壳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4179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壳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壳体,尤其涉及一种电视机、电脑等电子类产品的壳体。
背景技术
目前,电子类产品的壳体的固定方式一般都采用螺钉固定,这种固定方式既影响 产品的美观度,又影响产品的装配效率和牢固程度。如经过多次拆卸安装后常常会出现螺 钉滑丝现象,且这种螺钉固定的壳体拆卸和安装起了非常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壳体,提高壳体的牢固程度、美观度、以及壳体装 配效率。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壳体,包括前壳、与该前壳适配的后壳,其中,所述壳体还包 括可移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滑动条,该滑动条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后壳在与所述卡 勾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槽,与所述卡勾适配卡合。优选地,所述滑动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长条形开口槽,所述前壳上与所 述长条形开口槽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移动适配。优选地,所述凸块的顶部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的宽度,其中部直径小于等 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的宽度,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移动适配。优选地,所述滑动条固定连接有用于驱动滑动条移动和固定滑动条的驱动机构。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手块和固定基座其中,推手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 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壳上,该固 定基座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通过螺钉旋入第一螺纹孔、第二 螺纹孔,使推手块与滑动条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滑动条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推手块在与所述挡板对应位置设置 有开口,与所述挡板卡合。优选地,所述推手块的另一端弯折设置,所述第一螺纹孔设置在该另一端的弯折 设置处。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壳体,当需要拆卸或安装机壳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壳体 中滑动条作相应的移动,使滑动条的卡勾与后壳上的卡槽脱离或卡合,以实现壳体的拆卸 和安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壳体安装后非常牢固,无需多余的螺钉,壳体的外观更加美 观。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爆炸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后壳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滑动条的结构示意3[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滑动条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另一剖面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中卡勾与卡槽卡合前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中卡勾与卡槽脱离前结构示意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中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滑动条的安装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参见图1,其包括,前壳100,以及与该前壳100适配的后壳 200,所述前壳100上设置有第一滑动条110和第二滑动条120,其中,所述第一滑动条110 和第二滑动条可相对前壳100沿其自身长度方向移动;第一滑动条110间连接设置有第一 驱动机构300 ;参见图5,所述第二滑动条120 —端与第二驱动机构400中的推手块410的 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滑动条110设置有至少一个卡勾111 ;所述第二滑动条120上设置有 至少一个卡勾121,后壳200与所述卡勾111和卡勾121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槽210,参见图 2,其中,每个卡槽210分别与其对应的卡勾111或卡勾121适配卡合。本实施例中,在前壳 100的前后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第一滑动条110,参见图1,该两个第一滑动条110之间通过 第一驱动机构300固定连接,并通过第一驱动机构300驱动该两个第一滑动条110相向或 相悖移动,即可实现该两个第一滑动条110上的卡勾111与后壳200上对应的卡槽210脱 离或卡合。前壳100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第二滑动条120,参见图1和图5,每个第二 滑动条120的一端固定连接第二驱动机构400,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包括与第二滑动条 120端部固定连接的推手块410,以及固定设置在前壳100上的固定基座420,通过手工推拉 第二驱动机构400中的推手块410,带动第二滑动条120移动,使第二滑动条120上的卡勾 121与后壳200上对应的卡槽210卡合或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壳体所采用的驱动机构用于驱动滑动条移动和固定滑动条。