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1206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支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支撑装置,尤指一种应用于具有可掀式上本体的电子装置 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着科技日新月异,目前的电子装置多朝向一机多功能的技术发展,以市面上 常见的事务机为例,由于可同时提供传真、复印、扫描以及打印等功能,不但具 有多项文书处理能力,所占的使用空间也从四个位置减少为一个位置。此外,组 装步骤比起过去简化很多,而且仅仅需要单一的网络线、电话线以及电源线就可 搭配计算机来使用。因此,当然会成为目前消费者购买同类性质产品的第一考虑。多功能事务机一般包含有自动馈纸装置(ADF)以及图像输入装置(Image Input Device),当多功能事务机的内部引擎需要维修保养的时候,通常必须将自动馈纸 装置以及图像输入装置翻开。现有技术中,铰链(Hinge)或连杆机构(Linkage Mechanism)是装设于图像输入装置与多功能事务机连结的位置处。然而,由于自 动馈纸装置以及图像输入装置皆具有相当程度的重量,因此,绞链或连杆机构往 往不能够平稳的撑住自动馈纸装置以及图像输入装置,使得自动馈纸装置以及图 像输入装置常常不注意的就压下来,甚至危及维护人员的安全。请参阅图1,其是现有多功能事务机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如图1所示,其 中多功能事务机的上本体101与下本体102之间所设有的支撑装置包含铰链组件 11、弹簧12、上盖板13以及下盖板14,其中弹簧12套环于铰链组件11之外, 而铰链组件11的一端固定于上盖板13,另一端固定于下盖板14。当多功能事务 机的上本体101往上开启或向下关闭的时候,支撑装置的铰链组件11与弹簧12 是同部延伸或缩短长度,以顺着上本体101开启或关闭的角度,利用铰链组件11 与弹簧12具有弹性的特性改变其长度,同时产生抗拒扭力以支撑多功能事务机的 上本体101的重量。 由于,为了配合多功能事务机的大小,在设计上必须尽量将支撑装置所占的 体积与面积縮小,如此还影响绞链组件11以及弹簧12的长度及大小,因而使得 产生的抗拒扭力的大小受到限制而无法满足实际的需求。 一旦上本体101的重量 到达某个极限值,尤其是自动馈纸装置(ADF)以及图像输入装置(Image I叩ut Device)如此重的设备,如此设计的支撑装置实在已经无法负荷其重量,而经常忽 然的就使得上本体101整个掉下来,不但对内部的电子组件产生强大的撞击力量, 对于维护人员来说,安全上也有相当程度的危险。因此,为了确保电子装置的上本体于开启与关闭过程中的平稳性,实有必要 研发出一种解决上述诸多缺点并适用各种不同重量的支撑装置,以符合当今的实 际需求。发明内容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可平稳的支撑电子装置的 上本体,以解决现有电子装置的上本体于开启或关闭的过程中,因受支撑的 扭力不足或上本体重量过重的因素,而瞬间往下掉落的缺失。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用以支撑电子装置的上本体, 其中电子装置还包含下本体,且上本体可相对下本体作轴转运动。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包含旋转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以 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其中旋转组件固定于下本体,且具有连续螺纹表 面,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于上本体,而第二齿轮的一部分与第一齿轮啮合, 而另一部份则与旋转组件螺纹表面相配合。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设于旋转 组件下方,且提供第一抗拒扭力,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设于第一抗拒扭力 产生组件下方,提供第二抗拒扭力。借以,当上本体向上开启或关闭时,第 二齿轮受第一齿轮的带动而转动旋转组件,进而使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 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产生不同大小及不同方向的抗拒扭力。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旋转方向相反。 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旋转组件的螺纹表面是连续螺纹表面。 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靠近第二抗拒扭力产 生组件的端点固定于控制轴套。
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靠近第一抗拒扭力产 生组件的端点固定于该控制轴套。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 组件交错层迭。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固定于旋转组件下方 及控制轴套之间。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固定于控制轴套及支 撑架之间。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或第二抗拒扭力产生 组件是螺旋状弹簧。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还包含支撑架,其设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 件的下方。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电子装置的上本体是自动馈纸装置(ADF)、图 像输入装置(Image Input Device)或防尘盖的其中之一。如本发明上述的构想,其中电子装置的上本体是自动馈纸装置(ADF)、图 像输入装置(Image Input Device)以及防尘盖的组合。


图1是现有多功能事务机的支撑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图5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是关于一种支撑装置,其支撑电子装置的上本体的重量,使上本 体于开启与关闭的过程中,不致瞬间掉落,以保护上本体内的电子组件。本 发明的支撑装置可广泛地应用于例如传真机、复印机、扫描装置或多功能事 务机等领域相同或类似的电子装置。
