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8108167阅读:341来源:国知局
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带有平的载体,在该载体的上侧上铺设有金属的热导体,其中,使热导体基本上均匀地起皱,其中,热导体的皱部由直地伸延的热导体带打褶成带有单独的皱纹的褶子或隆起,使该热导体带首先起皱成带有均匀的皱部和均匀的皱纹间距,其中,然后利用推合皱部在缩短皱纹间距的情况下使起皱的热导体事后至少局部地再次打褶或隆起。
【专利说明】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

【背景技术】
[0002]由文件DE 2729930 C3、EP 585831 BI和EP 590315 BI基本上已知这样的辐射加热体。该辐射加热体在平的载体上具有纵向的金属的热导体带,其通过部分嵌入保持在载体中。热导体带在此本身基本上均匀地起皱。总体上,该起皱的热导体带螺旋形地或曲折状地或以上面提到的可能性的混合形式布置在载体上。在辐射加热体的运行中将电压施加在辐射加热体处,并且热导体带如此来确定尺寸或者与待施加的电压相协调,即其红橙地发热。然后可将所产生的辐射热尤其使用在带有布置在其上的、由玻璃陶瓷制成的盖板或灶台板的电灶台中。热导体带的皱部(Wellung)实现成以便在热导体带的所希望的厚度和高度以及基本上通过载体预定的面的情况下实现确定的电阻。因此可将230V的电源电压作为运行电压来施加,并且总地产生尽可能高的功率密度。功率密度关于载体的面积通常为大约9W/cm2,其中,载体大部分覆盖有热导体带。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开头提到的辐射加热体以及设有这种辐射加热体的电器,利用其可避免现有技术的问题,并且尤其实现提高这种辐射加热体的功率密度。
[0004]该目的通过带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辐射加热体以及带有权利要求24的特征的电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的以及优选的设计方案为其他的权利要求的对象,并且接下来对其进行进一步地阐述。在此,特征中的一些仅针对辐射加热体或仅针对电器来说明。然而,其应与此无关地独立地不仅可适用于辐射加热体而且可适用于电器。权利要求的条文通过明确的参考说明书的内容得出。
[0005]辐射加热体具有平的载体,尤其包含电绝缘的和热隔绝的材料。在其上侧上布置有作为热导体的长的金属的热导体带。在此使热导体本身基本上均匀地起皱,有利地,使之近似或完全正弦地起皱,其中,该形状可在热导体的输出形状中在布置在载体上之前进行设置。有利地,起皱的热导体然后在载体上总体上螺旋形地、曲折状地或以大的皱纹(Welle)来伸延,其中,铺设形状对于本实用新型来说意义不大。有利地,热导体应在载体上在多个轨道、排列或弯路中伸延,以便在载体上安置热导体带的相对高的密度或大的量或长度。
[0006]在制造热导体时,作为预先发生的步骤设置成提供直的热导体带。热导体带尤其可通过由直的和平的带冲制制成,其中,在此,例如保持元件等等可在热导体带的下缘处在直的上缘中来制造。在之后的步骤中,使热导体带起皱成带有均匀的皱部。简而言之,这例如可通过引导通过根据啮合的齿轮的类型彼此交错的两个起皱轮(Wellungsrad)来实现。在再次紧接的步骤中,作为特点,使起皱的热导体至少局部地再次打褶或隆起,其中,皱纹在缩短皱纹间距的情况下被推合或挤压。因此,起皱的热导体几乎总地被挤压并且在此其总长度被缩短,从而使得在最大规定的用于在载体上的热导体的轨道长度中可总地更多地安置热导体带或安置更长的热导体带,且因此实现更高的电的总功率。
[0007]在此,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中以此为出发点,即直地伸延的热导体带的皱部仅可实现直至一定的程度,或不可使尤其更厚的热导体带更紧挨或更强地起皱。这尤其是因为热导体带可在更强的起皱或弯曲的情况下开裂或可获得微裂纹或可使之受到损伤。
[0008]可设置成使热导体带起皱成带有0.5mm至5mm的幅度。在此Imm至3mm被视作是有利的。因此可实现在打裙或隆起之前从Imm至1mm或从2mm至6mm的起皱的热导体的总宽度。
[0009]有利地,使热导体带在起皱的上面提到的步骤中均匀地在其总的长度上起皱。因此获得有规律地构造的热导体,然后可将其很好地利用已知的铺设方法铺设或布置在载体上。针对联接区段等等,可对热导体带的自由的起皱的端部重新相对简单地主要进行压平。
[0010]皱纹间距可有利地为Imm至5mm。特别有利地为2mm至3mm。因此产生从2mm至1mm或从4mm至6mm的热导体的皱部的皱纹长度。其在打裙或隆起时适用。
