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01073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变压T1的初级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连接外部电源,在外部电源为交流ff时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380V端子,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变压器T1的次级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降低了现有技术科起重机用控制器的成本、价格便宜且电路设计简单、故障率低。
【专利说明】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背景技术】
[0002] 现有技术中没有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现用的起重机可编程控制器多采用西门 子、三菱、欧姆龙等通用型可编程控制器来代替。现有技术的可编程控制在起重机上使用存 在以下不足,起重机需设立380V转换220V变压器为可编程控制器供电,需增加大功率继电 器,为可编程控制器输出触点增加容量;增加了成本,价格昂贵,而且起重机电路复杂,故障 率高。


【发明内容】

[0003]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降低了成本、价格便宜且 电路设计简单、故障率低。
[0004]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是这样实现 的:
[0005] -种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变压T1的初级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 子、220V端子、380V端子,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连接外部 电源,在外部电源为交流ff时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380V端子,变压器 T1的次级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变压器T1的次级另一端连接 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连接电 容器C2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1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极、连 接电容器C2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2脚、连接地线,三端稳压器7824的3脚连接 电容器C3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1脚、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24V电 源,电容器C3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2824的2脚、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2脚、连接电容 器C4的负极、连接地线,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3脚、连接5V电源,单片 机U1的1脚通过电阻器R11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集电极, 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二极管的正极 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高压电容C1的负极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380V端子、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0M1端子,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二 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I端子,单片机U1的2脚 通过电阻器R12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 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 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2连 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2端子,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器R13分别连接 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发射 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 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 信号输入X3端子,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阻器R14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 V4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4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 耦V4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 V4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4端子,单片机U1 的5脚通过电阻器R15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 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 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 阻R5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5端子,单片机U1的6脚通过电阻器R16分 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管 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 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 制器的信号输入X6端子,单片机U1的7脚通过电阻器R17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 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 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7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7端子,单 片机U1的8脚通过电阻器R18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集电 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正 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负极 通过电阻R8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8端子,单片机U1的12脚通过电阻 器R19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 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 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9连接起重机用 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9端子,单片机U1的13脚通过电阻器R20分别连接5V电源和 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10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10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 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 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0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 号输入X10端子,单片机U1的20脚连接地线、40脚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1脚通过 电阻R31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2脚通过电阻R32连接集成块U2的2脚,单 片机U1的23脚通过电阻R33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24脚通过电阻R34连接 集成块U2的4脚,单片机U1的25脚通过电阻R35连接集成块U2的5脚,单片机U1的26 脚通过电阻R36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的 7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的2脚,单片机U1的28脚通过电阻 R38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31脚通过电阻R39连接集成块U2的4脚,单片机 U1的32脚通过电阻R40连接集成块U2的5脚,集成块U2的8脚连接地线、9脚连接24V电 源,单片机U1的18脚19脚之间并联有晶振Y1,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容C5连接地线, 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容C6连接地线,单片机U1的10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1脚,单 片机U1的11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2脚,单片机U1的33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3脚 和4脚,通信集成块U4的8脚连接5V电源,通信集成块U4的7脚与地线之间并联有电容 器C8,通信集成块U4的7脚通过电阻R42连接5V电源、通过电阻R43连接通信集成块U4 的6脚、通过电感L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A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6脚与地 线之间并联有电容C7,通信集成块U4的6脚通过电阻R44连接地线、通过电感L2连接到起 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B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5脚连接地线。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通信B端子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 信A端子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5V电源,集成块U2的16脚连接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Y1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1端子,集成块U2的15脚 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 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Y2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2端子,集成块U2的 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 率输出继电器Y3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3端子,集成块 U2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线圈的另一端 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4端子,集 成块U2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线圈的 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 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5端 子,集成块U3的16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6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6的线 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6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 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6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 Y6端子,集成块U3的15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7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7 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7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7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 输出Y7端子,集成块U3的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8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Y8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8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 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8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出Y8端子,集成块U3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9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Y9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9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 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9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9端子,集成块U3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0的线圈的一端,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0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0的触点一端 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0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 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10端子。
