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118227阅读:3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所述平衡吊钩是用钢板弯制而成的板形吊钩(1);板形吊钩的上部设有吊索孔(2),吊索孔两侧焊接有加强环(3);板形吊钩的下部设有挂钩(4)。本实用新型采用板材制成吊钩,将吊钩与吊点的接触点截面由传统的点接触改为线接触或面接触,可以很好的控制砂芯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使其被吊物在不借助其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很好的自然的保持平衡,稳定的处于水平状态,以满足小间隙下芯配合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碰坏碰裂砂芯问题的发生,保证下芯后的型腔清洁干净,从根本上消除夹砂来源,提高铸件质量,满足用户严苛的质量要求。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专利说明】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属于铸造用吊具结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GE公司电机壳是美国内燃机车牵引电机组成装配的重要铸钢配件,是重量400公斤左右的薄壁铸钢件,质量要求技术苛刻。该部件在铸造过程中采用行车辅助吊运进行脱模,下芯和合箱操作,其余的基本是手工操作。现有的行车吊钩为圆钢弯制而成,在吊运过程中,由于砂芯形状的不对称性,吊具吊点很难找到其重心位置,即使找到重心位置也由于着力点为点接触,使得在吊运时无法掌握和控制其平衡,极易滑向单边损坏砂芯或伤人,由于电机壳铸造砂芯结构复杂,型腔内掉落碰裂的局部砂子很难被发现而除去,在浇注时被钢水冲击而散布于铸件的各个部位形成严重的夹砂缺陷,表面质量难以达到用户要求,铸件报废率高,损失巨大。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通过改变吊钩的形状提高吊钩吊运的稳定性,防止砂芯在下芯和脱芯过程中出现单边侧滑而损坏砂芯,提尚铸件质量。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所述平衡吊钩是用钢板弯制而成的板形吊钩;板形吊钩的上部设有吊索孔,吊索孔两侧焊接有加强环;板形吊钩的下部设有挂钩。
[0006]前述平衡吊钩中,所述弯制板形吊钩的钢板是宽度为100mm,厚度为8mm的Q345B钢板;钢板的中心线由线段L1、圆弧R1、圆弧R2、线段L2、圆弧R3和线段L3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圆弧R3为挂钩的中心点03,线段LI与挂钩的中心点同在一条垂线上。
[0007]前述平衡吊钩中,所述挂钩端部设有45°斜面。
[0008]前述平衡吊钩中,所述吊索孔位于板形吊钩上端面以下25mm处的中央位置,孔径为 30mm。
[0009]前述平衡吊钩中,所述加强环的内孔与吊索孔孔径对应,且同轴;加强环的外圆与板形吊钩上端面平齐;加强环高于板形吊钩平面5mm。
[0010]前述平衡吊钩中,所述板形吊钩的所有边均为圆弧边,圆弧半径为3mm。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吊钩为圆钢吊钩,在吊运电机壳铸造砂芯时无法掌握和控制砂芯的平衡,砂芯极易滑向单边造成砂芯损坏或伤人,由于电机壳铸造砂芯结构复杂,型腔内掉落碰裂的局部砂子很难被发现而及时除去,在浇注时被钢水冲击而散布于铸件的各个部位形成严重的夹砂缺陷,表面质量难以达到用户要求,铸件报废率高,损失巨大。本实用新型对吊钩进行了改进,采用板材制成吊钩,将吊钩的着力点由传统的点接触设计成面接触,将吊钩与吊点的接触点截面由传统的点接触改为线接触或面接触,可以很好的控制砂芯的稳定性和平衡性,使其被吊物在不借助其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很好的自然的保持平衡,稳定的处于水平状态,以满足小间隙下芯配合要求,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杜绝碰坏碰裂砂芯问题的发生,保证下芯后的型腔清洁干净,从根本上消除夹砂来源,提高铸件质量,满足用户严苛的质量要求。同时由于吊点接触面积加大摩擦力增加,倾斜突然滑向一边损坏和伤人的安全问题得到了很好的保证,安全也是企业的效益。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板形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板形吊钩的弯制中心线示意图;
[0015]图4是现有吊钩的结构示意图。
[0016]附图中的标记为:1_板形吊钩,2_吊索孔,3_加强环,4_挂钩,5_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0018]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吊钩是用钢板弯制而成的板形吊钩I;板形吊钩I的上部设有吊索孔2,吊索孔2两侧焊接有加强环3;板形吊钩I的下部设有挂钩4。弯制板形吊钩I的钢板是宽度为100mm,厚度为8mm的Q345B钢板;钢板的中心线由线段L1、圆弧R1、圆弧R2、线段L2、圆弧R3和线段L3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圆弧R3为挂钩4的中心点03,线段LI与挂钩4的中心点同在一条垂线上。挂钩4端部设有45°斜面5。吊索孔2位于板形吊钩I上端面以下25mm处的中央位置,孔径为30mm。加强环3的内孔与吊索孔2孔径对应,且同轴;加强环3的外圆与板形吊钩I上端面平齐;加强环3高于板形吊钩I平面5_。板形吊钩I的所有边均为圆弧边6,圆弧半径为3mm。
