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手模块与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49832阅读:1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把手模块与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把手模块与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特别是指一种用以设 置在电子装置的机壳的把手模块以及具有该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一般计算机的电子装置例如一体式(All-In-One)计算机、笔记本型计算机或服 务器等等,由于都是大致呈屏幕机体或箱体的结构,需要移动或携带时,通常是整台电子装 置以搬运的方式移动或携带,不仅较费力,且通常都是需要双手并用,所以,在电子装置的 移动或携带上较不方便。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把手模块与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用以设置在电子装置的机壳而便于使用 者移动或携带电子装置的把手模块。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前述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于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模块用以设置在一电子装置的机壳,该把手模块包含一 把手连杆组以及一滑动机构,该把手连杆组包括一把手本体以及一滑动连杆,该把手本体 包括一外露于该机壳的握持段以及一形成于该握持段的第一枢接部,该滑动连杆包括一本 体单元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单元的第二枢接部,该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把手本体的 第一枢接部枢接;该滑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一者 的滑槽单元以及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另一者并且可滑动的穿 设于该滑槽单元的滑轴单元,并且该把手连杆组可供操作活动处于一收合状态与一拉出状 态,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滑动连杆位于该机壳内,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滑槽单元与该滑轴单 元相对滑动使该滑动连杆伸出该机壳,且该把手本体较在该收合状态时远离该机壳。其中,该机壳包括一侧壁、一形成于该侧壁外壁面的嵌槽以及一贯穿该侧壁的开 口部,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嵌入该机壳侧壁的嵌槽,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 离开该嵌槽且该滑动连杆由该开口部伸出该机壳。其中,该把手本体的第一枢接部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凹槽与至少一第二定位凹 槽,该把手连杆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 第二枢接部并且包括一可弹性卡入该第一定位凹槽或该第二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 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一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 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拉出状态。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包括由该握持段彼此相间隔并且同向延伸出的二第一延伸 段;该第二枢接部包括由该本体单元同向延伸出并且相间隔的二第二延伸段,该把手本体 与该滑动连杆藉该等第一延伸段与该等第二延伸段相向枢接。其中,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其中一第二延伸段,该卡合件为抵接于该弹簧一端的球体。其中,该第一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一延伸段末端凸出的一第一凸片,该第 一凸片具有一外周面,每一第一凸片的外周面形成有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 该第二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二延伸段的末端相间隔突出的二第二凸片,每一第一凸 片枢接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且每一第二延伸段末端介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凹陷形成有一 用以容置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凹槽,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可弹性的凸出该凹 槽。其中,该第一延伸段末端两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抵接表面,该等第二凸片朝向该 第一延伸段的一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抵接表面,当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 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可供相对于该活动连杆旋转离开该嵌槽并且旋转至与该活动连杆呈 一直线,使该等第一抵接表面分别抵接于该等第二抵接表面。其中,该滑槽单元包括一对滑槽座,每一滑槽座包括一固定于该机壳的座本体以 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一对滑轴,该对滑轴分别可滑动的穿设于该 等滑槽座的滑槽并且连接该本体单元。