[000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可以降低起重机电气的故障率,提高 起重机智能化,减少起重机维修人员劳动强度,减少事故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7]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8]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 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 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09] 如图1所示,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变压T1的初级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连 接外部电源,在外部电源为交流ff时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380V端子,变 压器T1的次级一端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变压器T1的次级另一 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 连接电容器C2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1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正 极、连接电容器C2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2脚、连接地线,三端稳压器7824的3 脚连接电容器C3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1脚、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 24V电源,电容器C3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2824的2脚、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2脚、连 接电容器C4的负极、连接地线,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3脚、连接5V电 源,单片机U1的1脚通过电阻器R11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 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二极管 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高压电容C1的负极连接起重机用 可编程控制器的380V端子、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0M1端子,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 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I端子,单片机U1的 2脚通过电阻器R12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 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2 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2端子,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器R13分别连 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发 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 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入X3端子,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阻器R14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 耦V4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4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 光耦V4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 耦V4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4端子,单片机 U1的5脚通过电阻器R15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 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正极连 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 电阻R5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5端子,单片机U1的6脚通过电阻器R16 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 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 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6端子,单片机U1的7脚通过电阻器R17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 号隔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7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7端子, 单片机U1的8脚通过电阻器R18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集 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 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负 极通过电阻R8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8端子,单片机U1的12脚通过电 阻器R19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 V9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 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9连接起重 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9端子,单片机U1的13脚通过电阻器R20分别连接5V电 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三极管的发射极 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 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0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入X10端子,单片机U1的20脚连接地线、40脚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1脚通 过电阻R31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2脚通过电阻R32连接集成块U2的2脚, 单片机U1的23脚通过电阻R33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24脚通过电阻R34连 接集成块U2的4脚,单片机U1的25脚通过电阻R35连接集成块U2的5脚,单片机U1的 26脚通过电阻R36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 的7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的2脚,单片机U1的28脚通过电 阻R38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31脚通过电阻R39连接集成块U2的4脚,单 片机U1的32脚通过电阻R40连接集成块U2的5脚,集成块U2的8脚连接地线、9脚连接 24V电源,单片机U1的18脚19脚之间并联有晶振Y1,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容C5连接 地线,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容C6连接地线,单片机U1的10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1 脚,单片机U1的11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2脚,单片机U1的33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 3 脚和4脚,通信集成块U4的8脚连接5V电源,通信集成块U4的7脚与地线之间并联有电容 器C8,通信集成块U4的7脚通过电阻R42连接5V电源、通过电阻R43连接通信集成块U4 的6脚、通过电感L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A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6脚与地 线之间并联有电容C7,通信集成块U4的6脚通过电阻R44连接地线、通过电感L2连接到起 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B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5脚连接地线。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通信B端子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 信A端子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5V电源,集成块U2的16脚连接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Y1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1端子,集成块U2的15脚 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 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Υ2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2端子,集成块U2的 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3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3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3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 率输出继电器Υ3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3端子,集成块 U2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4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4的线圈的另一端 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4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4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4端子,集 成块U2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线圈的 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 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5端 子,集成块U3的16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线 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 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 Υ6端子,集成块U3的15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 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 输出Υ7端子,集成块U3的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Υ8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 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出Υ8端子,集成块U3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Υ9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 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9端子,集成块U3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线圈的一端,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触点一端 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 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10端子。
