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34733阅读:12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已经开发出具有以电致发光(EL,电致发光)元件等为代表的自发光元件的显示装置。期望通过充分利用该显示装置的优点,比如高图像质量和宽广的视角,使其能够得到广泛的应用,而这些优点是由于自发光性和薄外形以及不需要背景光的轻便性产生的。另外,由于多样化的使用目的,需要具有高附加值的移动终端。最近,提供了一种在与普通显示表面相对侧安装子显示表面的移动终端。(见参考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No.2001-285445)。
在除了原始显示表面还安装了子显示表面的移动终端中,不仅容纳包括背景光等的模块的容量,而且容纳其上安装有驱动原始显示表面和子显示表面的控制集成电路的印刷电路板等的容量也是不能忽视的。特别地,最近所提供的移动终端明显制作的更加轻巧和紧凑,这对于提升附加值的趋势是挑战。

发明内容
因此,考虑到上述情况,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过使用容量能够减小的面板来实现高附加值的显示装置。
根据本发明采取下面的方法来解决上述的传统问题。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一种显示装置包括象素,该象素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与包括在第一子象素中的第一源极线相连的第一源极驱动器;以及与包括在第二子象素中的第二源极线相连的第二源极驱动器。第一源极驱动器向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第二源极驱动器向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
第一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电极具有透光性,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具有反射性,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具有透光性,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处在同一层,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向电极处在同一层,以及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反射层。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向电极具有透光性;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处在同一层;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处在同一层;以及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第一反射层,和与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交迭的第二反射层。
除了上述结构,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显示装置包括与包含在第一子象素中的第一栅极线相连的栅极驱动器,和与包含在第二子象素中的第二栅极线相连的栅极驱动器。该栅极驱动器控制晶体管的工作,该晶体管控制向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提供视频信号。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与包含在第一子象素中的第一栅极线相连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与包含在第二子象素中的第二栅极线相连的第二栅极驱动器。第一栅极驱动器控制晶体管的工作,该晶体管控制向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第二栅极驱动器控制晶体管的工作,该晶体管控制向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
根据本发明显示装置的另一个特征,在光透射基板的一个表面之上提供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并提供使用在基板一个表面上的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显示区和使用在与基板的该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上的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显示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包含在每个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中的TFT的数量是相同的。或者,包含在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中的晶体管TFT数量是不同的。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或模拟数据线相连,以及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或模拟数据线相连。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红光、绿光或蓝光。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白光,或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蓝光。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第一显示区实现彩色显示,在第二显示区实现彩色显示。或者,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在第一显示区实现彩色显示同时在第二显示区实现单色显示,或者在第一显示区实现单色显示同时在第二显示区实现单色显示。