其中,每一滑槽座具有一用以锁固于该机壳的底板部以及一由该底板部往上延伸 的直立板部,该滑槽形成于该直立板部。其中,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该等第二延伸段分别由该等滑动块延伸出,该 等滑轴分别连接该等滑动块。其中,该底板部凹陷形成有沿该滑槽延伸的方向相间隔的一第三定位凹槽与一第 四定位凹槽,该把手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设置于该滑动 连杆的本体单元并且包括一可弹性的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或该第四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 该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 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四定位凹槽而限制 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拉出状态。其中,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且该滑动连杆还包括一呈长条状连接于该等 滑动块之间的连接段,该滑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等滑动块的二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 二滑轴,该等滑轴分别穿设于该等滑槽并且固定于该机壳。本实用新型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包含一机壳、一设置于该机壳内的电子组件 模块以及一把手模块,该机壳包括一侧壁以及一贯穿该侧壁的开口部,该把手模块包含一 把手连杆组以及一滑动机构,该把手连杆组包括一把手本体以及一滑动连杆,该把手本体 包括一外露于该机壳的握持段以及一形成于该握持段的第一枢接部,该滑动连杆包括一本 体单元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单元的第二枢接部,该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把手本体的 第一枢接部枢接;该滑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一者 的滑槽单元以及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另一者并且可滑动的穿 设于该滑槽单元的滑轴单元,并且该把手连杆组可供操作活动处于一收合状态与一拉出状 态,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滑动连杆位于该机壳内,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滑槽单元与该滑轴单 元相对滑动使该滑动连杆由该开口部伸出该机壳,且该把手本体较在该收合状态时远离该 机壳的侧壁。其中,该机壳还包括一形成于该侧壁外壁面的嵌槽,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嵌入该机壳侧壁的嵌槽,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离开该嵌槽。其中,该把手本体的第一枢接部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凹槽与至少一第二定位凹 槽,该把手连杆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 第二枢接部并且包括一可弹性卡入该第一定位凹槽或该第二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 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一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 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拉出状态。其中,该第一枢接部包括由该握持段彼此相间隔并且同向延伸出的二第一延伸 段;该第二枢接部包括由该本体单元同向延伸出并且相间隔的二第二延伸段,该把手本体 与该滑动连杆藉该等第一延伸段与该等第二延伸段相向枢接。其中,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其中一第二延伸段,该卡 合件为抵接于该弹簧一端的球体。其中,该第一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一延伸段末端凸出的一第一凸片,该第 一凸片具有一外周面,每一第一凸片的外周面形成有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 该第二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二延伸段的末端相间隔突出的二第二凸片,每一第一凸 片枢接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且每一第二延伸段末端介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凹陷形成有一 用以容置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凹槽,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可弹性的凸出该凹 槽。其中,该第一延伸段末端两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抵接表面,该等第二凸片朝向该 第一延伸段的一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抵接表面,当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 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可供相对于该活动连杆旋转离开该嵌槽并且旋转至与该活动连杆呈 一直线,使该等第一抵接表面分别抵接于该等第二抵接表面。其中,该滑槽单元包括一对滑槽座,每一滑槽座包括一固定于该机壳的座本体以 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一对滑轴,该对滑轴分别可滑动的穿设于该 等滑槽座的滑槽并且连接该本体单元。