实施例
[0019]本实用新型是对现有吊钩的改进,现有吊钩如图4所示,由图4可见,现有吊钩是用圆钢或椭圆钢材制成,在吊运电机壳铸造砂芯时,吊钩与砂芯之间是点接触。而主体砂芯重量均在100kg-150kg,脱模,下芯只能靠行车用吊钩进行吊运操作,因砂芯的形状呈不对称性,吊钩的吊点很难找到其重心位置,即使找到也由于传统吊钩椭圆截面着力点为点接触,这使得在吊运时无法掌握和控制其平衡,在吊装过程中砂芯极易滑向单边损坏砂芯或发生伤人事故,安全也成为使用过程中高度关注的问题,由于尺寸精度方面要求高,下芯配合间隙设计很小,单边才0.25mm,砂芯在吊运和下芯时经常被碰坏,由于其结构复杂,型腔内掉落碰裂的局部砂子很难被发现而除去,在浇注时被钢水冲掉,散布于铸件的各个部位形成严重的夹砂缺陷,导致前述问题累次出现,生产异常被动,损失严重。
[0020]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克服上述不足对吊钩的改进。
[0021]本实用新型的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如图1所示,所述平衡吊钩是用钢板弯制而成的板形吊钩1,板形吊钩I的上部设有吊索孔2,吊索孔2两侧焊接有加强环3;板形吊钩I的下部设有挂钩4。其中:板形吊钩I是用宽度为100mm,厚度为8_的Q345B钢板按图3所示的中心线弯制而成。板形吊钩I的中心线是由线段L1、圆弧R1、圆弧R2、线段L2、圆弧R3和线段L3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圆弧R3为挂钩4的中心点03,线段LI与挂钩4的中心点同在一条垂线上。圆弧R3的半径为19mm,圆弧R3的弧度为180度,圆弧R3的一端与线段L3相切连接,线段L3的长度为15mm;圆弧R3的另一端与线段L2相切连接,线段L2的长度为36mm;线段L2的另一端与圆弧R2相切连接,圆弧R2的半径为76mm;圆弧Rl的半径为24mm,圆弧Rl的一端与圆弧R2相切连接,圆弧Rl的另一端与线段LI相切连接;线段LI的长度为41_。图2是按图3所示中心线弯制成的板形吊钩1,板形吊钩I弯制好后,将挂钩4端部切一个45°斜面5,然后在板形吊钩I上端面以下25mm处的中央位置钻一个孔径为30mm的吊索孔2。再加工两个加强环3,加强环3的孔径与吊索孔的孔径对应也为30mm,加强环3的外径为50mm,加强环3的厚度为5mm。将两个加强环3分别牢固的焊接在吊索孔2两侧,焊接时若存在加强环3无法紧密与板形吊钩I贴合时,允许对加强环3的贴合面进行必要的打磨处理,以确保加强环3紧密地与板形吊钩I贴合后再进行焊接,为了确保焊接的可靠性,允许在加强环3打磨出焊接坡口。焊接完成后将焊缝和板形吊钩I的所有边角打磨成圆弧边6或圆弧角,圆弧半径可控制在3mm左右。为了便于看清挂钩端部斜面5的结构,图2中所示板形吊钩I是未将所有边角打磨成圆弧边的示意图。打磨后的板形吊钩I见图1中的标号6所示。
[0022]在生产过程中,自从使用本实用新型的平衡吊钩以来,铸件一次加工后检查合格率由原有的15%提高到85%以上,铸件加工后的焊修率降低了 80%,铸件表面质量大幅提升,二次清理和焊修工作量降低,进度加快效率提高,关键是基本消除了在用户现场装配二次加工后出现缺陷露头的风险,大大降低了因质量问题被索赔的机率。目前本产品持续有订单,销售良好,已形成2千6百多万产值,市场前景光明。
【权利要求】
1.一种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吊钩是用钢板弯制而成的板形吊钩(I);板形吊钩(I)的上部设有吊索孔(2),吊索孔(2)两侧焊接有加强环(3);板形吊钩(I)的下部设有挂钩(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弯制板形吊钩(I)的钢板是宽度为100mm,厚度为8mm的Q345B钢板;钢板的中心线由线段L1、圆弧Rl、圆弧R2、线段L2、圆弧R3和线段L3依次首尾连接而成;其中:圆弧R3为挂钩(4)的中心点03,线段LI与挂钩(4)的中心点同在一条垂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4)端部设有45°斜面(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吊索孔(2)位于板形吊钩(I)上端面以下25mm处的中央位置,孔径为30mm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环(3)的内孔与吊索孔(2)孔径对应,且同轴;加强环(3)的外圆与板形吊钩(I)上端面平齐;加强环(3)高于板形吊钩(I)平面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电机壳铸造砂芯下芯和脱芯所用平衡吊钩,其特征在于:所述板形吊钩(I)的所有边均为圆弧边,圆弧半径为3mm。
【文档编号】B66C1/22GK204211350SQ201420680825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1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1月14日
【发明者】杨再权 申请人:南方汇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