[001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有利的设计方案中,使起皱的热导体打褶至少5%,或者使其长度在打褶或隆起时缩短至少5%。这还可更多,例如至少20%且有利地在20%与75%之间。在极端情况下,热导体的长度可在打褶后缩短到四分之一。利用该缩短还可实现辐射加热体的总功率的相应的提高,因为沿着铺设轨道可安置更多的热导体带。在此,当然值得注意的是:如果辐射加热体含有5%或20%至75%更长的热导体带,并且运行电压的确保持不变,那么必须减小热导体带的材料厚度和/或材料高度,因为否则热导体并未被带到用于运行的所希望的发热温度上。
[0012]有利地,起皱的热导体的褶子或隆起是均匀的,尤其在整个长度上是均匀的。
[0013]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本的设计方案中可设置成起皱的热导体由此来打褶或隆起,即热导体尤其在已经起皱的状态中(但可能还仍然作为平的热导体带)以第一通行速度在第一引导装置中来引导。为此,第一引导装置具有第一作用面(Greifflkhe),其利用力贯穿热导体并且有利地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对其进行作用。之后,热导体以第二通行速度在后置于第一引导装置的、带有第二作用面的第二引导装置中来引导,其利用力贯穿热导体并且有利地形状配合地或力配合地对其进行作用。第一作用面和第二作用面相应负责热导体未相对于相应的引导装置滑动,而恰好以规定的第一通行速度或第二通行速度穿行或运出。第二通行速度在此比第一通行速度小,有利地5%至20%或者直至75%地更小或刚好相应于打褶的上面提到的因子。
[0014]简而言之,将热导体从第一引导装置压向第二引导装置。因为在此在前面通行速度高于在紧接的第二引导装置中的速度,所以使热导体隆起或平坦地打褶或缩短。起皱的热导体的总宽度本身在此仅少许地改变,其中,热导体将少许更宽。
[0015]有利地,可设置成使第一引导装置的第一作用面相应于起皱的热导体的皱部来起皱或成锯齿状,即在没有改变或弯曲起皱的热导体的皱部的情况下接合到其中。使第二作用面相应于制成的热导体(如其应在端部处存在的那样)的打褶的皱部来起皱或成锯齿状。因此,打褶刚好发生在两个引导装置之间的区域中或隆起路段上,其相应于两个引导装置沿着热导体的通行方向的间距。
[00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构造方案中,第一引导装置和/或第二引导装置具有相反运动的齿轮或起皱轮,其带有作为之前提到的作用面的相应起皱的或者锯齿状的外侧。至少一个引导装置或作用面在此作用在热导体的旁边的侧部处,其在此有利地接合到起皱的热导体的皱部中。在此,在打褶时利用用于热导体的更轻易的和精确的引导的皱部,打褶的确最终与一定的压力相联系。
[0017]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构造方案中,第一引导装置和/或第二引导装置具有环绕的带或回转的轮,其相应可具有或形成作用面。作用面作用在热导体的上侧和下侧处,因为在此可施加用于可靠的弓I导的一定的压力,而未挤压到皱部上或未挤伤皱部。在此,所提到的作用面优选构造成基本上封闭的。其尤其可具有提高摩擦的表面或涂层,例如非常粗糙的或带有相应的涂胶层(Gummierung)。因此,这种作用面并未利用热导体的存在的皱部,而是压到热导体的处在相应通行的面中的上侧和下侧上。还可因此实现很好的引导或运输。
[0018]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基本的设计方案中,热导体可有利地在引导装置之间沿侧向来引导,尤其还在上面和在下面,即沿着之前提到的隆起路段来引导。最终,两个引导装置由于其结构上的设计必须具有彼此间的一定的间距或一定的路段,沿着其使热导体带然后平坦地隆起或打褶。通过侧向的引导,尤其根据管道(其带有在皱部的旁边的侧部处和/或在上侧和下侧处的壁)的类型可避免热导体在隆起或打褶时的偏移,从而使得该步骤可精确地并且预定地以及以足够的速度来实现。
[0019]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基本的设计方案中,可设置成热导体被引导或使之运转通过带有环绕的或回转的、彼此交错的两个打褶器件的打褶装置。打褶器件在其外侧处具有彼此交错的打褶突出部或打褶齿。其厚度和其彼此的间距在每个打褶器件处小于起皱的热导体的一半皱纹宽度,有利地5%至20%或者直至最大75%地更小或相应于热导体的隆起或打褶的所希望的因子。利用该设计方案可实现热导体并未如之前那样在完整的路段或隆起路段上来隆起或打褶且因此通过多个(例如3至10、20或30个)半皱纹来隆起或打褶,而是相应每半皱纹本身或相继地隆起或打裙。
[0020]在此可设置成热导体首先由此来隆起或打褶且因此缩短,即使半皱纹在最大点或转换点处少许更强地弯到一起,因此在此弯曲部变窄或压到一起。因为热导体已经通过前置的起皱装置(Wellungseinrichtung)本身完成起皱,对于皱部通过似乎更细或更紧挨地划分的齿轮或彼此交错的齿轮等等的变窄,比起对于起皱的工序本身可以明显更小的力花费实现热导体带的打褶。
