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69732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照明用光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灯(照明用光源)(1)具备:电源部件(80),其输出直流电力;发光模块(10),其具有模块基板(11)和安装于该模块基板(11)的发光部(13),从电源部件(80)对该发光模块(10)提供电力;壳体(60),其由金属形成,其内部收纳电源部件(80),并且以与发光模块(10)邻接且与发光模块(10)电绝缘的状态进行配置;灯口(70),其安装于壳体(60)并且用于从外部电源对电源部件(80)提供电力;以及电容器(80c),其一端侧与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子(TL1)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壳体(60)电连接,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对施加到灯口(70)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
【专利说明】照明用光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使用了 LED(发光二极管)等的照明用光源,特别是涉及一种用于提高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技术。
【背景技术】
[0002]以往,提出了使用LED等的灯泡型的灯(参照专利文献I)。
[0003]图10示出这种灯泡形的灯的一例。
[0004]图10示出的灯100具备:电源部件(未图示),其输出直流电力;发光模块110,其具有俯视观察呈圆环状的模块基板111和沿着模块基板111的周部配置的多个LED(发光部)113 ;基台120,其形成为俯视观察与发光模块110大致相同形状并在上表面侧安装发光模块110 ;以及壳体160,其利用金属大致形成为圆筒状,在内部收纳电源部件、基台120。另外,灯100具备有底圆筒状的灯口 170和灯罩(globe) 130,该有底圆筒状的灯口 170被配置于壳体160的下侧,该灯罩130以覆盖发光模块110的方式安装于壳体160的上侧。
[0005]另外,在发光模块110上具备俯视观察大致呈圆环状的第一反射构件140和大致呈有底圆筒状的第二反射构件150,该第一反射构件140被配置成覆盖发光部113的上方,反射从发光部13射出的光,该第二反射构件150以覆盖模块基板111的内侧开口的方式安装于模块基板111。
[0006]在该灯100中,沿着模块基板111的周部配置了多个发光部113,由此实现了提高灯100的配光特性。
[000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0-86946号公报实用新型内容
[0008]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
[0009]另外,在国外,有时以额定电压220V至277V使用灯,因此从使用时确保安全性的观点出发,要求灯口 170与壳体160之间的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提高。如图11所示,该绝缘耐压试验是在使灯口 170的壳171与孔眼172短路的状态下,在灯口 170与壳体1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例如,频率60Hz)。而且,在该绝缘耐压试验中要求的性能的目标是,根据参考EN609687条的标准的业内基准不会绝缘击穿或者闪络。
[0010]然而,当对灯100进行上述绝缘耐压试验时,有时在壳体160与接近壳体160配置的发光部113之间产生绝缘击穿。从灯口 170至发光部113经由电源部件80而电连接,因此通过绝缘耐压试验施加的电压集中于电气上开路的发光部113与壳体160之间,在施加了超过该绝缘击穿距离的电压时,产生绝缘击穿、闪络。
[0011]与此相对,考虑通过提高包含发光模块110的电路与壳体160之间的绝缘耐压(特别是,发光部113与壳体160之间的绝缘耐压)来实现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高。在此,考虑加大模块基板111而加大发光部113与壳体160之间的距离,或者变更发光部113的配置使其靠近模块基板111的中央部来加大发光部113与壳体160之间的距离。[0012]然而,当加大模块基板111时,也不得不加大用于收纳模块基板111的壳体160,导致灯100本身大型化。另一方面,当变更发光部113的配置使其靠近模块基板111的中央部时,有可能得不到期望的配光特性。
[0013]并且,在考虑在国外和日本国内兼用模块基板111的情况下,要求通过使搭载于面向国外的灯的模块基板111与搭载于面向日本国内的灯的模块基板111的规格共通化来实现灯的制造成本的降低。
[0014]本实用新型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在于提供一种不对发光部与壳体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更就能够实现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高的照明用光源。
