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244120阅读:1629来源:国知局
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适用于商用车、客车、越野车、工程机械等各类型车辆。
【背景技术】
[0002]由于圆锥滚子轴承同时具有较大的径向和轴向承载能力,广泛应用于商用车车轮的回转支承一轮毂轴承中。传统轮边结构中当需要维修更换轮毂油封或轮边其他零件时,需要将锁紧螺母拆下,此时就会破坏轮毂轴承的初始预紧力,当复原时需要重新调整,测量轮毂启动力,且每拆一次就需要重新调整一次。导致维修工作量大,费时费力,且破坏了原车的调整状态,如果装配工人的安装经验不足,调整不当会影响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为减小维修工作量并保证轴承的预紧力,目前越来越多的车辆采用轮毂轴承单元,轮毂轴承单元具有结构简单、无需测量轮毂轴承预紧力等优点,但是轮毂轴承单元中的内、外轮毂轴承一般采用相同规格的圆锥滚子轴承,若要应用于市场上存在的大部分商用车、越野车、工程机械等车辆,必须对其轮边结构及尺寸参数进行修改,不能直接替换,且相比普通轮毂轴承结构,制造成本有很大提高,造成整车成本增加多。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在维持原轮边结构不变的基础上,降低维修工作量,可以保持原车调整状态不变,提高轮毂轴承的使用寿命。且结构简单,对于现有的大部分车辆均可以直接改进,不改变原结构的尺寸参数,可以应用于商用车、越野车、客车、工程机械等各类型车辆。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包括轮毂1、锁紧螺母2、半轴3、桥壳4或转向节10、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调整垫片7、隔套8,所述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预紧力通过调整垫片7的厚度进行调整,预紧力调整完成后再拆装时无需重新调整;所述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外圈分别置于轮毂I或转向节10内,内圈及滚子总成分别安装在桥壳4或半轴3上;所述调整垫片7、隔套8安装在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之间,且调整垫片7、隔套8分别与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内圈接触;所述锁紧螺母2采用固定的力矩拧紧。当维修轮毂油封或其他轮边零件时,由于调整垫片7和隔套8的存在,不会破坏已调整好的轴承预紧力,复原时直接以固定力矩拧紧锁紧螺母2即可,无需重新调整轴承预紧力。
[0006]所述的轮毂1、锁紧螺母2、半轴3、桥壳4、内轮毂轴承5和外轮毂轴承6的结构尺寸及参数与传统轮边结构相同;所述调整垫片7和隔套8可以直接装配于传统轮边结构中。
[0007]所述的调整垫片7按厚度尺寸进行分组,选择不同厚度尺寸的调整垫片7与隔套8组合使用可以控制轴承预紧力的大小。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可以直接对传统轮边结构进行改进,调整简便,易实现,成本低,可使轴承预紧力维持在出厂时的调整状态,能够大幅提高轴承及驱动桥的使用寿命,可以应用于商用车、越野车、客车、工程机械等各类型车辆。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000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0010]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全浮式半轴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1]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浮式半轴结构或转向节结构的剖视示意图;
[0012]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全浮式半轴结构的调整过程示意图;
[0013]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半浮式半轴结构或转向节结构的调整过程示意图。
[0014]图中:I、轮毂;2、锁紧螺母;3、半轴;4、桥壳;5、内轮毂轴承;6、外轮毂轴承;7、调整垫片;8、隔套;9、工艺用套筒;10、转向节。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内容及其【具体实施方式】。