[0021]有利地,用于起皱的方法的两个基本的设计方案连续且均匀地进行。
[0022]有利地,热导体带可加工成带有在0.0lmm与Imm之间的厚度。有利地,厚度可处在0.04mm与0.09mm之间,特别有利地可为大约0.07mm。
[0023]热导体带的高度可为1.4_至10_。为该高度还可加入有似乎突出的保持突出部的长度,其整体地由热导体带来成形或者根据弓形搭接的并压到一起的保持元件的类型来构造。但这在此并不重要。有利地,高度处在1.9mm与5mm之间。
[0024]制成的辐射加热体的功率密度可通过起皱的和打褶的热导体(其在辐射加热体的载体的规定的轨道长度的情况下实现铺设的热导体带的明显更大的长度)来明显地提高。因此,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加热体可具有超过9W/cm2的功率密度,有利地具有14W/cm2或15W/cm2直至大约25W/cm2的功率密度。
[0025]利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加热体可提供一种带有明显更有效率的辐射加热的电器或电热器,尤其电灶台。在此,盖板或灶台板可包含硬化玻璃,或有利地包含玻璃陶瓷。在其之下布置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加热体中的至少一个,优选布置有多个。
[0026]这些和其他的特征除了源于权利要求之外,还源于说明和附图,其中,单独的特征可相应单独地或者多个以子组合的形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中并且在其他的领域上来实现,并且可呈现出有利的以及本身可保护的实施方案,针对其在此要求保护。该申请划分成中间标题和单独的段落并未在其普遍性方面限制在其下完成的说明。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7]在附图中示意性地示出并且接下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其中:
[0028]图1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加热体的俯视图,其带有在其上呈曲折状的起皱的热导体,
[0029]图2显示了在第一次起皱之后的起皱的热导体的直的区段的放大图,
[0030]图3显示了在皱纹间距通过打褶或推合缩短之后的图2的热导体的俯视图,
[0031]图4 一图6显示了用于起皱的热导体带的打褶或隆起的不同的示意性示出的可能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32]在图1中以俯视图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辐射加热体11,其带有载体12,在该载体12上以本身已知的普遍的铺设形式曲折状地铺设有根据本实用新型来制造的热导体14’。热导体14’具有两个接头15,其从辐射加热体11突出。为了清晰起见,仅在两个区域中示出了皱部,然而皱部应沿着热导体14’的整个轨道延伸,更确切地说有利地均匀地延伸。
[0033]由包括热导体带16的热导体14的图2的俯视图可看出皱部的形状,如其例如同样已经在现有技术中已知的那样。有利地,皱部的形状为近似或甚至纯粹的正弦形状且在任何情况下是统一的。起皱的热导体14的皱纹形状具有拱点18以及转折点20。标出了在之前构造成直的热导体带16的起皱的之前说明的第一步骤之后的皱纹长度U。
[0034]在图3中示出了如何根据打褶或推合或隆起皱部的另一步骤在缩短皱纹间距的情况下来成型根据图2的带有热导体带16的热导体14’。现在,皱纹长度Lk还仅为图2的皱纹长度Lw的大约70%。而幅度保持不变,或已经由于推合而自然少许增大了 30%。
[0035]借助于图2和3的比较可容易地设想的是:在打褶或缩短或隆起的此处示出的因子为30%的情况下,比起在根据图1的辐射加热体中的热导体14’,可铺设总体上大约30%更长的热导体带。因此,在相应的尺寸(尤其热导体带16的厚度)更确切地说比在附加的打褶之前少许更薄的情况下可实现辐射加热体的总功率提高大约30%。
[0036]在图4中示出了可如何根据第一设计方案实现打褶或压在一起。在左边,直的热导体带16运行到第一起皱装置22中,其具有第一起皱轮23a和第二起皱轮23b。如直接在下面放大地示出的那样,起皱轮根据齿轮的形式构造成带有齿24、并且彼此交错或根据齿轮的形式相啮合。由此使在左边沿着运输方向T引入的热导体带16相应于齿24来起皱,并且使之作为起皱的热导体14从右边以速度Vn在运输方向T上出来。在此,起皱轮23a和23b以回转速度Vki旋转。