其中,每一滑槽座具有一用以锁固于该机壳的底板部以及一由该底板部往上延伸 的直立板部,该滑槽形成于该直立板部。其中,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该等第二延伸段分别由该等滑动块延伸出,该 等滑轴分别连接该等滑动块。其中,该底板部凹陷形成有沿该滑槽延伸的方向相间隔的一第三定位凹槽与一第 四定位凹槽,该把手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设置于该滑动 连杆的本体单元并且包括一可弹性的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或该第四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 该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 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四定位凹槽而限制 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拉出状态。其中,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且该滑动连杆还包括一呈长条状连接于该等 滑动块之间的连接段,该滑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等滑动块的二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 二滑轴,该等滑轴分别穿设于该等滑槽并且固定于该机壳。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藉由把手模块的设置,不仅方便使用者移动或携带电子 装置,且由于当把手本体的握持段被拉出在拉出状态时,与机壳之间有较大的空间距离,方便使用者将手部伸入握持。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且该把 手模块的一把手连杆组处在一收合状态;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且该把手连杆组处在一拉出状态;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电子装置的机壳的一外壳件与一基板被分离的分 解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模块的组件分解图;图5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模块的一把手连杆组的组件分解图;图6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处在该收合状态时,一第一弹性定位 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7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处在该拉出状态时,一第二弹性定位 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8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出状态的过 程中,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9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出状态的过 程中,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10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处在该拉出状态时,该第一弹性定位 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11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处在该拉出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 单元处的纵向剖视图;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把手模块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其中,该把手连杆组 处在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出状态的过程中,并且以假想线表示该把手连杆组的一把手 本体在收合状态的位置;以及图13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中,该把手连杆组处在该拉出形[0044]主要组件符号说明[0045]100电子装置52第:二枢接部[0046]200,500把手模块222第二枢接部[0047]1机壳223滑动块[0048]11基板224第:二延伸段[0049]12外壳件225第:二凸片[0050]121侧壁226第-一凹槽[0051]122嵌槽227第:二抵接表面[0052]123开口部228第:二凹槽[0053]124末端部23第-一弹性定位单元[0054]125开口231弹簧[0055]13显示组件232卡合件[0056]2把手连杆组24轴杆[0057]21把手本体3滑动机构[0058]211握持段31滑轴单元[0059]212第一枢接部311滑轴[0060]213第一延伸段32滑槽单元[0061]214第一凸片321滑槽座[0062]215第一抵接表面J 322座本体[0063]216外周面323滑槽[0064]217第一定位凹#! 324底板部[0065]218第二.定位凹槽325直立板部[0066]22滑动连杆326笛一總 弟 漸[0067]221本体单元327Λ-Λ- ~·上山 弟一兄而[0068]329第四定位凹槽328第三定位凹相[0069]4第二.弹性定位单元53连接段[0070]41弹簧6滑动机构[0071]42卡合件61滑槽单元[0072]5滑动连杆611滑槽[0073]51本体单元62滑轴单元[0074]511滑动块621滑轴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附图的二 个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100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 一机壳1、设置在机壳1的一电子组件模块(图未示)与一把手模块200。