[0016]参见图I及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包括轮毂I、锁紧螺母2、半轴3、桥壳4(或转向节10)、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调整垫片7、隔套8等,所述内、外轮毂轴承5、6的预紧力是通过改变调整垫片7的厚度进行调整的;预紧力调整完成后再拆装时无需重新调整;结构简单,可以对常见的轮边结构直接改进,无需改变结构参数。所述调整垫片7的厚度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分组,通过合理选择其厚度可以改变轴承的预紧力大小。
[0017]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全浮式半轴结构在装配时,将内、外轮毂轴承5、6的外圈分别压入轮毂I内,压入时配合面应涂少量润滑油;把内轮毂轴承5的内圈及滚子总成压到桥壳4上,压入时轴径上应涂少量润滑油;把带有轴承外圈的轮毂总成装入到桥壳4上,装上隔套8,选择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7,再把外轮毂轴承6的内圈及滚子总成装到桥壳4上;装上工艺套筒9,以力F压紧工艺套筒(力F的大小根据轮毂轴承所需的预紧力大小确定),旋转轮毂I的扭矩应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扭矩根据使用条件确定)。通过改变调整垫片7的厚度来达到所需的轴承预紧力,检测轴承预紧力应在轴承经过润滑并转到若干圈以后进行;装上锁紧螺母2,以固定的力矩拧紧,并将锁紧螺母锁止。
[0018]参见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半浮式半轴结构或转向节结构在装配时,将内、外轮毂轴承5、6的外圈分别压入转向节10内,压入时配合面应涂少量润滑油;把内轮毂轴承5的内圈及滚子总成压到半轴3上,压入时轴径上应涂少量润滑油;把半轴3装入到转向节10上,装上隔套8,选择适当厚度的调整垫片7,再把外轮毂轴承6的内圈及滚子总成装到半轴3上;装上工艺套筒9,以力F压紧工艺套筒(力F的大小根据轮毂轴承所需的预紧力大小确定),旋转半轴3的扭矩应在合适的范围之内(扭矩根据使用条件确定)。通过改变调整垫片7的厚度来达到所需的轴承预紧力,检测轴承预紧力应在轴承经过润滑并转到若干圈以后进行;装上锁紧螺母2,以固定的力矩拧紧,并将锁紧螺母锁止。
[0019]采用本实用新型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调整完轴承的预紧力后,只要保证锁紧螺母的拧紧力矩,后期拆装不会影响轮毂轴承的预紧力。
[002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轮毂(I)、锁紧螺母(2)、半轴(3)、桥壳(4)或转向节(10)、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调整垫片(7)、隔套(8),所述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预紧力通过调整垫片(7)的厚度进行调整,预紧力调整完成后再拆装时无需重新调整;所述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外圈分别置于轮毂(I)或转向节(10)内,内圈及滚子总成分别安装在桥壳(4)或半轴(3)上;所述调整垫片(7)、隔套(8)安装在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之间,且调整垫片(7)、隔套(8)分别与内轮毂轴承(5)、外轮毂轴承(6)的内圈接触;所述锁紧螺母(2)采用固定的力矩拧紧。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1)、锁紧螺母(2)、半轴(3)、桥壳(4)、内轮毂轴承(5)和外轮毂轴承(6)的结构尺寸及参数与传统轮边结构相同;所述调整垫片(7)和隔套(8)可以直接装配于传统轮边结构中。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垫片(7)按厚度尺寸进行分组,选择不同厚度尺寸的调整垫片(7)与隔套(8)组合使用可以控制轴承预紧力的大小。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轮毂轴承预紧力调整结构,属于汽车制造领域。内轮毂轴承、外轮毂轴承的预紧力通过调整垫片的厚度进行调整,预紧力调整完成后再拆装时无需重新调整。装配时内轮毂轴承、外轮毂轴承的外圈分别置于轮毂或转向节内,先将内轮毂轴承的内圈及滚子总成压到桥壳或半轴上,将带有轴承外圈的轮毂总成或转向节总成安装在桥壳或半轴上,然后装上隔套和调整垫片,将外轮毂轴承的内圈及滚子总成安装在桥壳或半轴上。调整垫片、隔套安装在内轮毂轴承、外轮毂轴承之间,分别与内轮毂轴承、外轮毂轴承的内圈接触;锁紧螺母采用固定力矩拧紧。优点在于:可直接改进传统轮边结构,简单方便,成本低,维修容易;能够大幅提高轴承及驱动桥的寿命。
【IPC分类】F16C35/06, B60B27/02
【公开号】CN205154927
【申请号】CN201520991615
【发明人】李媛华
【申请人】李媛华
【公开日】2016年4月13日
【申请日】2015年12月4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