[0015]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001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具备:电源部件,其输出电力;发光模块,其具有模块基板和安装于该模块基板的发光部,并且该发光模块与上述电源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而接收来自上述电源部件的电力提供;壳体,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该壳体在内部收纳上述电源部件并且与上述发光模块相邻接地进行配置;灯口,其用于从外部电源向上述电源部件提供电力;以及分压用元件,其一端侧与上述电源部件的输出端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上述壳体电连接,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对施加到上述灯口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
[0017]实用新型的效果
[0018]根据本结构,在电源部件的输出端共通连接有发光模块和分压用元件,并且,分压用元件连接在电源部件的输出端与壳体之间。由此,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在发光模块与壳体之间大概施加被施加到分压用元件两端间的电压、即施加对施加到灯口与壳体之间的绝缘耐压试验电压进行分压得到的电压,由此能够降低施加到发光模块与壳体之间的电压。由此,不需要对发光部与壳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更以扩大发光模块的发光部与壳体之间的距离,就能够抑制在发光部与壳体之间产生绝缘击穿,因此能够实现配光特性的维持并且实现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高。
[0019]另外,根据本结构,随着具备用于从外部电源对电力提供部件提供电力的灯口而具有与额定电压100V至120V的面向日本国内的灯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使额定电压220V至277V的面向国外的灯满足在绝缘耐压试验中要求的性能、即在灯口与壳体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时电流值为IOOmA以下,因此能够使面向日本国内的灯与面向国外的灯的部件规格共通化,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020]并且,通过根据各种绝缘耐压试验来适当地选择分压用元件,能够实现对该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闻。
[002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上述分压用元件是电容器、电阻或者浪涌吸收器。
[0022]根据本结构,使用较廉价的电容器、电阻作为分压用元件,因此能够实现部件成本的降低,但是也能够代替它们而使用ZNR、放电间隙等所谓的浪涌吸收器。
[0023]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还具备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用于将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壳体电连接。
[0024]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上述连接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基台,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为板状,在封住上述壳体的一侧开口部的一部分并且与上述壳体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安装;螺丝,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用于将上述发光模块固定在上述基台上;以及引线,其是一端部与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上述螺丝电连接而成的。
[0025]根据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引线与螺丝连接这种简单的方法,能够提高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因此能够实现安装作业性的提高。
[0026]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上述连接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壳体连接用端子,其被配置在上述模块基板上并且与上述壳体电连接;以及引线,其是一端部与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经由引线与上述壳体连接用端子连接而成的。
