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698846发布日期:2018-06-15 22:03阅读:257来源:国知局
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标签印刷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告号为CN206891575U的中国专利公开的一种标签开胶与贴合的组合式模切机,包括:用于将标签的面材与底纸进行剥离的开胶装置,用于切割剥离的标签底纸的割底刀装置,用于吸附传送的第一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第二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用于贴合切割好的标签底纸与面材的贴合装置,用于定位的定位装置,用于模切贴合后的标签的模切装置;开胶装置、割底刀装置、第一真空吸附传送装置、贴合装置、第二真空吸附传送装置、模切装置先后依次设置,定位装置位于第二真空吸附传送装置的上方。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标签模切机,一般包括用于输送底纸的输送装置、用于对底纸进行上胶的上胶装置、用于将底纸与标签纸贴合的贴合装置、用于将标签纸模切成型的模切装置以及用于将模切后不需要的标签纸从底纸上分离的开胶装置。首先底纸通过输送装置进行进料输送,在经过上胶装置将黏胶与底纸粘合后通过贴合装置将标签面材与带有黏胶的底纸贴合,并对贴合后的标签底纸进行压痕模切,最后通过开胶装置将模切后不需要的标签面材的边角利用割底刀使其与底纸分离进行收集与处理。在标签纸与底纸贴合前,带有黏胶的底纸在传送的过程中暴露在外,在生产车间内由于环境复杂可能出现如纸屑等杂物落到带有黏胶的底纸上的情况,使得底纸与标签面材贴合时杂物夹杂在底纸与标签面材之间影响标签面材与底纸的贴合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其优点在于保证带有黏胶的底纸在与标签面材贴合时贴合面的洁净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所述上胶装置包括机架、设于机架上方的上胶辊、设于机架上位于所述上胶辊一侧下方的贴合辊以及设于机架上位于所述贴合辊远离上胶辊一侧上方的回收辊,所述上胶辊的中部缠绕有捆扎胶带,所述机架上位于贴合辊一侧沿机架向底纸传送的方向延伸设置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上开设有供底纸伸出的回收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胶装置包括上胶辊,贴合辊与回收辊,上胶辊上套设有捆扎胶带,贴合辊将捆扎胶带上的胶带与底纸贴合使得胶带上的黏胶转移到底纸上,回收辊用于对无黏胶的胶带进行缠绕回收。位于贴合辊一侧向底纸传送的方向延伸设置的保护罩遮挡在带有黏胶且黏胶面朝上的底纸上方,失去黏胶的胶带穿过保护罩上开设的回收槽缠绕在回收辊上,带有黏胶的底纸上方的保护罩对底纸起到保护作用,保证了上胶后的底纸在传送的过程中不会出现有纸屑等杂物落到底纸上污染底纸上黏胶的洁净度的情况,从而保证了底纸与标签纸粘合时的粘合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位于贴合辊临近上胶辊一侧固定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垂直于表面向上延伸有铰接块,所述保护罩临近支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铰接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的一端铰接在位于贴合辊一侧设置的支撑杆上垂直于支撑杆向上延伸的铰接块。对上胶装置进行维修时打开保护罩,方便操作人员的维修与检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保护罩平行于底纸的进纸方向两侧向下延伸有遮挡板,且遮挡板向机架一侧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保护罩两侧向下倾斜设置的遮挡板扩大了保护罩的封闭面积,增强了保护罩的保护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贴合辊上滑移套设有一对用于抵触限位于底纸两侧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合辊上设置的一对限位块用于对底纸的输送路径进行限位导向,防止底纸在送入模切机的过程中发生偏移,影响底纸上胶的位置导致标签与底纸的贴合出现偏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胶辊一端穿设固定有转动支架,所述转动支架转动连接于机架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胶辊通过转动支架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便于根据捆扎胶带的大小以及与底纸的贴合角度进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上胶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支架上开设有带有内螺纹的腰型槽,所述机架上设有穿过腰型槽的转动杆,同时设有穿过腰型槽抵触在机架上的夹紧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机架上设置的转动杆穿过转动支架上设置的腰型槽使得转动支架可以在机架上转动滑移调整,调整至最佳位置后将夹紧螺栓旋入腰型槽中使得转动支架夹紧在机架上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机架上还开设有供夹紧螺栓伸入抵触的弧形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机架上开设的弧形槽供夹紧螺栓抵触且利于转动支架的调整,转动机架转动时夹紧螺栓沿弧形槽滑移,当转动角度调整后旋紧夹紧螺栓进行固定。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上胶辊上以上胶辊长度的中心点为原点向两侧印设有标尺。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胶辊上设置的标尺方便操作人员将捆扎胶带套设在上胶辊的中心位置,保证底纸与胶带上胶位置的准确。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底纸与标签纸的贴合效果好;