另外,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与基板相对的背基板,并在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提供滤色镜。而且,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特征,提供与基板相对的背基板,并在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提供颜色转换层。
根据具有上述特征的本发明,可以提供实现精密化和高附加值的显示装置,在其相对侧中的每一侧上都具有显示区。与使用两块面板在该相对侧的每一侧上装备显示区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模块的容量。因此能够提供的尺寸小、外形薄和重量轻的显示装置。
本发明的这些以及其它的目的、特征以及优点将通过阅读下面的结合附图的详细说明而变得更加直观。
附图的简要说明图1A和1B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模式的图表;图2A到2C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模式的视图;图3A和3B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1的图表;图4A和4B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2的视图;图5A到5D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4的视图;图6A到6F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4的视图;图7A到7D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4的视图;图8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一方面的实施例5的示意图;图9A到9E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6的图表;图10A到10D分别是说明根据本发明某些方面的实施例模式的图表。
具体实施例方式
本发明的实例模式将结合附图进行详细的说明。然而,本发明并不仅仅局限于如下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所述模式和细节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内容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进行各种变化。因此,本发明不仅仅局限于本实例模式的描述。需要注意的是,在如下的说明中,在不同附图中同一零件使用相同的参考数字。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象素部分30,其中多个第一源极线Sa1到Sam(下文称作源极线Sa1到Sam,并且“m”表示自然数),多个第二源极线Sb1到Sbm(下文称作源极线Sb1到Sbm),多个第一栅极线Ga1到Gan(下文称作栅极线Ga1到Gan,并且“n”表示自然数),多个第二栅极线Gb1到Gbn(下文称作栅极线Gb1到Gbn)以矩阵形式(参见图1A)设置。象素部分30包括多个象素29,象素29中配备有第一子象素12(下文称作子象素12),其中多个元件包含在由源极线Sax(“x”表示自然数字,满足1≤x≤m)和栅极线Gay(“y”表示自然数字,满足1≤y≤n)通过绝缘体交叉的区域中,象素29还配备有第二子象素14(下文称作子象素14),其中多个元件包含在由源极线Sbx和栅极线Gby通过绝缘体交叉的区域中。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包括了与多个源极线Sa1到Sam相连的第一源极驱动器15(下文称作源极驱动器15),与多个源极线Sb1到Sbm相连的第二源极驱动器16(下文称作源极驱动器16),与多个栅极线Ga1到Gan相连的第一栅极驱动器27(下文称作栅极驱动器27),和与多个栅极线Gb1到Gbn相连的第二栅极驱动器28(下文称作栅极驱动器28)。源极驱动器15向子象素12提供视频信号,源极驱动器16向子象素14提供视频信号。另外,栅极驱动器27向子象素12提供栅极选择信号,栅极驱动器28向子象素14提供栅极选择信号。源极驱动器15和16以及栅极驱动器27和28包括移位寄存器、锁存器、缓冲器、取样电路等等。
根据上述结构,提供了用来控制子象素12的栅极驱动器27和用来控制子象素14的栅极驱动器28;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这种结构。换句话说,子象素12和14都可以通过一个栅极驱动器控制。因此,可以提供连接到多个栅极线Ga1到Gan和多个栅极线Gb1到Gbn的栅极驱动器。
子象素12包括设置在源极线Sax和栅极线Gay通过绝缘体交叉的区域中(见图1B)的第一光发射元件11(下文称作光发射元件11)、开关晶体管17(下文称作TFT 17)和驱动晶体管18(下文称作TFT 18)。子象素14包括设置在源极线Sbx和栅极线Gby通过绝缘体交叉的区域中的第二光发射元件13(下文称作光发射元件13)、开关晶体管19(下文称作TFT 19)和驱动晶体管20(下文称作TFT 20)。具有上述结构的子象素12和14分别具有两个TFT,TFT的数量少,因而实现了在生产过程中产量增加。另外,这些象素具有设计上的优势,并达到了增加开口率(aperture ratio)的目的。
光发射元件11和13都具有将电致发光层夹在一对电极之间的结构,在包含在每个光发射元件11和13中的电极对中,有一个电极通过TFT 18或TFT 20和电源线Vx连接到电源31,另一个电极连接到相对的电源32上。在包含在每个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电极对中,与TFT 18和20相连的电极称为象素电极,而其他电极则称为反电极。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结构中,子象素12和14共有电源线Vx。该结构达到了进一步增加开口率的目的。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可以分别给每个子象素12和14提供电源线。
TFT 17和19每个都有控制向子象素12和14输入视频信号的功能。这些信号通过栅极线Gay和Gby从栅极驱动器27和28传送到TFT 17和19的栅电极。基于从栅极驱动器27和28传送来的信号,当TFT 17和19导通时,从源极驱动器15和16向每个子象素12和14提供视频信号。
