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竹材弯曲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3308阅读:9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竹材弯曲构件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竹材加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竹材弯曲构件。



背景技术:

竹材因为具有再生性、环保、纹路美观等特点,在“以竹代木”的装饰材料、家具、生活用品等领域越来越被人们所欢迎。

为此,市场上出现了各种各样曲面竹材构件来满足人们对竹制品的需求。公开号为CN202964811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弦拼弯曲竹板材,通过将两个以上弯曲弦拼板条径面胶合而成,虽然可以形成各种不同弯曲角度的构件,但是在所需的构件较厚时,就需要对更多的弯曲弦拼板条进行胶合,而构件越厚,弯曲难度越大、弯曲处的板条越易折损,胶合、定型占用的时间也就越多,因此成品率受限,使得此构件的生产效率无法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提供一种竹材弯曲构件,能提高较厚的竹材构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一种竹材弯曲构件,包括用于弯曲形成构件的主体,所述主体由多层等宽的竹材片构成,所述主体弯曲处的外侧具有外层包覆竹片,其内侧开设弧形的拼接槽,拼接槽中无缝拼接竹材嵌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竹材弯曲构件的主体分为包覆外层和拼接内层,在内层拼接槽中拼接嵌块,使主体外层的包覆竹片在弯曲处的厚度远小于主体中多层竹片一起弯曲时的厚度,而拼接槽嵌块的厚度也小于主体的厚度,由于竹板材弯曲的折损和时间与其厚度呈正相关,所以如此设计有效降低竹材的弯曲难度,提高成品率且缩短了其胶合、定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嵌块的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嵌块由多层等宽的竹材片层叠弯曲而成,嵌块的形状与弧形的拼接槽相匹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一方面可以使嵌块中竹材片的纹理和主体在弯曲处的纹理相近,不会有太大的差异,较为美观;另一方面,降低了层状竹材的弯曲厚度,从而降低其弯曲难度,有助于提高成品率,保证其强度不会相差太远,减小开裂的情况发生。

本实用新型嵌块的另一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嵌块由竹材片按照所需弯曲形状裁剪而成,嵌块的形状与弧形的拼接槽相匹配。该方案有助于提高嵌块的生产效率,减少竹材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嵌块的再一优选方案为:所述的嵌块由竹丝叠置在模具中按照所需弯曲形状模压而成,嵌块的形状与弧形的拼接槽相匹配。该方案有助于提高嵌块的质量和强度,更好地利用竹材的边角料,增加小径竹材的用途,减少竹材的损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嵌块的内侧面和所述主体的内侧面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拼接槽和所述嵌块的横截面均为对称图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对称图形可以方便刀具进行切割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拼接槽的槽边由一圆弧段和两直线段相连构成,两直线段分别位于圆弧段的两端且与其端部相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的方便刀具切割加工,提高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将主体在弯曲处分为外层的包覆层和内层的拼接层,即内侧的拼接槽和嵌块,分别同时弯曲后再胶合,相比于现有技术直接进行弯曲,能提高较厚的竹材构件的成品率和生产效率,缩短了其胶合、定型的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分解图;

图3是实施例2的分解图。

图中:1、主体;2、竹材片;21、竹片;3、拼接槽;4、嵌块;5、圆弧段;6、直线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实施例1:如图1和图2所示,示出了一种竹材弯曲构件,包括用于弯曲形成构件的主体1,主体1由多层等宽的竹材片2构成,在本实施例1中每层竹材片2的厚度均相同,以便统一加工,当然每层竹材片2的厚度也可以各不相同。主体1弯曲处的外侧具有外层包覆竹片21,其内侧开设有弧形的拼接槽3,拼接槽3沿主体1其宽度方向贯穿主体1,拼接槽3中无缝拼接竹材嵌块4。

嵌块4也是由多层等宽的竹材片2层叠弯曲而成,每层竹材片2的厚度也相同或者不同。嵌块4内最外层竹材片2弯曲的形状与弧形的拼接槽3相匹配;且嵌块4的内侧面和主体1的内侧面相连。

为了方便刀具切割加工,拼接槽3和嵌块4的横截面均为对称图形。

实施例2:如图3所示,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之处在于:实施例2中,拼接槽3的槽边由一圆弧段5和两直线段6相连构成,两直线段6分别位于圆弧段5的两端且与其端部相切,嵌块4的外轮廓也相应的改变,其他结构特征均与实施例1相同。

实施例1和实施例2中的嵌块4也可以竹材片按照所需弯曲形状裁剪而成,还可以由竹片叠置在模具中按照所需弯曲形状模压而成;并且两实施例中的竹材片2可以是由竹筒经开片后形成的,也可以是由竹材重新组织并加以强化而成的重组竹。

在上述的两个实施例中均以弯曲九十度为例,但不限于九十度,弯曲度数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相应地,拼接槽3和嵌块4的形状也会有所不同。另外,每层竹材片2上的纹理均沿其长度方向,即竹材片2内的竹纤维沿其长度方向排布。

本实用新型具体的生产过程如下:由多层完全相等(等长等宽等厚)的竹材片2胶合形成长方体柱状,再用刀具在待弯曲处开一弧形槽,将待弯曲处软化并弯曲成所需要的角度后定型并形成上述的拼接槽3(软化、弯曲并定型也可以由其他方式的工艺替代,比如直接用模具在一定温度的条件下进行冲压使其弯曲),而最外层形成具有包覆嵌块4的作用的竹片21;同时将由多层完全相等(等长等宽等厚)的竹材片2分别使用模具弯曲和定型,再胶合,最后切割并形成上述的嵌块4。由于同时对主体1和嵌块4弯曲,它们的厚度相比于现有技术,即在一起弯曲的的厚度都要小,因此其在软化、弯曲、定型所需的难度、时间会大大缩短,进而提高了生产了效率。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