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29901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组装工具,特别有关于一种用以连接一可挠式电路板至一电路板的携带式电子装置组装工具。
背景技术
一般携带式电话装置中主机板与显示屏屏幕的连接,大多是由一可挠式电路
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 FPC)分别连接其主机板与显示屏幕。由于可挠式电路板的长度有限,使得携带式电话装置中组装主机板与显示屏幕之程序通常是由人工所完成,尤其需要靠灵巧的手指将可挠式电路板的第一连接部对准主机板的第二连接部,藉由平均的施力,使第一连接部插接于第二连接部上,以便主机板与显示屏幕可顺利地电性连接。
然而,若使用不熟悉此组装程序的人员进行此组装程序时,由于插接第一连接部至第二连接部的视角不良或判断施力的方式产生错误,均可能导致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不良连接,使得产品的良率无法有效地保持。同时,也会造成任一元件的损毁及维修成本的提升。
因此,上述的组装程序势必依靠有足够技术水准的人工,才可快速且有效地完成组装程序,如此一来,业者对于有经验组装人员的安排及需求有可能产生许多困扰及不便,故,如可克服上述的限制或不便,使其简化主机板与显示屏幕的连接程序,方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的连接,即成为亟待解决的一重要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揭示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以提供简单的组装方式,使组装人员可快速及便利的组装携带式电子装置。
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便于快速及方便连接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的可挠式电路板至另一电路板上。此组装工具包括一底座及一活动件。底座具有一平台及一固定部,平台可放置此半成品,固定部可定位此半成品。活动件活动地设于底座上,可移动至平台上,并与平台保持一预设高度。活动件具有一组装区及多个第一定位部。组装区位于活动件上,可限制此可挠式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的位置。第一定位部分布于活动件上,可分别定位另一电路板,使得另一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恰可组装至第一连接器。
根据以上的描述,本新型将揭示数个实施例以进一步补充本案的技术特征。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区可将此第一连接器固定于组装区上,并保持第一连接器的电气接点朝上。组装区的其一方式为组装区内呈现凹陷状,其尺寸形状与第一连接器的外型相匹配,以卡固第一连接器且使其电气接点持续朝上。其二方式为组装区内开设多个平均排列的真空吸孔。如此,当第一连接器被放置于组装区上且其电气接点朝上时,这些真空吸孔吸附于第一连接器背对电气接点的背面。其三方式为组装区内披覆有一黏性膜,粘性膜为可重复使用的胶质物,以粘附第一连接器于组装区内。当第一连接器被放置于组装区,且电气接点朝上面对时,黏性膜粘附第一连接器背对电气接点的背面。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固定部为平台上的一凹槽,其中凹槽的外型尺寸与半成品相匹配,使得半成品可被稳固地放置于凹槽中。或者,固定部为平台上
的一弹性夹具,使得半成品可被稳固地夹持于于平台上。
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为凸柱,第二定位部可为另一电路板上预设之破孔,凸柱对应破孔的位置。如此,另一电路板的各破孔便可对准对应的一凸柱,并被凸柱所穿过,进而限制另一电路板于活动件上的位置,使其第二连接器恰可组装至第一连接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为提供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可适应不同规格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进行距离或高度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底座上设有一支架,支架上包括二支撑座及多个第一轨道。支撑座分别设置于底座上,第一轨道分别贯穿活动件,并水平地接设于此二支撑座之间,使得活动件可于此二支撑座之间往返地沿第一轨道移动。另外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轨道,这些第二轨道分别并垂直地贯穿支撑座,并接设于底座及一档块之间,使得支撑座可同时带动第一轨道及活动件沿第二轨道移动。如此,活动件不止可水平地沿第一轨道移动,也可被支撑座带动而垂直地沿第二轨道移动。档块可为一件同时连接各第二轨道的元件,或多个位于各第二轨道末端的元件。活动件亦可活动件朝平台延伸有一可伸縮的延长部,且上述的组装区及第一
定位部均位于延长部上,使得延长部可沿着与第一轨道相正交的方向,水平地移动
至平台上方,接近平台上半成品的第一连接器。
综上所述,藉由上述的实施例,使得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