[〇〇1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 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 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 一种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其特征在于,变压T1的初级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子,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220V端子、380V端 子连接外部电源,在外部电源为交流ff时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0V端子、380V端 子,变压器T1的次级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负极,变压器T1的次级 另一端连接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4的负极,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3的负 极、连接电容器C2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1脚,二极管D4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5的 正极、连接电容器C2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24的2脚、连接地线,三端稳压器7824的3 脚连接电容器C3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1脚、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内部 24V电源,电容器C3的负极连接三端稳压器2824的2脚、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2脚、连 接电容器C4的负极、连接地线,电容器C4的正极连接三端稳压器7805的3脚、连接5V电 源,单片机U1的1脚通过电阻器R11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 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的二极管 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高压电容C1的负极连接起重机用 可编程控制器的380V端子、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1端子,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I 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I端子,单片机U1的 2脚通过电阻器R12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2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 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2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2 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2端子,单片机U1的3脚通过电阻器R13分别连 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3的三极管的发 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 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3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3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入X3端子,单片机U1的4脚通过电阻器R14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 耦V4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4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 光耦V4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 耦V4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4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4端子,单片机 U1的5脚通过电阻器R15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 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正极连 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5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 电阻R5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5端子,单片机U1的6脚通过电阻器R16 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稱V6的三极 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 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6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6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6端子,单片机U1的7脚通过电阻器R17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7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 号隔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 隔离光耦V7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7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7端子, 单片机U1的8脚通过电阻器R18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集 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 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l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8的二极管的负 极通过电阻R8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8端子,单片机U1的12脚通过电 阻器R19分别连接5V电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 V9的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 极、连接高压电容C1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9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9连接起重 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入X9端子,单片机U1的13脚通过电阻器R20分别连接5V电 源和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三极管的集电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三极管的发射极 连接地线,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正极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高压电容C1 的正极,输入信号隔离光耦V10的二极管的负极通过电阻R10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入X10端子,单片机U1的20脚连接地线、40脚连接5V电源,单片机U1的21脚通 过电阻R31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2脚通过电阻R32连接集成块U2的2脚, 单片机U1的23脚通过电阻R33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24脚通过电阻R34连 接集成块U2的4脚,单片机U1的25脚通过电阻R35连接集成块U2的5脚,单片机U1的 26脚通过电阻R36连接集成块U2的1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 的7脚,单片机U1的27脚通过电阻R37连接集成块U2的2脚,单片机U1的28脚通过电阻 R38连接集成块U2的3脚,单片机U1的31脚通过电阻R39连接集成块U2的4脚,单片机 U1的32脚通过电阻R40连接集成块U2的5脚,集成块U2的8脚连接地线、9脚连接24V电 源,单片机U1的18脚19脚之间并联有晶振Y1,单片机U1的18脚通过电容C5连接地线, 单片机U1的19脚通过电容C6连接地线,单片机U1的10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1脚,单 片机U1的11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2脚,单片机U1的33脚连接通信集成块U4的3脚 和4脚,通信集成块U4的8脚连接5V电源,通信集成块U4的7脚与地线之间并联有电容 器C8,通信集成块U4的7脚通过电阻R42连接5V电源、通过电阻R43连接通信集成块U4 的6脚、通过电感L1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A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6脚与地 线之间并联有电容C7,通信集成块U4的6脚通过电阻R44连接地线、通过电感L2连接到起 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信B端子,通信集成块U4的5脚连接地线;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通信B端子连接二极管D7的负极、连接二极管D8的负极,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通 信A端子连接二极管D6的负极,二极管D6的正极连接5V电源,集成块U2的16脚连接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 功率输出继电器Y1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Y1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1端子,集成块U2的15脚 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 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2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Y2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2端子,集成块U2的 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 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3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 率输出继电器Y3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3端子,集成块 U2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线圈的另一端 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4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Y4端子,集 成块U2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Y5的线圈的 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 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5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5端 子,集成块U3的16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线 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 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6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 Υ6端子,集成块U3的15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 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 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7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 输出Υ7端子,集成块U3的14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出继电 器Υ8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 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8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 的信号输出Υ8端子,集成块U3的13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线圈的一端,大功率输 出继电器Υ9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触点一端连接起重机 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9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 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9端子,集成块U3的12脚连接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线圈的一端, 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线圈的另一端连接24V电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触点一端 连接起重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COM2端子,大功率输出继电器Υ10的触点的另一端连接起重 机用可编程控制器的信号输出Υ10端子。
【文档编号】B66C13/22GK203845702SQ201420035801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1日
【发明者】韩书建, 王瑞敬 申请人:中原圣起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