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89741阅读:2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尤指一种用于薄型电子装置的电连接器及薄型电子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迎合人们对便携的需要,现在的薄型电子装置,如笔记本电脑,正在呈现越来越薄的趋势。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薄型电子装置已开始将各种芯片直接焊接在电路板上,而不像之前那样通过电连接器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但有些电连接器,特别是输入输出连接器,比如USB连接器,是必不可少的。这些构成了使电子装置变得更薄的瓶颈。如何设计电连接器使其占用高度空间更小,是业界亟待解决的问题。还有些情形,横向空间较小,需要尽量减少电连接器宽度,使其占用横向间間更·小。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型的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占用空间更小的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为达到以上所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使用于一薄型电子装置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前方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方设有一金属壳体作为电磁屏蔽,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方则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一种电连接器,使用于一薄型电子装置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一种薄型电子装置,包括一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部分电磁屏蔽。进一步,所述机壳分为一上机壳及一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至少两者之一可导电,利用可导电的所述上机壳或所述下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进一步,所述机壳分为一上机壳及一下机壳,利用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共同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进一步,所述机壳更设有一导引部,使所述对接连接器易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进一步,更设有一支撑部,以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易于插入时支撑所述电连接器,提供足够的支撑力。进一步,更设有导通至一电路板的一导电弹片,当该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导电弹片接触所述对接连接器。或者是更设有导通至一电路板的一导接部,当该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屏蔽相导通。更进一步,所述导电弹片通过所述机壳而导通至所述电路板,以实现静电防护的功能。与现有技术相对比,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电子装置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部分电磁屏蔽,从而所述电连接器可以不设部分金属壳体,能有效减小所述薄型电子装置所占空间。
图I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图I所示电子装置中电连接器的立体图;图3为图I所示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图;图4为对接连接器插入前与图I所示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5为对接连接器插入后与图I所示电子装置的剖视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电子装置的局部组合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电子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的附图标号说明(第一、二实施例标号)机壳I上机壳11 上壳体111前上壳体113前上开口 115上侧壁117 下机壳13下壳体131前下壳体133前下开口 135 下侧壁137导引部15支撑部17电路板3信号线路31 接地线路33 螺孔35电连接器5绝缘本体51 基体511舌板513侧臂515通孔517 端子53金属壳体55后壳551侧壳553 接地部555 导电弹片57导接部571螺钉7 对接连接器9 电磁屏蔽件91(第三实施例标号)机壳I上机壳11 上壳体111缺口 119下机壳13下壳体131 前壳体132前开口 134侧壁136上壁138电路板3信号线路31 接地线路33螺孔35电连接器5绝缘本体51 基体511舌板513侧臂515端子53 金属壳体55后壳551侧壳553螺钉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中,薄型电子装置包括一上机壳11与一下机壳13,两者共同构成一具有容纳空间的机壳I,且所述上机壳11与所述下机壳13均可导电。一电路板3与一电连接器5容纳于其中,且所述电路板3通过一螺钉7锁附于所述下机壳13上。所述上机壳11包括一上壳体111与一前上壳体113。所述前上壳体113设有一朝下的前上开口 115,且在所述前上开口 115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上侧壁117。所述两上侧壁117之间的距离稍大于所述电连接器5的宽度。所述下机壳13包括一下壳体131与一前下壳体133。所述前下壳体133设有一朝上的前下开口 135,且在所述前下开口 135的两侧分别向后延伸设有一下侧壁137。所述前下开口 135的宽度与所述前上开口 115相同,两者可共同围成一开口,以供所述电连接器5的对接连接器9 (如图4)插入。所述前下开口 135的下缘还设有一支撑部17,以在所述对接连接器9插入时支撑所述电连接器5,提供足够的支撑力。所述支撑部17也可设置在所 述电连接器5或所述电路板3上。所述两下侧壁137与所述两上侧壁117相对应,以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用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5。所述上机壳11与所述下机壳13共同设有一导引部15,使所述对接连接器9易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5。所述电路板3设有多个用以传输信号的信号线路31与接地线路33。且其上设有四个螺孔35,以供所述螺钉7穿过。所述螺孔35与相应的所述接地线路33相连。所述电路板3上一般还设有其他元件,在此没有一一画出。如图2所示,所述电连接器5前方供所述对接连接器9插入,包括一绝缘本体51以及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51的多个端子53。所述绝缘本体51包括一基体511、由所述基体511前端中部向前延伸形成的舌板513,以及由所述基体511前端两侧向前延伸形成的侧臂515。每一所述侧臂515前端各设有一通孔517。所述电连接器5还包括一呈“U”形的金属壳体55,其包括一包覆于所述基体511后方的后壳551,以及由所述后壳551两侧向前延伸形成且包覆于所述侧臂515的侧壳553。在所述侧壳553与所述侧臂515之间还设有与所述侧壳553电性连接的一导电弹片57。所述导电弹片57设有一导接部571穿过所述通孔517,用以当所述对接连接器9插入所述电连接器5时,接触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电磁屏蔽件91。所述导电弹片57也可由所述侧壳553 —体冲折而成。如图3、图4、图5所示,所述电连接器5组装好后,焊接固定于所述电路板3上,所述端子53与所述信号线路31相连接。接著,将两者通过所述螺钉7固定于所述下机壳13上,这时,所述电连接器5半收容于所述两下侧壁137之间。然后,将所述上机壳11对应安装于所述下机壳13上,所述前上开口 115与所述前下开口 135对应以共同围成一开口,供所述电连接器5的对接连接器(未图示)插入,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对应以全部收容所述电连接器5。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均接触所述侧壳553。当所述对接连接器9插入所述电连接器5时,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所述电磁屏蔽件91接触所述导电弹片57,而所述导电弹片57通过所述金属壳体55 (具体来说,是侧壳553)而导通至所述机壳I (具体来说,是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也可以其中之一,若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中只有其中之一导电,则导通至可导电的元件),再通过所述螺钉7、螺孔35连接至所述接地线路33以导通至所述电路板3,从而达到静电防护的效果。所述导电弹片57导通至所述电路板3并不局限于上述方式,还可以通过其他方式来实现。