TFT 18和20都具有控制每个子象素12和14发光或不发光的功能。通过TFT 17和19向TFT 18和20的栅电极提供视频信号。基于这些视频信号,当TFT 18和20导通时,电源线Vx的电势传送到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象素电极上。因此,正向偏置的电压施加到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两个电极之间。因此,有电流通过光发射元件11和13,从而获得发光。
虽然附图中没有显示,但是子象素12和14可以配备保持TFT 18和20的栅—源电压(下文称作VGS)的电容器元件。然而,保持TFT 18和20的VGS的电容器可以使用栅电容器或布线电容器。另外,TFT 17-20的导电性并不特别限制,N型导电性或P型导电性都可以接受。而且,子象素12和14的电路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情况,各种电路结构都适用。在下面的实施例中描述除了上述结构之外的其他结构。
本发明的显示装置配备有包括多个象素的象素部分30,所述象素包括在光透射基板33一侧上的子象素12和14的象素(参见图2A)。包括在子象素12中的光发射元件11沿基板33的方向发射光,包括在子象素14中的光发射元件13沿与基板33相对的方向发射光。因此,在基板33一侧上提供使用子象素12的第一显示区,而在该基板33的一侧的相对侧上提供使用子象素14的第二显示区。换句话说,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分别在光透射基板33的一侧和相对侧上具有显示区。
子象素12由源极驱动器15和栅极驱动器27控制,子象素14由源极驱动器16和栅极驱动器28控制。换句话说,虽然子象素12和14在基板33上形成,但是这些子象素由不同的驱动器控制。因此,就可以分别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显示不同的图像。当然,也可以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显示同样的图像。
在上述图2A所说明的结构中,使用子象素12的第一显示区和使用子象素14的第二显示区尺寸相同。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象素部分30可以分为很多区域(图10A中是两个区域),子象素12或子象素14可以在区域23内形成(图10A中只有子象素14),且子象素12和14可以都在区域21内形成(参见图10A和10B)。根据这个结构,第一显示区的尺寸与区域21所示的尺寸相等,第二显示区的尺寸与区域22所示的尺寸相等。换句话说,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形成相互不同的尺寸。
另外,在图10A和10B所示的结构的情况下,在区域23中,仅提供了子象素14而没有提供子象素12;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在区域23中,子象素14可以在要形成子象素12之处形成(参见图10C和10D)。并且在本结构中,第一显示区的尺寸与区域21所示尺寸相同,同时第二显示区的尺寸与区域22所示尺寸相同。换句话说,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可以形成相互不同的尺寸。然而,根据本结构,第二显示区在区域21和23内具有不同的象素密度。因此,区域21和23内显示的图像可以适当地改变,例如,在区域21内提供显示剩余电池水平、波强度等的图标,并在第二显示区的区域23内提供电子邮件信息等。
在下文中,沿着基板33的方向发射光的光发射元件11和沿着与基板33相反的方向发射光的光发射元件13的结构通过提供两种情况作为例子、参照横截面视图进行了说明(图2B和2C)。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两种情况中,电致发光层43与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反电极41处在同一层中。
首先,作为第一种结构,示出了这样的情况,其中光发射元件11的象素电极40和反电极41均具有透光性,光发射元件13的象素电极42具有反射性,且光发射元件13的反电极41具有透光性(参见图2B)。本结构具有这样的特点,即提供了与光发射元件11的反电极41交叠的反射层45。根据上述特点,光发射元件11沿基板33的方向发射光,光发射元件13沿着基板33的反方向发射光。
另外,示出了这样的结构,其中光发射元件11的象素电极40和反电极41都具有透光性,光发射元件13的象素电极51和反电极41都具有透光性(参见图2C)。本结构具有如下特点,即提供了与光发射元件11的反电极41交叠的第一反射层50和与第二光发射元件13的象素电极51交叠的第二反射层52。根据上述特征,光发射元件11沿基板33的方向发射光,光发射元件13沿着基板33的反方向发射光。
需要注意的是具有反射性的材料可以用于具有反射性的象素电极42、反射层45、第一反射层50和第二反射层52。然而,优选的是使用反射性优越且价格低廉的铝或包含铝的材料。另外,虽然图2B显示了其中起保护层作用的绝缘层44夹在反电极41和反射层45之间的结构,但是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如图2C所示,反射层45可以与反电极41接触。而且,如图2C所示的结构,在与TFT 18和20的栅极电极相同的层中,采用导电层作为第二反射层52;然而,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结构。换句话说,第二反射层52可以在任何层中提供,只要其形成于象素电极51下即可。然而,当第二反射层52在远离象素电极51的地方形成时,在面板内部增加了不必要的反射光。因此,就提取光的效率而言,第二反射层52可以与象素电极51接触形成,或象素电极51可以用反射材料制成。
根据具有上述特点的本发明,提供精密的和具有高附加值的显示装置是可能的,其中在显示装置的正反面都具有显示区。与在显示装置的正反面设置两块面板的情况相比,模块的容量的尺寸可以减小。因此,能够提供尺寸小、外形薄、和重量轻的显示装置。
实施例1在本实例中,结合


子象素的电路结构。首先,说明了在子象素中包括三个TFT(3TFT/单元)的结构(参见图3A)。在这种结构中,在图1B所示的结构中新布置了TFT(擦除TFT)61和62、栅极线Gcy(满足1≤y≤n,“n”和“y”表示自然数)和Gdy(满足1≤y≤m,“y”表示自然数)、以及栅极驱动器63和64。通过设置TFT61和62,电流可以被强制不流过光发射元件11和13。因此,发光周期可以与写周期同时或在写周期刚刚开始后开始,而不用等待向所有的子象素中写信号。因此,可以改善占空比,并且可以实现良好的动态图像的显示。
