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面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1101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面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板,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通信类设备机柜上的面板。
背景技术
通信类设备机柜为适应客户化、产品升级换代等要求,通常采用机柜外观造型和内部结构分离的方法。机柜造型的变化表现在机柜的前、后面,而机柜的前、后面是由机柜的前、后门和机架的上、下面板构成,在现有技术中,机架的上、下面板通常采用塑胶件,为了适应在机架上的安装,在塑胶件和机架支架之间需要安装转接件,即面板支架。上、下面板安装过程——先将面板支架采用螺钉安装在机架的上、下围框上,再将上、下塑胶面板扣在面板支架上,最后采用螺钉固定上、下塑胶面板。塑胶面板和面板支架的结构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图1中的门轴孔1、安装孔2、锁杆孔3分别与图2中门轴孔4、安装孔5、锁杆孔6相对应;图3中围框连接板7上的螺孔与机架围框上的通孔对应。塑胶面板和面板支架的装配如图4所示。
但现有技术中的面板和面板支架有其难以克服的弊端,主要表现为(1)零部件数量多。为了实现机柜造型和内在结构的分离,塑胶面板和面板支架之间需要有扣接接口和螺钉固定接口;面板支架要有固定在机柜上、下围框的接口。实现该技术方案需要的零部件数量多达15个。
(2)面板支架的结构复杂。面板支架与机柜上下围框连接,安装在机柜的首尾部。通信设备机柜高度通常为2.2~2.6米,设备安装在机柜内部后,机柜采用卧式包装运输,与地面接触的上、下面板支架成为了机柜主要承载部件,导致容易弯折变形,在现有技术中,是通过在面板支架的两端内侧分别装设一个横向加强筋8来加强面板支架的强度,这就导致了面板支架结构的复杂。
(3)成本问题。在设备运输、跌落测试和实际应用中,由于塑胶面板抗冲击、抗疲劳差,所以经常破裂、脆断,为了克服塑胶面板的强度问题,有时对于塑胶面板需采用单独包装运输,然后在工程现场进行安装。塑胶面板单独包装运输,就增加了包装运输成本。在现场安装,又增加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增加了安装周期和安装成本,尤其对于海外市场人力成本高的情况下,成本增加明显。
(4)存在制造装配上的误差隐患,由于制造上的误差会产生定位误差,最终导致面板上的安装孔2与面板支架上相对应的安装孔5不重合,如果制造误差偏大的话,会导致装配十分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面板结构,以达到使面板与面板支架一体化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包括一种面板,包括底面9,以及由所述底面的两个长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由所述底面的两个短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三侧面12、第四侧面13,在所述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中部往外延伸一个挡片15,在所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围框连接板14。
所述挡片15与第一侧面10垂直。
所述围框连接板14的两个对边分别向下延伸出侧面,所述侧面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相连。
所述围框连接板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螺孔。
所述第一侧面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门轴孔16。
所述第一侧面10的中部间隔开设有两个锁杆孔17。
所述面板还包括两个侧门连接件,所述侧门连接件分别设于所述面板的两端,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
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自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两端向外延伸形成。
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设置有配合板,该配合板为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配合孔开设于该配合板上,所述配合板与面板两端相邻侧面的内侧连接。
所述每个配合板的边缘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接合面,该接合面贴置并连接于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三侧面12或第四侧面13的内侧,所述每个配合板的边缘还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加强面,该加强面与接合面分别位于该配合板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采用面板钣金化方案,基于DFMA(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思想,将面板和面板支架进行集成,采用钣金开模一次性实现面板的造型和结构,提升面板强度,面板的用材采用金属板材,利用金属板材成型部件强度高、抗冲击和疲劳性好的优点,直接将本实用新型面板安装在机架上、下围框上。本实用新型的功能如下,包括实现机柜造型的改变,前门和后门的安装基础,侧门的固定组接,通风散热以及设备的卧式运输承载等。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1)采用将面板和面板支架进行集成的手段,实现造型和结构一体化,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面板结构,另外,还减少了面板安装工序,不需要进行组装,提高了安装效率;(2)通过实现面板与面板支架一体化的面板结构,节省单独包装运输面板组件的成本,也能通过避免在现场安装面板组件,减少了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和安装周期,节省了安装成本,还通过零部件集成降低了制造成本。
(3)通过实现面板与面板支架一体化的面板结构,从根本上克服了制造装配上的误差。


图1为现有技术中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中面板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技术中面板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现有技术中面板与面板支架的装配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面板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另一个角度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理解和实现本实用新型,现结合附图描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了一种面板,该面板呈盒状,由底面和四个侧面围设形成,该面板还设置有围框连接板。
如图5和图6所示,所述侧面包括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三侧面12和第四侧面13,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三侧面12和第四侧面13分别自底面9边缘向上延伸。
于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中部往外延伸有挡片15,优选方式为挡片15与第一侧面10垂直。该挡片15可以在机柜关闭时,对机柜门进行挡止,防止机柜门继续向里面转动,碰撞到机柜内的设备。
所述围框连接板14连接于第一侧面10与第二侧面11之间。
所述围框连接板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固定螺孔,采用螺钉穿设于该固定螺孔和机柜围框相应的通孔内,从而将面板固定在机柜的上下围框上。