[0027]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上述电源部件包括回扫变换器,该回扫变换器是通过变压器使输入端侧与输出端侧电绝缘而成的。
[0028]根据本结构,输入端侧与输出端侧通过变压器进行电绝缘而成,由此在绝缘耐压试验时能够通过变压器使电压下降,因此在绝缘耐压试验时能够大幅降低施加到发光部与壳体之间的电压。
[0029]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上述电路基板是在形成有包含上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电路的区域与形成有包含上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电路的区域之间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狭缝而成的。
[0030]根据本结构,在绝缘耐压试验时,能够抑制在包含初级线圈的电路与包含次级线圈的电路之间产生的沿面放电的产生,因此能够实现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高。
[0031]另外,在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照明用光源中,也可以是,额定电压是220V至277V。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32]图1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0033]图2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的截面图。
[0034]图3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的主要部分截面图。
[0035]图4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的俯视图。
[0036]图5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部件的立体图。
[0037]图6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电源部件的结构图。
[0038]图7是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的绝缘耐压试验中的动作说明图。
[0039]图8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灯的俯视图。
[0040]图9是变形例所涉及的灯的分解立体图。
[0041]图10是以往例所涉及的灯的局部剖切的立体图。
[0042]图11是用于说明绝缘耐压试验的方法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3]<实施方式>
[0044]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作为照明用光源的灯I以额定电压220V至277V来使用,根据参考EN609687条的标准的业内基准,对在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的绝缘耐压试验(参照图10)的性能、即在绝缘耐压试验时不会绝缘击穿或者闪络。[0045]<1> 结构
[0046]以下,说明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I的结构。
[0047]图1是灯I的局部剖切立体图。图2是沿着图1示出的A-A’线的截面图。图3是沿着图1示出的B-B’线的主要部分截面图。图4是取下灯I的灯罩30和第二反射构件50的状态下的俯视图。此外,在图2中,沿着纸面上下方向描绘的一点划线表示灯I的灯轴J,设为纸面上方为灯I的前方、纸面下方为灯I的后方。
[0048]如图1和图2所示,灯I具备:发光模块10 ;基台20,其安装有发光模块10 ;灯罩30,其覆盖发光模块10 ;电源部件80,其用于对发光模块10提供电力;电路保持件62,其收容有电源部件80 ;壳体60,其覆盖电路保持件62 ;灯口 70,其用于接收从外部的商用电源提供的电力;第一反射构件40,其用于使来自发光模块10的出射光扩散;第二反射构件50,其用于封住第一反射构件40内侧的开口部分;以及电容器80c,其在绝缘耐压试验时用于对施加到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
[0049]<1-1>发光模块
[0050]发光模块10具备模块基板11以及配置于模块基板11的多个(例如,16个)发光部13。发光部13是使用密封体密封半导体发光元件而成的。在此,半导体发光元件是射出蓝色光的LED,密封体由混入了将蓝色光波长变换为黄色光的荧光体粒子的硅树脂构成。而且,从半导体发光元件射出的蓝色光的一部分被密封体波长变换为黄色光,从而从发光部13射出由未变换的蓝色光与变换后的黄色光的颜色混合而生成的白色光。此外,发光部13例如也可以使用EL元件(电致发光元件)。
