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92369阅读:23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火警发生时提供安全逃生的电梯总成,借以在火警发生时可利用电梯系统快速接送人员安全逃离火场,以减轻人员的损伤。
背景技术
如图1所不,是一般电梯系统的不意图,配置有一电梯车厢11、一驱动主机12、一升降车道13、一送风马达14及一机房15,通过该机房15内的驱动主机12运作,以令电梯车厢11于升降车道13内作上下位移,而该电梯车厢11上方的送风马达14,仅提供该电梯车厢11内所需的空气并作内部循环,另在该机房15设有一排风扇16,用以将机房15内该驱动主机12运转时所产生的热气排出于外部,由于电梯具有快速运送人员的便捷性,然在发生火警时,基于消防灭火的安全考量,建筑物的电力很快会被切断,使得一些原本可利用电梯运送,来达到迅速疏散人员及逃生的工具,顿时成为阻碍逃生的障碍,甚至有些原本乘坐在电梯内的人员,也因电力中断被迫困在电梯内等待救援,或被迫改往危险楼层逃离 '为此,一般防火教育皆教导人们在火灾发生时,不可利用电梯作为逃生的工具,而使得原本可快速疏散人员的电梯,反因此不能被善加利用。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案的发明人乃积极研究改良,终于完成本案的发明,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在火警发生时快速接送人员安全逃离火场的火警逃生电梯总成,借以减轻人员的损伤。为达到上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于一建筑物所设的至少一电梯系统,配置有至少一电力供应系统、一进排气转换系统、一逃生指示系统及一区域控制中心,该电梯系统,包含一设置于该建筑物其电梯车道内的一电梯车厢,以及一控制该电梯车厢升降作动的驱动主机,该电梯车道顶部接邻一机房,该电梯车厢所对应每一楼层的停车出口,是各楼层的公共空间,另该机房内则容设有该电力供应系统、进排气转换系统及一区域控制中心;该电力供应系统,其包含一公电供应单元、一电力转换装置及一发电装置;该逃生指示系统,与该区域控制中心连线,并受其讯号的控制以指示人员迅速逃离火场;该进排气转换系统,由一进排气装置、一送气管、至少一个以上设于电梯车道内的第一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各楼层公共空间的第二传感器所组成;该区域控制中心,具有运算比对能力,并与一总控制中心连线,该区间控制中心接收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侦测的环境温度值及烟雾侦测值,并与设定温度值及设定烟雾侦测值进行比对后,根据比对结果以控制该进排气装置的强制供风作动,以及控制各楼层公共区间其供风口的风门(或风扇)与送气管其梯间内供风口的风门(或风扇)的出风风量。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进排气转换系统所设的传感器侦测电梯车道、各公共空间的环境温度值及烟雾侦测值,使在火警发生时,该电力供应系统可转换由电梯系统专用的发电装置进行供电,并控制该进排气转换系统强制供风,以维持逃生区间为正压安全逃生通气的环境,同时通过该逃生指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广播及照明装置,以提供安全逃生路线的指示,使人员可利用该电梯系统快速逃离火场,借以减轻人员的损伤。上述本发明的逃生指示系统,与该区域控制中心连线并受其讯号控制。上述本发明的区域控制中心,与一总控制中心连线,通过该总控制中心与一火警警报系统连线,使在火警发生时可连结本发明,以协助人员快速脱离火场。


图1是现有电梯系统的示意图;图2是本发明电梯系统的示意图;图3是本发明方块示意图;图4是本发明控制流程示意图(一);图5是本发明控制流程示意图(二)。附图标记说明:11_电梯车厢;12_驱动主机;13_升降车道;14_送风马达;15_机房;16-排风扇;2_建筑物;21_电梯车道;22_机房;23_公共空间;231_供风口 ;3_电梯系统;31_驱动主机;32_电梯车厢;4_电力供应系统;41_公电供应单元;42_电力转换装置;43-发电装置;5_进排气转换系统;51_进排气装置;511_第一风扇;512_第二风扇;52_送气管;521_梯间内供风口 ;6_逃生指示系统;A-总控制中心;A0-区间控制中心;B-火警警报系统;D1、D2-风门(或风扇);M1、M2-显示装置;L_照明装置;P_广播;S1-第一传感器;S2-第二传感器;TA1-第一环境温度值;TA2-第二环境温度值;X1-第一设定差值;X2_第二设定值;X3-第三设定差值;X4-第四设定差值;CA1-第一烟雾侦测值;CA2-第二烟雾侦测值;C1-第一设定烟雾侦测值;C2-第二设定烟雾值。
