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壳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结构的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0008阅读:15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壳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结构的电脑机壳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机壳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结构的电脑机壳,特别是涉 及不使用工具即可拆卸的机壳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结构的电脑机壳。
背景技术
一般而言,电脑机壳会包含一机壳盖以及一机壳主体。且机壳盖需要如 螺丝之类的固定元件将其固定在机壳主体上。然而,这样的结构却会让使用 者在组装电脑时相当的不便。举例来说,当使用者与将机壳盖自机壳主体拆 卸时,使用者可能需要某些工具如螺丝起子等,而当固定元件从电脑机壳上 移除时,也很容易遗失,而且使用者在组装时若使用工具,容易使工具误触 电脑的线路而造成损毁或短路。此外,螺丝也有一定的费用,因此对于制造 商而言,为不可忽碎见的成本。此外,使用者往往需要使力以将机壳盖自机壳主体移除或将机壳盖装设 至机壳主体上,因此若机壳盖或机壳主体的边缘未处理好,则容易让使用者 的手受伤。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一 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其让使用者可以不拆 卸固定元件,而轻易的将机壳盖自机壳主体移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包含一 固定元件,位于一第一机壳部分上; 一安装部,位于一第二机壳部分上,用 来容纳该固定元件; 一结合元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二机壳部分上; 以及一控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机壳部分上,用来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一第 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当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 时,该结合元件将该固定元件固定在该安装部中以固定该第一机壳部分与该 第二机壳部分,以及当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结合元件并未固定该固定元件与该安装部以使该第 一机壳部分与该第 一机壳 部分可拆离。本实用新型还揭露了一种电脑机壳,包含一机壳盖以及一机壳主体,更包含; 一固定元件,位于该机壳盖或该机壳主体; 一安装部,位于该机壳盖 或该机壳主体,用来容纳该固定元件; 一结合元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 该机壳盖或该机壳主体上;以及一控制元件,设置于该机壳盖或该机壳主体, 用来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当该控制元件控制 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结合元件将该固定元件固定在该安装部中 以固定该机壳盖与该机壳主体,以及当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 二位置时,该结合元件并未固定该固定元件与该安装部以使该机壳盖与该机 壳盖可拆离;其中该固定元件若位于该机壳盖,则该安装部、该结合元件, 以及该控制元件位于该机壳主体,该固定元件若位于该机壳主体,则该安装 部、该结合元件以及该控制元件位于该机壳盖。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由于使用上述的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固定结构 的电脑机壳,可不使用任何工具而通过简单的动作将机壳盖自机壳主体移 除,不仅增加了电脑组装时的便利性,也减少了电脑机壳的螺丝成本。


图1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 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以及电脑机壳 的分解图;图2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放大图;图3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文大图;图4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机 壳上的结构图;图5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机 壳上的结构图的方文大图;图6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机 壳上的结构图的另 一视角的放大图;图7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机壳上的结构图的另 一碎见角的》文大图;图8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文大图;图9a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 机壳上的结构图;图9b为图9a所述的辅助构件801放大示意图;图10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 机壳上的放大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01结合元件103固定元件105控制元件107安装部109, 110辅助元件111机壳盖113机壳主体201结合部分301第一部分303第二部分601回复元件801辅助构件具体实施方式
图1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以及电脑机壳 的分解图。如图l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包含 一结合元件101、 一固定元件103、 一控制元件105以及一安装部107。结合 元件101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才几壳主体113上。而在此实施例中,固定元 件103通过一辅助元件109被设置于机壳盖111,而控制元件105通过辅助 元件IIO被设置在机壳主体113,但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固定元件103 以及控制元件105也可通过其他形式被设置在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 控制元件105设置在机壳主体113上,用来控制结合元件101位于一第一位 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当控制元件105控制结合元件101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结合元件101将固定元件固定在安装部107中以固定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以及当控制元件105控制结合元件101位于第二位置时,结合元件 101并未固定元件103固定于安装部107以使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可 拆离。安装部117用来容纳固定元件103,在此实施例中为设置在机壳主体 113的一开孔。综合以上的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以及电 脑机壳的动作关可简述如下固定元件103通过辅助元件109被设置在机壳盖111,结合元件101被 设置在机壳主体113的内侧,而控制元件105通过辅助元件110被设置在机 壳主体113。当控制元件105控制结合元件101位于第一位置时,该结合元 件101将固定元件固定在安装部107中以固定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 以及当控制元件105控制结合元件101位于第二位置时,结合元件101并未 固定元件103固定于安装部107以使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可拆离。须 注意的是,上述的说明^5l用以举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举例来说, 可将固定元件103设置在机壳主体113,而将结合元件101、控制元件105 以及安装部107设置在机壳盖111,如此也可达成相同的功效。此外,根据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不限定使用于电脑机壳,这样的结 构也可使用在其他壳体上。图2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放大图示。