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除雾透明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05133阅读:3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自除雾透明体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除雾透明体,包括:透明体层和附在该透明体层上的石墨烯层,该石墨烯层与一用于提供加热电源的供电电路相连;本实用新型利用所述石墨烯层对透明体进行加热,相比传统的利用夹层中电热丝进行加热的技术方案,具有受热更均匀的优点;并且由于石墨烯层具有透光率高的特点,避免了电热丝对透光率的影响。
【专利说明】—种自除雾透明体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透明体,具体的涉及一种除雾功能的透明体。
【背景技术】
[0002]现有除雾功能的透明体采用电热丝通电发热,起到除雾的效果。由于电热丝本身不透明,会在玻璃中形成不透明的电热丝线,会影响视觉。电热丝线加热只会在电热丝附近产生热量,没有分部电热丝的地方不能很好的加热,因此加热效果不均匀。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除雾功能的透明体,该除雾功能的透明体解决了电热丝加热不均匀的技术问题。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过了一种除雾功能的透明体,所述除雾功能的透明体,包括:透明体层和附在该透明体层上的石墨烯层,该石墨烯层与一用于提供加热电源的供电电路相连。
[0005]进一步,为了在保证加热效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透明体的透光率,所述石墨烯层上分布有网孔。
[0006]进一步,所述石墨烯层由均匀分布的石墨烯长条构成。
[0007]进一步,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上涂覆有耐磨涂料层,或在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粘贴另一透明体层。
[0008]进一步,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极,所述电极与石墨烯层的边缘相连。
[0009]进一步,所述电极分别通过导电胶固定于石墨烯层的边缘处。
[0010]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利用所述石墨烯层对透明体进行加热,相比传统的利用夹层中电热丝进行加热的技术方案,具有受热更均匀的优点;并且由于石墨烯层具有透光率高的特点,避免了电热丝对透光率的影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图;
[0013]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图;
[0014]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图;
[0015]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第四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图;
[0016]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第五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图;
[0017]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的供电电路框图。
[0018]其中,透明体层100、上透明体层101、下透明体层102、石墨烯层103、电极104。【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0020]实施方式I
[0021]见图1,一种自除雾透明体(可以是玻璃、聚酯树脂片材、亚克力、丙烯酸酯塑料、聚碳酸酯等透明材料),包括:透明体层100和附在该透明体层100上的石墨烯层103,该石墨烯层与一用于提供加热电源的供电电路相连,即,通过所述石墨烯层103通电加热以除去透明体上的水雾。
[0022]实施方式2
[0023]在实施方式I基础上的第2种实施方式,见图3,所述石墨烯层103由均匀分布的石墨烯长条构成。
[0024]实施方式3
[0025]在实施方式I基础上的第3种实施方式,见图4,所述石墨烯层103上分布有网孔。
[0026]实施方式4
[0027]见图2,在实施方式1、2或3基础上的实施方式4,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上涂覆有耐磨涂料层;或在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粘贴另一透明体层,即,所述除雾功能的透明体为三层结构,包括:上透明体层101、下透明体层102、芯层;所述芯层为石墨烯层103,该石墨烯层与所述供电电路相连。
[0028]所述实施方式I和2中的所述透明体层100、上透明体层101、下透明体层102可以采用玻璃、聚酯树脂片材、亚克力、丙烯酸酯塑料、聚碳酸酯等透明材料。
[0029]实施方式5
[0030]见图5所述石墨烯层103还可以采用双层结构,该双层石墨烯之间为中空或设有一透明体层。所述电极104分别通过导电胶层固定于双层石墨烯之间的边缘处。该实施方式6的技术方案能大幅度提高透明体的除雾效果。而且中空结构可以提高透明体的隔音效果O
[0031]实施方式6
[0032]上述实施方式所述的供电电路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极104,所述电极104与石墨烯层103的边缘相连。其中,所述电源可以采用交流或直流电源。
[0033]进一步,所述电极104分别通过导电胶固定于石墨烯层103的边缘处。
[0034]本实用新型的除雾功能的透明体可以广泛用于汽车前、后挡玻璃,作为前档玻璃比传统的依靠气体除雾更加均匀有效,作为后挡玻璃,又增加了后挡玻璃的透光率。具体的,所述电极4与汽车的蓄电池相连。
[0035]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这些属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体层和附在该透明体层上的石墨烯层,该石墨烯层与一用于提供加热电源的供电电路相连; 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上涂覆有耐磨涂料层,或在所述石墨烯层的外侧面粘贴另一透明体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上分布有网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石墨烯层由均匀分布的石墨烯长条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极,所述电极与石墨烯层的边缘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分别通过导电胶固定于石墨烯层的边缘处。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电电路包括:用于接入电源的电极,所述电极与石墨烯层的边缘相连。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自除雾透明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极分别通过导电胶固定于石墨烯层的边缘处。
【文档编号】H05B3/84GK203813982SQ201420199487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2日
【发明者】金虎, 贺兴龙, 周振义, 彭鹏, 祐卫国 申请人:常州二维碳素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