在本实施例中, 电子装置100为一台All-In-One计算机,但并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100也可以是笔记本 型计算机、服务器等等。机壳1包括一基板11以及一结合在基板11的外壳件12,电子组件模块结合在机 壳1并且包括一显示组件13以及一主机组件,其中,显示组件13为触控面板,主机组件则 包括主机板、设置在主机板的中央处理器、暂存存储器、硬盘机等足以构成计算机主机工作 的电子组件。在本实施例中,外壳件12实际上为电子装置100的后壳,而电子装置100前面则 为显示组件13外露而形成,基板11与主机组件是被包覆在外壳件12与显示组件13之间, 除此之外,外壳件12具有一侧壁121、一形成在侧壁121外表面的嵌槽122以及一贯穿侧壁 121的开口部123,侧壁121实际上可以是外壳件12位于顶部的部位,嵌槽122大致呈U形 而具有二同向的末端部124,开口部123包括分别位于嵌槽122两末端部IM并且贯穿侧壁 121 的二开口 125。参阅图3至图5,把手模块200包括一把手连杆组2以及一滑动机构3,其中,把手 连杆组2又包括一把手本体21、一滑动连杆22、二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以及二轴杆对,把 手本体21藉由轴杆M与滑动连杆22枢接并且外露出机壳1 (如图1所示),滑动连杆22
9藉由滑动机构3设置在机壳1并且能相对于机壳1滑动,因而使得把手连杆组2可供操作 活动处在一如图1所示的收合状态与一如图2所示的拉出状态。更详细地说,把手本体21包括一握持段211以及一连接握持段211的第一枢接部 212,实际结构中,握持段211呈长条杆状,第一枢接部212包括由握持段211两端同向延伸 出的二第一延伸段213以及分别由两第一延伸段213末端凸出的二第一凸片214,且每一第 一延伸段213的末端端面位于第一凸片214的两侧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抵接表面215,握持 段211与两第二延伸段213连接大致呈U型,第一凸片214大致呈圆形片状并且具有一外 周面216,配合参阅图6,第一凸片214的外周面216上沿圆周方向凹陷形成有一第一定位 凹槽217与一第二定位凹槽218。滑动连杆22包括一本体单元221以及一形成于本体单元221的第二枢接部222, 在本实施例中,本体单元221包括一对滑动块223,第二枢接部222包括分别由两滑动块 223同向延伸出的二第二延伸段224以及由每一第二延伸段2M末端同向凸出的二第二凸 片225。把手本体21是藉由其两第一延伸段213分别朝向滑动连杆22的两第二延伸段224, 并且每一第一延伸段213的第一凸片214伸入第二延伸段224的两第二凸片225之间,再 藉由轴杆M穿设于第一凸片214与第二凸片225而使把手本体21与滑动连杆22达到枢 接。且每一第二延伸段2M的末端位于两第二凸片225之间凹陷形成有一第一凹槽226,每 一第二凸片225朝向第一延伸段213的外周面一处还形成有一第二抵接表面227。参阅图3至图6,每一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包括一弹簧231以及一卡合件232,卡 合件232在本实施例中为球体,每一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的弹簧231容置在第二延伸段 224的第一凹槽2 内,而卡合件232抵接在弹簧231向外的一端而可弹性的突出第一凹槽 226,其作用稍后说明。滑动机构3包括一滑轴单元31以及一滑槽单元32,在本实施例中,滑槽单元32 包括一对相间隔固定在基板11的滑槽座321,两滑槽座321的位置约略对应机壳1开口部 123的两开口 125 (见图幻,每一滑槽座321包括一座本体322以及一形成在座本体322的 滑槽323,座本体322大致呈L型并且包括一水平延伸的底板部324以及一由底板部3M往 上延伸的直立板部325,滑槽323是形成于直立板部325并且具有相反的一第一端3 与一 第二端327,两座本体322是分别以其底板部3M锁固在基板11上而使两滑槽323左右相 间隔,并且滑槽323的第一端3 朝向机壳1的侧壁121而第二端327背向机壳1的侧壁 121。滑轴单元31包括一对滑轴311,滑轴311可为类似螺丝的结构,两滑轴311分别用以 穿伸通过两滑槽座321的滑槽323并且分别锁固在两滑动块223,因而使得每一滑动块223 藉由滑轴311结合在滑槽座321并且能带动滑轴311沿着滑槽323滑动。除此之外,在本实施例中,把手模块200还包括二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每一第二 弹性定位单元4包括一弹簧41与一卡合件42,卡合件42同样可为球体,而每一滑动块223 面向滑槽座321底板部324的表面邻近与滑轴311连接的位置还凹陷形成有一第二凹槽 228,每一个弹簧41容置在滑动块223的第二凹槽228内,卡合件42则是抵接在弹簧41向 外的一端而可弹性的突出滑动块223,再者,配合参阅图7,配合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的设 置,每一滑槽座321底板部3M背向基板11并且邻近直立板部325的表面沿滑槽323延伸 的方向而相间隔并且大致对应于滑槽323第一端3 与第二端327的位置还分别凹陷形成 有一第三定位凹槽328与一第四定位凹槽329。[0085]参阅图1、图6、图7,当把手连杆组2处在收合状态时,连接滑动块223的滑轴311 位于滑槽323的第二端327,此时,滑动连杆22是位于机壳1内,而把手本体21则是与滑动 连杆22夹一锐角并且嵌合在机壳1侧壁121的嵌槽122内,且其中,藉由第一弹性定位单 元23的卡合件232卡入把手本体21的第一定位凹槽217,把手本体21被限制在与滑动连 杆22夹一锐角并且嵌合在机壳1侧壁121内的状态,同时,藉由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的卡 合件42卡入第三定位凹槽328,则将滑动块223定位在滑轴311位于滑槽323第二端327 的位置。参阅图2、图8、图9,当使用者欲通过把手模块200携行电子装置100时,先将把 手本体21由图6的位置状态往离开侧壁121的方向旋转,使把手本体21离开侧壁121的 嵌槽122直到把手本体21的第一延伸段213与滑动连杆22的第二延伸段2M成一直线的 状态,并且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的卡合件232离开第一定位凹槽217而卡入第二定位凹槽 218之后,再如图10与图11所示,将把手本体21往远离侧壁121的方向拉动,带动滑动连 杆22由侧壁121的开口 125伸出机壳1外,滑轴311则是由滑槽323的第二端327位移到 第一端326,并且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的卡合件42离开滑槽座321的第三定位凹槽3 而 卡入滑槽座321的第四定位凹槽329,即可让把手连杆组2处于拉出状态而可供使用者藉由 握持于把手本体21的握持段211而以提取的方式移动或携带电子装置100,且把手本体21 的握持段211在拉出状态时,与机壳1侧壁121的距离较如图9所示把手本体21被转出侧 壁121的嵌槽122而滑动连杆22仍处在收合状态的位置时来得远,换言之,把手本体21的 握持段211与机壳1侧壁121之间有较足够的空间可供使用者的手部伸入而握持于把手本 体21的握持段211。