[0051]模块基板11形成为俯视观察为大致圆环状,具有从内周缘的一处向内侧延伸的舌片部11a。在该舌片部Ila设置有供电端子11b,该供电端子Ilb用于将从电源部件80提供的电力提供给发光部13。
[0052]〈1-2> 基台
[0053]基台20由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大致圆筒形状,该大致圆筒形状具有俯视观察呈圆形的贯通孔21。以筒轴与灯轴J(参照图2) —致的姿势配置该基台20。因而,基台20中的与灯轴J正交的前表面22和后表面俯视观察均大致呈圆环形状。在此,以一部分从贯通孔21向灯罩30内突出的状态配置电源部件80。另外,在基台20的前表面22侧安装有半导体发光模块10。另外,如图2和图3所示,在基台20形成有用于螺合螺丝86的螺丝孔21。而且,使用螺丝86将发光模块10与第一反射构件40 —起紧固到基台20来固定发光模块10。该螺丝86由导电性材料形成。
[0054]〈1-3〉灯罩
[0055]灯罩30通常是仿照作为灯泡形状的A型灯泡壳的形状,通过将灯罩30的开口侧端部31压入到壳体60的前方侧端部60a内,在覆盖发光模块10和第一反射构件40的前方的状态下固定于壳体60。此外,灯罩30的形状并不限定于仿照A型灯泡壳的形状,也可以是任意形状。并且,灯I也可以是不具备灯罩的结构。另外,也可以使用粘接剂等将灯罩30固定于壳体60。
[0056]入射到灯罩30的内表面32的光在灯罩30的周壁散射之后透过灯罩30而被取出到灯罩30的外部。
[0057]〈I_4> 保持件[0058]保持件62呈两侧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由大径部63和小径部64构成。在位于前方侧的大径部63收容电源部件80的大半。另一方面,灯口 70外嵌位于后方侧的小径部64,由此封闭后方侧开口 65。保持件62由树脂等绝缘性材料形成。
[0059]保持件62的大径部63配置在基台20的贯通孔21内侧。另外,在保持件62中,在与发光模块10的舌片部Ila对应的位置设置有切口部66。舌片部Ila的前端经由切口部66插入到保持件62内,从而配置在舌片部Ila前端的供电端子Ilb位于保持件62内。
[0060]〈1_5> 壳体
[0061]壳体60由以Al为主成分的金属等导电性材料形成,具有两端开口并从前方向后方缩径的圆筒形状。另外,在壳体60的前方侧端部60a内收容有基台20和灯罩30的开口侧端部31,基台20以周面一部分与壳体60接触的状态固定于壳体60。具体地说,基台20的后方侧端部的外周缘与壳体60的内周面60b的形状一致而形成为锥形形状。其锥形面25与壳体60的内周面60b面接触。由此,基台20与壳体60电连接。
[0062]另外,在此将基台20和壳体60设为不同的构件,但是还有时通过使用了模具的模铸等制造方法来一体成型。由此,能够促进从发光模块产生的热的扩散。
[0063]〈1-7> 灯口
[0064]灯口 70是在将灯I安装于照明器具并点亮时用于从照明器具的插座接收电力的构件。灯口 70的种类为作为爱迪生类型的E27灯口。灯口 70具备壳部71和孔眼部73,该壳部71大致呈圆筒形状,外周面为外螺纹,该孔眼部73经由绝缘部72安装于壳部71。在壳部71与壳体60之间存在绝缘构件74。
[0065]〈1-8>第一反射构件
[0066]如图3所示,第一反射构件40具备呈筒状且两侧开口的大致圆筒形状的主体部41以及封住主体部41的后方侧开口的大致圆板形状的安装部42。第一反射构件40由聚碳酸酷等树脂形成。
[0067]如图3所示,在第一反射构件40设置有孔部43,在将安装部42的外周缘载置在发光模块10的模块基板11的内周缘的状态下,使插入到孔部43的螺丝86与基台20的螺丝孔26螺合,由此将第一反射构件40和模块基板11 一起紧固到基台20。此外,如图4所示,在主体部41与安装部42之间的边界附近的三处设置有孔部43。
[0068]关于主体部41,呈前方侧的外径大于后方侧的外径的大致圆筒状,其筒轴与灯轴J 一致。关于主体部41的外周面,在从后方侧沿着灯轴J来观察前方侧的情况下呈大致圆环形状,覆盖在模块基板11上环状配置的多个发光部13。
[0069]如图4所示,在第一反射构件40上,在整个主体部41和安装部42上以主体部41的筒轴为中心、沿着主体部41的外周面45的周方向隔着间隔地设置有多个开口部46。具体地说,数量与发光模块10的发光部13的数量相同的16个开口部46以一对一的关系与发光部13相对置地沿着外周面45的周方向隔着等间隔地设置于主体部41。开口部46俯视观察呈大致正方形,俯视观察发光部13的大约一半的筒轴侧的部位位于开口部46内,剩余的大约一半的与筒轴相反侧的部位被主体部41覆盖。也就是说,发光部13的大约一半从开口部46露出而剩余的大约一半被主体部41隐藏。另外,如图3所示,发光部13的上表面(光出射面)与主体部41的外周面45相对置。而且,从发光部13射出的光的一部分在主体部41的外周面45反射。[0070]〈1-9>第二反射构件
[0071]如图2所示,第二反射构件50由大致圆筒状的主体部50a以及封住主体部50a的前方侧开口的有底圆筒状的盖部50b构成。主体部50a在外周面中的前方侧在整个周面上形成有凸缘部50c,该凸缘部50c具有从后方向前方逐渐扩径的形状。由此,主体部50a发挥以下功能:使从发光部13射出的光在外周面向与灯轴J交叉的方向反射。
[0072]〈1-10〉电源部件