比如如图5所示,在所述金属壳体55后部对应所述接地线路33设置一接地部555。当所述对接连接器9插入時,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所述电磁屏蔽件91接触所述导电弹片57,而所述导电弹片57依序通过所述金属壳体55 (具体来说,是侧壳553与接地部555)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 (具体来说,是所述接地线路33),从而同样也能实现静电防护的功能。在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绝缘本体51的左右方由所述金属壳体55来电磁屏蔽,而上下方则利用所述机壳I来电磁屏蔽。这样,因所述电连接器5上下方向不用设置金属外壳,故可使所述电连接器5所占高度空间减小,降低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高度,使得所述薄型电子装置更薄,更好地满足便携的需要。假若所述上机壳11与所述下机 壳13只有其中之一导电,则所述电连接器5上方或下方不用设置金属外壳,故可使所述电连接器5所占高度空间减小。同时,因为所述机壳I具有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所以所述绝缘本体51可完全不设所述金属壳体55,而直接由所述机壳1,即所述上侧壁117与所述下侧壁137来实现其左右方向的电磁屏蔽。这样,可同时减小所述电连接器5所占高度与橫向空间。这时,所述静电防护效果可以利用所述对接连接器9的电磁屏蔽件91接触所述机壳1,再连接至所述电路板3来实现。上述实施例中,所述电连接器5上下方向是通过所述上下机壳来共同屏蔽的,但也可以由其中一机壳来单独屏蔽。如图6与图7所示即为单独通过下机壳來屏蔽的。该实施例中,所述上机壳11不具有所述前上壳体113而只设有一上壳体111,所述上壳体111前部设有一缺口 119。所述下机壳13包括一下壳体131与一前壳体132,所述前壳体132上设有一前开口 134。围绕所述前开口 134,所述下机壳13还设有两侧壁136以及一上壁138。所述两侧壁136、所述上壁138与所述下壳体131共同形成一收容空间以收容所述电连接器5。这样,所述下机壳13即可单独屏蔽所述电连接器5。其他结构可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在此就不一一赘述。在另外的实施例中,所述机壳I也可只屏蔽所述电连接器5的左右方,以减小所述电连接器5所占横向空间。更进一步,因应不同情形,所述机壳I可屏蔽所述电连接器5的任何一方或多方,以减小所述电连接器5相应的所占空间。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裝置具有下列有益效果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裝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部分电磁屏蔽,以减小所述电连接器相应的所占空间。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之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之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创作之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使用于ー薄型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ー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前方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方设有ー金属壳体作为电磁屏蔽,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方则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分为ー上机壳及ー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至少两者之一可导电,利用可导电的所述上机壳或所述下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3.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分为ー上机壳及ー下机壳,利用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共同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更设有ー导引部,使所述对接连接器易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设有ー支撑部,以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支撑所述电连接器。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设有导通至一电路板的ー导电弾片,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导电弾片接触所述对接连接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弾片通过所述机壳导通至所述电路板。
8.—种电连接器,使用于ー薄型电子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具有ー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ー导电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上机壳与ー下机壳,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至少两者之一可导电,形成所述导电机売。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机壳分为一上导电机壳及ー下导电机壳,利用所述上导电机壳及所述下导电机壳共同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11.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设有ー支撑部,以在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时提供足够的支撑力。
12.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更设有导通至一电路板的ー导接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屏蔽件相导通。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通过所述导电机壳导通至所述电路板。
14.ー种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电连接器具有ー绝缘本体及多个导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部分电磁屏蔽。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分为ー上机壳及ー下机壳,利用可导电的所述上机壳或所述下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分为ー上机壳及ー下机壳,利用所述上机壳及所述下机壳共同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
17.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更设有ー导引部,使所述对接连接器易于插入所述电连接器。
18.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设有ー支撑部,以支撑所述电连接器。
19.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更设有导通至一电路板的ー导接部,当所述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时,所述导接部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的电磁屏蔽件相导通。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薄型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接部通过所述机壳而导通至所述电路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使用于一薄型电子装置中,所述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及多个端电端子,所述电连接器前方供一对接连接器插入,所述电连接器在所述绝缘本体的左右方设有一金属壳体作为电磁屏蔽,在所述绝缘本体的上下方则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电磁屏蔽。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所述电连接器及使用这种电连接器的薄型电子装置利用所述薄型电子装置的一机壳作为所述电连接器的至少部分电磁屏蔽,从而所述电连接器可以不设部分金属壳体,能有效减小所述薄型电子装置所占空间。
文档编号H05K9/00GK202564700SQ20112054167
公开日2012年11月28日 申请日期2011年12月22日 优先权日2011年12月22日
发明者朱德祥 申请人:番禺得意精密电子工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