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紧的支承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210阅读:2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紧的支承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按权利要求1特征的预紧的支承座。
背景技术
本发明到处应用于具有与轨道连接的车辆特别是起重机小车的运行轨道的地方,所述车辆在工作时在分开的(对接的)运行轨道上行驶而且必须驶过运行轨道接合处。
这种类型的运行轨道可以设置在起重机例如龙门起重机,如集装箱起重机、桥式起重机或类似的起重机上。这种起重机在起重机上具有用于起重机小车的带有水平运行轨道的桥构件和在支承内可绕轴线旋转设置的可翻转的行车梁。承受行车梁和起重机之间的力的悬臂锁将桥构件与悬臂相连接。在悬臂锁上设置滑板,行车梁通过滑板装入起重机构件中。
这种类型的支承例如在DE 102 39 565 A1中描述,其中未描述关于悬臂锁的运行轨道。
通常可以位于活动悬臂上的运行轨道的可移动部分在工作位置即水平位置通过一种类型的支承座垂直地支承,即由悬臂自身以及在悬臂上行驶的车辆如起重机小车的重力产生的垂直力不应由悬臂铰链的销轴承受,而应由从运行轨道的固定部分到可移动的部分刚性支承的滑板承受。为此为悬臂的工作位置提供上述的悬臂锁,该悬臂锁由带有上、下滑板的上部支承点和带有上、下滑板的下部支承点组成。在安装这种锁式的连接装置和该连接装置起作用时,滑板和其下部结构通常几乎无应力地支承,因为在转动到水平位置的过程中以及之后处于水平位置时悬臂的重力不仅仅由铰链销轴来承受。
如果运行轨道固定的和可移动的部分之间的连接装置承受可变的负荷,比如行驶的起重机小车,则在滑板受到压力之前,铰链销轴及其支承装置以及直至运行轨道的整个下部结构不可避免地首先发生变形。受力部件的变形导致了两个轨道端面的垂直移动,这会引起过早的磨损和较差的运行性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在固定和可移动部分之间的轨道接合区域内使与轨道连接车辆的、固定和可移动的运行轨道的弹性变形最小,以实现滚轮从运行轨道固定部分到可移动部分尽可能没有冲击地通过。
该目的通过按权利要求1特征的预紧的支承座达到。
本发明的有利的结构形式在从属权利要求中给出。
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规定,上支承点的滑板如此设置,使得在悬臂转动到工作位置时整个悬臂锁垂直地预紧,这导致悬臂销轴的卸载。
这通过以下措施实现,即上支承点的滑板的至少一个滑板固定在弹性的底座上。弹性的底座可以通过弹簧、即钢质弹簧或由弹性材料构成的弹簧实现。经由电机控制的螺杆或液压的预紧装置的实施方式也是有利的。下支承座在这种实施方式中基本上可以取消,而作为悬臂销轴的支座(Gegenlager)使用。
可能的是,两个上滑板弹性地支承,或两个滑板例如上或下滑板之一弹性地支承。
如果上支承点的下滑板支承在弹性底座或机械弹簧上,则滑板必须过盈装配,以使在装入到工作位置时弹性底座变形并且可以施加一确定的力。在下部支承内的、由上部支承预紧产生的力比由悬臂和在其上的起重机小车分摊的重力产生的力大,使得在工作位置、即在水平位置的且带有运行轨道可移动部分和小车的分摊的自重的垂直载荷的下部支承不能打开。所有其他不是弹性支承的滑板都刚性地支承。
有利的是,至少所有上滑板有凸出的、圆柱形的接触面,通过该接触面所述上滑板支撑在下滑板上,圆柱的半径等于悬臂销轴的中心到相应滑板对的接触面之间的距离。
优点还在于,配置带有凸出的、圆柱形的接触面的下滑板,使得在上滑板和下滑板接触时产生面接触。有利的是,滑板应由耐磨损的材料制造,并且只要材料的选择要求,则滑板应被润滑。为此,有利的是,具有用于将润滑剂涂抹在滑板内或滑板上的装置。
按本发明的解决方案优点在于,具有在运行轨道之间无台阶或无冲击的过渡,这会引起车轮无噪音的运行和较小的磨损。


下面通过一具体实施例和六幅视图更详细地说明本发明。
附图中图1带有悬臂的起重机图2悬臂闭合时的细节Z图3悬臂打开时的细节Z图4悬臂锁的上部部分图5悬臂锁的下部部分图6在支座上的带有起重机和悬臂部件起重机主梁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集装箱起重机1的岸上侧的部分,在其上设置一悬臂2。在悬臂2上设置在悬臂和起重机1的上部部分上的运行轨道8上行驶的起重机小车6。在悬臂2和起重机1之间设置悬臂锁,该悬臂锁作为细节Z示出。
在图2和图3中既示出在悬臂闭合时也示出在悬臂打开时的细节Z。在悬臂2和起重机1之间设置带有销轴3的悬臂铰链。在悬臂2上,上滑板12固定在上支承点内而下滑板16固定在下支承点内,在起重机1上,下滑板13固定在上支承点内,而上滑板17固定在下支承点内。图4和5中详细示出滑板12、13、16、17的固定装置。
图4示出悬臂锁的上部部分,在该悬臂锁上在支承座和下滑板13之间设置有弹性元件14。所示的弹性元件14涉及一种可相互挤压的钢材加固的橡胶板。两个滑板12、13通过棘轮爪(schubknaggen)11、4和螺栓7固定在其支承内。在上支承点中的上滑板12没有弹性。
图5示出悬臂锁下部部分的滑板16、17,所述滑板通过棘轮爪15、5和螺栓7固定。在图4和5上示出滑板12、13、16、17的划线标记(Rissmarken)。
