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3203阅读:442来源:国知局
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合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合,所述均流控制电路利用采样比较电路对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并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同时调节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比较设定阈值与比较信号,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能在维持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均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第一控制开关的功耗。
【专利说明】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合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流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口 O

【背景技术】
[0002]电流源能够向负载提供数值保持恒定的电流,因此电流源的应用范围广泛。其中,LED驱动器就是一种典型的电流源,LED驱动器能够为一路或多路LED提供电流。但当所述多路LED不完全匹配时,会使得不同LED对应的电流大小不同,多路负载不均流会影响LED照明的使用。
[0003]现有技术通常采用电阻进行均流或采用固定电流源进行均流,但均流的效果不佳且功耗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及对应的电路组合,使得在维持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均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第一控制开关的功耗损耗。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包括:具有滤波电容的电源、与电源相连接的多路负载、与每一路负载分别连接的自适应控制电路、与每一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接的采样比较电路;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对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通过调节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
[0006]可选的,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第一信号中的最大值、或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
[0007]可选的,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负载一端的电压、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或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
[0008]可选的,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每一路负载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每一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09]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时,所述第一采样电路包括:所述第一 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 MOS管的栅极、各个第十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第六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与第二 MOS管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五MOS管的源极与各个第十MOS管的源极、电流源相连接,各个第十MOS管的栅极与各路负载或第一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与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与第七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第八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的源极、第八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相连,所述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源极和调节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调节电阻的另一端、第八MOS管的源极与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0010]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时,第一采样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单元、差额电流获取单元、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所述电压电流转换单元将从各路负载获取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电流,并输入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所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通过比较获得各路最大的电流并输出与最大电流比较的电流差值;所述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通过比较各路负载的电流差值输出最大的电流差值。
[0011]可选的,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二控制开关,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相连,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通过一调节电阻接地,且所述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12]可选的,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电荷泵,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电荷泵,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电荷泵的输入端相连接,各个电荷泵的输出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13]可选的,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三控制开关、下拉电流源、上拉电流源、第一电容,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米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三控制开关和下拉电流源,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下拉电流源的一端相连接,各个下拉电流源的另一端接地,各个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上拉电流源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上拉电流源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0014]可选的,所述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一滤波电容。
[0015]可选的,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压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多输入与门、计数器、滑动窗口平均单元、D/A转换器,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且所述多输入与门、计数器、滑动窗口平均单元、D/A转换器依次连接,且所述多输入与门的输入端与各个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通过计数器和滑动窗口平均单元获得对应的电压控制基准,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16]可选的,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流采样电阻、第一比较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与对应负载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流米样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流米样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电流控制基准,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0017]可选的,所述设定阈值为固定阈值或可变阈值。
[0018]可选的,当所述设定阈值为可变阈值时,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包括: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反馈电流源,所述反馈电流源的输出端与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或第二采样电阻相连接,且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任意顺序依次相连,所述反馈电流源的输入端获得负载电流,所述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或第二采样电阻的其中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反馈电流源根据负载电流产生对应成比例的电流。
[0019]可选的,当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第二米样电阻和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流米样电阻分别对应成比例。
[0020]可选的,所述可变阈值随负载电流、第一控制开关特性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均流控制电路组合,包括:多组均流控制电路并联,每一组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都相同。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具有以下优点:
[0023]由于不同负载的阻抗不同,而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缩小各路负载和第一控制开关的总阻抗之差,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使得各路负载均流;同时,利用设定阈值对第一控制开关对应的阻抗大小进行控制,避免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导致第一控制开关损耗的功耗过大,系统功耗过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流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均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采样电路的电路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第一采样电路的电路结构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样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样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样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采样比较电路的电路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由于电流源的多路负载为不同负载,阻抗不同时,或对于电压源式负载其压降不同时,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也会不相同,因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及控制方法,利用采样比较电路对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同时调节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并利用自适应控制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比较设定阈值与比较信号,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
