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风扇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37631阅读:28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风扇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电路板或电子装置的散热装置有关,尤其涉及具有相对地倾斜式风扇的 结构设计的双风扇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电子装置使用更高阶的集成电路来提升其运算能力,已 成为趋势。然而,当集成电路执行运算时,该集成电路会产生大量的热能,需藉由散热装置 辅助该集成电路散热,目前该散热装置包括单风扇及双风扇的设计,以双风扇来说目前已 有多种作法,例如中国台湾第587769号「散热装置」专利案是揭示一种在一发热组件上装设一散热 装置,且该散热装置包括一个以上的进气风扇及一排风风扇的作法;中国台湾第200644780号「双风扇散热模块」专利案是揭示一种双风扇散热模块, 该双风扇散热模块是将一第一离心风扇及一第二离心风扇并排收容在一外壳内的作法;中国台湾第M5104号「散热装置」专利案是揭示一种散热装置设置一第一风扇及 一第二风扇,搭配多个导热管及多个散热片的作法;中国台湾第577582号「双散热模块结构」专利案是揭示一种将一主散热装置与一 副散热装置透过若干导热管串接在一起,该主散热装置及该附散热装置分别包括一风扇及 一鳍片组的作法;中国台湾第200410626号「电子组件散热装置」专利案是揭示一种在一第一风扇 及一第二风扇间增设第三散热片的作法;中国台湾第M M5506号「强制排气型的计算机主机散热装置」专利案是揭示一种 将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分别装置在一散热构件在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的作法;上述相同或类似该587769、200644780、545104、577582、200410626 及 200410626 号专利案的作法,是将两风扇以水平的设置。至于该M M5506号专利揭露两风扇的其中一 者倾斜设置的散热机构,但仍仅局限在将两风扇分别设置在散热机构的两相对侧。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该双风扇散热装置是用在电路板上。该双 风扇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模块、一风罩、一第一风扇、一第二风扇及一分隔件。该风罩是罩 住该散热模块,该风罩包括一盖板及一分隔件,该盖板的下壁是面对该散热模块的顶部,且 该盖板具有贯穿其上、下壁的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该分隔件是位在该第一通孔及该 第二通孔之间,该分隔件是由该盖板的下壁朝该散热模块延伸;该第一风扇倾斜地设置在 该风罩上,且位在该第一通孔内;第二风扇倾斜地设置在该风罩上,且位在该第二通孔内, 该第二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该第一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相交在该盖板的 上壁外;该分隔件设置在该风罩内且位在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之间,该分隔件是阻隔 该第一风扇及该第二风扇。CN 102137581 A
说明书
2/4页较佳地,该第一风扇是以一第一角度倾斜设置,该第一角度是该第一风扇的旋转 中心的虚拟轴线与该散热模块底部的夹角;该第二风扇是以一第二角度倾斜设置,该第二 角度是该第二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该散热模块底部的夹角。较佳地,该散热模块是由多个鳍片以间隔并排设置形成,每一鳍片包括一第一斜 边及一第二斜边,分别面对该第一风扇及该第二风扇,且该第一斜边是顺应该第一风扇,该 第二斜边是顺应该第二风扇。相较于先前技术,本发明提供一种双风扇散热装置,是将两散热风扇以相面对的 倾斜设置,来改善该第一风扇及该第二风扇间产生的无效风流,来提高散热装置的散热效 率。再者,由于该第一风扇及该第二风扇间设置有分隔件,该分隔件亦可阻挡两风扇间互相 的干扰气流,且可降低干扰气流产生的噪音。更多的发明内容及其作用,将揭露在随后的说明。