[0073]电源部件80用于点亮发光部13,如图2所示,具有电路基板80a和各种电子部件(电路元件)80b,该各种电子部件(电路元件)80b被安装于该电路基板80a。此外,在附图中仅对一部分电路元件附加附图标记。该电源部件80收容于保持件62内,通过螺旋夹、粘接、卡合等固定于保持件62。
[0074]电路基板80a形成为大致矩形板状,以其主面与灯轴J平行的姿势进行配置。设置于电路基板80a内的电源部件80的电源端子TP1、TP2分别与引线88a、88b的一端部连接。引线88a的另一端部通过保持件62的后方侧开口 65与灯口 70的孔眼部73相连接。引线88b的另一端部通过设置于保持件62的贯通孔61与灯口 70的壳部71相连接。
[0075]另外,如图5的(a)所示,设置于电路基板80a内的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子TL1、TL2与双绞线布线82的一端部连接。在该双绞线布线82的另一端部安装有供电连接器82a。该供电连接器82a与设置于发光模块10的供电端子Ilb相连接(参照图4)。
[0076]另外,设置于电路基板80a内的端子TEl与引线84的一端部连接,在该引线84的另一端部安装有压接端子84a。该压接端子84a固定于与基台20的螺丝孔26螺合的螺丝86 (参照图4)。由此,端子TEl经由引线84、螺丝86以及基台20与壳体60电连接。在此,由引线84、螺丝86以及基台20构成将电容器80c与壳体60电连接的连接单元。
[0077]〈1-11〉电容器(分压用元件)
[0078]如图1和图2所示,电容器80c安装在构成电源部件80的一部分的电路基板80a上。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I中,使用静电容量为3300pF的电容器作为该电容器80a。该电容器80a经由形成于电路基板80a上的布线图案与端子TEl电连接。
[0079]<2>电路结构
[0080]在此,使用图6示出的电源部件的电路图来说明由电源部件80和电容器80c构成的电路的结构。
[0081]如图6所示,电源部件80由整流平滑电路81a和回扫变换器81b构成,该整流平滑电路81a对从交流电源(未图示)提供的交流进行整流平滑而输出,该回扫变换器81b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输出端相连接。而且,通常使用时设置有用于从交流电源接收电力提供的电源端子TP1、TP2以及用于对发光模块10提供电力的输出端子TL1、TL2。
[0082]〈2-1>整流平滑电路
[0083]整流平滑电路81a构成为包括:二极管电桥DB,其由四个二极管Dl、D2、D3、D4构成;电解电容器Cl,其连接在二极管电桥DB的输出端间;以及串联电路,其由连接在电解电容器Cl的两端间的电阻B1、F2、B2、线圈NF以及电容器C2构成,整流平滑电路81a输出电容器C2的两端间的电压。在此,为了保护回扫变换器81b,在电容器C2上并联连接齐纳二极管D5。另外,为了防止对整流平滑电路81a施加浪涌电压,在二极管电桥DB的输入端间连接浪涌吸收器,该浪涌吸收器由电阻Fl和氧化锌压敏电阻ZNR构成。[0084]<2-2>回扫变换器
[0085]回扫变换器81b构成为包括控制电路IC1、变压器Tl以及二极管D1。
[0086]控制电路ICl使用NXPSemiconductors公司制的SSL152x系列。该控制电路ICl具备7个端子,第一端子是电源端子,第二端子是接地用端子,第三端子是控制电路ICl内的振荡器(未图示)的接地用端子,第四端子是与控制电路ICl内的基准电压源(未图示)相连接的电压提供用端子,第五端子是与控制电路ICl内的电流检测电路(未图示)相连接的电流检测用端子,第六端子是与控制电路ICl内的由N沟道型MOSFET构成的开关元件(未图示)的源极相连接的端子、第八端子是与该开关元件的漏极相连接的端子。在此,在第一端子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之间存在电容器C5和与电容器C5并联连接的由两个电阻R3、R4构成的串联电路,该电容器C5用于使施加到第一端子的电压平滑化。第二端子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相连接。第三端子经由电阻R2和电容器C4的并联电路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相连接。第四端子与电阻R3、R4的连接点相连接,被输入在该连接点产生的电压。第六端子经由相互并联连接的电阻R6A、R6B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相连接。
[0087]变压器Tl由初级线圈T11、次级线圈T12以及三次线圈T13构成,其中,该次级线圈T12将电流流过初级线圈Tll时感应出的电力提供给发光模块10,该三次线圈T13将电流流过初级线圈Tll时感应出的电力提供给控制电路ICl的电源端子。
[0088]在此,初级线圈Tll的一端侧与整流平滑电路12的高电位侧的输出端相连接,另一端侧经由电阻B3与控制电路ICl的第八端子相连接。在此,如上所述,控制电路ICl的第八端子与内置于控制电路ICl的开关元件的漏极相连接,因此通过该开关元件进行接通断开动作而脉动电流流过初级线圈T11。
[0089]次级线圈T12的一端侧经由二极管Dl与高电位侧的输出端子TLl相连接。三次线圈T13的一端侧经由二极管D4和电阻Rl与控制电路ICl的第一端子相连接,另一端侧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相连接。