其可以 只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0,或只包括第二驱动机构400,或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00和第二驱 动机构400。所述第一驱动机构300包括驱动支架310,该驱动支架310上可移动连接设置有 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该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的相对应位置设置 有齿部,并在该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的齿部之间设置有一齿轮轴340,该齿轮 轴340的齿部与所述第一驱动片320以及第二驱动片330的齿部啮合,其中所述第一驱动 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分别与一个第一滑动条110固定连接,参见图6和图12,转动齿轮 轴340的过程中,便可通过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带动两个分别与其固定连接 的第一滑动条110相向或相悖移动。所述第二驱动机构400,包括推手块410和固定基座420,其推手块410包括推手
4顶部411和推手底部412,参见图5和图7,其中,所述推手底部412设置一开口 413和一螺 纹孔414,参见图5,所述第二滑动条120的一端部与推手底部412的开口 413和螺纹孔414 对应位置分别设置有挡板123和螺纹孔124,参见图4,所述挡板123与开口 413适配卡合, 所述推手块410和第二滑动条120通过螺钉依次旋入螺纹孔414、螺纹孔124使之固定连 接。所述推手顶部411为弯折设置,该弯折处设置有第一螺纹孔415,参见图5,所述固定基 座420上与所述推手顶部411的第一螺纹孔415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421,该第二驱 动机构400通过螺钉依次旋入第一螺纹孔415、第二螺纹孔421使推手块410和固定基座 420固定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滑动条11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长条形开口槽112,参见图3,所述 前壳100在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12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101,参见图8,该凸 块101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12滑动适配,该凸块101中部和底部直径小于等于所述长条 形开口槽112的宽度,所述凸块101的中部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12滑动适配,其底部螺纹 设置,所述前壳100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12对应位置处设置有螺纹孔,与所述凸块101的 底部螺纹固定适配。其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12的宽度,使所述第一滑动条 110不脱离所述前壳100,即使所述第一滑动条110可移动地与所述前壳100连接,同时该 第一滑动条11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111,与所述后壳200上对应位置设置的卡槽210 适配卡合,该第一滑动条110的一端设置有螺纹孔113,用于与第一驱动机构300通过螺钉 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滑动条120设置有一个或多个长条形开口槽122,参见图4,所述前壳100 在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22对应位置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凸块101,参见图9,该凸块101与 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22滑动适配,该凸块101底部直径小于等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22的 宽度,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22滑动适配,其顶部的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122的宽 度,使所述第二滑动条120不脱离所述前壳100,即使所述第二滑动条120可移动地与所述 前壳100连接,同时该第二滑动条120上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卡勾121,与所述后壳200上对 应位置设置的卡槽210适配卡合。优选地,所述推手块顶部411位置处设置有补丁块500,这样可使壳体外观更加 流畅,所述补丁块500上与所述推手块顶部411的第一螺纹孔415对应位置设置有一通孔 501,参见图1和图7,所述螺钉通过该通孔501,再依次旋入第一螺纹孔415、第二螺纹孔 421,使推手块410与固定基座420固定。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机壳的安装实施例,其安装过程如下第一步、将所述凸块101穿过第一滑动条110上的长条形开口槽112,以及第二滑 动条120上的长条形开口槽122,并与前壳100上对应的螺纹孔固定适配。此时,所述第一 滑动条110可以以凸块101为固定轴,沿长条形开口槽112的长度方向移动;同理所述第二 滑动条120可以以凸块101为固定轴,沿长条形开口槽122的长度方向移动。第二步、将第一驱动机构300与第一滑动条110固定连接,其过程如下将一螺钉 穿入第一驱动片320上的螺纹孔321和一个第一滑动条110端部的螺纹孔113,与之螺纹固 定适配,使第一驱动片320与该第一滑动条110固定连接;然后再将另一螺钉穿入第二驱动 片330上的螺纹孔331和另一个第一滑动条110端部的螺纹孔113,与之适配固定,使第二 驱动片330与该另一第一滑动条110端部的螺纹孔113固定连接;然后旋转第一驱动机构