相反地,当使用者不使用把手模块200时,将把手连杆组2往机壳1侧壁121的方 向推移,使滑动连杆22收入机壳1内,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的卡合件42重新卡合于第三定 位凹槽328,接着再将把手本体21往靠近侧壁121的方向旋转嵌入侧壁121的嵌槽122内, 并且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的卡合件232重新卡合于第一定位凹槽217,即可使把手连杆组 2回到收合状态。且值得注意的是,参阅图4、图11,本实施例藉由第一延伸段213末端的第一抵接 表面215与第二凸片225的第二抵接表面227的形成,当把手本体21被由收合状态旋转出 嵌槽122直到与滑动连杆22呈一直线状态时,藉由第一延伸段213的第一抵接表面215抵 接于第二凸片225的第二抵接表面227,可限制使把手本体21不会任意相对于滑动连杆22 枢转摆动,进而可避免当使用者握持于把手本体21而在携带电子装置100行走的过程中, 机壳1会相对于把手模块200晃动而导致使用者使用上的不舒适,除此之外,也可以避免把 手本体21在由收合状态活动到拉出状态的过程中,被过度相对于滑动连杆22旋转。而第一弹性定位单元23与第二弹性定位单元4的设置除了能分别将把手本体21 与滑动连杆22限制在收合状态与拉出状态的位置以外,也能让使用者在操作把手连杆组2 活动在收合状态与拉出状态时,藉由卡合件232、42卡合在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定位凹槽 217、218、328、329时产生的停顿感,让使用者知道已经活动到定位。如上所述,在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把手模块200的设置,不仅便于使用者携行电子 装置100,且藉由把手模块200与机壳1之间的结构配合,使得当把手连杆组2处在收合状 态时,滑动连杆22是收藏在机壳1内而仅剩把手本体21外露出机壳1外并且嵌合收纳在
11机壳1的侧壁121,故把手模块200即使不使用时,也不会影响机壳1整体的外观,而当使用 者欲使用把手模块200时,则可将原本位于机壳1内的滑动连杆22拉出,以增加把手本体 21与机壳1侧壁121之间的空间,方便使用者的手指握持于把手本体21。参阅图12至图13,本实用新型把手模块500的第二较佳实施例,其中,与第一较 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是在于滑动连杆5与滑动机构6的方式,在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滑动连 杆5包括一本体单元51、一第二枢接部52与一连接段53,滑动本体51同样包括二滑动块 511,连接段53连接两滑动块511而使两滑动块511连接成一体的结构,第二枢接部52的 结构则与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不再重复说明。滑动机构6包括一滑槽单元61与一滑轴单元62,滑槽单元61在第二较佳实施例 中包括二分别设置在两滑动块511的滑槽611,滑槽611的纵向断面大致呈T型,而滑轴单 元62同样包括二滑轴621,滑轴621实际上也可以是纵向断面大致呈T型的结构,滑轴621 穿设在滑动块511的滑槽611并且固定(例如通过螺锁)在基板11,因而使得滑动连杆5 藉由滑轴621设置在基板11上。藉由滑轴621与滑槽611均呈T型的结构配合,滑轴621 不仅能将滑动连杆5限制在基板11上,也使得当滑动连杆5受到把手本体21带动时能相 对于滑轴621位移,至于把手本体21在收合状态与拉出状态时相对于机壳1的位置状态则 与第一较佳实施例大致相同,不再重复说明。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藉由把手模块200、500的设置,不仅方便使用者移动或携 带电子装置100,且由于当把手本体21的握持段211被拉出在拉出状态时,与机壳1之间有 较大的空间距离,方便使用者将手部伸入握持,再者,当把手模块200、500不使用时,则可 一部分(滑动连杆2 收入机壳1内,另一部分(把手本体21)嵌合于机壳1表面,不会影 响电子装置100的外观,故确实能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应当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 型实施的范围,即凡是根据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的范围及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 单的等同变化与修饰,皆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把手模块,用以设置在一电子装置的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模块包括一把手连杆组,该把手连杆组包括一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包括一外露于该机壳的握持段以及一形成于该握持段的第一 枢接部;以及一滑动连杆,该滑动连杆包括一本体单元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单元的第二枢接部,该 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把手本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以及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一者的 滑槽单元以及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另一者并且可滑动的穿设 于该滑槽单元的滑轴单元;并且该把手连杆组可供操作活动处于一收合状态与一拉出状态,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滑动 连杆位于该机壳内,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滑槽单元与该滑轴单元相对滑动使该滑动连杆伸 出该机壳,且该把手本体较在该收合状态时远离该机壳。