[0034]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缩小各路负载和第一控制开关的总阻抗之差,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使得各路负载均流;同时,利用设定阈值对第一控制开关对应的阻抗大小进行控制,避免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导致第一控制开关的损耗的功耗过大。
[0035]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
[0036]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均流控制电路的结构示意图,包括:电源100、分别与电源100相连接的多路负载200、与每一路负载200分别连接的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与每一路自适应控制电路300相连接的采样比较电路400 ;
[0037]所述采样比较电路400对各路负载200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300的电流控制基准;
[0038]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比较设定阈值与比较信号,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
[0039]所述电源100为电流源,各路负载电流的总电流稳定,且所述电流源为多个负载提供电流。但由于各个负载之间可能不匹配,因此每个负载电流可能都不相同。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一个电源为一个负载供电,所述电源为电流源或电压源,由于各个电流源或电压源之间存在偏差,因此也可能存在每个负载电流不相同的情况,部分负载的电流过大,部分负载的电流过小,影响系统性能。为此,需要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来为负载电流均流。
[0040]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电源还包括第二滤波电容,利用所述第二滤波电容对输出的电流或电压进行滤波。
[0041]所述电源100可以与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和采样比较电路400集成在一起,也可以所述负载200与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和采样比较电路400集成在一起,也可以所述电源100与负载200、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和采样比较电路400分开。
[004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源100分别与各个负载200相连接,所述负载200为LED灯,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负载也可以为其他消耗功率的电子元件。
[0043]所述采样比较电路400对各路负载200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其中,负载电流即为流过所述负载的电流,所述负载电压为负载电流流过的路径测得的电压,例如负载两端的压降、负载一端的电压、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中第一控制开关两端的压降、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中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其中的一种。当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为MOS管时,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为源极电压、漏极电压或栅极电压。
[0044]当对第一信号进行采样后,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第一信号中的最大值、或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即所述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或负载电压最小值、最大值或者所述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或负载电压之间的最大差值。
[0045]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后,利用所述比较信号可以获得各路负载电流、负载电压变化的情况,且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46]所述设定阈值可以为固定阈值或者可变阈值。当所述设定阈值为可变阈值,所述设定阈值也可以随着负载电流、第一控制开关特性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004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比较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48]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当比较信号高于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4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压,且所述比较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压的最小值时,通过将所述负载电压的最小值与对应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50]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之差时,通过将所述负载电流的最大值、最小值之差与对应的设定阈值进行比较,当比较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51]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与负载200——对应,且每一个自适应控制电路300的电路结构相同,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与负载200、采样比较电路400之间的连接相同。
[0052]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根据电流控制基准分别调节各个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可以缩小各路负载和第一控制开关的总阻抗之差,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使得各路负载均流。
[0053]同时,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高时,利用所述采样比较电路获得比较信号,利用所述比较信号可以判断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是否过高,通过比较设定阈值与比较信号,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过多的能耗在第一控制开关被消耗,会提高电流源的功耗,因此通过合理地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能在维持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均衡的情况下,尽量减少第一控制开关的功耗,从而降低电流源的功耗。
[0054]请参考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均流控制电路的电路图。
[0055]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300包括:第一控制开关310、第一电流采样电阻330、第一比较电路320,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0的一端与对应负载200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0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流米样电阻330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320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流米样电阻330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320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电流控制基准,所述第一比较电路320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310的控制端相连。
[0056]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0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310的阻抗来调节负载电流,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0为MOS管或三极管,且所述MOS管可以为NMOS管或PMOS管,所述三极管可以为NPN管或PNP管。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控制开关310为NMOS管,控制端为NMOS管的栅极,通过调节栅极电压控制NMOS管源漏极之间的阻抗。同时,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控制开关,例如第二控制开关、第三控制开关等,也可以为MOS管或三极管。
[0057]所述第一电流采样电阻330用于采样通过负载的负载电流。
[0058]所述第一比较电路320为运算放大器,通过比较负载电流和电流控制基准,获得可以控制第一控制开关310的控制信号。
[0059]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采样比较电路400包括:第一采样电路410、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第二比较电路430,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的一端分别与每一路负载200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300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410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430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的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43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430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32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用于向第一比较电路320输出电流控制基准。
[0060]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用于对各路负载200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
[0061]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可以与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中第一控制开关310 —端相连接,具体与第一控制开关310的栅极、源极、漏极相连接,从而对第一控制开关310 —端的电位进行采样。
[0062]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也可以与自适应控制电路300中第一控制开关310两端相连接,从而对第一控制开关310两端的电压进行采样。
[0063]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也可以与负载200两端或一端相连接,从而对负载200两端的电压或一端的电位进行采样。
[0064]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还可以与第一采样电路的两端或一端相连接,从而对第一采样电路两端的电压或一端的电位进行采样。