5300中的齿轮轴340,使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朝第一驱动机构300方向移动, 直至不能移动,参见图8;第三步、将第二驱动机构400与第二滑动条120固定连接,其过程如下将第二滑 动条120端部的挡板123卡入推手块410的底部的开口 413中,然后通过螺钉依次旋入推手 块底部412的螺纹孔414、第二滑动条120端部的螺纹孔124,使之固定适配,使推手块410 与第二滑动条120固定连接,然后将推手块410向外拉动,直至不能拉动,;第四步、将后壳200扣置在所述前壳100上,此时,第一滑动条110的卡勾111和 第二滑动条120上的卡勾121都与后壳200上的对应的卡槽210处于脱离状态,旋转第一 驱动机构300的齿轮轴340,使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330带动与之固定的两个第一 滑动条110相悖移动,即第一滑动条110朝后壳200上的对应的卡槽210的方向移动,参见 图10,直至所述卡勾111与卡槽120适配卡合,与此同时,利用人工向后壳200的卡槽210 方向推所述推手块410,使之带动第二滑动条120向后壳200的卡槽210方向移动,直至卡 勾121与卡槽210适配卡合;将螺钉依次旋入推手块顶部411的第一螺纹孔415、固定基座 420的第二螺纹孔421,使推手块410与固定基座421固定,此时,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前壳 100和后壳200安装在一起,最后在推手块410的顶部安装补丁块500。下面是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拆卸实施例,其具体拆卸过程如下第一步、旋转第一驱动机构300的齿轮轴340,使第一驱动片320和第二驱动片 330带动与之固定的两个第一滑动条110相向移动,直至该第一滑动条110上的卡勾111与 后壳200上对应的卡槽210脱离开来,参见图11 ;第二步、通过螺丝刀穿过补丁块500上的通孔501取出与推手块顶部411的第一 螺纹孔415、固定基座420的第二螺纹孔421固定适配的螺钉;然后用另一颗与推手块顶部 411的第一螺纹孔415相适配的长螺钉,穿过补丁块500的通孔501,旋入该推手块顶部411 的第一螺纹孔415,旋转螺钉使与该螺钉适配的推手块410向该螺钉的螺钉冒方向移动,使 第二滑动条120上的卡勾121与后壳200上的卡槽210脱离开来,参见图11,然后卸下后壳 200,此时即完成了壳体的拆卸过程。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壳体,当需要拆卸或安装机壳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壳体 中滑动条作相应的移动,使滑动条的卡勾与后壳上的卡槽脱离或卡合,以实现壳体的拆卸 和安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壳体安装后非常牢固,无需多余的螺钉,壳体的外观更加美 观。现有技术中通过螺钉固定的壳体,为了保证螺纹连接强度,螺柱高度需具有一定 高度,使壳体厚度增加。而本实用新型的壳体上采用卡勾与卡槽适配卡合固定代替螺钉固 定,只需很小的卡合高度,有效地降低了壳体的厚度,大大地提高了壳体的机械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壳体在不影响美观的条件,可与螺钉固定配合使用。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 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一种壳体,包括前壳、与该前壳适配的后壳,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还包括可移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滑动条,该滑动条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后壳在与所述卡勾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槽,与所述卡勾适配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至少一个 长条形开口槽,所述前壳上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对应位置设置有至少一个凸块,与所述长 条形开口槽移动适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块的顶部直径大于所述长条形开 口槽的宽度,其中部直径小于等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的宽度,与所述长条形开口槽移动适 配。
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固定连接用于驱动滑动 条移动和固定滑动条的驱动机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推手块和固定基座 其中,推手块的一端与所述滑动条的一端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固定基 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前壳上,该固定基座在与所述第一螺纹孔对应位置设置有第二螺纹孔, 通过螺钉旋入第一螺纹孔、第二螺纹孔,使推手块与滑动条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条的一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推手 块在与所述挡板对应位置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挡板卡合。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壳体,其特征在于,推手块的所述另一端弯折设置,所述第一 螺纹孔设置在该另一端的弯折设置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壳体,包括前壳、与该前壳适配的后壳,其中,所述壳体还包括可移动连接设置在所述前壳上的滑动条,该滑动条上设置有卡勾,所述后壳在与所述卡勾对应位置设置有卡槽,与所述卡勾适配卡合。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壳体,当需要拆卸或安装机壳时,只需通过驱动机构带动壳体中滑动条作相应的移动,使滑动条的卡勾与后壳上的卡槽脱离或卡合,以实现壳体的拆卸和安装,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壳体安装后非常牢固,无需多余的螺钉,壳体的外观更加美观。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585211SQ20092026168
公开日2010年9月15日 申请日期2009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09年12月18日
发明者刘迪新, 吴涛, 多米尼克, 格拉西尔, 王代青, 王平, 葛亮, 陈展园, 陈治平 申请人:深圳Tcl新技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