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膜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53348阅读:7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复合膜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薄膜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复合膜结构。



背景技术:

聚碳酸酯薄膜拥有良好的透光性、韧性、阻燃性及良好的尺寸稳定性,现有技术通常将亮银油墨涂在聚碳酸酯薄膜的表面进行印刷,印刷制品用于包装、广告宣传等。然而广告膜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发生翘边、破损、起皱等现象,严重影响了宣传效果,破坏了美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性能好、表面亮度高的复合膜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聚碳酸酯薄膜层、油墨层和耐磨层,所述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所述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所述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

进一步的,所述细沙状凹坑的目数为500~1300。

进一步的,所述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所述薄片为易弯折塑料。

进一步的,所述粘胶层为压敏胶层。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取得了以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粘胶层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增强了吸附性;聚碳酸酯薄膜层上与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在印刷油墨层后呈现亮银效果,拥有各种反射度;耐磨层表面粘贴有薄片,避免手指与粘胶层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粘胶层的粘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复合膜结构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粘胶层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薄片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粘胶层;2、聚碳酸酯薄膜层;3、油墨层;4、耐磨层;5、薄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粘接性能好、表面亮度高的复合膜结构。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合膜结构,包括依次设置的粘胶层1、聚碳酸酯薄膜层2、油墨层3和耐磨层4。如图2所示,粘胶层1的外侧设置有均匀分布的方形凹槽,凹槽底部设置有锥形凸起。粘胶层1为压敏胶层,外侧面设有凹凸结构,在对复合膜结构施加压力时,这种凹凸结构能够与被粘贴物表面的微观凹凸结构密切接触,增大复合膜结构与被粘贴物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强吸附性;当撤回压力时,复合膜结构由于弹性恢复原形,粘胶层1表面凹形空间形成负压,从而增强吸附性。

在聚碳酸酯薄膜层2挤出流延成型工艺过程中,将压合胶辊中参和细砂,并控制细沙的目数,用处理好的胶辊进行表面压合,使聚碳酸酯薄膜层2上与油墨层接触的一侧设置有细沙状凹坑,细沙状凹坑的目数为500~1300。这样,聚碳酸酯薄膜层2在印刷油墨层3后呈现亮银效果,拥有各种反射度。

如图3所示,耐磨层4表面粘贴有薄片,薄片为易弯折塑料,耐磨层4为柔性树脂。当进行贴膜时,只需将薄片粘贴在需要的位置,用手握住薄片即可进行粘贴,当完成一个部位的粘贴后,将薄片揭下再贴到另一个需要的位置继续使用。这样避免手指与粘胶层1直接接触造成污染,也不会影响粘胶层1的粘性。

本说明书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