接下来,说明了在子象素中包括四个TFT(4TFT/单元)的结构(参见图3B)。在这种结构中,在图3A所示的结构中新布置了TFT 65和66、电源线Vax(满足1≤x≤m,“y”表示自然数)以及电源67。TFT 65和66的栅电极与保持恒定电势的电源线Vax相连。换句话说,TFT 65和66的栅电极的电势是固定的。TFT 65和66工作在饱和区域以使电流不变。TFT 18和20工作在线性区域。根据上述结构,工作在线性区域中的TFT 18和20的源极-漏极电压(VDS)小。因此,TFT 18和20的栅极-源极电压(VGS)的微小变化并不影响流向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电流值。因此,流向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电流值依赖于工作在饱和区域的TFT 65和66的源极-漏极电流。因此,可以改善由于TFT 18和20特性变化造成的TFT 65和66的发光不均匀,从而改善图像的质量。需要注意的是,TFT 18和20的沟道长度L1和沟道宽度W1以及TFT 65和66的沟道长度L2和沟道宽度W2可以设置为满足L1/W1∶L2/W2=5~6000∶1,以便让每一个TFT在线性区域或饱和区域工作。
需要注意的是,包含在象素29中的子象素12和14的电路结构可具有彼此相同的结构(相同数量的TFT)或彼此不同的结构(不同数量的TFT)。例如,在彼此结构不同的情况,4TFT/单元可以用于包含在显示动态图像或高清晰度图像的主显示区内的子象素,且2TFT/单元可以用于包含在显示静态图像的子显示区内的子象素。通过这种方法,取决于显示区的应用,可以分别形成电路结构。该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任意组合。
实施例2结合

本发明显示装置的一种模式—面板。这里,对其中象素部分和驱动器整体形成的面板进行说明。该面板包括象素部分30、极驱动器15和16、栅极驱动器27和28、连接端72和在基板33上提供的连接薄膜71(参见图4A和4B)。连接端72通过导电粒子连接到连接薄膜71上。连接薄膜71连接到集成电路芯片(图中未显示)上。
图4B显示了沿着面板的线A-A’截取的横截面视图,并显示了包含在象素部分30中的TFT 18和20以及光发射元件11和13。另外,图中显示了包含在源极驱动器15中的元件73和包含在源极驱动器16中的元件74。在象素部分30和驱动器15、16、27和28的外围提供了密封剂75,光发射元件11和13由密封剂75和背基板34密封。密封工序是保护光发射元件11和13,使其不被成为恶化因素的物质(例如湿气)损坏的工序。虽然在这里使用通过使用覆盖材料(玻璃、陶瓷、塑料、金属等)进行密封的方法,但是通过使用热固树脂或紫外线固化树脂进行密封的方法也可以使用。或者,通过使用阻挡能力强的薄膜进行密封的方法也可以使用,例如可以使用金属氧化物、氮化物等。
其沟道部分采用非晶半导体、微晶半导体、结晶半导体和有机半导体中的任何一种的TFT对于形成在基板33上的元件都是可以接受的。然而,优选的是通过结晶半导体形成该元件,结晶半导体在比如迁移率的特性方面比非晶半导体更优越。因此,实现了在一个表面上的单片器件。因为在具有上述结构的面板内整体形成驱动器,从而要连接的外部集成电路的数量减少,因此,尺寸小、外形薄和重量轻的显示装置得以实现。
需要注意的是,图4B中,从光发射元件11中发射出的光如箭头所示沿着基板33的方向发射。这样的结构被称为底部发射型。另一方面,从光发射元件13中发射出的光如箭头所示沿着背基板34的方向发射。这样的结构被称为顶部发射类型。另外,图4B中,TFT 18和20的每个源电极或漏电极以及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每个象素电极均叠置在同一层中,而其间没有绝缘层。根据本结构,光发射元件11和13的象素电极所形成的区域与除了设置TFT 18和20的区域之外的区域是相同的。因此,由于象素的高清晰度等等,开口率的减少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可以额外地提供层间薄膜以在另外的层中提供象素电极。这样,通过有效地利用设置TFT的区域实现了开口率的增加。
另外,可以在基板33的一个表面上以及背基板34的一个表面上提供例如半波片、四分之一波片和起偏振片的光学薄膜。当提供了波片或起偏振片时,由于面板内部的反射产生的不必要的光减少了,因此实现了良好的黑显示和高对比度。两个起偏振片之间的角度为40°~90°,优选为70°~90°,更优选的是将其设置在90°。
需要注意的是,根据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的结构并不局限于上面的描述。例如,象素部分30可以包括非晶半导体用于沟道部分的TFT,驱动器15、16、27和28可以包括由集成电路芯片。所述集成电路芯片可以通过COG方法与基板33相连或与连接于基板33的连接薄膜71相连。非晶半导体可以提供廉价的面板,因为它可以通过使用CVD方法容易地在大尺寸基板上形成并且不需要结晶步骤。另外,当采用小滴释放方法(比如墨水喷射方法)用于形成导电层时,可以提供更加廉价的面板。该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例3根据本发明,在基板33一侧上有第一显示区和在背基板34一侧上有第二显示区,参考表1和2说明每个显示区的显示。
表1


在表1中,RGB光发射表示了当从包含在象素内的光发射元件发射出的光是红色、绿色或蓝色的情况。白光发射表示了当从包含在象素内的光发射元件发射出的光是白色的情况。蓝光发射表示了当从包含在象素内的光发射元件发射出的光是蓝色的情况。单色光发射表示了当从包含在象素内的光发射元件发射出的光是红色、绿色等中的一种颜色的情况。CF表示滤色器。当RGB光发射用于光发射元件时,实现了对光的使用效率的提高。另外,当白光发射或蓝光发射用于光发射元件时,实现了产额的提高,因为它不需要单独对电致发光层着色。更进一步,当使用CF或颜色转换层时,实现了颜色纯度或对比度的提高。
在使用滤色镜和颜色转换层时,在基板33的一个表面和背基板34的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全部两个面上设置滤色器和颜色转换层。
在具有包含在象素中的光发射元件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在RGB光发射的情况下进行彩色显示或在单色光发射的情况下进行单色显示。当在包含在象素中的光发射元件中进行RGB光发射或单色光发射时,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同时实现彩色显示或单色显示。当在包含在象素中的光发射元件中进行白光发射或蓝光发射时,进行彩色显示还是单色显示取决于CF或颜色转换层存在与否。当在基板33和背基板34的一侧上提供CF或颜色转换层时,这些基板中的一个可以进行彩色显示,而另一个可以提供单色显示。
表2


