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205795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
背景技术
对重装置是现有曳引电梯不可或缺的组成部件。如图1所示,对重装置用到的对重块1 通常主体呈长方体条状,两窄边侧分别具有一滑道耳10。如图2~图4所示,对重装置装配时, 由若干块对重块1堆叠在一起对齐并安放在对重架2中,通过对重块1两侧的滑道耳10卡于 对重架2两侧的滑道21中而予以固定限位。然而,此种对重块装配方式仅实现了对重块与对 重架之间的连接定位,而对重块与对重块之间由于对重块上下两面均为平整面而仅靠对重块 的重量来实现对重块间相对位移的约束限制。如此一来,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使对重块 产生垂直振动和水平振动;若地震较大时,对重块就会从对重架中脱落而坠落到井道底坑, 并对轿厢単和井道中的人员造成危险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对重块结构上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具有新型结构的对
重块,其能减少对重块在地震中从对重架上脱落的危险,提高电梯的安全系数。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主体呈长方体
状;所述对重块的上面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或凸起部,所述凹陷部或凸起部正投影于对重块下
面的位置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
作为优选,上述凹陷部或凸起部设于对重块上面的中部位置,及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设
于对重块下面的中部位置。
作为另一优选,上述凹陷部或凸起部为两个,分别设于对重块上面的两边位置;及所述
凸起部或凹陷部为两个,分别设于对重块下面的两边位置。
进一步,上述凹陷部具体为凹槽,及所述凸起部具体为与凹槽配合的凸台。 上述凹陷部亦可为沉孔或通孔,及所述凸起部为与沉孔或通孔配合的凸台。 作为优选,上述对重块上面设置的为凹陷部,及所述对重块下面设置的为凸起部。 本实用新型通过釆用上述结构,能增加对重块安装到对重架后对重块与对重块之间的约
束,而这种约束可以减少对重块在地震发生时出现的上下脱离、水平移动和转动现象,从而
达到减少地震时对重块从对重架中脱落的机率的目的。

图1是现有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2是现有对重块堆叠对齐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3是现有对重块装配到对重架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4是图3的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的结构示意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堆叠对齐在一起后的结构示意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装配到对重架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9是图8的B-B向剖视结构示意图10a是现有对重块之间发生垂直方向相对位移动作的示意图10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之间发生垂直方向相对位移动作的示意图; 图lla是现有对重块之间发生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动作的示意图ll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之间发生水平方向相对位移动作的示意图; 图12a是现有对重块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动作的示意图12b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所述对重块之间发生相对旋转动作的示意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对重块的剖视结构示意图1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所述对重块装配到对重架中后的俯视结构示意图15是图14的C-C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
l一对重块;IO—滑道耳;ll一凹陷部;12—凸起部;2—对重架;21—滑道。
现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l
如图5和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对重块1,主体呈长方体状,两窄边侧均设有一
滑道耳10;在对重块l上面的中部位置设置有一个凹陷部ll,该凹陷部ll为方形沉孔,对
重块1下面对应该方形沉孔的正投影位置设置有一个凸起部12,该凸起部12为方形凸台。
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装配使用时,将若干个对重块l自下而上堆叠对齐并安 放到对重架2中,通过对重块1两侧的滑道耳10卡于对重架2两侧的滑道21中而予以固定 限位;此时,位于上方的对重块下面的方形凸台就插入位于下方的对重块上面的方形沉孔中, 从而使对重块之间存在相对位移的约束限制。
本实用新型的抗震能力体现在如下方面1、 如图10a和图10b所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使现有对重架中的对重块之间产生 垂直方向的相对位移动作,当相对位移dl足够大时,上面的对重块就会脱离下面的对重块; 而装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块的对重架,由于位于上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凸台系在位于下 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沉孔中,使上下两对重块间即使产生了相对位移dl',亦不会那么容易脱 落,从而增加了对重装置的抗震能力。
2、 如图lla和图llb所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使现有对重架中的对重块之间产生 水平方向的相对位移动作,当相对位移d2足够大时,上面的对重块亦会脱离下面的对重块; 而装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块的对重架,由于位于上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凸台系在位于下 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沉孔中,限制了两对重块间的水平方向位移,上面两对重块之间产生的 相对位移d2'远远小于d2,从而亦增加了对重装置的抗震能力。
3、 如图12a和图12b所示,当发生地震时,地震波会使现有对重架中的对重块之间产生 相对旋转动作,上面的对重块和下面的对重块之间产生相对夹角a,当该夹角a足够大时, 上面的对重块就会脱离下面的对重块;而装配了本实用新型所述对重块的对重架,由于位于 上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凸台系在位于下面的对重块上的方形沉孔中,限制了两对重块间的相 对旋转动作,两对重块间即使产生相对夹角a',该夹角a'亦小于极限值,从而增加了对重装 置的抗震能力。
实施例2
如图13 图15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对重块l,主体亦呈长方体状,两窄边侧同样均设
有一滑道耳10;在对重块l上面的两边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凹陷部ll,该凹陷部ll为圆柱
形沉孔,对重块1下面两边对应该两圆柱形沉孔的正投影位置分别设置有一个凸起部12,该 凸起部12为圆柱形凸台。
如图14和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装配使用时,将若干个对重块l自下而上堆叠对齐并 安放到对重架2中,通过对重块1两侧的滑道耳10卡于对重架2两侧的滑道21中而予以固 定限位;此时,位于上方的对重块下面两边的圆柱形凸台就插入位于下方的对重块上面的圆 柱形沉孔中,从而使对重块之间存在相对位移的约束限制。
本实施例的实施效果与实施例1的的实施效果相当,在此不再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凹陷部和凸起部设置亦可为对重块上面设置凸起部而对重块下 面设置凹陷部;而该凹陷部亦可为凹槽或通孔。该两种结构转换同样能得以实施。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如果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改动或变型不脱离本实 用新型的精祌和范围,倘若这些改动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等同技术范围之内, 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
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主体呈长方体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的上面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或凸起部,所述凹陷部或凸起部正投影于对重块下面的位置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凸起部设于 对重块上面的中部位置,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设于对重块下面的中部位置。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或凸起部为两 个,分别设于对重块上面的两边位置;所述凸起部或凹陷部为两个,分别设于对重块下面的 两边位置。
4、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凹 槽,所述凸起部为与凹槽配合的凸台。
5、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凹陷部为沉 孔或通孔,所述凸起部为与沉孔或通孔配合的凸台。
6、 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对重块上面 设置的为凹陷部,所述对重块下面设置的为凸起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防震对重块。其主体呈长方体状;所述对重块的上面设有至少一凹陷部或凸起部,所述凹陷部或凸起部正投影于对重块下面的位置设有凸起部或凹陷部。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上述结构,能增加对重块安装到对重架后对重块与对重块之间的约束,而这种约束可以减少对重块在地震发生时出现的上下脱离、水平移动和转动现象,从而达到减少地震时对重块从对重架中脱落的机率的目的。
文档编号B66B17/00GK201343345SQ20092005124
公开日2009年11月11日 申请日期2009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09年2月16日
发明者悦 杨, 赖伟新 申请人:日立电梯(中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