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机壳包括一侧壁、一形成于该侧壁 外壁面的嵌槽以及一贯穿该侧壁的开口部,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嵌入该机壳侧壁 的嵌槽,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离开该嵌槽且该滑动连杆由该开口部伸出该机壳。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第一枢接部形成有至 少一第一定位凹槽与至少一第二定位凹槽,该把手连杆组还包括一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该 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并且包括一可弹性卡入该第一定位凹 槽或该第二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一定位凹槽而限制该 把手本体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 本体处于该拉出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包括由该握持段彼此 相间隔并且同向延伸出的二第一延伸段;该第二枢接部包括由该本体单元同向延伸出并且 相间隔的二第二延伸段,该把手本体与该滑动连杆藉该等第一延伸段与该等第二延伸段相 向枢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还包括一弹簧, 该弹簧设置于其中一第二延伸段,该卡合件为抵接于该弹簧一端的球体。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 一延伸段末端凸出的一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具有一外周面,每一第一凸片的外周面形成 有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二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二延伸段的末端 相间隔突出的二第二凸片,每一第一凸片枢接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且每一第二延伸段末 端介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凹陷形成有一用以容置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凹槽,该第一弹性 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可弹性的凸出该凹槽。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段末端两处分别形成有 一第一抵接表面,该等第二凸片朝向该第一延伸段的一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二抵接表面,当 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可供相对于该活动连杆旋转 离开该嵌槽并且旋转至与该活动连杆呈一直线,使该等第一抵接表面分别抵接于该等第二 抵接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滑槽单元包括一对滑槽座,每一滑槽座包括一固定于该机壳的座本体以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一对滑 轴,该对滑轴分别可滑动的穿设于该等滑槽座的滑槽并且连接该本体单元。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每一滑槽座具有一用以锁固于该机 壳的底板部以及一由该底板部往上延伸的直立板部,该滑槽形成于该直立板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该等 第二延伸段分别由该等滑动块延伸出,该等滑轴分别连接该等滑动块。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底板部凹陷形成有沿该滑槽延伸 的方向相间隔的一第三定位凹槽与一第四定位凹槽,该把手模块还包括一第二弹性定位单 元,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并且包括一可弹性的卡入该第三定 位凹槽或该第四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 该第三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单 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四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拉出状态。
12.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包括一对滑动块,且该 滑动连杆还包括一呈长条状连接于该等滑动块之间的连接段,该滑槽单元包括分别设置于 该等滑动块的二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二滑轴,该等滑轴分别穿设于该等滑槽并且固定于 该机壳。