在表2中,当源极驱动器15和16都向每个子象素提供模拟视频信号或数字视频信号时,源极驱动器15和16与用来传送模拟视频信号的模拟数据线相连或与用来传送数字视频信号的数字数据线相连。而后,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内进行模拟显示或数字显示。另外,当源极驱动器15和16中的一个提供模拟视频信号,而另一个源极驱动器提供数字视频信号时,则源极驱动器15和16中的一个与模拟数据线相连,而另一个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而后,在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之一内进行模拟显示,在另一个显示区内进行数字显示。
因此,通过分开使用由源极驱动器15和16向每个子象素提供的信号,可以在一个显示区中进行模拟显示,而在另一个显示区中进行数字显示。比如,当用于显示动态图像或高清晰度图像的主显示区由数字显示提供,且用于显示静态图像的子显示区由模拟显示提供时,这些显示区域可以以这种方式分别形成。因为在进行模拟显示的显示区域内写信号的次数少,因此源极驱动器的功耗能够得到抑制。另外,因为写信号的次数少,源极驱动器的频率能够充分减少,因此能够精确实现信号写入。
需要注意的是,如上所述,模拟视频信号或数字视频信号可以在本发明的显示装置中使用。然而,在使用数字视频信号的情况中,有使用电压的视频信号和使用电流的视频信号。换句话说,当光发射元件发射光时,输入到象素的视频信号可采用恒定电压或恒定电流。当视频信号采用恒定电压时,施加到光发射元件的电压是恒定的,或者流入光发射元件的电流是恒定的。另一方面,当视频信号采用恒定电流时,施加到光发射元件的电压是恒定的,或者流入光发射元件的电流是恒定的。向光发射元件施加恒定电压被称为恒定电压驱动,恒定电流流向光发射元件被称为恒定电流驱动。恒定电流驱动并不依赖于电阻的变化且恒定电流流动。无论是使用电压还是使用电流的视频信号都可以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无论是恒定电压驱动还是恒定电流驱动也都可以使用。该实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例4作为本发明显示装置可应用的电子设备(电子装置)的示例,可以是电视设备(也称为电视接收装置、电视接收器、电视机、或电视装置)、诸如数码相机或数字摄像机的摄影机,便携式电话装置(也称为手机或便携式电话)、比如PDA(个人数字助手)的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诸如汽车音响的音频再现装置、配备记录媒体的图像再现装置(比如家用游戏机)等等。下文中,对具体示例进行了说明。
图5A和5B对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进行了说明,它包括了显示区9101和9102、按键9103、旋转轴9104等。当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呈展开状态时(如图5A),使用显示区9101,当笔记本式个人计算机呈折叠状态时(如图5B),使用显示区9102。另外,显示区9101和9102都可以通过使用旋转轴9104对外壳进行旋转从而在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使用。本发明适用于包括了显示区9101和9102的显示装置。图5C和5D说明了腕表便携式终端,它包括了显示区9201和9202、照相机9203、按键9204、麦克风9205、扬声器9206等。本发明适用于包括了显示区9201和9202的显示装置。
图6A到6F对可折叠便携式终端进行了说明,它包括了具有扬声器9301和面板9307的第一外壳9311;具有麦克风9304、按键9303和照相机9316的第二外壳9312等。在该便携式终端中,显示区9305和9306中的一个或两个可在展开状态使用,显示区9306在折叠状态使用。另外,该便携式终端包括展开/折叠检测装置,该装置确定要是一第一显示区9305和第二显示区9306中的哪一个。展开/折叠检测装置包括为第一外壳9311提供的凸起9313、为第二外壳9312提供的孔9314和控制装置9315、以及相关装置。在折叠状态,凸起9313与位于孔9314下面的控制装置9315相接触。在这种状态下,设置控制装置9315使得在第一显示区9305中进行普通显示。另一方面,在展开状态,凸起9313不与控制装置9315接触。在这种状态下,设置控制装置9315以使在第二显示区9306中进行普通显示。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展开/折叠检测装置的结构仅仅是一个示例,它并不局限于上面的描述。
图7A到7C对数码相机进行了说明,它包括了第一显示区9501(下文称作显示区9501)、第二显示区9502(下文称作显示区9502)、透镜9503等。本发明适用于包括显示区9501和9502的显示装置。图7B对处在关闭状态的包括显示区9501和9502的面板进行了说明,图7C和7D对打开状态进行了说明。在该数码相机中,显示区9501用于关闭状态,显示区9501和9502中的一个或两个用于打开状态。当在打开状态下,同样的图像在显示区9501和9502显示为普通显示时,其中拍照的人和被拍照的人能够同时确认所拍摄的图像(参见图7C)。另外,在显示区9501可以进行水平反转显示,且在显示区9502可以进行普通显示(参见图7D)。按照这样的方法在显示区9501实现水平反转显示,意味着被拍照的人看到的是镜像。换句话说,被拍照的人能够看到他的镜像,该镜像通常是通过使用镜子确认的,这样感觉舒服,而且,可以通过镜像来修饰他的外表。该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例5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组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参考图8进行说明。作为本发明显示装置的组件给出了面板301,包括象素部分30、源极驱动器15和16以及栅极驱动器27和28;转换电路304;和控制器305。转换电路304控制位于相对侧上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哪一个用于进行普通显示。另外,如果需要的话,它控制实现从水平反转显示、180°反转显示和垂直反转显示中选择出的显示。控制器305控制面板301的工作。
除了上述组件之外,还给出了其它组件操作按键310、易失性存储器312、非易失性存储器313以及外部接口314。这些组件由CPU(中央处理器)303控制。像视频信号这样的数据被存储在易失性存储器312和非易失性存储器313中。
当本发明用于折叠式电子装置时,除了上述之外还提供展开/折叠检测装置302作为组件。展开/折叠检测装置302检测折叠状态和展开状态并向转换电路304提供折叠和展开状态的检测信息。基于展开/折叠检测装置302所提供的信息,转换电路304控制位于相对侧上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中的哪一个要用于进行普通显示。另外,当本发明用于手机时,除了上述组件外,还提供传输电路311、作为发射机部分的麦克风307、作为接收机部分的扬声器308、音频控制器309等作为组件。
