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516221阅读:573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复合面料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对于麂皮绒复合面料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褶皱,产生褶皱后难以回复,最终影响表面PU膜层发生脱落、破裂等,产品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能有效的提升面料抗皱性能和使用寿命的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包括面布层、基布层及设置在基布层和面布层之间的连接布层,在面布层的表面复合有PU膜层,在面布层和连接布层之间设置有防皱布层,所述的防皱布层间隔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褶皱,且该褶皱位于靠近连接布层一侧,所述的褶皱均向一侧倒伏,前一个褶皱的尾部与后一个褶皱的头部接触;面布层、防皱布层、连接布层、基布层之间均通过水性粘胶剂连接。

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防皱布层的设计,且防皱布层上的褶皱在涂布水性粘胶剂后进行复合,能极大的提升了面料的平整性及抗皱能力,从而提升面料的使用性能。

在连接布层与基布层之间设置一层防皱布层,该防皱布层上同样设置有凸起的褶皱,且褶皱位于靠近连接布层一侧,该防皱布层上的褶皱均向一侧倒伏,前一个褶皱的尾部与后一个褶皱的头部接触;面布层与连接布层之间的防皱布层上的褶皱的倒伏方向与连接布层与基布层之间的防皱布层上的褶皱的倒伏方向相反。该结构的设计,能进一步提升面料的防皱性能,进而提升使用性能。

所述的连接布层由经向纤维和纬向纤维编织而成,其中经向纤维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加捻而成,纬向纤维由涤纶和竹纤维加捻而成;连接布层的编织结构最小循环单元重复编织形成,最小循环单元由四根经向纤维和六根纬向纤维形成;第一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四纬向纤维的下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上方;第二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三纬向纤维、第五纬向纤维的上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下方;第三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二纬向纤维、第四纬向纤维的上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下方;第四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二纬向纤维、第五纬向纤维的下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上方。该结构的合理设计,能使得水性粘胶剂的穿透力更好,从而使得防皱布层与连接布层之间的连接牢固性更强,稳定性更高。

本实用新型所得到的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其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提升了面料的抗皱性能和使用性能,而且使用寿命得到延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布层的最小循环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描述的一种抗皱麂皮绒复合面料,包括面布层1、基布层2及设置在基布层2和面布层1之间的连接布层3,在面布层1的表面复合有PU膜层4,在面布层1和连接布层3之间设置有防皱布层5,所述的防皱布层5间隔的设置有向上凸起的褶皱6,且该褶皱6位于靠近连接布层3一侧,所述的褶皱6均向一侧倒伏,前一个褶皱6的尾部与后一个褶皱6的头部接触;面布层1、防皱布层5、连接布层3、基布层2之间均通过水性粘胶剂连接。

在连接布层3与基布层2之间设置一层防皱布层5,该防皱布层5上同样设置有凸起的褶皱6,且褶皱6位于靠近连接布层3一侧,该防皱布层5上的褶皱6均向一侧倒伏,前一个褶皱6的尾部与后一个褶皱6的头部接触;面布层1与连接布层3之间的防皱布层5上的褶皱6的倒伏方向与连接布层3与基布层2之间的防皱布层5上的褶皱6的倒伏方向相反。

如图2所示,所述的连接布层3由经向纤维和纬向纤维编织而成,其中经向纤维由聚酯纤维和粘胶纤维加捻而成,纬向纤维由涤纶和竹纤维加捻而成;连接布层3的编织结构最小循环单元重复编织形成,最小循环单元由四根经向纤维和六根纬向纤维形成;第一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四纬向纤维的下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上方;第二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三纬向纤维、第五纬向纤维的上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下方;第三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二纬向纤维、第四纬向纤维的上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下方;第四经向纤维位于第一纬向纤维、第二纬向纤维、第五纬向纤维的下方,位于其余纬向纤维的上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