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及榨油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082957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及榨油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及榨油机。其中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包括主体和进料部件,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进料口,主体上设置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第一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边沿上,第二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边沿上;进料部件上设置第三限位筋,第三限位筋位于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对应;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三限位筋相扣合,第二限位筋与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且与第二限位筋相对应的两个侧面相卡合。采用该扣位结构的榨油机,使进料部件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上,且进料部件的拆卸、清洗方便;且更加美观。
【专利说明】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及榨油机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榨油机,特别是涉及具有限位作用的扣位结构及包括扣位结构的榨油机。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已有的榨油机是电机带动螺杆旋转,在榨膛内不断地对油料进行挤压,压榨出油。在压榨油料的过程中电机带动螺杆转动,造成榨膛震动,甚至左右摇摆,影响并带动整机也随之振动。家用榨油机在榨油时,不断地挤压使整个机体产生振动,造成可拆卸的进料部件松动,甚至掉落,不但不利于压榨出油,而且有可能损坏榨油机。
实用新型内容
[0003]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有必要提供一种能使进料部件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上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包括主体和进料部件,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进料口;
[0006]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
[0007]所述第一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边沿上;
[0008]所述第二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边沿上;
[0009]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对应;
[0010]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三限位筋相扣合,所述第二限位筋与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且与第二限位筋相对应的两个侧面相卡合。
[0011]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筋和第三限位筋的数量各为两个。
[0012]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筋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
[0013]所述第二限位筋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
[0014]所述第三限位筋对称分布在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筋所在面相对应。
[0015]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例,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对所述主体朝外折弯;
[0016]所述第三限位筋相对所述进料部件朝内折弯。
[0017]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例,所述第二限位筋为长条形凹槽,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与所述长条形凹槽相对应的凸起;
[0018]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二限位筋相对应;[0019]所述长条形凹槽与所述凸起相卡合。
[0020]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例,所述进料部件与所述主体围成的空间为长方体。
[002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榨油机,所述榨油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
[00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0023]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在榨油机压榨过程中,能使进料部件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上;在清洗时,能够快捷简单、轻松方便地拆卸加料部件;采用该扣位结构的榨油机与采用螺钉连接的榨油机相比较,不需要任何拧紧工具就可方便的进行拆装,更快捷,也更美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一实施例整体装配结构图;
[0025]图2为图1所示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的主体结构示意图;
[0026]图3为图1所示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的进料部件结构示意图;
[0027]图4为图1所示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的第二限位筋的一实施例放大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8]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及榨油机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9]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包括主体I和进料部件5,所述进料部件5上设有进料口 6,所述主体I上设有第一限位筋2和第二限位筋3,所述第一限位筋2位于与进料口 6所在面垂直的主体I侧面边沿上,所述第二限位筋3位于与进料口 6所在面平行的主体I侧面边沿上;所述进料部件5上设有第三限位筋4,所述第三限位筋4位于所述进料部件5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一限位筋2相对应;所述第一限位筋2与所述第三限位筋4相扣合,所述第二限位筋3与进料部件5上相互平行、且与第二限位筋3相对应的两个侧面相卡合。
