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表面能的聚苯乙烯片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367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食品包装的高分子片材,具体是一种低表面能的聚苯乙烯片材。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使用的酸奶杯大多数采用聚苯乙烯片材经过二次加热,再通过吸塑制作而成。在打开或者食用时酸奶时,通常会有酸奶会粘附在容器内壁。如果聚苯乙烯片材的表面能过高,就会导致酸奶在杯中的残留量较多,造成酸奶在食用的时候浪费的量较多。为了解决这一个问题,需要对聚苯乙烯片材的内表面进行处理,制备成低表面能的聚苯乙烯片材。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低表面的聚苯乙烯片材,从而达到解决食用酸奶后,减少杯中的酸奶的残留量。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片材具体包括聚苯乙烯基材层和低表面能复合层,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为三层共挤的结构,并且相互之间紧密结合,聚苯乙烯基材层分为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为非光滑面,所述低表面能复合层为高分子含氟材料层,所述高分子含氟材料层紧贴在聚苯乙烯基材层的内表面,高分子含氟材料层与聚苯乙烯基材层相互熔接,并且高分子含氟材料层向外的面为光滑面。聚苯乙烯基材层外表面是非光滑面,是方便制成酸奶杯好可以在其外面进行印刷或者贴标签,高分子含氟材料层向外的面其实是在制成杯子后的杯内面,内面光滑能有效减少酸奶挂壁,高分子含氟材料层则有效降低了表面能。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为三层结构,分为外层、中层和内层,所述的高分子含氟材料层为一层,高分子含氟材料层覆盖在内层的表面。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的总厚度为800~1000μm,高分子含氟材料层的厚度为100~150μm。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中的外层和内层的厚度相同,中层的厚度均大于外层和内层的厚度。所述高分子含氟材料层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或者是聚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所述中层为聚苯乙烯与填充改性料的混合层。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结构设计合理,减少酸奶在聚苯乙烯酸奶杯内壁的挂壁量,尽可能减少浪费。根据具体的实践验证:例如市售的一个底部直径为47mm,高度为60mm的聚苯乙烯酸奶杯,装入酸奶的净含量为100克,将杯中的酸奶自然倒出后,杯壁酸奶的残留量为5.5~9.5克。改用本实用新型的酸奶杯后,杯壁酸奶的残留量为3.0~6.0克。杯体残留酸奶的量明显减少。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聚苯乙烯片材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聚苯乙烯基材层,2、外层,3、中层,4、内层,5、高分子含氟材料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具体包括聚苯乙烯基材层1和低表面能复合层,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1为三层共挤的结构,并且相互之间紧密结合,聚苯乙烯基材层1分为内表面和外表面,所述外表面为非光滑面,所述低表面能复合层为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所述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紧贴在聚苯乙烯基材层1的内表面,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与聚苯乙烯基材层1相互熔接,并且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向外的面为光滑面。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1为三层结构,分为外层2、中层3和内层4,所述的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为一层,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覆盖在内层4的表面。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1的总厚度为800~1000μm,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的厚度为100~150μm。所述聚苯乙烯基材层1中的外层2和内层4的厚度相同,中层3的厚度均大于外层2和内层4的厚度。所述高分子含氟材料层5为聚四氟乙烯、聚偏二氟乙烯或者是聚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共聚物。所述中层3为聚苯乙烯与填充改性料的混合层。下面说明片材的加工过程:第一步:先制备聚苯乙烯基材层,工艺参数分别为区域加工温度比例外层1180~190℃20%中层2200~210℃60%内层3180~190℃20%按上述比例设置每层的含量配比,原料混合均匀后,通过三层共挤设备,经共混挤出、热压厚度调节、冷却成型、切边、收卷等步骤制备聚苯乙烯基材层。第二步:将高分子含氟材料涂覆在聚苯乙烯基材层的表面上,涂覆的过程的温度为140~180度。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