为了加强围框连接板的刚性,还可以由该围框连接板的两个对边分别向下延伸出侧面,该侧面呈矩形或梯形,该侧面的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相连,还可以由该侧面边缘的两端分别向下延伸出小角以方便围框连接板与面板侧面相连接,优选方式为该围框连接板所在平面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边缘平齐。
通过装设至少一个的围框连接板14,来保证面板与围框的可靠连接。优选方式为围框连接板14设置三个,其中一个设置于第一侧面10与第二侧面11的中部,其他两个设置于第一侧面10与第二侧面11的两端。
如图5所示,在第一侧面10两端于机柜门轴的相应位置开设有门轴孔16,在第一侧面10的中部于机柜锁杆的相应位置开设有锁杆孔17。通过机柜门的门轴组件与门轴孔16配合起来固定机柜门,由机柜门的门锁锁杆与锁杆孔17配合起来锁住机柜门。
如图5、图6和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面板的两端还分别设有一个侧门连接件,该侧门连接件开设有配合孔,该配合孔可以为圆形或方形,该配合孔可以为一个或多个,以解决当机柜侧门上与该侧门连接件相配合的通孔的位置有所变化时,仍能通过螺钉穿设于配合孔和通孔内,将面板与侧门组接在一起。
该侧门连接件可以设置于由底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围设的空腔的内侧,也可以设置于空腔的外侧。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施例一中的侧门连接件18设置于由底面和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围设的空腔的外侧,且侧门连接件18自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两端向外延伸形成。
如图7和图8所示,本实施例二中的侧门连接件19设置于面板空腔的内侧,通过充分利用面板空腔内的空间,节省了面板整体占用的空间,所述侧门连接件19设置有配合板,该配合板可以为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配合孔设置于该配合板上。该配合板与面板两端相邻的两个或三个侧面相连接,优选方式为配合板所在平面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边缘平齐。
为了方便与面板侧面相连接,该侧门连接件于配合板的边缘可以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接合面,该接合面贴置并连接于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三侧面12或第四侧面13的内侧。另外,为了加强侧门连接件的刚性,配合板的边缘还可以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加强面,该加强面与接合面分别位于配合板的一侧。优选方式,如图8所示,是由矩形配合板的两个长边分别向下延伸出一个接合面和一个加强面,所形成的侧门连接件19的截面呈U字形,该接合面贴置并连接于第二侧面11的内侧,该配合板所在平面与第三侧面和第四侧面的边缘平齐。
所述底面9上开设有至少一个通风孔20,用于机柜的通风散热,并且通过改变通风孔20的形状,可以实现不同造型的面板,在图5、6、7和8中,通风孔是条状孔,还可以采用按阵列排布圆形孔或方形孔。
本实用新型面板可采用钣金开模来实现,该面板用材采用金属板材。
本实用新型,基于DFMA(面向制造和装配的设计)思想,采用将面板和面板支架进行集成的手段,实现造型和结构一体化,减少了零部件,简化了面板结构并减少了面板安装工序;同时通过实现面板与面板支架一体化的面板结构,可以节省单独包装运输面板组件的成本和理货成本,也能通过避免在现场安装面板组件,减少现场安装的工作量和安装周期,节省安装成本,还通过零部件集成降低了制造成本,并且通过实现面板与面板支架一体化结构,从根本上克服了制造装配上的误差。
虽然本实用新型以特定实施例的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不限于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凡与本实用新型的原则和精神不相分离的可能的修改和变动,都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面板,包括底面(9),以及由所述底面的两个长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由所述底面的两个短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三侧面(12)、第四侧面(1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中部往外延伸一个挡片(15),在所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围框连接板(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片(15)与第一侧面(10)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连接板(14)的两个对边分别向下延伸出侧面,所述侧面两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侧面(10)和第二侧面(11)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框连接板(14)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螺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0)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两个门轴孔(1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10)的中部间隔开设有两个锁杆孔(17)。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还包括两个侧门连接件,所述侧门连接件分别设于所述面板的两端,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开设有至少一个配合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自第一侧面(10)的边缘两端向外延伸形成。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侧门连接件设置有配合板,该配合板为矩形或三角形,所述配合孔开设于该配合板上,所述配合板与面板两端相邻侧面的内侧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每个配合板的边缘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接合面,该接合面贴置并连接于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第三侧面(12)或第四侧面(13)的内侧,所述每个配合板的边缘还向下延伸有至少一个加强面,该加强面与接合面分别位于该配合板的一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面板,包括底面(9),以及由所述底面的两个长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一侧面(10)、第二侧面(11),由所述底面的两个短边向上延伸出的第三侧面(12)、第四侧面(13),所述第一侧面边缘居中的地方往外延伸有一个挡片(15),以及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间连接有至少一个围框连接板(14)。采用将现有面板和面板支架进行集成的手段,实现了一体化的面板结构,减少了零部件和面板安装工序,简化了面板结构,避免了单独包装和现场安装面板组件。
文档编号H05K7/00GK2859756SQ20062005324
公开日2007年1月17日 申请日期2006年1月4日 优先权日2006年1月4日
发明者钟宏辉, 向子上, 郭海辉, 陈海平, 张明灿 申请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