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请参阅图2、图3所示,是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于一建筑物2所设的至少一电梯系统3,配置有至少一电力供应系统4、一进排气转换系统5、一逃生指示系统6及一区域控制中心A0,该电梯系统3包含一设置于该建筑物2其电梯车道21内的一电梯车厢32,以及一控制该电梯车厢32升降作动的驱动装置主机31,该电梯车道21顶部接邻一机房22,该电梯车厢32所对应每一楼层的停车出口,是各楼层的公共空间23,另该机房22内则容设有该电力供应系统4、进排气转换系统5及一区域控制中心A0。上述的区域控制中心A0,与一总控制中心A连线,通过该总控制中心A与一火警警报系统B连线,使在火警发生时可连结本发明,以协助人员快速脱离火场。本发明的电力系统4,其包含一公电供应单元41、一电力转换装置42及一发电装置43,在正常情况下由该公电供应单元41供应公电,而在火警发生时该电力转换装置42则以不断电方式转换由该发电装置43继续提供电力,以确保电源供应无虞。上述本发明其发电装置43,其电力的来源可为一发电机的运转发电,也可以是联结建筑物本身其他未断电部分的电力系统,或者是太阳能、风力等绿能发电方式所产生(或储存)的电力。本发明的进排气转换系统5,由一进排气装置51、一送气管52、至少一个以上设于电梯车道21内的第一传感器SI,以及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各个楼层公共空间23的第二传感器S2所组成,该进排气系统51至少包含一第一风扇511及一第二风扇512,该送气管52 —端与该进排气装置51连接,另端则延伸进入该电梯车道21内,并在每一定距设有一梯间内供风口 521,该梯间内供风口 521设有一风门(或风扇)D1,以控制风量的送出。上述本发明的进气排气转换系统5,其可为一空调系统而具有空调能力,借以进一步提供热交换后新鲜空气给该电梯系统3的使用。本发明的第一传感器SI,用以侦测电梯车道21内的环境温度值TAl及烟雾侦测值CAl。本发明的第二传感器S2,用以侦测各楼层公共空间23的环境温度值TA2及烟雾侦测值CA2。上述本发明其第一、二传感器S1、S2所侦测的烟雾侦测值CA1、CA2,包含二氧化碳值(C02)及烟雾的侦测值。上述本发明的逃生指示系统6,与该区域控制中心AO连线并受其讯号控制。上述本发明的逃生指示系统6,其至少包含一显示装置Ml (M2),该显示装置Ml (M2)装设于该电梯车厢32内,以及各楼层的公共空间23,通过该显示装置Ml (M2)可提供火警发生时的及时信息(如逃生路线、各楼层受灾情况及各电梯系统3的运转现况)显示于屏幕上,以提供人员逃生的最佳指示,同时这些及时信息也会与该区域控制中心A0、总控制中心A连线,并由该总控制中心A规划最佳逃生路线指示人员逃离火场。上述本发明的逃生指示系统6,其至少包含一广播P,该广播P装设于该电梯车厢32内,或各楼层的公共空间23,通过该广播P的语言指示,可协助人员逃离火场。上述本发明的逃生指示系统6,其至少包含一照明装置L,以指示人员迅速逃离火场。上述本发明的电梯系统3,其中该区域控制中心AO更通过与总控制中心A连线,可进一步与该火警警报系统B连线,以迅速取得火警讯息,再经由上述的逃生指示系统6的显示装置Ml (M2)、广播P、照明装置L,以协助人员逃离火场。该区域控制中心AO的控制讯号,包含有该显示装置Ml、M2的讯息显示、广播P讯息的播音,以及对照明装置L的控制。本发明的区间控制中心A0,具有运算比对能力,该区间控制中心AO接收该第一传感器S1、第二传感器S2所侦测的环境温度值TA1、TA2及烟雾侦测值CA1、CA2,并与设定温度值T1、T2及设定烟雾侦测值C1、C2进行比对后,根据比对结果以控制该进排气装置51的供风作动,以及控制各楼层公共空间23供风口 231内的风门(或风扇)D2与送气管52其梯间内供风口 521的风门(或风扇)Dl的出风风量;此外,该区域控制中心AO对于火警发生时,在公电供应单元41切断电力供应后,在该电力转换装置42不断电的电力转换下,继续提供所需电力,同时该区域控制中心AO也将控制讯号传输给电梯系统3、显示装置Ml、M2、照明装置L及广播P,以指示人员逃生路线。在无火警的状态,主要是在维持各楼层公共空间23与机房22环境温度及空气品质,而电力系统4则以公电供应单元41供应一切所需电力,此状态下该第一传感器SI所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值TAl及第一烟雾侦测值CA1,控制温度维持在TA1+X1 < Tl (XI为第一设定差值,Tl为第一设定温度值),而环境空气品质维持在CA1+X2 < Cl (X2为第二设定差值,Cl为第一设定烟雾侦测值)的条件,此时该进排气装置51的第一风扇511作排气运转,第二风扇512则作进气运转,供风情况为调节性供风(请参阅图4所示);但是当CA1+X2 > Cl表不空气品质过差可能是二氧化碳(C02)过闻,或者是烟雾情况已影响到正常的空气品质,此时区域控制中心AO会控制该进排气装置51的第一风扇511、第二风扇512为强制性供风,直到CA1+X2 < Cl时,才恢复为调节性供风运转状态。