[0090]二极管Dl的阳极与次级线圈相连接,阴极与低电位侧的输出端子TL2相连接。而且,在二极管Dl的阴极与次级线圈T12的另一端侧之间并联连接有平滑用的电容器C3、C7和电阻R7A、R7B。在此,在二极管Dl的阴极与次级线圈T12的另一端侧之间产生的脉动电压被平滑用的电容器C3、C7平滑化,由此在输出端子TL1、TL2之间产生直流电压。
[0091]另外,在次级线圈T12中的、与二极管Dl的阳极相连接一端侧相反侧的另一端侧与整流平滑电路81a的低电位侧的输出端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6,该电容器C6用于直流切断包含初级线圈Tll的电路(以下,称为“初级线圈侧电路”)81bl以及包含次级线圈T12的电路(以下,称为“次级线圈侧电路”)81b2。
[0092]而且,在输出端子TLl与端子TEl之间连接有电容器C8,端子TEl与壳体60电连接。图1和图2示出的电子部件80c为该电容器C8。在灯I的通常使用时,从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子TL1、TL2输出与输出端子TL2相比输出端子TLl为高电位的直流电压,因此该电容器CS不导通。因而,维持输出端子TLl与壳体60之间的绝缘。另一方面,当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在输出端子TLl与壳体60之间施加交流电压时,电容器CS作为分压用电阻而发挥功能。
[0093]〈3>绝缘耐压试验中的动作说明[0094]根据参考EN609687条的标准的业内基准,在绝缘耐压试验(对在使灯口 70的壳71与孔眼72短路的状态下在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频率:60Hz)时流过的电流值进行测量的试验,参照图10)中,如果绝缘击穿和闪络均不产生,则能够视为确保了作为灯的安全性。
[0095]图7的(a)是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与壳体60之间绝缘的、与以往结构相同的灯(以下,称为比较例所涉及的灯)的绝缘耐压试验中的动作说明图。
[0096]在比较例所涉及的灯中,发光模块10、特别是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的电阻与电源部件80、发光模块10内部的电阻相比极端大。因而,在绝缘耐压试验中,当在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时,电压集中于发光模块10与壳体60之间,导致在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产生绝缘击穿。
[0097]图7的(b)是在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与壳体60之间连接3300pF的电容器C8而成的灯I的绝缘耐压试验中的动作说明图。
[0098]在灯I中,在对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时,在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流过1.5mA的电流。该电流值是能够视为确保上述灯的安全性的目标的、绝缘击穿和闪络均没有产生的电流值。也就是说,与比较例所涉及的灯相比,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I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大幅提闻。
[0099]这是由于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I中,使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子TLl与壳体60之间存在电容器C8,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对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施加通过电容器C8对施加到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得到的电压,由此降低了施加到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由此,抑制在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产生的绝缘击穿,并且能够将流过壳体的电流值控制为极小值。因而,不对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变更就能够降低在绝缘耐压试验时施加到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因此能够实现配光特性的维持并且实现对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高。
[0100]另外,根据灯1,随着具备用于从外部电源向电源部件80提供电力的灯口 70而具有与额定电压100V至120V的面向日本国内的灯相同的结构,并且能够使额定电压220V至277V的面向国外的灯满足在绝缘耐压试验中要求的性能、即在灯口 70与壳体60之间施加4kV的交流电压(例如,频率60Hz)时绝缘击穿和闪络均不产生这种基准,因此在面向日本国内的灯与面向国外的灯中能够使部件规格共通化,因此能够实现制造成本的降低。