13.一种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该电子装置包括一机壳,该机壳包括一侧壁、一贯穿该侧壁的开口部;一电子组件模块,设置于该机壳内;以及一把手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模块包括一把手连杆组,该把手连杆组包括一把手本体,该把手本体包括一外露于该机壳的握持段以及一形成于该握持段的第一 枢接部;以及一滑动连杆,该滑动连杆包括一本体单元以及一形成于该本体单元的第二枢接部,该 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与该把手本体的第一枢接部枢接;以及一滑动机构,该滑动机构包括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一者的 滑槽单元以及一设置于该机壳内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其中另一者并且可滑动的穿设 于该滑槽单元的滑轴单元;并且该把手连杆组可供操作活动处于一收合状态与一拉出状态,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滑动 连杆位于该机壳内,在该拉出状态时,该滑槽单元与该滑轴单元相对滑动使该滑动连杆由 该开口部伸出该机壳,且该把手本体较在该收合状态时远离该机壳的侧壁。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机壳还包括一 形成于该侧壁外壁面的嵌槽,在该收合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嵌入该机壳侧壁的嵌槽,在该拉 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离开该嵌槽。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把手本体的第 一枢接部形成有至少一第一定位凹槽与至少一第二定位凹槽,该把手连杆组还包括一第一 弹性卡合单元,该第一弹性卡合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第二枢接部并且包括一可弹性卡 入该第一定位凹槽或该第二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一定 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该卡合件卡入该第二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把手本体处于该拉出状态。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包 括由该握持段彼此相间隔并且同向延伸出的二第一延伸段;该第二枢接部包括由该本体单 元同向延伸出并且相间隔的二第二延伸段,该把手本体与该滑动连杆藉该等第一延伸段与 该等第二延伸段相向枢接。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弹性卡合 单元还包括一弹簧,该弹簧设置于其中一第二延伸段,该卡合件为抵接于该弹簧一端的球 体。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枢接部还 包括分别由每一第一延伸段末端凸出的一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具有一外周面,每一第一 凸片的外周面形成有该第一定位凹槽与该第二定位凹槽;该第二枢接部还包括分别由每一 第二延伸段的末端相间隔突出的二第二凸片,每一第一凸片枢接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且 每一第二延伸段末端介于该等第二凸片之间凹陷形成有一用以容置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 的凹槽,该第一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可弹性的凸出该凹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延伸段末 端两处分别形成有一第一抵接表面,该等第二凸片朝向该第一延伸段的一处分别形成有一 第二抵接表面,当该把手连杆组由该收合状态活动至该拉出状态时,该把手本体可供相对 于该活动连杆旋转离开该嵌槽并且旋转至与该活动连杆呈一直线,使该等第一抵接表面分 别抵接于该等第二抵接表面。
20.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滑槽单元包括 一对滑槽座,每一滑槽座包括一固定于该机壳的座本体以及一形成于该座本体的滑槽,该 滑轴单元包括一对滑轴,该对滑轴分别可滑动的穿设于该等滑槽座的滑槽并且连接该本体 单元。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滑槽座具有 一用以锁固于该机壳的底板部以及一由该底板部往上延伸的直立板部,该滑槽形成于该直 立板部。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包括 一对滑动块,该等第二延伸段分别由该等滑动块延伸出,该等滑轴分别连接该等滑动块。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板部凹陷形 成有沿该滑槽延伸的方向相间隔的一第三定位凹槽与一第四定位凹槽,该把手模块还包括 一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设置于该滑动连杆的本体单元并且包括一可弹 性的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或该第四定位凹槽的卡合件;在该收合状态时,该第二弹性定位 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三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收合状态,在该拉出状态时, 该第二弹性定位单元的卡合件卡入该第四定位凹槽而限制该滑动连杆处于该拉出状态。
24.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本体单元包括 一对滑动块,且该滑动连杆还包括一呈长条状连接于该等滑动块之间的连接段,该滑槽单 元包括分别设置于该等滑动块的二滑槽,该滑轴单元包括二滑轴,该等滑轴分别穿设于该 等滑槽并且固定于该机壳。
专利摘要把手模块与具有把手模块的电子装置。该把手模块用以设置在电子装置的机壳,把手模块包含把手连杆组,把手连杆组包括把手本体,把手本体包括外露于机壳的握持段及形成于握持段的第一枢接部;滑动连杆,滑动连杆包括本体单元及形成于本体单元的第二枢接部,第二枢接部与第一枢接部枢接;滑动机构,滑动机构包括设置于机壳内与本体单元其中一者的滑槽单元以及设置于机壳内与本体单元其中另一者并且可滑动的穿设于滑槽单元的滑轴单元;把手连杆组可供操作活动处于收合与拉出状态,在收合状态,滑动连杆位于机壳内,在拉出状态,滑槽单元与滑轴单元相对滑动使滑动连杆伸出机壳,且把手本体更远离机壳。本实用新型方便使用者移动或携带电子装置。
文档编号H05K5/02GK201878451SQ20102024572
公开日2011年6月22日 申请日期2010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10年7月2日
发明者萧荣书, 蔡明仁, 黄敏雄 申请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