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98081阅读:337来源:国知局
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包装膜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



背景技术:

有一种包装,用来盛放食物,当需要使用时,需要向食物加水,有的还需要加水后放入微波炉加工,因此,这类包装对包装膜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方面在储存食物时,具有高阻隔性,以防食物变质,另一方面,在使用时,能够具有排气的能力,即排气性,尤其是需要微波炉加工的情形下。

虽然行业内提出了众多的创新,比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2923035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技术方案,但是该方案中设置的微孔,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对构成包装膜的各层膜的材料具有一定要求,二是微孔对于阻隔性是一个负面影响,即破坏阻隔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能够实现阻隔性和排气性要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它包括揭开层,揭开层用胶粘接有复合膜;复合膜的最外层设有可随揭开层一起揭开的揭开区或者设有第一通孔,复合膜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空气的至少一层间隔层;复合膜设有将各间隔层连通以及将间隔层与包装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对于设有揭开区的情况,最外侧间隔层与揭开区连通,对于设有第一通孔的情况,最外侧间隔层与第一通孔连通。

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为了便于理解,以包装举例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优势,比如包装袋(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利用两片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热封成一个袋子,可排气的区域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结构)、方便面桶(封口处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进行热封封口,可排气的区域设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结构)等,经热封后,间隔层可以理解为一个密闭气室,气室内有气体,气体比如空气、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水汽等,或者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那么,当外界的水和气体要从包装外进入包装内,则必然要穿过这些间隔,我们称为间隔层,间隔层越多,阻挡效果越理想,从而使得本实用新型并非主要依赖材料本身的阻隔性来达到阻隔目的,而是利用上述的间隔层结构来达到阻隔目的,因此,即使采用常规的聚烯烃(PO)类薄膜(PE、PP等)作为各层膜,也能够实现较高阻隔性,对各层膜的材料没有特定要求;

对于设有揭开区的情况,一旦揭开层揭开,那么揭开区暴露,则最上层的间隔层将与外界直接连通,当微波加热,包装内部的热量和蒸汽依序穿过各个间隔层向外排出,达到排气目的;

对于设有第一通孔的情况,一旦揭开层揭开,第一通孔与外界直接连通,当微波加热,包装内部的热量和蒸汽依序穿过各个间隔层并向上,最终通过第一通孔向外排出,达到排气目的。

作为改进,各第二通孔位于揭开区的下方,这样,排气阻力较小。

作为改进,若干层膜包括非平整膜,每个非平整膜与上层邻接的膜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隔层,这样,便于制造复合膜,形成的间隔层可与外界气体环境(外界气体环境可以是空气、惰性气体、氮气、二氧化、水汽等,或者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混合物)保持连通,只有当使用时,比如通过热封,间隔层周边才被封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设置揭开区这种情况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采用波浪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设置第一通孔这种情况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的最外层为多层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中所示,1、揭开层,2、最外层,3、第二层膜,4、第三层膜,5、第四层膜,6、第五层膜,7、间隔层,8、凸起,9.1、第一通孔,9.2、第二通孔,10、揭开区,11、横向贯通结构,12、第六层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本实用新型可微波的阻隔复合膜,它包括揭开层1,揭开层1用胶粘接有复合膜;复合膜的最外层2设有可随揭开层1一起揭开的揭开区10或者设有第一通孔9.1,复合膜的内部设有用于容纳空气的至少一层间隔层7;复合膜设有将各间隔层7连通以及将间隔层7与包装内部连通的第二通孔9.2;对于设有揭开区10的情况,最外侧间隔层7与揭开区10连通,对于设有第一通孔9.1的情况,最外侧间隔层7与第一通孔9.1连通。

图1、2、3所示,为设有揭开区10的情况,复合膜包括五层膜,分别为最外层2、第二层膜3、第三层膜4、第四层膜5、第五层膜6,其中第二层膜3、第三层膜4、第四层膜5、第五层膜6均为非平整膜;最外层2为一层结构;图4、5所示,为设有第一通孔9.1的情况,图4中,最外层2为一层结构,图5中,最外层2为多层结构,这两者均可,同理,其它层也可以这样设置,比如最内层,即第五层膜6,可以是一层,也可以是多层结构。

各第二通孔9.2位于揭开区10的下方。

每个非平整膜与上层邻接的膜之间形成所述的间隔层7。

非平整膜的非平整结构为膜的一侧的表面设置若干凸起8,非平整膜与上层邻接的膜之间通过若干凸起8形成所述的间隔层7。

在最外层2设置方形的虚线切痕以形成揭开区10,图2中虽然被揭开层1覆盖遮挡,但还是用虚线框加以表示揭开区10。

揭开层1的一角设置耳部,从而更便于将揭开层1与复合膜相互分离。

由于揭开层1用胶粘接有复合膜,所以有胶层,但胶层较薄,就未在图中画出。

胶粘所用的粘结剂可以采用水性或溶剂型粘合剂、热熔胶及其它粘结树脂。

作为变化,非平整膜的非平整结构的截面形状可以有变化,比如采用波浪形,即波浪结构,如图3所示,这样,可以形成内部结构更为复杂的间隔层7,对阻隔性的提高具有一定的帮助,而各波浪间可以设置横向贯通结构11以贯通彼此,比如贯通孔,从而使间隔层7内部贯通。

图3中的复合膜包括六层膜,最外层2、第二层膜3、第三层膜4、第四层膜5、第五层膜6、第六层膜12,其中第三层膜4、第五层膜6均为非平整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