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52077阅读:12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涉及平衡配重具备受电装置、从设置于升降通路内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接受电カ的电梯。
背景技术
近年来,应用了非接触供电方式的电梯正在普及。尤其是,在平衡配重具备受电装置并从设置于升降通路内的非接触供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接受电カ而工作的电梯。在这种电梯中,在平衡配重具备蓄电池和马达。通常时,用蓄电池所积蓄的电カ驱动马达使其运转工作。而且,在供电时使设置于升降通路内的供电装置和设置于平衡配重的受电装置相对,从非接触供电装置以非接触方式接受电力,将该电カ积蓄于蓄电池。在上述非接触供电方式的电梯中,存在如果非接触供电装置或者受电装置发生任何异常,则蓄电池余量变得不足,不能够继续运转的问题。另外,非接触供电装置,如果与平衡配重侧的受电装置未高精度地对合则不能供电。但是,当由干与时效变化相伴的缆索的伸长、绳轮的磨损等导致非接触供电装置与受电装置的位置对合发生错位时,供电效率显著下降,有时蓄电池变得电力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为提供能够应对来自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不足的状态而继续运转的电梯。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包括对在升降通路内与轿厢一同升降工作的平衡配重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カ的非接触供电装置,其中,包括受电装置,其设置于上述平衡配重,在上述轿厢抵达于各层时与上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相对,接受从上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所供给的电カ;电カ监视部,其监视通过该受电装置所得到的供电时的电カ;和运转控制部,其在通过该电力监视部检测出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转换为节能运转模式运转。根据上述构成的电梯,能够应对来自于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不足的状态而继续运转。


图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节能运转模式时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
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轿厢的抵达时的状态的图。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 明。第一实施方式图I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梯的构成的图,示出了 2 I绕法形式的电梯的构成。在升降通路10中设置有轿厢11和平衡配重(平衡锤)12,分别由未图示的导轨支撑地能够进行升降工作。轿厢11在轿厢下具有绳轮14。在绳轮14的下侧架设有一端固定于升降通路最顶部的缆索13。缆索13,经由设置于升降通路最顶部的绳轮15而卷绕于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牵引绳轮16,另一端部固定于升降通路最顶部。由此以2 I绕法形式支持轿厢11和平衡配重12。另外,在平衡配重12搭载有马达17、控制装置18和蓄电池19。马达17为用于使轿厢11和平衡配重12升降工作的驱动装置。如果安装于该马达17的旋转轴的牵引绳轮16旋转,则经由卷绕于牵引绳轮16的缆索13轿厢11和平衡配重12按吊桶式进行升降エ作。控制装置18进行包括马达17的驱动控制的电梯整体的控制。另外,关于该控制装置18的功能构成后面将參照图2进行说明。蓄电池19积蓄电梯的驱动所需要的电力。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升降通路10中设置有用于以非接触方式对平衡配重12供给所需要的电カ的供电系统20。该供电系统20包括连接于三相交流电源21的多个电源装置22-1、22-2、 22-n ;和连接于这些电源装置22_1、22_2、 22_n的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_2、 23_n。电源装置22-1、22_2、. . . 22-n与建筑物的各层相对应地设置。这些电源装置
22-1、22-2、. . . 22-n分别将从三相交流电源21供给的电力转换为电梯的驱动所需要的电力。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_2、. . . 23_n与轿厢11在各楼层在停止时的平衡配重12的位置对合地配设于升降通路10内。这些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2、. . . 23-n在与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相对时以非接触方向进行供电。另外,作为非接触供电的方式,可以使用例如电磁感应方式。“电磁感应方式”为将在2个相邻的线圈中的一方(供电侧线圏)中流动电流时所产生的磁通作为介质而对另一方的线圈(受电侧线圈)送电的方式。此外,还有将电流转换为电磁波经由天线送电的(电波方式)和利用电磁场的共振现象的“电磁场共振方式”等,但是在本发明中不特别限定于这些方式。另外,在图I的例子中,在各层设置有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_2、. . . 23_n,但其个数是任意的,也可以仅在例如最上层和最下层预先设置。另外,在马达17的旋转轴设置有脉冲发生器25。脉冲发生器25检测马达17的旋转,I次旋转输出几百次的脉冲信号。控制装置18,对该脉冲信号进行计数,从而掌握当前的轿厢11的位置。另ー方面,在轿厢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对装载载荷进行检测的载荷传感器26。表示由该载荷传感器26所检测出的装载载荷的信号,经由未图示的传送电缆被赋予控制装置18。在这样的构成中,通过从搭载于平衡配重12的蓄电池19获得的电カ,驱动马达17而使轿厢11和平衡配重12运转工作。另外,在轿厢11已在各层停止时,在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2、. . . 23-n中通过与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相対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接受电力,将该电力积蓄于蓄电池19。