[0037]在起皱装置22的旁边稍微右边或在运输方向T上稍微后面设置有打褶装置26。其类似于起皱装置22具有作为之前提到的打褶器件的第二齿轮27a和27b。在下面示出了其作为之前提到的打褶突出部的齿28。与在旁边左边的第一起皱轮23b的齿24相比,显示出齿28在此在类似的高度的情况下布置成窄得多或布置成挨得更紧,亦即还又窄了 30%,或齿轮27a和27b具有比起皱轮23多大约30%的齿28。齿轮27a和27b以同在起皱装置22中相同的速度Vki来旋转。
[0038]在运输方向T上右边,完成起皱和打褶或隆起的热导体14’以低于速度Vn的速度Vt2在运输方向T上出来。在此正好可识别出明显更窄或缩短或隆起的皱部。在该设计方案中,在直的热导体带16在起皱轮23a和23b中弯曲之后,通过齿轮27a和27b的更狭窄的齿28再次使热导体带在近似保持不变的幅度的情况下直接更紧挨地来弯曲。因此,打褶通过直接的弯曲或变形来实现。
[0039]在图5中根据另一设计方案示出了如何在起皱装置22的右边设置不同地构造的打褶装置126。在此相对于根据图4的打褶装置26的齿轮28旋转了 90°设置有相对而置地布置的两个运输带。可见的带130在外侧处与运输方向T相反地运行,而在未示出的内侧处(其贴靠在热导体14处)在运输方向T上运行。带130在两个滚轮131上旋转或由其来驱动。在起皱装置22和打褶装置126之间存在构造成管道状的导轨132。其净宽相应于所希望的起皱的和打褶的热导体14’的外部宽度。通过该导轨132可防止热导体14在进一步的打褶或隆起时朝侧部偏移,并且然后使隆起的结果恶化。
[0040]在此可看出起皱轮23a和23b以回转速度Vki来运转,从而使得热导体14以速度Vn在运输方向T上从其中流出。而带130以速度Vt2来旋转,从而使得起皱的和隆起的热导体14’在右边以速度Vt2在运输方向T上流出。因此明显在起皱装置22与打褶装置126之间存在速度差。因为热导体14或14’形状配合地保持在这两者中,在在此之间作为隆起路段的自由的区域中产生起皱的热导体14的隆起或打褶。为了避免侧向的偏移,设置有导轨132。用虚线示出导轨132还可在带132之下或沿着热导体14’的路径延伸通过打褶装置126。由此可改善运输和引导。
[0041]在图6中示出了第三种可能性,以便进一步使起皱的热导体14打褶或隆起。在左边再次示出了已知的起皱装置22,起皱的热导体14从其中流出,更确切地讲在第一时刻以速度Vn流出。在旁边在右边在带有少许间距的情况下设置有打褶装置226,其构造成类似于图4的打褶装置,即带有彼此啮合地接合的两个齿轮227a和227b。因此在下面示出的放大图应可理解成齿228又比起皱轮23a和23b的齿24更狭窄。然而,其还应比在图4中的齿28少许更狭窄且并非完全那么高。这意指齿轮227a和227b并未在其之间使起皱的热导体14直接地更进一步地弯曲,以便使热导体打褶或隆起。在此,应仅进行热导体的另一形状配合的引导以便制动到更小的速度Vt2上。
[0042]类似于在图5中那样,导轨232设置在起皱装置22和打褶装置226之间。导轨232的净宽又相应于起皱的和打褶的热导体14’(其在导轨之间伸延)的最大的所希望的宽度。在起皱轮23a和23b以回转速度Vki (其产生热导体14的流出速度Vn)运行期间,起皱的和打褶的热导体14’在右边以速度Vt2出来。这是因为齿轮227a和227b以更低的回转速度Ve2运转,其比皱轮23的回转速度Vri低大约30%。因此,起皱的和打褶的热导体14’的速度Vt2同样比起皱的热导体14的速度Vn小30%。起皱的热导体14的隆起或打褶又在起皱装置22与打褶装置226之间基于速度Vn和Vt2的差来实现。
[0043]借助于图6可轻易地设想作为变型方案如何首先利用起皱装置22使直的热导体带16起皱。然后通过第一打褶装置(其如起皱装置22那样来构造)虽然未使热导体带变形,但与第一起皱装置分开地以精确的速度来引导。然后通过后置的第二打褶装置(其如图6的打褶装置226那样来构造,因此还具有更紧挨和更小的齿)进行将热导体制动到更小的速度上,这又在在此之间的路段或隆起路段上引起之前说明的隆起。因此可使隆起完全与皱纹分离或分开。
【权利要求】
1.一种辐射加热体,带有平的载体,在该载体的上侧上铺设有金属的热导体,其中,使热导体基本上均匀地起皱,其中,热导体的皱部由直地伸延的热导体带打褶成带有单独的皱纹的褶子或隆起,使该热导体带首先起皱成带有均匀的皱部和均匀的皱纹间距,其中,然后利用推合皱部在缩短皱纹间距的情况下使起皱的热导体事后至少局部地再次打褶或隆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福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热导体带起皱成带有0.5mm至5mm的幅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福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热导体带起皱成带有Imm至3mm的幅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皱纹间距为Imm至5mm。