
2.液压驱动电梯利用电动泵驱动液体流动,由柱塞使轿厢升降的电梯。一般可分为直接式和间接式。柱塞直接作用于轿厢,使其上下运行的称为直接式;通过钢丝绳或链条间接带动轿厢上下运行的称为间接式。由于液压驱动电梯提升高度受到限制,且功耗较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3.强制驱动电梯该种电梯包括卷筒驱动电梯、齿轮齿条以及螺杆驱动电梯,是利用链条或钢丝绳悬吊,或靠齿轮直接啮合传动的非摩擦方式驱动的电梯,除建筑工地外,一般较少采用。
以上所述几种电梯,除了第3种电梯由于其使用场合的特殊性外,这里不加多述,其余两种电梯无论其是有机房还是无机房、曳引驱动还是液压驱动,其驱动主机及控制系统都是单独放置,对井道的要求较高,且需在现场对主机及控制系统柜进行安装、调试,电气部分间的连线很多、很长,容易引起相互间的电磁干扰。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实状况,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该电梯的主机和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对重框架内,由主机驱动安装在对重装置上的驱动轮,依靠驱动轮与对重导轨间产生的摩擦力来使对重装置作上下运动,从而带动与对重装置通过钢丝绳及导向轮相连接的轿厢作上下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包括轿厢、轿厢导轨、对重装置、对重导轨、导向绳轮、驱动主机及控制系统,所述的对重装置由主体和副体组成,副体依靠连轴器固定在主体上,驱动主机及控制系统均设置在对重装置的主体内,对重装置上设有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放置在对重装置主体内的驱动主机相连,由驱动主机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对重导轨的工作表面有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涂层。
所述的驱动机构被对称地配置在对重装置的两侧,驱动机构包括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主驱动轮和副驱动轮分别置于对重装置的主体和副体上,并分别处于对重导轨的两边位置,副驱动轮的作用是依靠对重装置副体的自重来增加主、副驱动轮之间的夹紧力,从而保证主、副驱动轮与对重导轨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得当其受到驱动主机的驱动时,可以带动对重装置一起沿着对重导轨的两边作上下运动,由此带动轿厢沿轿厢导轨上下运动。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主轮轴、连轴器、副轮轴和齿轮组,主驱动轮通过主轮轴与对重装置主体内的驱动主机相连,副驱动轮通过连轴器与主轮轴固定连接,位于对重装置两侧位置的二个副驱动轮之间通过副轮轴相连,使该二个副驱动轮作同步动作,副轮轴的传动是通过齿轮组由主轮轴带动的,齿轮组由分别安装在对重装置主体上的齿轮和安装在副体上的齿轮组成。
所述的对重导轨的工作表面有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涂层,可以是在对重导轨的工作表面涂上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材料,还可以是采取改变其表面形状来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
本实用新型集对重装置、驱动单元、控制单元于一体,其驱动方式不同于以往任一种电梯,是一种全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将驱动单元、控制单元集中于对重装置内,且对井道无任何特殊要求,使该电梯系统较其他电梯系统的结构更加紧凑,从而使井道可以做得更加小巧,降低了建筑成本,有效提高了建筑物的利用率。
2.由于主机、控制系统及对重装置均可以在工厂内安装完成,免除了在现场对主机及控制系统进行吊线、定位、安装等过程,使电梯安装更加快捷、方便、可靠,缩短了安装工期,降低了安装费用。
3.由于将主机及控制系统集中在对重装置内,各部分间的连线很短,且有对重装置钢板作屏蔽,可以有效避免各种电磁干扰。
4.由于主机及控制系统均安装在对重装置内,其重量可以有效冲抵一部分对重装置的重量(因为轿厢的额定载荷确定后,对重装置的重量是固定的),降低了电梯的制造成本。
5.滚动摩擦驱动轮除了具有摩擦驱动的功能外,同时还替代了对重装置导靴的作用,因此,节约了对重装置的导靴。


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擦驱动原理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2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进一步加以描述图1是本实用新型摩擦驱动原理示意图,其工作原理是钢丝绳16悬挂在固定于井道顶部的导向绳轮5上,钢丝绳16的一端悬吊轿厢1,另一端固定在对重装置3的主体7上,以悬吊对重装置3,设置在对重装置3主体7内的驱动主机6驱动分别安装在对重装置3主体7及副体8上的主驱动轮9和副驱动轮10,副驱动轮10的作用是依靠对重装置3的副体8的自重来增加主、副驱动轮之间的夹紧力,从而保证主、副驱动轮与对重导轨4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得当其受到驱动主机6的驱动时,可以带动对重装置3一起沿着对重导轨的两边作上下运动,由此带动轿厢1沿轿厢导轨2上下运动。