这里,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_2、. . . 23_n,如果与平衡配重12侧的受电装置24未高精度地对合则不能供电。另外,如果在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2、. . . 23-n和/或受电装置24发生任何异常,则供电效率显著降低,蓄电池电力不足,不能正常地运转电梯。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18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另外,在图2中,代表设置于各层的乘梯处的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2、. . . 23-n,对设置于任意层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标注附图标记23以进行说明。如图I所示,在平衡配重12设置有受电装置24。受电装置24与轿厢11的抵达相伴地,在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相对时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以非接触方式接受所需的电力。在此,在第一实施方式中,在受电装置24内设置有用于检测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得到的电流值(受电量)的电流传感器31。该电流传感器31的检测信号被输入于控制装置18。控制装置18具备电カ监视部32、外部通报部33、控制參数转换部34和运转控制部35。电カ监视部32,基于由电流传感器31检测出的电流值来监视供电时的电力量,在检测出该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将异常信号输出到外部通报部33和控制參数转换部34。外部通报部33,若从电カ监视部32输入电力降低的异常信号,则对于外部通报该情況。这里所说的“外部”为设置于未图示的建筑物内的电梯监视室或者设置于远程的监视中心。监视中心经由通信网络远程监视电梯的运转状态。控制參数转换部34,若从电カ监视部32输入电力降低的异常信号,则将电梯的运转參数转换为节能运转用。另外,所谓“节能”是节约能量的缩略语。所谓“运转參数”为与电梯的运转相关的參数。该运转參数包括例如额定速度、加速減速、加速度(加速減速的时间变化率)、门的开关速度和/或轿厢内照明的发光强度、轿厢内的天线装置和/或空调装置的工作条件等。运转控制部35控制马达17的驱动,使轿厢11和平衡配重12升降工作。此时,若从控制參数转换部34赋予节能运转用的运转參数,则运转控制部35使用该运转參数将电梯的运转模式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进行运转。另外,36是作为马达17的驱动装置使用的逆变器装置。该逆变器装置36在图I中省略了图示,但实际上与马达17 —同设置于平衡配重12。接着,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工作。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在轿厢11处于运转中时,从搭载于平衡配重12的蓄电池19获得电力,使得马达17旋转驱动。当轿厢11抵达任意楼层(步骤All中是)吋,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相对,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将该电カ积蓄于蓄电池19(步骤A12)。这里,通过设置于受电装置24的电流传感器31检测供电时的电流值。在控制装置18中,监视由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的电流值(步骤A13)。在该电流值为一定值以下(例如供电正常时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步骤A14中是),控制装置18,判定为处于供电时的电カ因某种原因而降低的状态,将该情况通报外部(电梯管理室或监视中心)(步骤A15)。另外,控制装置18,将电梯的运转參数转换到节能用參数,按节能运转模式运转电梯(步骤A16)。具体而言,例如电梯(轿厢)的额定速度、加速減速、加速度降低了通常时的20%,或者轿厢门的开关速度降低了通常时的20%等等,极カ抑制行驶中所消耗的电カ地运转。另外,在该节能运转中也可以将轿厢11内的照明设备的亮度和/或空调的工作频度与通常时相比调低。另ー方面,在由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到的电流值比一定值大,判定为供电没有问题的情况下(步骤A14中否),控制装置18继续通常的运转模式(步骤A17)。这样ー来,在检测到供电时的电カ因某种原因而降低了的状态的情况下,向外部通报,其间转换为节能运转模式。由此,能够在维护人员到达现场之前,抑制消耗电カ同时继续运转。另外,在由于供电时的电力降低而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的情况下,也可以不始終进行节能运转,仅在动カ运转时进行节能运转。S卩,例如在轿厢11向升降通路10的下方运动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的轿厢11的载荷比平衡配重12重,则轿厢11不需要动カ就能够向平衡方向(下方)运动。此时,马达17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产生电力。同样地,在轿厢11向上方运动的情况下,如果此时的轿厢11的载荷比平衡配重12轻,则轿厢11不需要动カ就能够向平衡方向(上方)运动。此时,马达17作为发电机发挥作用,产生电力。这样,将不需要马达17的动カ而运转轿厢11的情况称为“再生运转”,此时所产生的电カ称为“再生电力”。另外,相反地,将需要马达17的动カ的运转称为“动カ运转”。另夕卜,当前的运转状态是“再生运转”还是“动カ运转”,可以根据轿厢11的运转方向和装载载荷来判定。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中的节能运转模式时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