可更有效率地协助组装人员将此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的可挠式电路板组装至
另一电路板上,以解决因视角不良或判断施力的方式有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而且,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工具,不需依靠有经验及技巧的人员,便可快速且有效地完
成组装程序,降低此组装程序所需人力的技术水准。


为让本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结合附
图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的结构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半成品及另一电路板的结构
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组装工具的组装区于第一实施例粘性膜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组装工具的活动件于第二实施例弹性夹具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新型组装工具的支架于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00:组装工具
200:底座
210:平台
240:固定部
241:凹槽
243:弹性夹具
300:活动件
330:组装区
331:真空吸孔332:真空产生器
333:控制开关
334:下沉区
335:黏性膜
350:第一定位部
351:凸柱
360:延长部
370:凹陷部
400:支架
410:支撑座
420:第一轨道
430:第二轨道
431:档块
500:动力驱动机
600:半成品
650:可挠式电路板
651:第一连接器
652、686:电气接点
680:另一电路板
681:第二定位部
682:破孔
685:第二连接器
687:立体元件h:预设高度
具体实施方式
综上所述,本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ioo提供简单的组装方式'以
协助组装人员可快速及便利地将此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600的可挠式电路板
650组装至另一电路板680上,以解决因视角不良或判断施力的方式有误所带来的 不良后果。于是,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 具的结构分解图。图2为本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半成品及另一电路板
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100包括一底座200及一活 动件300。底座200包括一平台210及一固定部240,平台210可放置此半成品600, 固定部240可定位此半成品600。活动件300可活动地设置于底座200上,使得活 动件300可于底座200上往返地活动,活动件300并被移动至平台210上时,与平 台210保持一预设高度h。活动件300上具有一组装区330及多个第一定位部350。 组装区330可供放置此可挠式电路板650的第一连接器651,并固定此第一连接器 651的位置。第一定位部350分布于活动件300上,其分布方式对应另一电路板680 的第二定位部681的分布方式。
当平台210放置一具有可挠式电路板650的半成品600时,活动件300可移 动至平台210上对应可挠式电路板650末端的第一连接器651,使得第一连接器651 可被放置于组装区330时,朝外露出第一连接器651—面的电气接点652。此时, 组装区330开始固定第一连接器651并防止第一连接器651被带离组装区330。接 着,将另一电路板680的第二定位部681对应活动件300上的第一定位部350,使 得第二连接器685的电气接点686 (Socket或Pin)恰可对准第一定位部350的电 气接点652,进而方便组装人员将第二连接器685组装至第一连接器651上。如此, 藉由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工具IOO,不需依靠有经验及技巧的人员,便可快速且有效 地完成组装程序,降低此组装程序所需人力的技术水准。
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组装区330可将此第一连接器651 固定于组装区330上,并保持第一连接器651的电气接点652 (Pin或Socket)朝 外,以避免因为可挠式电路板650弯折的力量而带离第一连接器651。事实上可实 现的技术手段不胜枚举,此说明书在此提供以下三种技术手段,但本实用新型对于 组装区330可固定此第一连接辟651的位置的技术手段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由后述 使第一连接器651的电气接点652持续朝外的精神而可联想的技术,均在本实用新 型的申请专利范围的涵盖中。
再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组装区330的其一技术手段为组装区330内为一 下沉区334,其内的尺寸形状与第一连接器651的外型相匹配,以供上述的第一连 接器651可稳定地卡固其中,且使第一连接器651的电气接点652持续朝上。组装区330的其二技术手段为组装区330内开设多个平均排列的真空吸孔 331,组装工具100于此实施例中连接一真空产生器332及一控制开关333,真空 产生器332提供此些真空吸孔331足够的真空吸力,控制开关333连接真空产生器 332,用来控制真空产生器332的运作。如此,当第一连接器651被放置于组装区 330上且其电气接点652朝外时,控制开关333启动真空产生器332,以提供此些 真空吸孔331吸附第一连接器651所需的真空吸力,第一连接器651具电气接点 652的背面便可被吸附于组装区330上。