如图2所示,其绘示了结合元件IOI、固定元件103以及辅助 元件109。固定元件103为可穿透安装部107的一柱状物。结合元件101具有一结合部分201,当结合元件101位于第一位置时, 结合元件101卡合于结合部分201,使得机壳盖和机壳主体不可拆离。图3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 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放大图示。如图3所示,其绘示了控制元件105以及辅助元件110。控制 元件105具有一第一部分301以及一第二部分303,第一部分301位于机壳 主体113的外侧而第二部分303位于机壳主体113的内侧中。第一部分301 接受该外力以带动第二部分303将结合元件101自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 置。在此实施例中,第一部分301为一握把,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机壳主 体113的外侧,以及第二部分303为一突出部,位于握把的一端并接触于结 合元件101。图4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 一 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机 壳上的结构图。图5则绘示了相关部分的放大图示。从这两图可明显看出辅助元件109装设在机壳盖111上,而固定元件103便凭借辅助元件109装设 在机壳盖111上。控制元件105的第一部分301外露于机壳主体113,以让 使用者控制机壳盖111是否可自机壳主体113拆卸。具体而言,当机壳盖111 固定在机壳主体113时,若第一部分301受到外力而往Q方向移动时,会使 得机壳盖111不固定于机壳主体113而可轻易的自机壳主体113移开。第6和图7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 电脑机壳上的结构图的另一视角的放大图示。从图6和图7可明显看出结合 元件101、固定元件103、辅助元件109以及控制元件105的第二部分303 的关系。图6、图7绘示的为结合元件101在第一位置时的情况,在此情况 下,固定元件103卡合于结合元件101的结合部分201,使得机壳主体和机 壳盖无法分离。而当控制元件105的第一部分301如图5所示般接受一施力 而往Q方向移动时,第二部分303会朝X方向移动并推动结合元件101,使 固定元件103不卡合于结合部分201,如此机壳主体和才几壳盖便可分离。须注意的是,如图6、图7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可 更包含一回复元件601,其连接于结合元件101。在控制元件105传递一外 力以带动结合元件101由第一位置移动至第二位置后且控制元件105未提供 外力时,回复元件601会带动结合元件101自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亦 即往Y方向移动)。回复元件601可为弹簧之类的弹性体,其若在图6、图7 所示的位置,则提供一推力使结合元件101自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但 回复元件601也可位于如图6、图7所示的A位置,在此情况下,则回复元 件601提供一拉力使结合元件101自第二位置回复到第一位置。图8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的一部分元件 的放大图示。图9a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 设在电脑机壳上的结构图,图9b为图9a所述的辅助构件801放大示意图。 请交互参着图8和图9a、图9b以更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图8 所示的第二实施例和图3所示的第一实施例比较起来,图8所示的第二实施 例更多了一辅助构件801。在图9a、图9b中绘示了透视的图示,请注意辅 助构件801实际上是位于机壳盖111和机壳主体113之间,并非外露在机壳 盖111上。若控制元件的第一部分301受一施力而往Q方向移动时,辅助构件801可对机壳盖111也施以一 Q方向的推力。如此一来当使用者扳动控制元件以使机壳盖111不固定在机壳主体113时,辅助构件801可推动机壳盖 111使其离开机壳主体113,由此机壳盖111可较容易的从机壳主体113被移 开。图10绘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机壳固定结构装设在电脑 机壳上的放大图示。通过图10,可以更清楚的看出辅助构件801与周边元件 结构的对应关系。使用上述的固定结构以及使用此固定结构的电脑机壳,可不使用任何工 具而通过筒单的动作将机壳盖自机壳主体移除,不仅增加了电脑组装时的便 利性,也减少了电脑机壳的螺丝成本。
权利要求1.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含固定元件,位于第一机壳部分上;安装部,位于第二机壳部分上,用来容纳该固定元件;结合元件,以可活动的方式设置在该第二机壳部分上;以及控制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机壳部分上,用来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该结合元件在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是将该固定元件固定在该安装部中,以固定该第一机壳部分与该第二机壳部分,以及该结合元件在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是未固定该固定元件与该安装部,以使该第一机壳部分与该第二机壳部分可拆离。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机壳部分为 机壳盖,以及该第二机壳部分为机壳盖。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机壳部分为 机壳主体,以及该第一机壳部分为机壳盖。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另包含有回复 元件,其连接于该结合元件;其中该控制元件用来传递外力以带动该结合元 件由该第 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而该回复元件是当该控制元件未提供该 外力时而用来带动该结合元件自该第二位置回复到该第一位置。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元件具有第 一部分以及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位于该第二机壳部分的外侧而该第二部分 位于该第二机壳部分的内侧中,以及该第一部分接受该外力以带动该第二部 分将该结合元件自该第一位置移动至该第二位置。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部分为握把, 以可转动的方式固定于该第二机壳部分的外侧,以及该第二部分为突出部,位于该握把的 一端并接触于该结合元件。
7.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回复元件为弹性体。
8.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安装部为该第二 机壳部分上的开孔,且该固定元件为可穿透该开孔的柱状物。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结合元件具有结 合部分,以及该柱状物是在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卡合于该结合部
10.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该控制元件更包 含辅助构件,用以在该控制元件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推动该第 一机壳部分使脱离该第二机壳部分。
11. 一种具有如权利要求l-10所述的机壳固定结构的电脑机壳,其特征 在于,该电脑机壳还包含机壳盖以及机壳主体,该固定元件若位于该机壳盖, 则该安装部、该结合元件以及该控制元件位于该机壳主体,该固定元件若位 于该机壳主体,则该安装部、该结合元件以及该控制元件位于该机壳盖。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机壳固定结构,包含一固定元件,位于一第一机壳部分上;一安装部,用来容纳该固定元件;一结合元件,设置在该第二机壳部分上;以及一控制元件,用来控制该结合元件位于一第一位置或一第二位置,其中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一位置时,该结合元件固定该第一机壳部分与该第二机壳部分,以及当该结合元件位于该第二位置时,该结合元件使该第一机壳部分与该第二机壳部分可拆离。通过这样的结构,可通过简单的动作而拆离第一机壳部分和第二机壳部分。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116994SQ20072019327
公开日2008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07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07年5月10日
发明者冒淑华 申请人:光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