控制装载18获得轿厢11的运转方向和装载载荷作为电梯的运转信息(步骤bii)。轿厢Ii的运转方向可以从当前位置和呼叫的方向来判定。另外,轿厢Ii的装载载荷,通过设置于轿厢11的底部的载荷传感器26来检测。控制装置18,基于轿厢11的运转方向和装载载荷来判定对于呼叫的运转是动カ运转还是再生运转(步骤B12)。其结果,在为动カ运转的情况下(步骤B12中是),控制装置18执行节能运转并降低额定速度等,使轿厢11响应有呼叫的楼层(步骤B13)。另ー方面,如果是再生运转(步骤B12中否),则控制装置18不执行节能运转而是原样地通过通常运转使轿厢响应有呼叫的楼层(步骤B14)这样,通过仅在必需电カ的动カ运转时执行节能运转,由此能够尽可能不降低运转效率地继续运转。第二实施方式接下来,说明第二实施方式。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的构成的基础上,在蓄电池余量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图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18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另外,对于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与图2的不同在于在控制装置18追加蓄电池余量检测部37这一点。蓄电池余量检测部37具备根据蓄电池19的电压检测当前的余量(电力量)的功能,在蓄电池19的余量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向外部通报部33和控制參数转换部34输出异常信号。图6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运转工作的流程图。在轿厢11处于运转中时,从搭载于平衡配重12的蓄电池13得到电力,马达17旋转驱动。当轿厢11抵达任意楼层(步骤Cll中是)吋,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相对,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将该电カ积蓄于蓄电池19(步骤C12)。这里,通过设置于受电装置24的电流传感器31检测供电时的电流值。在控制装置18中,监视由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的电流值(步骤C13)。在该电流值为一定值以下(例如供电正常时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步骤C14中是),控制装置18,判定为处于供电时的电カ因某种原因而降低的状态,将该情况通报外部(电梯管理室或监视中心)(步骤C15)。另外,控制装置18,将电梯的运转參数转换到节能用參数,按节能运转模式运转电梯(步骤C16)。具体而言,例如电梯(轿厢)的额定速度、加速減速、加速度降低了通常时的20%,或者轿厢门的开关速度降低了通常时的20%等等,极カ抑制行驶中所消耗的电カ地运转。另外,在该节能运转中也可以将轿厢11内的照明设备的亮度和/或空调的工作频度与通常时相比调低。另ー方面,在判定为由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到的电流值比一定值大的情况下(步骤C14中否),控制装置18根据蓄电池19的电压检测当前的余量(步骤C17)。其结果,在蓄电池19的余量为一定值以下(例如蓄电池容量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步骤C18中是),控制装置18判定为由于电力不足导致运转发生故障,将该情况通报给外部(步骤C15),并且将电梯运转參数转换成节能用參数,在节能运转模式下运转电梯(步骤C16)。这样,除了供电时的电カ外还监视蓄电池余量,因此能够更加可靠地掌握当前的电梯的电カ状态,在由于电力不足导致运转发生故障的情况下能够适当地应对。另外,这里设为监视供电时的电カ和蓄电池余量这两方的构成,但也可以仅监视蓄电池余量、在其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对外部通报并且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
进而,在节能运转模式下,也可以图4所说明的那样仅在动カ运转时执行节能运转。第三实施方式接下来,关于第三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轿厢抵达时的状态的图。在轿厢1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检测轿厢11的抵达高度的抵达检测传感器41。该抵达检测传感器41,通过接近设置于升降通路12内的各层的乘梯ロ的下侧抵达检测板42-l、42-2. . . 42-n中的某ー块,检测轿厢11抵达了乘梯处。此时,通常为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1、
23-2、. . . 23-n中的某ー个相对而能够进行供电的状态。但是,有时由于缆索13的伸长、牵引绳轮16的磨损等导致在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2、. . . 23-n和受电装置24之间发生错位。如果发生这样的错位,则供电效率下降,因此在电梯侧变得电力不足,运转出现故障。在第三实施方式中,防止因非接触供电装置23-1、23_2、. . . 23_n和受电装置24的错位所产生的电カ减低。图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装置18的功能构成的框图。另外,对与上述第一实施方式中的图2的构成相同的部分标注同相同的附图标记,省略其说明。与图2的不同在于在控制装置18追加位置调整部38这一点。位置调整部38,在轿厢11抵达时通过电カ监视部32检测到电カ减低的情况下,进行抵达位置的微调。在通过该调整工作而使电压升高了的情况下,运转控制部35存储该调整后的位置,进行位置控制,使得从下一次运转开始轿厢11抵达上述微调后的位置。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中的电梯的控制工作的流程图。