[0101]并且,通过根据各种绝缘耐压试验来适当地选择电容器80c (CS),能够实现对该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的提闻。
[0102]另外,在上述绝缘耐压试验中,在将电容器C8的容量设为3300pF的情况下,在其两端之间施加大约1.2kV的电压。在此,能够大致忽略灯口 70和壳体60的内部电阻,因此在电源部件80的输入端子TP1、TP2与输出端子TL1、TL2之间施加大约2.8kV的电压。而且,认为施加到电源部件80的输入端子TP1、TP2与输出端子TL1、TL2之间的2.8kV的电压几乎集中于回扫变换器81b所包含的变压器Tl的初级线圈Tll与次级线圈T12之间以及电容器C6的两端之间。也就是说,在电源部件80中,由于包含变压器Tl而在绝缘耐压试验时电压由于变压器Tl而大幅下降,因此在绝缘耐压试验时能够大幅降低施加到发光部13与壳体60之间的电压。在此,将电容器C8的容量设为3300pF,但是其容量能够根据绝缘耐压试验时的与电源部件的阻抗的平衡、发光模块与壳体之间的距离来适当地设定。例如在本实施方式的电源部件80的情况下,如果电容器C8的容量为IOOOpF则绝缘耐压试验不合格,如果为2200pF以上则合格。即,容量越大则绝缘耐压越提高,但这是电容器的大小变大的方向,因此容量的上限根据空间配置来决定,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况下为到4700pF。
[0103]并且,如上所述,在绝缘耐压试验中对电容器CS施加对作为试验电压的4kV进行分压得到的电压,因此需要使用耐电压高的电容器。耐电压需要设为施加到电容器的电压以上,因此如果是本实施方式的3300pF则选择1.2kV以上,优选选择耐电压为作为试验电压的4kV以上的元件。
[0104]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将电容器C8设置在电路基板80a上,但是如果在灯的结构方面能够实现,则并不需要必须设置在电路基板上,例如还能够配置成兼作对输出端子TLl与壳体60进行连接的布线。通过如本实施方式那样将电容器CS设置在电路基板80a上,除了能够减少部件件数以外,还存在能够使制造时的配置、处理简单这种优点。
[0105]另外,如图5的(b)所示,在灯I中,在电路基板80a的内侧形成有在电路基板80a的长度方向上延伸的细长的狭缝80al。该狭缝80al在电路基板80a上位于形成有初级线圈侧电路81bl的区域与形成有次级线圈侧电路81b2的区域之间。由此,防止在电路基板80a内在构成初级线圈侧电路的一部分的布线图案与构成次级线圈侧电路的一部分的布线图案之间产生沿面放电。由此,对灯I的绝缘耐压试验的性能进一步提高。
[0106]〈变形例〉
[0107](I)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容器80c经由螺丝86与壳体60电连接而成的灯I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图8所示,也可以是经由供电连接器82a与壳体60电连接而成的灯2。
[0108]图8的(a)示出本变形例所涉及的灯2的取下灯罩30和第二反射构件50的状态下的俯视图,图8的(b)示出主要部分说明图。
[0109]如图8的(a)所示,在本变形例中,在供电连接器82a上连接有双绞线布线82并且连接有与端子TEl相连接的引线84。
[0110]在此,如图8的(b)所示,供电连接器82a具备三个槽。而且,关于供电端子11b,对应于双绞线布线82的两个插座与发光模块10的发光部13相连接,对应于引线84的插座与壳体60电连接。该供电端子Ilb的对应于引线84的插座与一端部被焊接在壳体60的壳体连接用引线(未图示)的另一端部相连接。在此,使用引线84、供电连接器82a、供电端子Ilb以及壳体连接用引线来构成将电容器80c与壳体60电连接的连接单元。
[0111](2)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在电源部件80的输出端子TLl以及与壳体60电连接的端子TEl之间连接电容器CS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连接电阻。或者,也可以连接金属氧化物压敏电阻、放电间隙等浪涌吸收器。
[0112](3)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具备第一反射构件40和第二反射构件50的灯I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不具备第一反射构件40、第二反射构件50的灯。
[0113](4)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电源部件80包含回扫变换器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以是电源部件80包含Buck-Boost变换器等回扫变换器以外的DC-DC变换器。