请参阅图2,其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本发 明的支撑装置包含旋转组件21、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一抗拒扭力产 生组件24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5。其中旋转组件21固定于电子装置 20的下本体202,且具有连续螺纹表面,而第一齿轮22的一端固定于电子装 置20的上本体201上,第二齿轮23的一部分与第一齿轮22啮合,另一部分 则与旋转组件21的连续螺纹表面互相啮合。此外,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3 设于旋转组件21下方,且提供特定旋转方向的第一抗拒扭力,而第二抗拒扭 力产生组件25则设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4下方,且也提供特定旋转方 向的第二抗拒扭力。
请参阅图3,其是本发明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当上本体 201向下关闭的时候,第一齿轮22以逆时钟的方式旋转,第二齿轮23则往顺 时钟方向旋转,同时带动旋转组件21的连续螺纹表面,使得旋转组件21也 以顺时钟方向旋转(以俯视旋转组件而言)。在这个同时,第一抗拒扭力产生 组件24由于螺旋旋向的关系会紧紧的缠绕住旋转组件21及其下方的控制轴 套27,反之,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5也因螺旋旋向的不同而提供特定大小 的抗拒扭力。借此,第二抗拒扭力与旋转组件21的旋转扭力以及第一抗拒扭 力就可形成为平衡的状态,而使得上本体201往下关闭时,作用在第一齿轮22 上的负载所形成的强大扭力,会受到第一齿轮22、第二齿轮23、第一抗拒扭 力产生组件24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5的连续带动而分解为较小的扭 力,如此一来,当上本体201向下关闭的时候,支撑装置便可将上本体201 的重量负载所产生的强大扭力逐渐化解,如此便可稳固的支撑住上本体201 的重量,而不致让上本体201摔落下来。
相反的,当上本体201开启的时候,受到第一齿轮22与第二齿轮23带 动的旋转组件21则改为逆时钟旋转(以俯视旋转组件而言),第一抗拒扭力产 生组件24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5所提供的第一抗拒扭力与第二抗拒 扭力虽然与上本体201在关闭过程中旋转的方向不同,但是彼此方向相反的 第一抗拒扭力与第二抗拒扭力仍然可形成互相平衡的效果,而使得上本体201 开启的时候,本发明的支撑装置依然可以平稳的撑住上本体201的重量。在本实施例中,开启或关闭过程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第二抗拒扭
力产生组件是楚于互斥的状态。如同上文所描述在关闭时第一抗拒扭力产生 组件在紧束的状态(L0Ck),而此时由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提供抗拒扭力。反之在开启时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在紧束的状态(Lock),而此时由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提供抗拒扭力。借由警慎的设计可使第一、第二抗拒扭力不 同,也既本系统可提供两种不同大小的抗拒扭力。也既当开启时无须很大的 抗拒扭力此可让使用者可轻易的打开上本体,但在关闭时却可提供一相当大 的抗拒扭力以抵抗上本体之下墜力量。请参阅图4,其是本发明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发明 的支撑装置的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1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2除了图2 与图3所示的弹簧之外,还可以摩擦片制成。其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1 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2互相交错层迭,并且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1 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2的其中之一是固定于旋转组件21的轴承上, 而另一个则是被固定在支撑架28上。以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1固定于旋 转组件21为例,不难想象的,当旋转组件21向顺时钟方向转动的时候,第 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1也与旋转组件21同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一抗拒 扭力产生组件31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2是摩擦片,第一抗拒扭力产生 组件31所产生的第一抗拒扭力,也就是摩擦力,会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 32所产生的第二抗拒扭力互相平衡,使得上本体201开启或关闭的重量负载 所产生的强大扭力被化解,当然就如同上个实施例一样,可平稳的支撑上本 体201的重量。由于上本体开启或关闭时旋转组件21会产生不同的旋转方向,同时其所 产生的轴向分力的方向及大小均不同。借助此由旋转方向所造成的轴向分力 的差异,可以使此摩擦片系统产生不同大小的摩擦阻力。此摩擦阻力相对于 抗拒扭力,也既此装置可提供开启或关闭时两种不同的抗拒扭力,也既当开 启时使用者仅需提供少许力量既可打开上本体,但关闭时系统却可提供较大 的阻力以支撑上本体防止上本体突然落下。此外,请参阅图5,其是本发明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 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也可以其它样态呈现。其 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3是涡旋状弹簧,而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4则