[003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筋2和位于进料部件5的第三限位筋4相扣合,所述第二限位筋3与所述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且与第二限位筋相对应的两个侧面相卡合,使进料部件5在前后左右方向均受到限位筋的限位作用,从而进料部件5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I上;并且此扣位结构拆卸快捷轻松简单,方便了榨油机的清洗;采用该扣位结构的固定方式与螺钉连接方式相比较,此方式不需要任何拧紧工具就可方便的进行拆装,更快捷,更美观。
[0031]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2、第二限位筋3和第三限位筋4的数量各为两个。
[0032]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2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 6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所述第二限位筋3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 6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所述第三限位筋4对称分布在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的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筋2所在面相对应。
[0033]所述第一限位筋2、第二限位筋3和第三限位筋4各有两个,且对称的分布在对应的侧面边沿上,两两对称分布,使限位作用匀称,不会出现因受力不均而导致的松动现象;这六条限位筋,能使进料部件5在左右前后方向均受到限位的作用,可以使进料部件5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I上。
[0034]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限位筋2相对所述主体I朝外折弯;所述第三限位筋4相对所述进料部件5朝内折弯。
[0035]在所述第一限位筋2上设有相对所述主体I朝外折弯的折弯部,在第三限位筋4上设有相对所述进料部件5朝内折弯的折弯部,可使第一限位筋2和第三限位筋4扣合的更加紧密,在榨油机压榨过程中,不会因为榨油机不断的震动而使第一限位筋2和第三限位筋4之间松脱。
[0036]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方式,参见图4,所述第二限位筋3为长条形凹槽,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与所述长条形凹槽相对应的凸起7 ;所述凸起7位于所述进料部件5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二限位筋3相对应;所述长条形凹槽与所述凸起7相卡合。
[0037]所述第二限位筋为长条形凹槽并具有两个部分,把第二限位筋设置为两个部分,是根据其特殊的作用而设置的,进料部件5上设有与所述长条形凹槽相对应的凸起7,并且凸起7也设置为两个部分,所述长条形凹槽和凸起部件7分别位于所述主体I和进料部件5上,在进料部件5与所述主体I装配时,进料部件5上的凸起7的两个部分分别卡进所述长条形凹槽的两个部分内,这样能更好地起到前后方向的限位作用,使所述进料部件5更加稳定的固定在所述主体I上,不会随着榨油机的震动而松动或掉落。
[0038]所述长条形凹槽与所述凸起的大小相适配,若长条形凹槽相对所述凸起设置的太宽,则不能紧密的卡合,若所述长条形凹槽结构的槽相对所述凸起设置的太紧,则不利于卡
口 ο
[0039]较佳地,作为一可实施方式,所述进料部件5与所述主体I围成的空间为长方体。
[0040]所述空间设置为长方体不仅可以使榨油机在榨油时免受外界的污染,还起到了美观的作用。当然这里的所述的空间也可设置为圆柱体等。
[004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榨油机,所述榨油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
[0042]设置了如上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的榨油机,榨油机的主体I上两条所述第一限位筋2和进料部件上两条所述第三限位筋4相互扣合在一起,起到左右方向的固定作用,榨油机的主体I上前后方向的两条所述第二限位筋3与进料部件5的前后壳体相互卡合在一起,起到前后方向的固定作用,这样就能使进料部件5稳定的固定在榨油机的主体I上,防止进料部件5在榨油机压榨过程中左右上下晃动。
[0043]设置了如上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的榨油机,所述榨油机的扣位结构拆卸安装方便简单快捷,便于榨油机和进料部件的清洗;且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就能轻松快捷地拆卸安装,整个榨油机使用起来更加快捷;设置该榨油机的扣位结构也使整个榨油机看起来更加美观。
[0044]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包括主体和进料部件,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进料口,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上设有第一限位筋和第二限位筋; 所述第一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边沿上; 所述第二限位筋位于与进料口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边沿上; 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第三限位筋,所述第三限位筋位于所述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对应; 所述第一限位筋与所述第三限位筋相扣合,所述第二限位筋与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且与第二限位筋相对应的两个侧面相卡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第二限位筋和第三限位筋的数量各为两个。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限位筋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所在面垂直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 所述第二限位筋对称分布在与进料口所在面平行的主体侧面的一对边沿上; 所述第三限位筋对称分布在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与所述第一限位筋所在面相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限位筋相对所述主体朝外折弯;所述第三限位筋相对所述进料部件朝内折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筋为长条形凹槽,所述进料部件上设有与所述长条形凹槽相对应的凸起;所述凸起位于所述进料部件上相互平行的两个侧面边沿上,所述两个侧面边沿与所述第二限位筋相对应;所述长条形凹槽与所述凸起相卡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部件与所述主体围成的空间为长方体。
7.一种榨油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榨油机的扣位结构。
【文档编号】B30B9/12GK203543158SQ201320613566
【公开日】2014年4月16日 申请日期:2013年9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9月25日
【发明者】胡小帝, 陈冰, 萧志根, 孙娅丽, 丁泺火, 覃德华 申请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