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不局限于上述结构并可以配备其他组件。另外,该实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例6本发明的显示装置具有在相对侧具有显示区的特点。当处于相对侧的两个显示区同时被使用时,优选在一个显示区进行普通显示,并且优选在另一个显示区进行水平反转显示(参见图7C)。以这种方式,看到第一显示区和看到第二显示区的两个人能够同时确认相同的图像。因此,本实例通过参照图9A到9E对普通显示、水平反转显示或其他显示之间的切换进行了说明。
如上所述,面板包括了具有多个(m×n)象素的象素部分30、源极驱动器15和16以及栅极驱动器27和28。这里,为了简化,在图中示出源极驱动器15和栅极驱动器27用于说明通过使用第一子象素在第一显示区内的显示(参见图9A)。
控制器305根据由转换电路304或展开/折叠检测装置302所提供的信号确定提供的起始脉冲的点。特别地,当从第一列选取子象素时提供S-SP1,当从第m列选取子象素时提供S-SP2,当从第一行选取子象素时提供G-SP1,当从第n行选取子象素时提供G-SP2。
而后,在进行普通显示的情况下,提供起始脉冲(S-SP1和G-SP1)以便首先选取处在第一列第一行中的子象素(参见图9B)。在进行水平反转显示的情况下,提供起始脉冲(S-SP2和G-SP1)以便首先选取处在第m列第一行中的子象素(参见图9C)。在进行180°反转显示的情况下,提供起始脉冲(S-SP2和G-SP2)以便首先选取处在第m列第n行的子象素(参见图9D)。在进行垂直反转显示的情况下,提供起始脉冲(S-SP1和G-SP2)以便首先选取处在第一列第n行的子象素(参见图9E)。按照这种方式,提供起始脉冲的点依赖于每个显示变化。另外,由源极驱动器15向子象素提供的视频信号适当的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应用时间灰度级方法的情况下,视频信号加载到记录媒质中并且之后转变成用于时间灰度级的视频信号,作为表示灰度级的方法。因此,在应用时间灰度级方法的情况下,加载普通显示的视频信号的顺序可以依赖于用于显示水平反转显示、180°反转显示和垂直反转显示中的每一个的视频信号进行改变,并且这些显示存储在记录媒质以对应于每个显示。
另外,显示方式的切换可以根据用户使用按键操作来进行。换句话说,普通显示的方向是在初始化设置中进行设置的,并且如果需要的话,显示的方向可以由用户来改变。另外,在折叠电子设备的情况下,优选在初始化设置中进行设置,以便在展开状态时在内部显示区进行普通显示,并在折叠状态时在外部显示区进行普通显示。
另外,提供了用来感应倾斜度的加速度传感器,并且信号是由加速度传感器提供的。基于所提供的信号,确定显示区四个边中哪一边是底边,并且可以根据该决定切换显示。该实施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实例7作为本发明的组件之一的光发射元件,对应于在衬底表面上提供的第一导电层、电致发光层和第二导电层的叠层是对应的,该衬底具有例如玻璃、石英、金属或有机物的绝缘表面,并具有透光属性。光发射元件可以是叠层类型(其中电致发光层由多个层制成)、单层类型(其中电致发光层由单层制成)或混合类型(其中电致发光层由多个边界不定的层制成)中的任一种。另外,作为光发射层的叠层结构,有顺序叠层结构,其中与阳极相对应的导电层\电致发光层\与阴极对应的导电层从底叠置;以及反向叠层结构,其中与阴极相对应的导电层\电致发光层\与阳极相对应的导电层从底叠置。可以取决于用于驱动光发射元件的TFT的导电类型或流向光发射元件的电流方向,选取适当的结构。有机材料(低分子、中分子和高分子材料)、无机材料、单重态材料、三重态材料以及从上述四种材料中选择一种或多种混合成的材料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用于电致发光层。从光发射元件发出的光包括荧光和磷光,并且其中的一种或两种都用于本发明的显示装置。由于不需要背景光,光发射元件提供了宽视角并实现了尺寸小、外形薄以及重量轻的显示装置,而且,该光发射元件可应用于动态图像。可以提供实现精密化和高附加值的显示装置。该实例可以与上述实施模式和实施例进行任意的组合。
本申请是基于2004年1月14日向日本专利局提交的序号为No.2004-007387的日本专利申请,其中的内容在此作为参考。
权利要求
1.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的象素,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象素电极、电致发光层和反电极;为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的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为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的第二源极驱动器,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电极具有透光性,其中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具有反射性;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反射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的栅极驱动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控制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控制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栅极驱动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相同的。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不同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白光。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11.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选自包括电视设备、数码相机、数字摄影机、便携式电话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音频再现装置和配备记录媒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组。
