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40314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及其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平衡重变幅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背景技术
平衡重在众多工程机械中都有所应用,诸如叉车、起重机等,主要是为了满足车体的性能并保持整车的稳定性。以履带式起重机为例,为了提高作业性能,通常给履带式起重机配置可移动平衡重,通过改变平衡重的幅度来提高起重性能。请参考图1,图1为一种典型的起重机平衡重变幅方式示意图。平衡重10通常通过拉板20吊挂在桅杆40的端部,平衡重10的变幅需要通过桅杆40的变幅来实现,桅杆40在吊挂平衡重10的情况下直接改变角度,容易引起起重机失衡。因此,通常采取以下的方式实现平衡重10的变幅首先,拆下平衡重10的拉板20,根据变幅的需要,驱动起重机向前或后移动,并利用测量工具测量,当起重机到达所需位置时, 变换桅杆40的角度,使拉板20能够与平衡重10连接上,最后,重新连接平衡重10与拉板 20,如图1所示,平衡重10与车体尾部的距离由a变为b,则平衡重10的幅度得以改变。该结构在改变平衡重10幅度时,需要起重机前进或后退,精确度不高,结构件受力难以精确计算,变幅时,需要变换桅杆40之间的角度和拆接拉板20,耗时耗力。此外,平衡重10无法在一定区间内任意改变幅度,即无法实现无级变幅;该结构通常在桅杆40的顶部或平衡重10托盘上配备调节油缸30,便于拉板20和平衡重10之间的连接以及平衡重10的起落,然而,起重机配备的平衡重10重量通常较大,尤其在超大吨位起重机中,平衡重10重达上千吨甚至几千吨,相应地,需要配备直径较大的油缸30,因此,空间难以布置,且给油缸30的设计也带来困难;再者,起重机在携带平衡重10回转时, 由于没有其他约束,仅能依靠桅杆40的顶部来缓冲平衡回转的惯性力,对桅杆40结构的危害很大。因此,如何更为方便地实现平衡重的变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提供一种平衡重变幅装置,该变幅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平衡重的变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包括套筒, 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转台以及所述平衡重连接,所述套筒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油缸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优选地,还包括第一连接架,所述第一连接架与转台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铰接,铰接轴与变幅平面垂直。[0011 ] 优选地,还包括第二连接架,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第二套筒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架与所述平衡重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架包括分别设于其两侧的第一连接块和第二连接块,所述第一连接块和所述第二连接块均与吊拉所述平衡重的拉板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连接架的底部设有托板。优选地,所述第二套筒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周向箍环,所述箍环的顶部具有耳孔。优选地,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均具有箱形截面。优选地,所述油缸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套筒铰接,所述油缸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套筒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轴均与所述变幅平面平行。优选地,所述油缸设有平衡阀。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还包括油缸,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油缸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平衡重需要变幅时,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油缸伸或缩,油缸缩回时,套筒的长度缩短,油缸伸出时,套筒的长度增加,进而使平衡重与转台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即改变了平衡重的重力力臂值的大小,达到使平衡重变幅的目的,从而实现平衡重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维持车体平衡的功能。因此,该平衡重变幅装置通过油缸的伸缩即可实现平衡重的变幅, 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油缸的伸缩作用力由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传递至平衡重,套筒可以满足刚度的要求,从而可靠平稳地推移平衡重。为达到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平衡重,以及所述平衡重的变幅装置,所述变幅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重变幅装置。由于上述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效果。