请参阅图3所示,图3为本新型组装工具的组装区于第一实施例粘性膜的结 构示意图。组装区330的其三技术手段为组装区330内披覆有一粘性膜335,黏性 膜335为可重复使用的胶质物(如808胶等),如此,当第一连接器651被放置于 组装区330内且其电气接点652朝外时,第一连接器651具电气接点652的背面被 粘附于组装区330上。
在此值得说明的是,组装区330也可搭配下沉区334与粘性膜335或真空吸 孔331其中之一的技术特征,以提高固定第一连接器651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固定部240用以定位平台210上的半成品600,本实用新型的第 二实施例中,再请参阅图2所示。固定部240可例如为平台210上的一凹槽241(见 图2),其中凹槽241的形状与半成品600相似,使得半成品600可被稳固地放置 于凹槽241中;或者,请参阅图4所示,图4为本新型组装工具100的活动件300 于第二实施例的弹性夹具243的结构示意图。固定部240可例如为平台210上的一 弹性夹具243 (见图4),藉由弹性夹具243的弹力特性,可夹持半成品600,使 得半成品600可被稳固地固定于平台210上。其中弹性夹具243的数量、材质及形 式可依实际需求而定。
但本实用新型对于固定部240可限制此半成品600位置的技术手段并不局限 于此,任何由前述凹槽241或弹性夹具243而可联想的技术,均在本实用新型的申 请专利范围的涵盖中。
第一定位部350用以确保被放置的另一电路板680的第二连接器685可被对 准于第一连接器651,以便组装人员可正确地将第二连接器685组装至第一连接器 651上,降低视角不良而导致不良连接,或判断施力的方式有误而导致损毁其连接 器的机率。再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50于此实施例中可为凸柱351,而第二定位部681可为另一电路板680上预设的 破孔682,凸柱351对应破孔682的位置。如此,另一电路板680的各破孔682便 可对准对应的一凸柱351,并被凸柱351所穿过,进而限制另一电路板680于活动 件300上的位置,使其第二连接器685恰可组装至第一连接器651上。但本实用新 型对于定位部所呈现的技术手段并不局限于此。
有鉴于不同规格的携带式电子装置可具有不同样式、尺寸及形状的半成品 600,再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的第四实施例中,活动件300可水平地移动至平 台210上方,以便调整活动件300与半成品600之间的距离,以便放置第一连接器 651。其中底座200上设有一支架400,支架400上包括二支撑座410及多个第一 轨道420。支撑座410分别设置于底座200上,第一轨道420分别贯穿活动件300, 并水平地接设于此二支撑座410之间,使得活动件300可于此二支撑座410之间往 返地沿第一轨道420移动。
请参阅图5所示,图5为本新型组装工具的支架400于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 意图。上述的实施例中,活动件300除了可水平地移动至平台210上方,亦可垂直 地于平台210上升降,以便调整活动件300与半成品600之间的预设高度h,以供 不同长度的可挠式电路板650放置第一连接器651。其中此支架400还包括多个第 二轨道430,这些第二轨道430分别并垂直地贯穿支撑座410,并接设于底座200 及一档块431之间,使得支撑座410可同时带动第一轨道420及活动件300沿第二 轨道430移动。如此,活动件300不止可水平地沿第一轨道420移动,也可被支撑 座410带动而垂直地沿第二轨道430移动。档块431可为一件同时连接各第二轨道 430之元件,或多个位于各第二轨道430末端的元件。
另外,活动件300亦可沿着与第一轨道420相正交的方向,水平地移动至平 台210上方,以便调整活动件300对准可挠式电路板650的第一连接器651,以便 第一连接器651的放置。其中,活动件300朝平台210延伸有一可伸縮的延长部 360,且上述组装区330及第一定位部350均位于延长部360上,使得延长部360 可让组装区330可更接近平台210上半成品600的第一连接器651。
综上所述,藉由上述活动件300可前后、左右或上下位移的设计,支架400 并不限制于底座200的位置,而且可适应不同规格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600 进行距离或高度的调整。另外,此实施例于组装工具100上更连接一动力驱动机500 (例如电动或气动),动力驱动机500可连接至少活动件300、底座200及延 长部360其中之一,便可分别驱动组装区330水平地、垂直地移动。然而,上述活 动件300、底座200及延长部360并不限于自动或手动的方式进行移动,动力驱动 机500只是实现自动方式移动的其中一种方式,并不仅限于此。
另外,除了上述的组装区330及第一定位部350,延长部360还包括一凹陷部 370,用以容纳另一电路板680的一立体元件687 (如插设件)。
上述携带式电子装置可为移动电话、个人数字助理装置、电子字典、全球定 位系统导航机、股票机等的其中之一者,其半成品600可为任何组成元件中具有可 挠式电路板650且需连接至一控制电路(例如为主机板)者。在此实施例中,此半 成品600为一移动电话的壳体,壳体中的显示屏幕具有一未完成连接的可挠式电路 板650。