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皱纹间距为2mm至3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热导体带在整个长度上均匀地起皱。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打褶了至少5%,或者在打褶时其长度缩短了至少5%。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打褶了20%至75%,或者在打褶时其长度缩短了 20%至75%。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在其整个长度上均匀地或连续地打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通过以下方式来打褶,即,将已经起皱的热导体带以第一通行速度引导进带有第一作用面的第一引导装置中,并且以第二通行速度引导进后置于第一引导装置的、带有第二作用面的第二引导装置中,其中,第二通行速度小于第一通行速度或相应于打褶的因子。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二通行速度比第一通行速度小5%至75%,或相应于打褶的因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二引导装置的第二作用面相应于起皱且打褶的热导体的打褶的皱部来起皱或成锯齿状。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装置的第一作用面相应于起皱的热导体的皱部来起皱或成锯齿状。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装置和/或第二引导装置具有相反运动的齿轮或起皱轮,其带有作为作用面的相应起皱或锯齿状的外侧,其中,至少一个引导装置更确切地说作用面作用在热导体的旁边的侧部处。
15.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第一引导装置和/或第二引导装置具有环绕的带或回转的轮子,其中,作用面作用在热导体带的上侧和下侧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作用面作用在带有基本上封闭的面的热导体带的上侧和下侧处。
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基本上封闭的面具有提高摩擦的涂胶层。
18.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在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之间沿侧向来引导。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在第一引导装置和第二引导装置之间至少在皱部的旁边的侧部处和/或在上侧和下侧处沿侧向来引导。
2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起皱的热导体被引导通过带有环绕的彼此交错的两个打褶器件的打褶装置,其中,打褶器件在其外侧处具有打褶突出部,其彼此交错,并且其厚度和其彼此间的间距在每个打褶器件处小于起皱的热导体的一半皱纹览度。
2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热导体带的厚度处在0.0lmm与Imm之间,优选在0.04mm与0.09mm之间,尤其为大约0.07mm。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热导体带的厚度处在0.04mm与0.09mm 之间。
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辐射加热体,其特征在于9W/cm2至25W/cm2的功率密度。
24.一种电器,带有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至少一个辐射加热体,其中,辐射加热体布置在盖板之下。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电器,其特征在于,其为电灶台,其中,辐射加热体布置在作为盖板的灶台板之下。
【文档编号】H05B3/00GK204231679SQ20142030253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9日 优先权日:2013年6月7日
【发明者】H·莫尔 申请人:E.G.O. 电气设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