图1为一种典型的起重机平衡重变幅方式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中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与平衡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为提供一种平衡重变幅装置,该变幅装置可以方便地实现平衡重的变幅。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是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请参考图2、图3、图4以及图5,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一种具体实施方式
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中第一套筒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2所示平衡重变幅装置中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包括套筒2,套筒2的一端与转台连接,可以与转台的尾部连接,套筒2的另一端与平衡重1连接,可以直接与拉板3连接进而实现与平衡重1的连接,如图3所示,拉板3上容易设置与套筒2相连的连接部件或加工出连接位置; 套筒2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二者可以相对滑动,套筒2还包括油缸 25,油缸25的一端连接第一套筒21的内部,油缸2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套筒22的内部,即油缸25作伸缩运动提供推拉力,使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的相对位置改变,则套筒2 的长度增长或缩短。工作状态下,平衡重1需要变幅时,根据实际需要,控制油缸25伸或缩,油缸25缩回时,套筒2的长度缩短,油缸25伸出时,套筒2的长度增加,进而使平衡重1与转台之间的距离增大或减小,如图2所示,油缸25伸出使平衡重1与转台之间的距离由d变为D,即改变了平衡重1的重力力臂值的大小,达到使平衡重1变幅的目的,从而实现平衡重1根据工作实际情况维持车体平衡的功能。该实施方式中的平衡重变幅装置通过油缸25的伸缩即可实现平衡重1的变幅,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油缸25的伸缩作用力由嵌套的第一套筒21和第二套筒22传递至平衡重1,套筒2可以满足刚度的要求,从而可靠平稳地推移平衡重1。此外, 可以对油缸25进行实时检测,从而较为精确地换算出平衡重1的实时使用量。请参考图6,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二种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示意图;图7为图6所示第一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进一步地,平衡重变幅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一连接架23,第一连接架23用于连接第一套筒21与转台,且第一连接架23与第一套筒21的一端铰接,铰接轴与平衡重1的变幅平面垂直,即第一套筒21相对于转台可以沿变幅平面转动,如图7所示,第一连接架23大体呈桁架结构,其上设有连接孔,通过销轴类连接构件连接于转台上,第一连接架23上还设有铰接孔,第一连接架23尾部的两侧分别设有第一铰接孔231和第二铰接孔232,分别与第一套筒21端部的两侧通过铰接轴铰接;为了进一步确保第一连接架23与第一套筒21 连接的可靠性,在第一连接架23上还设有连接杆233,连接杆233的一端还设有第三铰接孔 234,通过铰接轴与第一套筒21端部的底部铰接,从而通过第一连接架23实现转台与第一套筒21的连接。当油缸25伸缩改变套筒2长度进而推移平衡重1时,桅杆4的长度不变,因此,套筒2长度改变可能引起拉板3与竖直方向角度的改变,使转台与第一套筒21铰接,则套筒2 可以随拉板3角度的改变,在变幅平面内作一定的转动,进而自动调整角度,始终保持平衡重1的稳定状态。请参考图8,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第三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第二连接架的结构示意图。平衡重变幅装置还可以包括第二连接架对,第二连接架M与第二套筒22的一端连接,且第二连接架M与平衡重1连接,即第二套筒22通过第二连接架M与平衡重1连接。基于加工工序的限制,不便于在第二套筒22的端部加工出与平衡重1适配的连接结构, 可以专门加工出连接件,即第二连接架对,工作时,将第二连接架M安装至第二套筒22的端部,再与平衡重1连接,如图6所示,可以方便地实现第二套筒22与平衡重1的连接,且非工作状态时,第二连接架M可以拆卸,因此,该结构便于拆卸以及维修。请参考图9,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平衡重变幅装置第四种具体实施方式
中与平衡重连接的结构示意图。由于平衡重1本身结构的限制,将第二连接架M与平衡重1直接连接在工序上依然存在困难,因此,可以将第二连接架M与吊拉平衡重1的拉板3连接,拉板3的数目通常为两根,每根拉板3的一端与桅杆4的顶端连接,另一端与平衡重1连接。如图9所示,在第二连接架M端部的两侧分别设置第一连接块241和第二连接块M2,二者均包括一对连接板,并在各连接板相应的位置上加工出连接孔,两根拉板3上设有与连接板上连接孔位置对应的安装孔,则安装时,第一连接块241和第二连接块242夹持住对应的拉板3,将销轴类结构件插入对应的连接孔与安装孔,从而将第一连接块241和第二连接块242与平衡重1的拉板3固定在一起,可以较为方便地实现第二连接架M与平衡重1拉板3的连接, 在工序上容易实现,且第二连接架M与拉板3连接,更容易实现平衡重1的推移。第二连接架M的底部可以设有托板M3。当安装平衡重变幅装置时,第二连接架M与平衡重1拉板3之间的连接可以由人工进行,由于高度的限制,人工操作存在一定不便,在第二连接架M的底部设置托板对3,可作为操作人员的操作平台,从而简化操作过程,提高操作环境的安全性。第二套筒22可以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周向箍环221,如图5所示的箍环221有助于提高第二套筒22的刚度,箍环221的顶部具有耳孔2211,安装时,第二套筒22通过吊装设备安装至相应位置,耳孔2211方便吊装设备吊装。对于以上实施方式,均可以将第一套筒21与第二套筒22设计成具有箱形截面的筒状结构,如图4和图5所示,车体回转时,转台连同平衡重变幅装置及平衡重1 一起转动, 则平衡重变幅装置可以和桅杆4顶部一起分担回转所产生的惯性力,而且箱形截面结构在回转方向的截面抗弯系数较大,能为平衡重1回转时所产生的惯性力提供较好的刚度,从而提高了安全系数。