为一般的弹簧。如此的设计,与图2所示的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4最大的 不同在于,图2中的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24所产生的第一抗拒扭力是某一 个固定值,而本实施例的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33却可产生与开启角度呈线 性式关是的第一抗拒扭力,也就是说,其可顺着上本体201关闭或开启时角 度大小以及重量负载变动的情况,来调整第一抗拒扭力的大小。即使上本体201 所开启的角度极小,本发明的支撑装置也可提供足够的抗拒扭力,并且发挥 其作用,将上本体201平稳的支撑住,避免发生摔落的危险。以上所举的各个实施例中,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 生组件的实施样态皆可互相搭配,而且实际上使用的对象并不受限于本发明 所说明的实施例,只要是可以产生抗拒扭力即可。此外,旋转组件的下方可 以加设支撑架28,以固定并支撑旋转组件以及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第二 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当然,本发明的支撑装置所包含的各组件间的组装方式 并无限制,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之间的位置也可 对调,只要能够提供方向相反的抗拒扭力来互相平衡,以分解上本体的重量 负载,达到支撑上本体的目的即可。更重要的,于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电子装置的上本体主要可为自动馈纸 装置(ADF)、图像输入装置(Image I叩ut Device)或防尘盖,或是自动馈纸装 置(ADF)、图像输入装置(IR Image Input Device)以及防尘盖组合皆可。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支撑装置是以齿轮组配合抗拒扭力的产生组件,使 得电子装置的上本体于关闭或开启的过程中,重量负载得以被阶段性的传送 分解,使得本发明的支撑装置可以很平稳的支撑住电子装置的上本体,同时, 不管电子装置的上本体开合的角度大小为何,皆可提供足够的抗拒扭力来达 成目的,避免电子装置的上本体瞬间摔落下来,增加稳定性及安全性。但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凡熟悉本发明技术的人士根据本 发明的精神还可作出种种的等效修饰或变化,这些等效的修饰或变化皆应涵 盖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支撑装置,用以支撑一电子装置的上本体,其中该电子装置还包含一下本体,且该上本体可相对该下本体轴转,该支撑装置包含一旋转组件,其固定于该下本体,且具有一螺纹表面;一第一齿轮,其一端固定于该上本体;一第二齿轮,其一部分与第一齿轮啮合,而一部份与旋转组件的螺纹表面相配合;一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其设于旋转组件下方,且提供第一抗拒扭力,以及一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其设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下方,且提供一第二抗拒扭力;借以,当该上本体向上开启或关闭时,第二齿轮受第一齿轮的带动而转动该旋转组件,进而使该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产生互斥的行为进而提供两种不同的抗拒扭力。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的旋 转方向相反。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旋转组件的螺纹表面是连 续螺纹表面。
4.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控制轴套。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控制轴套是设于该第一 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之间。
6.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靠 近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的端点固定于该控制轴套。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靠 近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的端点固定于该控制轴套。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与 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是交错层迭。
9.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或 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是涡旋状弹簧。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含一支撑架,其是设 于该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的下方。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撑装置,其包含旋转组件、第一齿轮、第二齿轮、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以及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其中旋转组件具有螺纹表面;第一齿轮的一端固定于上本体;第二齿轮的一部分与第一齿轮啮合,而另一部份与旋转组件的螺纹表面相配合;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设于旋转组件下方,第二抗拒扭力产生组件设于第一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下方,两抗拒扭力产生组件提供互斥及不同大小的抗拒扭力。借以,当电子装置的上本体开启或关闭时,使得上本体的重量负载所产生的巨大扭力得以被分解至抗拒扭力产生组件,以平稳的支撑上本体的重量。
文档编号H05K7/14GK101106880SQ20061010740
公开日2008年1月16日 申请日期2006年7月10日 优先权日2006年7月10日
发明者郭秉宏 申请人:东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