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4626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电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风扇本体与底座。风扇本体具有出风面、入风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设置强化肋条,第一侧面设置第一对应结构,底座设置于壳体上,该底座设置第二对应结构,当具有该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一对应结构与该第二对应结构接合,该风扇本体可安置于该底座内第一位置,使气流穿过该入风面与该出风面对该壳体内部散热,当具有该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第二对应结构阻挡强化肋条进入,使该风扇本体停留于该底座内第二位置,可以用本发明的结构判定安装方向是否正确。
【专利说明】电子装置【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内的风扇本体与底座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电子装置的设计近年来均朝向轻薄短小的目标前进,而在狭小的空间须要取得迅速且良好的散热效果,通常需要在电子装置的壳体上安装风扇来进行将壳体内部热空气抽出或是将外部冷空气吸入的结构,如图1所示,电子装置具有壳体10、风扇20与底座30,壳体10的侧边俱有开口 100,底座30设置在壳体10内靠近开口 100处,风扇20安装在底座30上,当电子装置需要散热时,风扇20可以产生气流,由内部气流Al经风扇20将吹至外部气流A2,此气流的方向依据电子装置设计者的需求,可以选择由内向外或是由外向内,然而在设计者已确定风流出的方向,在产线组装时,由于风扇上可能没有任何特征,或即使风扇上面具有出口方向标示,实际组装时,仍有疏忽箭头的指示方向而装错。因此工厂如果装错且没有发现到时,往往会在测试的时候才发现风扇方向错误而造成要返工,造成组装上工时的浪费。

【发明内容】

[0003]为解决现有技术在组装风扇本体时,风扇本体在安装于底座时可能出现风扇本体的出风方向错误,本发明主要提出一种防止风扇方向错误安装的结构,增强组装的正确性。
[0004]本发明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壳体、风扇本体与底座。风扇本体具有出风面、入风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设置强化肋条,第一侧面设置第一对应结构,底座设置于壳体上,该底座设置有第二对应结构,当具有该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一对应结 构与该第二对应结构接合,该风扇本体可安置于该底座内第一位置,使气流穿过该入风面与该出风面对该壳体内部散热,当具有该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第二对应结构阻挡强化肋条进入,使该风扇本体停留于该底座内第二位置。
[0005]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风扇本体安置于底座内的第一位置时,出风口面向壳体外部。
[0006]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底座具有底面,底面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第二对应结构更包含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邻近于底面的第一端设置,当具有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第一凸块会阻挡该强化肋条进入。
[0007]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该第一侧面具有第五端与第六端,当具有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底座安装时,第五端与第六端分别对应第一端与第二端安装,其中,第一凸块不与第一对应结构干涉。
[0008]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底面更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第三端与第四端之间具有分隔线,第二对应结构更包含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邻近于底面的第二端设置,第二凸块设置于分隔线上且邻近第三端。
[0009]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该第一对应结构具有偏向强化肋条,该偏向强化肋条邻近第六端设置,当具有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底座安装时,偏斜强化肋条位于第二凸块侧边且邻近第四端。
[0010]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当具有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底座安装时,第二凸块会阻挡强化肋条进入底座。
[0011]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第一对应结构于第五端不设置与第一凸块干涉的任何元件。
[0012]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强化肋条分别对应该底面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续的设置。
[0013]较佳的,在所述的电子装置中,风扇本体安置于底座内的第二位置时,风扇本体位于错误的安装位置。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好处在于,利用风扇本体在安装时于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差异的判断,可以很容易的在组装时确认安装风扇本体是否在正确的位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风扇本体与底座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底座的俯视图;
[0018]图4a、图4b为本发明一实施例风扇本体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对本发明的目的、构造、特征、及其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兹配合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