图1是标示根据本发明的一较佳具体实施例的一双风扇散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标示图1的风罩与第一风扇及第二风扇的爆炸图。图3是标示图1的散热模块的示意图。图4是标示图1的双风扇散热装置的爆炸图。图5是标示本发明的该双风扇散热装置的应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显示本发明的一双风扇散热装置的较佳例子,该双风扇散热装置1是用在电 路板2上,该双风扇散热装置1包括一风罩3、一第一风扇4、一第二风扇5、一散热模块6及 一分隔件31。该电路板2可以是显示卡或主机板等。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较佳是 轴流风扇,但不以此为限。图2标示本发明的该双风扇散热装置1的该风罩3的示意图。该风罩3是罩住该 散热模块6,该风罩3具有一盖板30,该盖板30的下壁300是面对该散热模块6的顶部,且 该盖板30具有贯穿其上壁301及下壁300的一第一通孔302及一第二通孔303。该分隔件31设置在该风罩3内且位在该第一通孔302及该第二通孔303之间,该 分隔件31是阻隔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在此实施例中,该分隔件31是由该盖板30的下壁300朝该散热模块6延伸,且该 分隔件31具有两相对的侧壁310,每一侧壁310是为弧形,且该两侧壁310分别面对该第一 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当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同时作动时,会产生至少两方向的 气流而形成干扰气流,所以可藉由该分隔件31阻挡气流相互干扰,来降低该双风扇散热装 置1产生的噪音,及缩小气流相互干扰的无效区域。在实际应用中,该分隔件31亦可使用 额外增设的分隔板或其它方式阻隔该两风扇,来降低该散热模块6上的无效散热区域。该第一风扇4倾斜地设置在该风罩3上,且位在该第一通孔302内,第二风扇5倾 斜地设置在该风罩3上,且位在该第二通孔303内,该第二风扇5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 该第一风扇4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Ll相交在该盖板30的上壁301外,该两风扇4、5设 置方式如图1所示。
该第一风扇4是以一第一角度θ 1倾斜设置,该第一角度θ 1是该第一风扇4的 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L 1与该散热模块6底部的夹角。该第二风扇5是以一第二角度θ 2 倾斜设置,该第二角度θ 2是该第二风扇5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L 2与该散热模块6底 部的夹角。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是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任意设计该两风扇4、5的 倾斜角度,例如将该第一风扇4与第二风扇5以不同角度设计,或者两风扇4、5以相对称角 度的设计,但不以此为限。再者,由于本发明的该两风扇4、5是设在风罩3上,且位在通孔 内302、303,所以该盖板30的该第一通孔302及该第二通孔303亦可随着风扇4、5的倾斜 角度,将通孔302、303的孔缘设计为相面对地倾斜的结构。在实际应用中,该风罩3更包括一第一固定架32及一第二固定架33,该第一固定 架32是顺应该第一风扇4的倾斜连接在该风罩3内,且该第一固定架32面对该盖板30的 该第一开口 302,该第一固定架32是装设该第一风扇4,而该第二固定架33是顺应该第二 风扇5的倾斜连接在该风罩3,且该第二固定架33面对该盖板30的该第二开口 303,该第 二固定架33是装设该第二风扇5。该两固定架32、33是可直接形成在该风罩3内,或者藉 由风扇4、5本身的框架连接在该风罩3内。请参见图3及图4,该散热模块6包括多个鳍片60、一导热件61及多个热导管62, 该散热模块是由多个鳍片60以间隔并排设置形成,每一鳍片60包括一第一斜边601及一 第二斜边602,分别面对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且该第一斜边601是顺应该第一风 扇4的倾斜,该第二斜边602是顺应该第二风扇5的倾斜。该风罩6更包括两相对的侧板 34,该两侧板34分别从该盖板30向下延伸,该散热模块6的该些间隔并排的鳍片60与该 两侧板;34以同方向排列。实际上,该鳍片60的该第一斜边601及该第二斜边602的倾斜面是为渐斜方式或 阶梯式往中间下方倾斜,但该鳍片60亦可设计成平面或其它形式。该导热件61是贴合该些鳍片60的底部,每一导热管62的一端贯穿该些鳍片60, 该导热管62的另一端是贯穿该导热件61。实际上,该导热件61是直接贴在该电路板2上 的集成电路20表面,该导热件61将该集成电路20的热能吸收后,由该些鳍片60及贯穿该 导热件61的该些导热管62将热能分散至外部,以提高其散热效能。在此实施例中,该散热模块6与该风罩3间是用一支撑件7抵靠该散热模块6的 底部,再利用螺丝70锁固该支撑件7及该风罩3对应的螺孔(未标示在图中),然而,该散 热模块6与该风罩3的固定方式亦可藉由卡扣设计达成,故不以此为限。图5标示本发明的该双风扇散热装置1的较佳应用例子的示意图,当相对倾斜的 该第一风扇4及该第二风扇5作动时,该第一风扇4产生风流,使该风罩3外的空气由该散 热模块6的进气口进入该散热模块6内后,由该第一风扇4排出风罩3的该盖板30外,而 第二风扇亦产生另一风流,引领该风罩3的该盖板30上方由该第一风扇4排出的气体混合 外部的空气进入该散热模块6后,由该散热模块6的出风口排至该风罩3外。然而,由于该 散热模块6的该些鳍片60排列方向与上述的气流方向相同,故本发明的双风扇散热装置1 可使些鳍片内的气流迅速且顺畅的流通,来减少位在双风扇之间的无效散热区域,进而提 升电路板2的散热效果。然而,本发明的双风扇散热装置1亦可使用两吹的风扇,自该风罩3的该盖板30