[006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时,所述第一采样电路包括:所述第一 MOS管Ml的漏极分别与第一 MOS管Ml的栅极、各个第十MOS管MlO的漏极相连接相连接,所述第二 MOS管M2的漏极与第六MOS管M6的漏极和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Ml与第二 MOS管M2的栅极相连,所述第五MOS管M5的源极与各个第十MOS管MlO的源极、电流源相连接,各个第十MOS管MlO的栅极与各路负载或第一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M5的漏极与第三MOS管M3的漏极、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M5的栅极与第四MOS管M4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M6的栅极与第七MOS管M7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七MOS管M7的漏极与第八MOS管M8的栅极、第四MOS管M4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M6、第七MOS管M7的源极、第八MOS管M8的漏极与工作电压相连,所述第一 MOS管Ml、第二 MOS管M2、第三MOS管M3、第四MOS管M4的源极和调节电阻Rl的一端接地,所述调节电阻Rl的另一端、第八MOS管M8的源极与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端Vout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0066]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4,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时,第一采样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单元411、差额电流获取单元412、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413,所述电压电流转换单元411将从各路负载获取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电流,并输入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412 ;所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412通过比较获得各路最大的电流并输出与最大电流比较的电流差值;所述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413通过比较各路负载的电流差值输出最大的电流差值。
[0067]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5,所述采样比较电路400包括:第一采样电路4101、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1、第二比较电路4301、第二控制开关4401,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4101、第二比较电路4301和第二控制开关4401,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4101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4101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430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1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4301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4301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4401的控制端相连接,各个第二控制开关4401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相连,各个第二控制开关4401的第二端通过一调节电阻接地,且所述各个第二控制开关4401的第二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68]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请参考图6,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压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4102、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2、第二比较电路4302、多输入与门4502、计数器4602、滑动窗口平均单元4702、D/A转换器4802,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4102、第二比较电路4302,且所述多输入与门4502、计数器4602、滑动窗口平均单元4702、D/A转换器4802依次连接,且所述多输入与门4502的输入端与各个第二比较电路4302的输出端相连,通过计数器4602和滑动窗口平均单元4702获得对应的电压控制基准,并利用所述D/A转换器4802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69]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7,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4103、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3、第二比较电路4303、电荷泵4403,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4103、第二比较电路4303和电荷泵4403,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3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4103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4303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3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4303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4303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电荷泵4403的输入端相连接,各个电荷泵4403的输出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70]在另一实施例中,请参考图8,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4104、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4、第二比较电路4304、第三控制开关4404、下拉电流源4504、上拉电流源4604、第一电容4704,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4104、第二比较电路4304、第三控制开关4404和下拉电流源4504,所述第一采样电路4104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4104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4304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4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4304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4304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三控制开关4404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4404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下拉电流源4504的一端相连接,各个下拉电流源4504的另一端接地,各个第三控制开关4404的第二端与上拉电流源4604的一端、第一电容4704的一端、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上拉电流源4604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4704的另一端接地。
[0071]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用于获取可变阈值,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420的具体结构请参考图9,包括:反馈电流源421、固定偏置422、第四控制开关423、第二采样电阻424,所述反馈电流源421、固定偏置422、第四控制开关423、第二采样电阻424依次连接,且所述反馈电流源421的输入端与第二比较电路430的输出端或负载的其中一端相连,所述固定偏置422或第四控制开关423其中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430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反馈电流源421根据负载电流或电流控制基准产生与负载电流对应成比例的电流;所述第四控制开关423、第二采样电阻424的结构、电压和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310、第一电流采样电阻330的结构、电压分别对应成比例。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四控制开关和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压也可以不成比例。
[0072]由于所述反馈电流源根据负载电流产生对应成比例的电流,因此所述可变阈值随负载电流的改变而改变。且由于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结构和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流采样电阻分别对应成比例,因此所述可变阈值随第一控制开关特性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007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的连接顺序可以变换。
[0074]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反馈电流源的输出端还可以与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相连接,并且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或第二采样电阻两端的任选一点作为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用于产生设定阈值。
[0075]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还并联有第一滤波电容,利用所述第一滤波电容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的纹波较少。
[007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均流控制电路组合,包括:多组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并联,每一组均流控制电路对应的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都连接,使得每一组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都相同,从而能够实现多组的多路负载的负载电流都均流。
[0077]基于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均流控制电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控制方法,具体包括:
[0078]步骤S101,获取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并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
[0079]步骤S102,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0080]步骤S103,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通过调节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
[0081]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或负载电压。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第一信号中的最大值、或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
[0082]在本实施例中,通过增加各个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不同程度地降低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可以缩小各路负载和第一控制开关之间的总阻抗之差,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