当火警发生时,公电供应单元41公电供应被切断,在区域控制中心AO的指令下,该电力转换装置42立即转换由发电装置43启动继续供电,此状态下该第一传感器SI所测得的第一环境温度值TAl或第一烟雾侦测值CA1,有一符合TA1+X1 ^ Tl或CA1+X2 ^ Cl的条件(如图4所示),表示火警情况已威胁到人员逃离的安全性,区域控制中心AO会控制该排气装置51由调节性供风转为强制性供风,即第一风扇511、第二风扇512的运转为进风输送,使进风经由送风管52的梯间内供风口 521风门(或风扇)D1及各楼层的供风口 231的风门(或风扇)D2全速送出,并形成正压安全逃生通气环境,以利人员逃生;至于各楼层公共空间23则有第二传感器S2的侦测,作为判断该区域是否为安全逃生区域,或者为危险区域的根据,并提供该区域控制中心AO控制电梯32可否在何楼层停车的依据,当第二传感器S2所测得的第二环境温度值TA2及第二烟雾侦测值CA2,经由该区域控制中心AO比对后。依以下条件作动(请对照图5所示):(I)当TA2+X3彡T2或CA2+X4彡C2时(T2为第二设定温度值,C2为第二设定烟雾侦测值,X3为第三设定差值,X4为第四设定差值),表示该楼层为危险区域(即灾区),所以强制电梯车厢32不停车,同步在显示装置Ml、M2的屏幕上及广播P的播音会揭示此讯息,以供人员逃生路线的参考。(2)当TA2+X3 < T2或CA2+X4 < C2时,表示该楼层为安全逃生区域,电梯车厢32可停车接送,同步也在显示 装置M1、M2的屏幕上及广播P的播音揭示此讯息,以指示人员逃生路线的参考。又上述本发明的区域控制中心A0,其可直接与总控制中心A的连线并接受其指令,亦可在对外连线中断的情况下,独立对区域内的各系统及装置,直接下达控制指令,以维持其逃生功能的正常运作;此外,该总控制中心A也能通过与该区域控制中心AO的连线,及时掌握建筑物各楼层、各区域的状况,通过各显示装置Ml、M2提供人员最佳逃生路线的指示,以确保减轻火场人员的伤亡。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快速、安全的逃生环境,使受难人员能迅速逃离火场,以减轻人员的损伤,可有效解决现有电梯遇到火警的瓶颈,而特具新颖及显著进步效益。以上说明对本发明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以下所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做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总成,于一建筑物所设的至少一电梯系统,配置有至少一电力供应系统、一进排气转换系统、一逃生指示系统及一区域控制中心,其特征在于: 该电梯系统,包含一设置于该建筑物其电梯车道内的一电梯车厢,以及一控制该电梯车厢升降作动的驱动主机,该电梯车道顶部接邻一机房,该电梯车厢所对应每一楼层的停车出口,是各楼层的公共空间,另该机房内则容设有该电力供应系统、进排气转换系统及一区域控制中心; 该电力供应系统,其包含一公电供应单元、一电力转换装置及一发电装置; 该逃生指示系统,与该区域控制中心连线,并受其讯号的控制以指示人员迅速逃离火场; 该进排气转换系统,由一进排气装置、一送气管、至少一个以上设于电梯车道内的第一传感器,以及至少一个以上设于各楼层公共空间的第二传感器所组成; 该区域控制中心,具有运算比对能力,并与一总控制中心连线,该区间控制中心接收该第一传感器、第二传感器所侦测的环境温度值及烟雾侦测值,并与设定温度值及设定烟雾侦测值进行比对后,根据比对结果以控制该进排气装置的强制供风作动,以及控制各楼层公共区间其供风口的风门(或风扇)与送气管其梯间内供风口的风门(或风扇)的出风风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总成,其特征在于,该进排气装置包含一第一风扇及一第二风扇。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逃生指示系统至少包含有一显示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逃生指示系统至少包含有一广播。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逃生指示系统至少包含有一照明装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火警逃生的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该区域控制中心,更与一总控制中心连线,该总控制中心则与一火警警报系统连线。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火警发生时提供安全逃生的电梯总成,于一建筑物所设的至少一电梯系统,配置有至少一电力供应系统、一进排气转换系统、一逃生指示系统及一区域控制中心,利用该进排气转换系统所设的传感器侦测电梯车道、各公共空间的环境温度值及烟雾侦测值,使在火警发生时,该电力供应系统可转换由电梯系统专用的发电装置进行供电,并控制该进排气转换系统强制供风,以维持逃生区间为正压安全逃生通气的环境,同时通过该逃生指示系统的显示装置、广播及照明装置,以提供安全逃生路线的指示,使人员可利用该电梯系统快速逃离火场,借以减轻人员的损伤。
文档编号B66B3/00GK103204418SQ20121000763
公开日2013年7月1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11日
发明者翁国亮, 翁健伦, 陈俊宇, 王淳葶 申请人:勤益科技大学, 合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