[0020]请参考图2为本发明一实施例的风扇本体40与底座50的示意图,风扇本体40与底座50的安装位置与在图1中风扇本体20与底座30的位置相同。风扇本体40具有出风面45、入风面46与四个侧面41、42、43、44,其中三个侧面41、42、43 (三个侧面的任一面可为第二侧面)分别设置强化肋条,强化肋条如401与402所示,此强化肋条主要用于增加风扇本体20与40侧面的强度,强化肋条通常设置于侧面的中心且相对于侧面的两端连续的设置,另一侧面(即第一侧面)44设置第一对应结构,于此实施例为偏向强化肋条441,偏向强化肋条441位在分隔线C1-C1’的一侧,底座50可设置于壳体10内的侧面上,底座50设置有第二对应结构52,第二对应结构52更包含第一凸块521与第二凸块522,当风扇本体40具有第一对应结构441的侧面41对应底座50安装时,第一对应结构441与该第二对应结构52接合,风扇本体40可安置于底座50内第一位置,此第一位置为侧面41紧贴着底座50的底面50,可以使气流穿过该入风面46与该出风面45对壳体10内部散热,此气流风向为电子装置设计者所先已设定的,当风扇本体40具有该强化肋条的侧面(如侧面41)对应该底座50安装时,第二对应结构50阻挡强化肋条401与402进入,使风扇本体40停留于底座50内第二位置,此第二位置为侧面41远离着底座50的底面51。
[0021]参考图2与图3,底座50具有底面51,底面51具有第一端Tl、第二端T2、第三端T3与第四端Τ4,第一凸块521邻近于底面51的第一端Tl设置,第二凸块522邻近于底面50的第二端Τ2设置,第二凸块522设置于分隔线C2-C2’上且邻近第三端Τ3。
[0022]第一对应结构设置于侧面44上,侧面44具有第五端Τ5与第六端Τ6,第一对应结构具有偏向强化肋条441,偏向强化肋条441邻近第六端Τ6设置,且在分隔线C1-C1’与第六端T6之间,而第一对应结构于第五端T5则不设置任何元件。当风扇本体40具有第一对应结构的侧面44对应底座50安装时,第五端T5与第六端T6分别对应第一端Tl与第二端T2安装,其中,偏斜强化肋条441位于第二凸块552侧边邻近第四端T4,亦即可参考图3的位置441’。而第一凸块521不会与第一对应结构干涉(因靠近第五端T5不设置元件),因此风扇本体40可以安装于底座50上的第一位置;上述分隔线C1-C1’与分隔线C2-C2’可为中心线。
[0023]另外,若风扇本体40以具有强化肋条401与402的侧面41对应底座50安装时,第一凸块521与第二凸块522会分别阻挡强化肋条401与强化肋条402进入底座50,因此风扇本体40处于相对于底座50上的第二位置,第二位置为一明显的安装错误的位置,可能导致电子装置的其他安装元件(如螺丝、夹具等)无法安装,因此可以在组装产线上很快的发现,继而进行调整,以侧面42与43对应底座50安装时,状况与侧面41 一样,不予赘述。
[0024]另外当风扇本体40具有第一对应结构的侧面44对应底座50安装时,第六端T6与第五端T5分别对应第一端Tl与第二端T2安装,亦即出风方向与原设计者相反时,而第二凸块522不会与第一对应结构干涉(因靠近第五端T5不设置元件),而偏斜强化肋条441会相对第一凸块551抵靠,而使的风扇本体40无法完全进入底座50内,此部份的设计即是要保证出风方向符合原设计者的规格,在正确的侧面44插入底座50而出风方向错误,也可以由本发明的结构作简单的侦错。
[0025]本发明已由上述相关实施例加以描述,然而上述实施例仅为实施本发明的范例。必需指出的是,已揭露的实施例并未限制本发明的范围。相反地,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所作的更动与润饰,均属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 壳体; 风扇本体,具有出风面、入风面、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其中第二侧面设置有强化肋条,第一侧面设置有第一对应结构; 底座,该底座设置于该壳体上,该底座设置有第二对应结构,当具有该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一对应结构与该第二对应结构接合,该风扇本体可安置于该底座内第一位置,使气流穿过该入风面与该出风面对该壳体内部散热,当具有该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二对应结构阻挡该强化肋条进入,使该风扇本体停留于该底座内第二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本体安置于该底座内的第一位置时,该出风口面向壳体外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座具有底面,该底面具有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第二对应结构更包含第一凸块,该第一凸块邻近于该底面的第一端设置,当具有该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一凸块会阻挡该强化肋条进入。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侧面具有第五端与第六端,当具有该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五端与该第六端分别对应该第一端与该第二端安装,其中,该第一凸块不与该第一对应结构干涉。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底面更具有第三端与第四端,该第三端与该第四端之间具有分隔线,该第二对应结构更包含第二凸块,该第二凸块邻近于该底面的第二端设置,该第二凸块设置于该分隔线上且邻近该第三端。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应结构具有偏向强化肋条,该偏向强化肋条邻近该第六端设置,当具有该第一对应结构的第一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偏斜强化肋条位于该第二凸块侧边且邻近该第四端。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当具有该强化肋条的第二侧面对应该底座安装时,该第二凸块会阻挡该强化肋条进入该底座。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对应结构于该第五端不设置与该第一凸块干涉的任何元件。
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强化肋条分别对应该底面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连续的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风扇本体安置于该底座内的第二位置时,该风扇本体位于错误的安装位置。
【文档编号】H05K7/20GK103607866SQ201310533989
【公开日】2014年2月26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31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31日
【发明者】王皓泽, 胡峻榕 申请人:苏州佳世达光电有限公司, 佳世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