2、上胶过程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工作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的A处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的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施例凸显上胶辊与贴合辊结构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倾斜部;12、中空部;13、压纸辊;15、转动杆;16、固定帽;17、弧形槽;18、支撑杆;19、铰接块;2、上胶辊;21、限位盘;22、延伸部;23、圆孔;25、固定杆;26、固定槽;27、限位轮;28、环形条纹;3、捆扎胶带;4、底纸;5、转动支架;51、腰型槽;52、夹紧螺栓;6、贴合辊;61、限位块;62、固定件;7、回收辊;71、回收盘;72、电机;8、保护罩;81、铰接杆;82、遮挡部;83、遮挡板;84、回收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标签纸模切机的上胶装置,如图1所示,上胶装置包括机架1、转动连接在机架1一侧上方的上胶辊2、固定在机架1上位于上胶辊2一侧的贴合辊6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方的位于贴合辊6一侧的回收辊7。机架1一侧向地面倾斜设置有倾斜部11,倾斜部11内开设有中空部12,中空部12内间隔设置有三个压纸辊13,底纸4拉直并穿设在压纸辊13之间。

如2、3图所示,上胶辊2水平设置在倾斜部11的上方,上胶辊2上套设有一对限位盘21,两个限位盘21以上胶辊2的中部为中心对称间隔设置。限位盘21朝向上胶辊2的端部延伸有延伸部22,延伸部22上开设有圆孔23,圆孔23内插接有固定杆25,上胶辊2的表面沿上胶辊2的轴向间隔开设有若干供固定杆25穿过圆孔23后插接的固定槽26。固定杆25远离上胶辊2的一端转动连接有限位轮27,限位盘21远离固定杆25的一面设有若干环形条纹28。结合图.上胶辊2上位于两个限位盘21之间套设有捆扎胶带3,限位盘21面向捆扎胶带3的一面与限位轮27边缘处的轮面均抵触于捆扎胶带3的侧面对捆扎胶带3进行转动限位。上胶辊2上印有标尺,标尺以上胶辊2长度的中点为原点向上胶辊2的两侧计量。

如图5所示,上胶辊2的一端可拆卸连接有转动支架5,转动支架5上开设有腰型槽51,机架1位于临近转动支架5的一侧垂直于侧壁面延伸固定有转动杆15,转动杆15穿过腰型槽51,转动杆15远离机架1的一端一体连接有圆形的固定帽16,固定帽16的直径大于腰型槽51的宽度且将抵触于转动支架5远离机架1的一侧表面,将转动支架5转动限位转动在机架1一侧。腰型槽51内设有内螺纹,同时设有夹紧螺栓52螺旋穿过腰型槽51抵接在机架1的侧壁上。机架1面向转动支架5一侧还开设有弧形槽17,夹紧螺栓52的一端抵触在弧形槽17的槽壁底面。

如图1、4所示,机架1上临近贴合辊6位于贴合辊6朝向压纸辊13一侧固定有棱柱形的支撑杆18,支撑杆18上以支撑杆18的长度重点为中心对称设置有一对铰接块19,铰接块19铰接有保护罩8,保护罩8平行于机架1设置且保护罩8包括铰接杆81与遮挡部82,铰接杆81位于遮挡部82面向支撑杆18一面向支撑杆18延伸且分别铰接在两个铰接块19平行于机架1两侧面,铰接杆81远离遮挡部82的一面设置有圆角且铰接杆81临近支撑杆18一面平行且抵触于支撑板上。遮挡部82位于平行机架1的两侧面朝向机架1倾斜向下固定有遮挡板83,遮挡部82的上表面还开设有供胶带倾斜穿过的矩形回收槽84。

如图1、5所示,贴合辊6上滑移设置有一对限位块61,限位块61为以贴合辊6的中部为中心对称套设在贴合辊6上的圆柱体,其弧形面上开设有圆孔23以及穿过圆孔23设有抵触在贴合辊6表面的固定件62,限位块61之间的距离与底纸4的宽度相同,底纸4拉直且穿过贴合辊6的下方,胶带带有黏胶的一面朝向底纸4穿过底纸4与贴合辊6之间。穿过贴合辊6后的胶带拉伸穿过保护罩8上的回收槽84后缠绕在机架1上方的回收辊7上,回收辊7上间隔设有一对回收盘71,胶带一端固定在回收盘71之间的回收辊7上。回收辊7位于机架1一端连接有驱动回收辊7转动回收胶带的电机72。

在使用上胶装置对底纸4进行上胶时,将底纸4拉直穿设在压纸辊13之间并穿过贴合辊6的下方,将捆扎胶带3从上胶辊2一侧穿入,根据标尺套设在上胶辊2的中心处,调节限位盘21贴合在捆扎胶带3的两侧并固定,将保护罩8转动抵触在支撑杆18上使其罩于底纸4的上方,将胶带的一段拉直并穿过上胶辊2下方的贴合辊6与底纸4粘合,将粘合后不带黏胶的胶带向上拉伸穿过保护罩8缠绕在回收辊7上进行回收,之后启动标签纸模切机开始连续对底纸4进行上胶作业。当需要对上胶装置与机架1进行清理时,将保护罩8向上胶辊2一侧转动打开,进行维修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