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强耐久性钢桥面铺装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41523发布日期:2018-09-14 22:51阅读:172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道路铺装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耐久性钢桥面铺装结构。



背景技术:

我国钢桥面铺装技术已有20多年的发展史,钢桥面铺装耐久性问题一直未彻底解决,钢桥面铺装耐久性受桥梁结构特征、桥梁使用条件、铺装结构构成、铺装材料性能等多种因素影响,铺装病害多表现为疲劳开裂、推移、脱层、车辙、坑槽等,其中由于“水”的作用所导致的脱层、推移等早期病害比较普遍,由于沥青在通车环境下自然老化所导致的铺装疲劳开裂和松散现象也较为突出,都严重降低了钢桥面铺装的使用寿命。

传统的钢桥面“双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在耐久性方面主要存在如下问题:首先是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度难以得到充分保证,路面强度和防水效果均存在隐患;其次碾压式沥青混凝土空隙率一般大于3%,可能存在雨水通道,水分渗入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或钢桥面板与沥青混凝土之间,均易降低层间结合力导致脱层发生;此外难以避免空气的流通,沥青在氧化气体的作用下自然老化,降低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克服了上述缺点,是一种自流成型、无需碾压、冷却即形成强度的沥青混凝土材料,冷却成型后的混凝土空隙率小于1%且不连通,完全不透水,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用于钢桥面铺装材料,能够彻底阻隔水分向钢桥面板界面渗透,但目前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仅用作钢桥面铺装下面层,上面层仍然采用碾压式的沥青混凝土,即“下面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铺装结构,因此该结构仍然存在如下主要问题:(1)该结构虽然解决了钢桥面板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之间的防水问题,但下面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与上面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之间的界面仍然有水分存在的可能;(2)上面层碾压式沥青混凝土仍然存在沥青自然老化所引起的耐久性降低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性能可靠的强耐久性钢桥面铺装结构,解决了现有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压实度难以保证和动水压力产生脱层的缺陷的问题,且能大幅度提高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耐久性。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强耐久性钢桥面铺装结构包括钢桥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桥面板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腐、防水、粘结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和碎石层,其中防腐、防水、粘结层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溶剂型沥青或甲基丙烯酸树脂;所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空隙率小于1%且空隙不连通,所述碎石层内嵌入有高强度耐磨碎石。

所述耐磨碎石采用粒径为3~5mm、4~6mm、6~8mm、8~10mm、10~12mm或12~15mm。

所述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25~50mm。

所述耐磨碎石为花岗岩、辉绿岩或玄武岩碎石。

所述钢桥面板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50~100μm。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背景技术中存在的缺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钢桥面铺装结构不仅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用于下面层,同时也用于上面层,并在上面层嵌入高强度耐磨碎石,该结构的主要优点在于:

(1)上面层和下面层均采用无需碾压的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彻底消除了碾压式沥青混凝土压实度难以得到充分保证的隐患;

(2)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小于1%且空隙不连通,彻底阻隔水分向双层沥青混凝土之间或钢桥面板与沥青混凝土之间渗透,避免因动水压力的存在产生脱层病害;

(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的空隙率小于1%且空隙不连通,空气难以进入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内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内部的沥青结合料不会出现氧化气体作用下的自然老化,大幅度提高耐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钢桥面板,2-防腐、防水、粘结层,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5-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的强耐久性钢桥面铺装结构实施例,包括钢桥面板1,钢桥面板1从下至上依次设置有防腐、防水、粘结层2,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和碎石层5,其中防腐、防水、粘结层2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溶剂型沥青或甲基丙烯酸树脂;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的空隙率小于1%且空隙不连通,碎石层5内嵌入有高强度耐磨碎石。耐磨碎石为花岗岩、辉绿岩或玄武岩碎石,采用粒径为3~5mm、4~6mm、6~8mm、8~10mm、10~12mm或12~15mm。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和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的厚度25~50mm。钢桥面板1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50-100μm。

本实用新型实施工艺过程是:钢桥面铺装结构的施工工艺为:

1、钢桥面板1采用自动抛丸机进行抛丸除锈,清洁度达到Sa2.5级,粗糙度达到50-100μm;

2、钢桥面板1抛丸除锈达到要求后的4h内,涂布防腐、防水、粘结层2,材料采用环氧树脂、环氧沥青、溶剂型沥青或甲基丙烯酸树脂;

3、防腐、防水、粘结层2固化形成强度后,摊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直接倾倒于已固化的防腐、防水、粘结层2,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专用整平机整平即可放置冷却;

4、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冷却至常温后,摊铺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将浇注式沥青混凝土直接倾倒于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3表面,采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专用整平机刮平;

5、浇注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整平后,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尚未丧失流动性之前,立即将耐磨碎石均匀撒布在浇注式沥青混凝土表面,撒布的碎石应完全遮盖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并采用小型钢制滚筒或2t以下的小型钢轮压路机碾压碎石,使碎石嵌入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待浇注式沥青混凝土冷却后,扫除多余的碎石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