可以将述油缸25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第一套筒21铰接,油缸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第二套筒22铰接,第一铰接轴以及第二铰接轴均与平衡重1的变幅平面平行,即第一铰接轴与第二铰接轴均与转台的回转平面垂直,因此,在回转时,油缸25可以沿回转平面转动,从而减小回转惯性力对油缸25的损坏。油缸25中可以设置平衡阀,平衡阀可以灵活地将油缸25锁定在任意的位置,即可以精确地改变套筒2的整体长度,从而精确地改变平衡重1的位置;此外,平衡重变幅装置在工作状态下,可以持续地按照需要改变平衡重1的位置,因此,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实现了平衡重1的无级变幅,提高了器械的性能。当然,油缸25中也可以设置其他液压锁,只要能方便地将油缸25锁定于某一位置即可。除了上述平衡重变幅装置,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平衡重,以及平衡重的变幅装置,所述平衡重变幅装置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重变幅装置。由于上述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具有上述的技术效果,具有该分体式转台的履带式起重机也应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其余具体的实施方式与上述实施例类似,本文不再赘述。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履带式起重机及其平衡重变幅装置进行了详细介绍。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 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起重机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筒O),所述套筒O)的两端分别与转台以及所述平衡重(1)连接,所述套筒( 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0 ;还包括油缸(25),所述油缸0 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油缸05)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02)的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连接架(23),所述第一连接架与转台连接,且所述第一连接架与所述第一套筒的一端铰接,铰接轴与变幅平面垂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连接架(M),所述第二连接架04)与所述第二套筒0 的一端连接,且所述第二连接架04)与所述平衡重(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04)包括分别设于其两侧的第一连接块(Ml)和第二连接块042),所述第一连接块(Ml)和所述第二连接块 (242)均与吊拉所述平衡重(1)的拉板C3)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架04)的底部设有托板(24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套筒0 具有沿轴向分布的周向箍环021),所述箍环021)的顶部具有耳孔0211)。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筒与所述第二套筒0 均具有箱形截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0 的一端通过第一铰接轴与所述第一套筒铰接,所述油缸0 的另一端通过第二铰接轴与所述第二套筒 (22)铰接,所述第一铰接轴以及所述第二铰接轴均与所述变幅平面平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缸0 设有平衡阀。
10.一种履带式起重机,包括转台、平衡重,以及所述平衡重的变幅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幅装置为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平衡重变幅装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起重机的平衡重变幅装置,包括套筒,所述套筒的两端分别与转台以及所述平衡重连接,所述套筒包括相互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还包括油缸,所述油缸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套筒的内部,所述油缸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套筒的内部。该平衡重变幅装置通过油缸的伸缩即可实现平衡重的变幅,操作简单,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而且油缸的伸缩作用力由嵌套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传递至平衡重,套筒可以满足刚度的要求,从而可靠平稳地推移平衡重。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平衡重变幅装置的履带式起重机。
文档编号B66C23/76GK201962003SQ20102064614
公开日2011年9月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7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7日
发明者孙丽, 孟进军, 赵江平 申请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机械分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