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刮金属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26224阅读:482来源:国知局
耐刮金属膜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鞋材、箱包、服装、裤料的金属膜,具体来说是一种耐刮金属膜。



背景技术:

金属膜是一种用于以布料、皮革等作为原料的鞋材、箱包、服装、裤料上,具有爆裂效果的膜。

现有技术中,金属膜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达不到耐刮的使用效果。

因此,特别需要一种耐刮金属膜,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金属膜由于结构设置不合理,达不到耐刮效果的缺陷,提供一种耐刮金属膜,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耐刮金属膜,包括基材层、离型层、保护层、着色层、金属层、耐刮层和第二胶水层,所述基材层的上方依次设置离型层、保护层、着色层、金属层、耐刮层和第二胶水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金属层和爆裂层之间设置第一胶水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耐刮层为聚氨酯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第二胶水层为热熔胶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熔胶层的热熔温度为80℃——20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热熔胶层的热熔温度为120℃。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基材层为采用PET、PC、BOPP、EVA材料制成的其支撑作用的塑料薄膜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离型层为水性聚氨酯涂料或油性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5~5μ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保护层为油性聚氨酯树脂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5μm~5μm。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着色层为添加有燃料的丙烯酸树脂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2~1μm;所述金属层为镀铝层,电镀厚度为0.3-1μm。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增加了耐刮层,使金属膜具备耐刮的功能;

2、金属层和耐刮层之间设置第一胶水层,达到金属层和耐刮层之间稳固连接的效果;

3、第二胶水层为热熔胶层,在加工时候,本实用新型的耐刮金属膜定位在鞋材、箱包、服装、裤料上时,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达到耐刮金属膜与鞋材、箱包、服装、裤料的粘接效果,避免在粘接连接时候需要再次涂覆胶水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基材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框架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填充竹炭颗粒或中药颗粒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基材层;2、离型层;3、着色层;4、金属层;5、第一胶水层;6、保护层;7、第二胶水层;8、耐刮层。

具体实施方式

在全部附图的视图中,对应的参考符号表示对应的部件。

一种耐刮金属膜,包括基材层1、离型层2、保护层6、着色层3、金属层4、第一胶水层5、耐刮层8和第二胶水层7,基材层1的上方依次通过黏胶粘接的方式设置离型层2、保护层6、着色层3、金属层4、第一胶水层5、耐刮层8和第二胶水层7。

其中,第一胶水层5用于金属层4和耐刮层8的连接作用,在替换的实施方案中,可以直接将金属层4和耐刮层8设置成具有粘性的层体,从而省去第一胶水层5的结构。

第二胶水层7为热熔胶层,在加工时候,本实用新型的耐刮金属膜定位在鞋材、箱包、服装、裤料上时,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达到耐刮金属膜与鞋材、箱包、服装、裤料的粘接效果,避免在粘接连接时候需要再次涂覆胶水的方式,降低生产成本;在扩展的实施方案中,基材层1包含框架层8、第一夹层9和第二夹层10,第一夹层9通过黏胶粘接的方式粘接在框架层的上表面,第二夹层10通过黏胶粘贴的方式粘接在框架层的下表面,框架层包含框架11和设在框架11内的加强筋12,数量为两个以上的加强筋12固定设置在框架11内使框架11内形成数量为两个以上的填充腔13,填充腔13内填充竹炭颗粒或中药颗 粒14,使耐刮金属膜具备竹炭干燥功能和(散发的药气)中药理疗效果;优选的实施方式中,第一夹层9和第二夹层10分别由无纺布材质制作而成,并分别压紧在框架层上,形成紧密的一体式结构;框架层8和加强筋12为一体式结构,框架层8和加强筋12可由塑胶材质注塑成型。本实用新型采用独特的基材层1的结构,达到多功能和最佳的耐刮金属膜的使用效果。

优选的实施方式中:

1、热熔胶层的热熔温度为80℃——200℃,最佳的实施方式中,热熔胶层的热熔温度为120℃。

2、基材层1为采用PET、PC、BOPP、EVA材料制成的其支撑作用的塑料薄膜。

3、离型层2为水性聚氨酯涂料或油性聚氨酯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5~5μm,离型层2起到剥离基材层1的作用。

4、着色层3为添加有燃料的丙烯酸树脂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2~1μm。

5、金属层4为镀铝层,电镀厚度为0.3-1μm。

6、第一胶水层5为热熔型聚胺脂树脂涂料涂布而成,厚度为1-5μm。

7、耐刮层6为聚氨酯材料层;

8、保护层为油性聚氨酯树脂涂料涂布而成,涂布厚度为0.5μm~5μm。

上述的对实施例的描述是为便于该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理解和使用本实用新型。熟悉本领域技术的人员显然可以容易地对这些实施例做出各种修改,并把在此说明的一般原理应用到其他实施例中而不必经过创造性的劳动。因此,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揭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畴所做出的改进和修改都应该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