图6示出起重机轨道梁,它由固定的运行轨道部分19和悬臂18构成,两者均支承在支座(Zulage)上,其中悬臂锁设置在两者之间。借助图6说明预紧的悬臂锁的制造,其中示例限制为弹性元件作为张紧元件使用。以液压调节元件或螺杆的装配有意义实现。
通常运行轨道18、19的固定和可移动部分支承在支座上(图6)。其中支座如此设置,以致在支座上的支承与运行轨道在安装状态的支承相应。运行轨道的固定部分为桥架19,而可移动部分则为悬臂18。因为在悬臂和桥架19之间没有连接,所以悬臂18必须附加地支承在悬臂铰链区域内(虚线表示的支座20)。在悬臂18和桥架19对准后(成一直线、高度位置),铰链销轴孔进行划线标记。之后组装下支承点。此时需注意滑板的圆柱面在高度上精确地与支承孔的半径和在垂直投影中圆柱中心线与运行轨道的纵轴成直角地对齐,并且通过棘轮爪固定。为了对齐,合乎目的地运用通常的衬板和已知的环氧化物填充物构成的垫板。现在在上部支承点而不是在滑板上安装液压机或楔块或其它适于施加预紧力的工具,并且悬臂和桥架相互地预紧。在此所需要的预紧力由工作时出现的最大垂直力加上保险系数确定,用以在工作期间可靠地避免下部支承中各滑板接合的间隙。
在悬臂18和桥架19预紧之后,支座20被移除,两个轨道的对接的端部完全对准或配合(打磨或机加工的底座)并且采用通常的措施和方法打出或钻出铰链销轴3的孔。
此时再次启用支座20,取消运行轨道两部分的预紧并且将滑板安装在上支承点内。为此首先装入滑板,通过衬板在高度上大致地对准,在垂直投影中准确地对准并且安装棘轮爪。之后移开滑板,安装下滑板的环氧化物垫板和借助衬板这样地调整下滑板的高度使得圆柱形表面正好位于铰链转轴的半径上。
此时将上滑板放置在下滑板上,通过衬板向上衬垫并且装入用以上滑板的环氧化物垫板。
之后将桥架19和悬臂18分离,将弹性张紧元件如橡胶板、高度结构支承或类似物装入上部支承的下滑板下,并且通过金属滑板以一定过盈量将滑板设定在一定高度上。该过盈量由张紧元件的弹性特性确定,并且设定成通过悬臂18在工作位置上在悬臂锁中产生必需的预紧力。
附图标记清单1 起重机2 悬臂3 带有销轴的悬臂铰链4 棘轮爪(上部)5 棘轮爪(下部)6 起重机小车7 销轴8 运行轨道9 划线标记10 棘轮爪(上部)11 棘轮爪(下部)12 上支承点内的上滑板13 上支承点内的下滑板14 弹性元件15 棘轮爪(上部)16 下支承点的下滑板17 下支承点的上滑板18 在支座上的悬臂19 桥架20 附加的支座
权利要求
1.一种预紧的支承座,该支承座用于可绕销轴转动的悬臂,优选用于与轨道连接的车辆的可转动的运行轨道如悬臂(2)上的起重机小车的运行轨道,该悬臂借助销轴(3)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支承座包括在悬臂(2)上的锁和在所述锁的上、下支承点之间的滑板(12、13、16、17),其特征在于,在上支承点中的两个滑板(12、13)的至少一个滑板弹性地支承,使得在悬臂向内转动到工作位置时,整个锁垂直地预紧并且使销轴(3)卸载。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上滑板(12)弹性地支承。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下滑板(13)弹性地支承。
4.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弹性的支承装置为一弹性元件(14)。
5.按照权利要求1至3之一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弹性的支承装置为一可电机控制的螺杆或者一液压预紧装置。
6.按照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所有上滑板(12、17)具有朝另外的滑板(13、16)凸出的、圆柱形的接触面。
7.按照权利要求6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圆柱的半径等于从悬臂销轴(3)中心至下滑板(13、16)表面的距离。
8.按照权利要求1至7之一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下滑板(13、16)具有凸出的、圆柱形的接触面,以使得在上和下滑板(12、13、16、17)接触时产生面接触。
9.按照权利要求1至8之一所述的支承座,其特征在于,滑板(12、13、16、17)由耐磨损材料构成,并且具有施加润滑剂的装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预紧的支承座,该支承座用于可绕销轴转动的悬臂、优选用于与轨道连接的车辆如悬臂(2)上的起重机小车的可转动运行轨道,该悬臂借助销轴(3)可转动地支承,所述支承座包括在悬臂(2)上的锁和在所述锁的上、下支承点之间的滑板(12、13、16、17),其中在上支承点中的两个滑板(12、13)的至少一个滑板弹性地支承,使得当悬臂向内转动到工作位置时,整个锁垂直地预紧并且使销轴(3)卸载。
文档编号B66C7/00GK101045512SQ20061010748
公开日2007年10月3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25日 优先权日2006年3月31日
发明者C·米勒, A·霍夫曼, M·施米特 申请人:诺尔起重系统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