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示如上,然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者,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各种的更动 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将由权利要求书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权利要求1. 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具有一平台及一固定部,该平台用以放置一具有可挠式电路板的半成品,该固定部用以定位该半成品;一活动件,可活动地设于该底座上,用以移动至该平台,并与该平台保持一预设高度;一组装区,位于该活动件上,用以固定该可挠式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并保持该第一连接器的多个电气接点朝上面对;以及第一定位部,分布于该活动件上,用以定位另一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至恰可连接该第一连接器的位置。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区上具有多个真空吸 孔,当该第一连接器被放置于该组装区上时,这些真空吸孔吸附该第一连接器具这 些电气接点的背面。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真空产生器,该真空产生器提供这些真空吸孔吸附该第一连接器所需的真空吸力;以及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连接该真空产生器,以控制该真空产生器的运作。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区上披覆有一粘性膜, 该粘性膜为可重复使用的胶质物当该第一连接器被放置于该组装区,且该些电气接 点朝外面对时,该黏性膜粘附该第一连接器具该些电气接点的背面。
5. 如权利要求1、 2或4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组装区为一下沉区, 其内的尺寸形状与该第一连接器的外型相匹配,当该第一连接器被放置于该下沉 区,且该些电气接点朝外面对时,该下沉区卡固该第一连接器。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还设有一支架,该支架包括 二支撑座,设于该底座上;以及多个第一轨道,贯穿该活动件,并水平地接设于该二支撑座之间,以供该活 动件沿该些第一轨道移动。
7. 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一地,该支架还包括多个第二轨道,贯穿该些支撑座,并分别垂直地接设于该底座及一档块之间, 以供该些支撑座同时带动这些第一轨道及该活动件沿这些第二轨道移动。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活动件沿着与这些第一轨 道相正交的方向,且水平地朝该平台延伸一可伸縮的延长部,该组装区及该些第一 定位部位于该延长部上,该延长部以供该组装区水平地朝该平台延伸。
9. 如权利要求6、 7或8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动力驱动机,连接该活动件,并用以驱动该活动件沿这些第一轨道移动、 驱动该支撑座沿这些第二轨道移动,以及驱动该延长部沿与这些第一轨道相正交的 方向移动。
10.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延长部还包括一凹陷部, 该凹陷部用以容纳该另一电路板的一立体元件。
11. 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该平台上的一凹 槽,该凹槽的形状与该半成品相似,用以限制该半成品的位置。
1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固定部为该平台上的一弹 性夹具,该弹性夹具用以限制该半成品的位置。
1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定位部于该活动件上 的分布方式对应该另一电路板上多个第二定位部的分布方式。
14. 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组装工具,其特征在于,这些第一定位部的每个为 一凸柱,这些第二定位部的每个为该电路板上预设的一破孔,该凸柱与该破孔相匹 配。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携带式电子装置的组装工具,便于快速组装一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半成品的可挠式电路板至另一电路板上。组装工具包括一底座及一活动件。底座用以放置并固定此半成品。活动件用于放置并固定此可挠式电路板的第一连接器及另一电路板,以供另一电路板的第二连接器恰可与第一连接器相组装。
文档编号H05K13/04GK201307981SQ200820209790
公开日2009年9月9日 申请日期2008年11月17日 优先权日2008年11月17日
发明者仇永进, 勇 王 申请人:英华达(南京)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