图2、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钢丝绳16的一端连到对重装置3上,四角有四个导向滚轮21。本实施例采用了四台主机6作为驱动主机,四组驱动机构通过各自的传动机构与一对应的驱动主机6相连。对重装置3采用厚钢板制作长方体结构,分为主体7和副体8二个部分,副体8依靠连轴器12固定在主体7上,驱动主机6、减速箱17、电气控制柜18均放置在该对重装置3的主体7内,驱动主机6后出轴上装有旋转编码器19和制动器20,对重导轨4位于对重装置3的主体7和副体8的中间,其工作表面涂有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材料。四组驱动机构被对称地配置在对重装置3的四个角上,其中主驱动轮9和副驱动轮10分别处于对重导轨4的两边位置,由于副体8的自重,使得当对重装置上下运行时,主驱动轮9和副驱动轮10与对重导轨4之间产生一正压力,从而保证主、副驱动轮与对重导轨4间具有足够的摩擦力,使得当其受到主机6的驱动时,可以带动对重装置3一起沿着对重导轨4的两边作上下运动,主驱动轮9通过主轮轴11与对重装置3主体7内的驱动主机相连,副驱动轮10通过连轴器12与主轮轴11固定连接,位于对重装置3两侧位置的二个副驱动轮10之间通过副轮轴13相连,使该二个副驱动轮10作同步动作,副轮轴13的传动是通过齿轮组由主轮轴11带动的,齿轮组由齿轮14、15组成,齿轮14、15以键连接方式分别被固定在主轮轴11和副轮轴13上。
权利要求1.一种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包括轿厢(1)、轿厢导轨(2)、对重装置(3)、对重导轨(4)、导向绳轮(5)、驱动主机(6)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装置(3)由主体(7)和副体(8)组成,副体(8)依靠连轴器(12)固定在主体(7)上,驱动主机(6)及控制系统均设置在对重装置(3)的主体(7)内,对重装置(3)上设有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放置在对重装置(3)主体(7)内的驱动主机(6)相连,由驱动主机(6)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对重导轨(4)的工作表面有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涂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被对称地配置在对重装置(3)的两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机构包括主驱动轮(9)和副驱动轮(10),主驱动轮(9)和副驱动轮(10)分别置于对重装置(3)的主体(7)和副体(8)上,并分别处于对重导轨(4)的两边位置,使得当其受到驱动主机(6)的驱动时,可以带动对重装置(3)一起沿着对重导轨(4)的两边作上下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主轮轴(11)、连轴器(12)、副轮轴(1 3)和齿轮组,主驱动轮(9)通过主轮轴(11)与对重装置(3)主体(7)内的驱动主机(6)相连,副驱动轮(10)通过连轴器(12)与主轮轴(11)固定连接,位于对重装置(3)两侧位置的二个副驱动轮(10)之间通过副轮轴(13)相连,使该二个副驱动轮(10)作同步动作,副轮轴(13)的传动是通过齿轮组由主轮轴(11)带动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齿轮组由分别安装在对重装置(3)主体(7)上的齿轮(14)和安装在副体(8)上的齿轮(15)组成。
专利摘要一种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包括轿厢、轿厢导轨、对重装置、对重导轨、导向绳轮、驱动主机及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对重装置由主体和副体组成,副体依靠连轴器固定在主体上,驱动主机及控制系统均设置在对重装置的主体内,对重装置上设有驱动机构和传动机构,该驱动机构通过传动机构与放置在对重装置主体内的驱动主机相连,由驱动主机控制驱动机构的动作,带动对重装置一起沿着对重导轨的两边作上下运动,由此带动轿厢上下运动,对重导轨的工作表面设有能增大其表面摩擦系数的装置。本实用新型集对重装置、驱动单元、控制单元于一体,其驱动方式不同于以往任一种电梯,是一种全新的无机房摩擦驱动电梯。
文档编号B66B11/04GK2692115SQ20042002630
公开日2005年4月13日 申请日期2004年4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4月12日
发明者秦健聪, 杨建荣 申请人:苏州东南液压电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