在轿厢11处于运转中时,从搭载于平衡配重12的蓄电池13得到电力,使得马达17旋转驱动。当轿厢11抵达任意楼层(步骤Dll中是)吋,设置于平衡配重12的受电装置24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相对,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以非接触的方式接受电力,将该电カ积蓄于蓄电池19(步骤D12)。这里,通过设置于受电装置24的电流传感器31检测供电时的电流值。在控制装置18中,监视由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的电流值(步骤D13)。在该电流值为一定值以下(例如供电正常时的一半以下)的情况下(步骤D14中是),控制装置18,考虑非接触供电装置23和受电装置24错位的可能性,进行抵达位置的微调(步骤D15)。具体而言,驱动马达17使轿厢11向上或向下按不会影响到抵达高度的程度稍稍移动。另外,该微调的工作,优选,在一定时间以上没有呼叫的状态下执行。在通过该微调使电力升高了的情况下,即在通过电流传感器31所检测的电流值变得高于一定值的情况下(步骤D16中是),控制装置18,判定为原因在于非接触供电装置23和受电装置24的错位。而且,控制装置18,存储微调后的位置(脉冲发生器25的脉冲数),进行位置控制,使得轿厢11从下一次运转抵达上述微调后的位置(步骤D17)。 而且在抵达位置的调整量变得一定以上的情况下(步骤D20中是),控制装置18,判定为在抵达时的轿厢11与轿厢间所产生的阶梯差的大小为容许范围外。而且,控制装置18对外部通报,就非接触供电装置23或受电装置24的安装位置需要调整进行联系(步骤D21)。另ー方面,在通过微调未使电カ升高的情况下,即如果通过电流传感器31检测到的电流值为一定值以下(步骤D16中否),则控制装置18判定为由于电力不足导致运转发生故障。而且,控制装置18,将该情况向外部通报 (步骤D18),并且将电梯运转參数转换到节能用參数,按节能运转模式运转电梯(步骤D19)。这样,具备对抵达位置进行微调的功能,因此能够防止因非接触供电装置23与受电装置24的错位所导致的电カ降低。另外,这里设为监视供电时的电カ的构成,但也可以设为如上述第二实施方式那样监视供电时的电カ和蓄电池余量这两方的构成。进而,在节能运转模式下,也可以如图4所说明地那样仅在动カ运转时执行节能运转。根据以上描绘的至少ー个实施方式,能够提供能够应对来自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不足的状态而继续运转的电梯。另外,说明了本发明的几个实施方式,但是这些实施方式是作为例子而提出的,无意于限定发明的范围。这些新的实施方式,能够以其他的各种各样的方式来实施,能够在不脱离发明的主g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各样的省略、置換、变更。这些实施方式和/或其变形,包含于发明的范围和/或主_,并且包含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对在升降通路内与轿厢一同升降工作的平衡配重以非接触方式供给电カ的非接触供电装置,所述电梯包括 受电装置,其设置于上述平衡配重,在上述轿厢抵达于各层时与上述非接触供电装置相对,接受从上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所供给的电力; 电カ监视部,其监视通过该受电装置所得到的供电时的电カ;和 运转控制部,其在通过该电力监视部检测出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情况下,转换为节能运转模式运转。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蓄电池,其积蓄从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所供给的电力;和 蓄电池余量检测部,其检测该蓄电池的余量,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所述电カ监视部检测到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或者所述蓄电池余量检测部检测到蓄电池余量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运转。
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干, 所述运转控制部,基于所述轿厢的运转方向和装载载荷来判定是否为动カ运转,在动力运转的情况下转换到所述节能运转模式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流传感器,其设置于所述受电装置内,对从所述非接触供电装置所得的电流值进行检测, 所述电カ监视部基于所述电流传感器检测到的电流值来监视供电时的电力。
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外部通报部,其在所述电カ监视部检测到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将该情况向外部通报。
6.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 位置调整部,其在所述电カ监视部检测到电カ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对所述轿厢的抵达位置进行微调, 所述运转控制部,在通过所述位置调整部的调整工作而使电力提高了的情况下,进行位置控制,使得所述轿厢从下一次运转抵达所述调整后的位置。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能够应对来自非接触供电装置的供电不足而继续运转的电梯。该电梯包括受电装置(24),其设置于平衡配重,在轿厢抵达各层时与非接触供电装置(23)相对,接受从非接触供电装置(23)供给的电力;电力监视部(23),其监视通过该受电装置(24)所得的供电时的电力;和运转控制部(35),其在由该电力监视部(32)检测到电力降低到一定值以下的状态的情况下,转换到节能运转模式运转。
文档编号B66B1/34GK102649522SQ201110386658
公开日2012年8月29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2月23日
发明者小泉潤 申请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