13.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的象素,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象素电极、电致发光层和反电极;为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的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为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的第二源极驱动器,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电极具有透光性,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的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第一反射层,和其中提供与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交叠的第二反射层。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的栅极驱动器。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用于控制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栅极驱动器。
16.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相同的。
17.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不同的。
18.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
19.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白光。
20.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
21.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22.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23.使用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选自包括电视设备、数码相机、数字摄影机、便携式电话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音频再现装置和配备记录媒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组。
25.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的象素,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象素电极、电发光层和反电极;为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的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为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的第二源极驱动器,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电极具有透光性,其中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具有反射性;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的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反射层;其中在光透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提供该象素;其中在该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提供使用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显示区;以及其中在与该基板的该一个表面相对的表面上提供使用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显示区。
2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的栅极驱动器。
2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用于控制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栅极驱动器。
2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相同的。
2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不同的。
30.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
31.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白光。
32.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
33.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34.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35.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
36.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
37.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
38.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与该基板相对的背基板,以及在该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的滤色器。
39.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与该基板相对的背基板,以及在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的颜色转换层。
40.使用如权利要求25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41.如权利要求25所述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选自包括电视设备、数码相机、数字摄影机、便携式电话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音频再现装置和配备记录媒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组。
42.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的象素,第一和第二光发射元件中的每一个包括象素电极、电致发光层和反电极;为第一子象素提供第一视频信号的第一源极驱动器;和为第二子象素提供第二视频信号的第二源极驱动器,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象素电极和反电极具有透光性,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电致发光层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的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在同一层内提供,其中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叠的第一反射层,其中提供与第一光发射元件的反电极交迭的第二反射层;其中在光传透射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提供该象素;其中在该基板的一个表面上提供使用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显示区;以及其中在与该基板的该一个表面的相对的表面上提供使用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显示区。
4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的栅极驱动器。
4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用于控制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栅极驱动器和用于控制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栅极驱动器。
4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相同的。
4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包含第一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和包含第二子象素的晶体管数量是不同的。
47.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红光、绿光和蓝光中的一种。
48.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光发射元件和第二光发射元件发射白光。
49.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
50.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数字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51.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第一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第二源极驱动器与模拟数据线相连。
52.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同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
53.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彩色显示同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
54.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其中在第一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同时在第二显示区进行单色显示。
55.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与该基板相对的背基板,以及在该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的滤色器。
56.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装置,还包括了与该基板相对的背基板,以及在该基板一个表面和背基板一个表面中的一个面或两个面上的颜色转换层。
57.使用如权利要求42所述的显示装置的电子装置。
58.如权利要求57所述装置,其中所述电子装置选自包括电视设备、数码相机、数字摄影机、便携式电话装置、便携式信息终端、便携式游戏机、监视器、个人计算机、笔记本个人计算机、音频再现装置和配备记录媒质的图像再现装置的组。
全文摘要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特征,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包括具有第一光发射元件的第一子象素和具有第二光发射元件的第二子象素的象素;与包括在第一子象素中的第一源极线相连的第一源极驱动器,以及与包括在第二子象素中的第二源极线相连的第二源极驱动器。在光透射基板一个表面上提供该第一子象素和第二子象素,以及在该基板一个表面上提供使用第一子象素的第一显示区和在该基板的反面上提供使用第二子象素的第二显示区。因此,可以提供实现精密性和高附加值显示装置,在其一侧和相对侧都具有显示区。
文档编号H05B33/08GK1645450SQ20051005185
公开日2005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05年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4年1月14日
发明者山崎优 申请人:株式会社半导体能源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