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冷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77450阅读:443来源:国知局
水冷式散热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水冷式散热器,其包含一散热块、一上热交换鳍片组与一下热交换鳍片组,其中该散热块具有一水流通道,该水流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壁与一下壁,而该上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上壁上,又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下壁,并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交互对插设置,据此流经该水流通道的冷却水,可大面积接触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而可增加入热交换效率,可以满足快速散热的需求。
【专利说明】水冷式散热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器,尤其涉及一种水冷散热器。
【背景技术】
[0002]散热器可以快速导出电子元件所产生的废热,增加电子元件的稳定性与寿命,已被广泛的使用,为了增加散热器的散热效率,亦可加装气冷系统或水冷系统,气冷系统或水冷系统的差异在于带走热量的媒介为使用空气或是冷媒(水),其中水冷系统具较好的散热效果,主要是使用于高功率电子元件的散热。
[0003]请参阅图1所示,其为供现有水冷系统使用的水冷式散热器,其包含一散热块1,该散热块I具有一外接触面2,该外接触面2为供高功率电子元件(图未示)接触,且该散热块I具有一水流通道3,该水流通道3的一侧壁4设置一热交换鳍片组5,据此当水冷系统(图未示)的冷却水流经该水流通道3时,即可与该热交换鳍片组5进行热交换,而带走该散热块I的热量,亦即带走高功率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以达到散热的目的。
[0004]然而,会使用到水冷系统的高功率电子元件,其产生的热量相当的惊人,因此若该热交换鳍片组5与冷却水的交换效率不足时,显然无法有效带走高功率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量,亦即高功率电子元件无法有效的进行散热,仍会有热当与减损寿命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揭露一种水冷式散热器,以提供高效的热交换,满足高功率电子元件的需求。
[0006]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冷式散热器,其包含:
[0007]—散热块,该散热块具有一水流通道,该水流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壁与一下壁;
[0008]一上热交换鳍片组,该上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上壁;以及
[0009]一下热交换鳍片组,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下壁,并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交互对插设置。
[0010]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散热块、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一体成型且于两端各形成一开口部,两个开口部分别封闭设置一阻水板,二阻水板分别具有一引水槽,且该引水槽设置有与该水流通道连通的一穿孔。
[0011]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散热块具有一方环体、一上板与一下板,该方环体、该上板与该下板构成该水流通道,该上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上板,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下板。
[0012]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分别设置至少
一横向穿槽。
[0013]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方环体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延伸方向的一短边,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的一短边穿孔,且该方环体于相邻该短边的一长边,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的一长边穿孔。
[0014]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的两端与该方环体之间,分别设置一回水空间。
[0015]上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中该方环体的四角落分别设置一回水导块。
[0016]据此,由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交互对插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故流经该水流通道的冷却水,可大面积接触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换句话说,可通过大面积的接触而增加热交换效率,以快速带走热量而满足快速散热的需求。
[001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现有水冷式散热器结构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分解图;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有关本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专利附图】
附图
【附图说明】如下:
[0025]请参阅图2与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方式,其包含一散热块20A、一上热交换鳍片组30A与一下热交换鳍片组40A,其中该散热块20A具有一水流通道50A,该水流通道50A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壁51A与一下壁52A,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A设置于该水流通道50A的该上壁51A,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A设置于该水流通道50A的该下壁52A,并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A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A为交互对插设置,且该散热块20A、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A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A为一体成型且于两端各形成一开口部60,该二开口部60分别封闭设置一阻水板61,而该二阻水板61分别具有一引水槽63,且该引水槽63设置与该水流通道50A连通的一穿孔62,该二穿孔62即可连结水冷系统,以让水冷系统的冷却水流经该水流通道50A,且接触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A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A。
[0026]请参阅图4、图5与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方式,于本实施例中,该散热块20B具有一方环体70、一上板71与一下板72,该方环体70、该上板71与该下板72构成该水流通道50B,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设置于该上板71,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设置于该下板72。
[0027]且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可以分别设置至少一横向穿槽73,并该方环体70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延伸方向的一短边701,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50B的一短边穿孔702,且该方环体70于相邻该短边701的一长边703,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50B的一长边穿孔704,该短边穿孔702与该长边穿孔704即可连结水冷系统,以让水冷系统的冷却水流经该水流通道50B,且接触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0028]此外,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的二端与该方环体70之间,可以分别设置一回水空间74,以让冷却水可以更为分散的穿过该上热交换鳍片组30B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40B,以提高散热效果。并该方环体70的四角落,可以分别设置一回水导块75,以导引水流的方向,避免产生流水死角。
[0029]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通过让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交互对插,因而可以增加与冷却水的接触面积,故流经该水流通道的冷却水,可大面积接触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换句话说,本实用新型相较现有而言,可通过大面积的接触而增加热交换效率,以快速带走热量而满足快速散热的需求。
[0030]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散热块,该散热块具有一水流通道,该水流通道具有相对设置的一上壁与一下壁; 一上热交换鳍片组,该上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上壁;以及 一下热交换鳍片组,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水流通道的该下壁,并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交互对插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块、该上热交换鳍片组与该下热交换鳍片组为一体成型且于两端各形成一开口部,两个开口部分别封闭设置一阻水板,二阻水板分别具有一引水槽,且该引水槽设置有与该水流通道连通的一穿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散热块具有一方环体、一上板与一下板,该方环体、该上板与该下板构成该水流通道,该上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上板,该下热交换鳍片组设置于该下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分别设置至少一横向穿槽。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方环体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延伸方向的一短边,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的一短边穿孔,且该方环体于相邻该短边的一长边,设置连通该水流通道的一长边穿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上热交换鳍片组及该下热交换鳍片组的两端与该方环体之间,分别设置一回水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水冷式散热器,其特征在于,该方环体的四角落分别设置一回水导块。
【文档编号】H05K7/20GK203399460SQ201320317467
【公开日】2014年1月15日 申请日期:2013年6月4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4日
【发明者】黄君平 申请人:佳承精工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