[0114](5)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发光部13具有发光二极管的例子,但是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具有EL元件等其它的发光元件。[0115](6)在实施方式中说明了通过直流电力驱动的发光模块及其电源部件,但是也可以是分别在内部具有整流作用而能够通过交流电力驱动的发光模块及其电源部件的组合。
[0116](7)在实施方式中举例记载了灯泡形的灯,但是作为灯的形状的变形例,即使是图11那样的形状,通过采用同样的结构也能够提高绝缘耐压。
[0117]以下,说明图9。图9的灯是作为薄型形状的吊灯而使用的灯,不存在灯泡形的灯口 70那样的壳、孔眼,但是作为代替而存在供电部271、273和固定部270。这些供电部271,273起到壳、孔眼的与供电有关的功能,固定部270起到将灯固定于插座的功能。供电部271、273通过布线与电源部件280相连接,来自电源部件的输出被提供给板形状的发光模块210。发光模块210与电源部件280以及反射构件240收纳在由金属构成的壳体260内。
[0118]另外,在壳体260的前方安装有由具有透光性的树脂等形成的罩230。而且,从发光模块210射出的光透过罩230而放射到外部。
[0119]在本结构那样的灯中也同样地,需要在使两个供电部短路的状态下确保供电部与壳体之间的绝缘耐压。如果壳体260为绝缘材料则能够容易地确保绝缘耐压,在由于发光模块散热而米用金属壳体的情况下,通过与实施方式同样地在来自电源部件的输出与金属壳体之间设置分压用元件能够确保绝缘耐压。
[0120]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121]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灯能够广泛利用于照明用途全体。
[0122]附图标记说明
[0123]1、2:灯;10:发光模块;11:模块基板;13:发光部;20:基台;26:螺丝孔;30:灯罩;40:第一反射构件;50:第二反射构件;60:壳体;70:灯口 ;71:壳;72:绝缘部;73:孔眼;80:电源部件;81a:整流平滑电路;81b:回扫变换器;81bl:初级线圈侧电路;81b2:次级线圈侧电路;82:双绞线布线;84、88a、88b:引线;86:螺丝。
【权利要求】
1.一种光源,其特征在于,具备: 电源部件,其输出电力; 发光模块,其具有模块基板和安装于该模块基板的发光部,并且该发光模块与上述电源部件的输出端相连接而接收来自上述电源部件的电力提供; 壳体,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该壳体在内部收纳上述电源部件并且与上述发光模块相邻接地进行配置; 灯口,其设置在从外部电源向上述电源部件的电力提供路径中;以及分压用元件,其一端侧与上述电源部件的输出端电连接并且另一端侧与上述壳体电连接,在绝缘耐压试验时对施加到上述灯口与上述壳体之间的电压进行分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分压用元件是电容器、电阻或者浪涌吸收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连接单元,该连接单元用于将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与上述壳体电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 基台,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为板状,在封住上述壳体的一侧开口部的一部分并且与上述壳体相接触的状态下进行安装; 螺丝,其由导电性材料形成,并且用于将上述发光模块固定在上述基台上;以及引线,其是一端部与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上述螺丝电连接而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连接单元由以下部分构成: 端子,其被配置在上述模块基板上并且与上述壳体电连接;以及引线,其是一端部与上述分压用元件的上述另一端侧电连接并且另一端部与上述端子连接而成的。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源部件具有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包括回扫变换器而成,该回扫变换器是通过变压器使输入端侧与输出端侧电绝缘而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上述电路基板是在形成有包含上述变压器的初级线圈的电路的区域与形成有包含上述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电路的区域之间形成在厚度方向上贯通的狭缝而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所述的光源,其特征在于, 额定电压为220V至250V。
【文档编号】H05B37/00GK203734873SQ201290000741
【公开日】2014年7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8月11日
【发明者】打保笃志, 山本匡宏 申请人: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