5的第一通孔302及第二通孔303上方引导外部空气吹向该散热模块6,来使散热模块6内的 热气排出,故本发明的相对的倾斜式风扇设计,可应用在多种散热机构。综上所述,本发明的双风扇散热装置是将两风扇用相对地倾斜式设计,来减少两 风扇间产生的干扰气流,进而提升该双风扇散热装置对该电路板的集成电路或系统的散热 效率。此外,该分隔件亦可阻挡该双风扇间的干扰气流产生,并减少该双风扇作动时的噪
曰°无论如何,任何人都可以从上述例子的说明中获得足够教导,并据而了解到本发 明确实具有产业上的实用性及创造性,且本发明在同一领域中均未见有相同或类似技术揭 露在先而具足有新颖性,是本发明确已符合发明专利要件,现依法提出申请。
权利要求
1.一种用在电路板上的双风扇散热装置,所述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散热模块;一风罩,罩住所述散热模块,所述风罩具有一盖板,所述盖板的下壁是面对所述散热模 块顶部,且所述盖板具有贯穿其上、下壁的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 一第一风扇,倾斜地设置在所述风罩上,且位在所述第一通孔内; 一第二风扇,倾斜地设置在所述风罩上,且位在所述第二通孔内,所述第二风扇的旋转 中心的虚拟轴线与所述第一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相交在所述盖板的上壁外;以及一分隔件,设置在所述风罩内且位在所述第一通孔及所述第二通孔之间,所述分隔件 是阻隔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风扇是用一第一角度 倾斜设置,所述第一角度是所述第一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所述散热模块底部的夹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风扇是用一第二角度 倾斜设置,所述第二角度是所述第二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所述散热模块底部的夹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更包括一第一固定架 及一第二固定架,所述第一固定架是顺应所述第一风扇的倾斜连接在所述风罩内,且所述 第一固定架面对所述盖板的所述第一开口,所述第一固定架是装设所述第一风扇,而所述 第二固定架是顺应所述第二风扇的倾斜连接在所述风罩,且所述第二固定架面对所述盖板 的所述第二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架是装设所述第二风扇。
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是由多个鳍片用 间隔并排设置形成,每一鳍片包括一第一斜边及一第二斜边,分别面对所述第一风扇及所 述第二风扇,且所述第一斜边是顺应所述第一风扇的倾斜,所述第二斜边是顺应所述第二 风扇的倾斜。
6.按照权利要求1及5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罩更包括两相对的 侧板,所述两侧板分别从所述盖板向下延伸,所述散热模块的所述间隔并排的鳍片与所述 两侧板用同方向排列。
7.按照权利要求5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模块更包括一导热件 及多个热导管,所述导热件是贴合所述鳍片的底部,每一导热管的一端贯穿所述鳍片,所述 导热管的另一端是贯穿所述导热件。
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风扇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件是由所述盖板的下 壁朝所述散热模块延伸,且所述分隔件具有两相对的侧壁,每一侧壁是为弧形,且所述两侧 壁分别面对所述第一风扇及所述第二风扇。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用在电路板上的双风扇散热装置,该双风扇散热装置包括一散热模块、一风罩、一第一风扇、一第二风扇及一分隔件。该风罩具有一盖板,该盖板的下壁是面对该散热模块,且该盖板具有贯穿的一第一通孔及一第二通孔。该第一风扇倾斜地设置在该风罩上,且位在该第一通孔内。该第二风扇倾斜地设置在该风罩上,且位在该第二通孔内,该第二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与该第一风扇的旋转中心的虚拟轴线相交在该盖板的上壁外。该分隔件设置在该风罩内且位在该第一通孔及该第二通孔之间,该分隔件是阻隔该第一风扇及该第二风扇。
文档编号H05K7/20GK102137581SQ201010001060
公开日2011年7月2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月21日
发明者毛黛娟, 黄顺治 申请人:技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