[008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当比较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对应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电压,使得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大,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使得各路负载均流。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最大对应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通过提高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电压,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从而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功率损耗,有利于降低电流源的总功率,有利于降低能耗。
[0084]在另一实施例中,也可以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减小对应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电压,使得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大,使得各路负载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使得各路负载均流。当比较信号高于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同时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通过提高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电压,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从而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功率损耗,有利于降低电流源的总功率,有利于降低能耗。
[0085]在其他实施例中,增加较小阻抗的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降低较大阻抗的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可以缩小各路负载和第一控制开关之间的总阻抗之差,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当比较信号低于设定阈值时,表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增大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通过提高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电压,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从而降低第一控制开关的功率损耗,有利于降低电流源的总功率,
[0086]有利于降低能耗。
[0087]所述设定阈值为固定阈值或可变阈值,当所述设定阈值为可变阈值时,
[0088]根据负载电流、第一控制开关特性或温度的改变调节设定阈值。
[0089]本实用新型虽然已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其并不是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都可以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滤波电容的电源、与电源相连接的多路负载、与每一路负载分别连接的自适应控制电路、与每一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接的采样比较电路;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对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进行采样,通过比较获得第一信号的比较信号,将所述比较信号与设定阈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结果,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对负载电流进行采样,将所述负载电流与电流控制基准进行比较,通过调节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之差变小,且当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过大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通过调整电流控制基准,使得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的阻抗变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第一信号中的最大值、或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电流、负载一端的电压、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或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分别与每一路负载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每一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第一信号中的最小值时,所述第一采样电路包括:第一 MOS管的漏极分别与第一 MOS管的栅极、各个第十MOS管的漏极相连接,第二 MOS管的漏极与第六MOS管的漏极和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一 MOS管与第二 MOS管的栅极相连,第五MOS管的源极与各个第十MOS管的源极、电流源相连接,各个第十MOS管的栅极与各路负载或第一控制开关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漏极与第三MOS管的漏极、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五MOS管的栅极与第四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的栅极与第七MOS管的栅极相连接,所述第七MOS管的漏极与第八MOS管的栅极、第四MOS管的漏极相连接,所述第六MOS管、第七MOS管的源极、第八MOS管的漏极与工作电压相连,所述第一 MOS管、第二 MOS管、第三MOS管、第四MOS管的源极和调节电阻的一端接地,所述调节电阻的另一端、第八MOS管的源极与输出端相连,所述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负载的压降、第一控制开关源漏之间的压降、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控制开关一端的电压、负载一端的电压或各路负载电流,且所述比较信号为各路负载对应的第一信号之间的最大差值时,第一采样电路包括:电压电流转换单元、差额电流获取单元、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所述电压电流转换单元将从各路负载获取的电压转换成对应的电流,并输入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所述差额电流获取单元通过比较获得各路最大的电流并输出与最大电流比较的电流差值;所述最大差值电流获取单元通过比较各路负载的电流差值输出最大的电流差值。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二控制开关,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二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工作电压相连,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通过一调节电阻接地,且所述各个第二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电荷泵,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电荷泵,所述第一采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电荷泵的输入端相连接,各个电荷泵的输出端作为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三控制开关、下拉电流源、上拉电流源、第一电容,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第三控制开关和下拉电流源,所述第一米样电路的一端与对应的自适应控制电路相连,所述第一米样电路的另一端与对应的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的一端与每一个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对应的第三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接,所述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一端与对应的下拉电流源的一端相连接,各个下拉电流源的另一端接地,各个第三控制开关的第二端与上拉电流源的一端、第一电容的一端、输出端相连接,所述上拉电流源的另一端与工作电源相连,所述第一电容的另一端接地。
10.如权利要求4、任意一项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比较电路的输出端并联有第一滤波电容。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第一信号为各路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电压时,所述采样比较电路包括:第一采样电路、设定阈值获取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多输入与门、计数器、滑动窗口平均单元、D/A转换器,每一路负载对应具有一个第一采样电路、第二比较电路,且所述多输入与门、计数器、滑动窗口平均单元、D/A转换器依次连接,且所述多输入与门的输入端与各个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通过计数器和滑动窗口平均单元获得对应的电压控制基准,所述D/A转换器的输出端输出各路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自适应控制电路包括: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流采样电阻、第一比较电路,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一端与对应负载相连,所述第一控制开关的另一端与第一电流采样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第一电流采样电阻相连,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输入电流控制基准,所述第一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第一控制开关的控制端相连。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定阈值为固定阈值或可变阈值。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设定阈值为可变阈值时,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包括: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反馈电流源,所述反馈电流源的输出端与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或第二采样电阻相连接,且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任意顺序依次相连,所述反馈电流源的输入端获得负载电流,所述固定偏置、第四控制开关或第二采样电阻的其中一端作为输出端与第二比较电路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反馈电流源根据负载电流产生对应成比例的电流。
15.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当所述设定阈值获取电路包括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时,所述第四控制开关、第二采样电阻和自适应控制电路的第一控制开关、第一电流采样电阻分别对应成比例。
16.如权利要求13、14或15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可变阈值随负载电流、第一控制开关特性或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17.一种均流控制电路组合,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均流控制电路并联,每一组均流控制电路的电流控制基准都相同。
【文档编号】H05B37/02GK203942669SQ201420122321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8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8日
【发明者】黄必亮, 白浪, 任远程, 周逊伟 申请人:杰华特微电子(杭州)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