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兵燃烧火箭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281814发布日期:2019-04-03 01:10阅读:1582来源:国知局
单兵燃烧火箭弹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单兵武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



背景技术:

近年来恐怖势力趋于活跃,多以中心城市作为袭击目标。在城市反恐作战中,恐怖分子借助复杂的城市坚固建筑环境进行掩护,常常躲避在死角处,现有武器装备难以发挥作用。目前,纵火燃烧是对付死角目标的有效手段。现有单兵燃烧武器主要有:喷火器和单兵纵火弹(如我国DFR89式36mm单兵燃烧弹和FHJ01式单兵燃烧弹)。喷火器的有效作战距离一般在60m以内,且喷火时作战队员暴露面过大,易受到攻击,不适合城市环境使用。单兵纵火弹装填的燃烧剂重量太小,燃烧效果不显著,主要用于野战纵火掩护。

为解决城市作战中对死角目标的远距离打击问题,本实用新型以国内现役某肩扛单兵火箭筒为发射平台,提出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可显著提升对城市作战中躲避在死角目标的打击能力,将有力促进反恐装备发展。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包括引信、头罩、壳体、爆管和燃烧剂,所述引信与所述头罩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头罩的后端与所述壳体的前端固定连接,所述爆管固定设置在所述壳体内,且所述爆管引爆端与所述引信的引爆端连接,所述燃烧剂固定设置在所述爆管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之间,所述壳体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尾翼。

具体地,所述引信为阶梯回转结构,所述引信的后端为小径端;

所述头罩为阶梯状中空回转结构,所述头罩的前端为小径端,所述头罩的后端为大径端,所述头罩的前端与所述头罩的后端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

所述壳体为阶梯状中空回转结构,所述壳体的前端为大径端,所述壳体的后端为小径端,所述壳体的前端与所述壳体的后端之间通过圆弧面过渡连接;

所述引信的小径端设置在所述头罩的小径端内,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壳体的大径端设置在所述头罩的大径端内,且通过螺纹固定连接。

具体地,所述爆管为阶梯状中空回转结构,所述爆管的前端为大径端,所述爆管的后端为小径端,所述爆管与所述壳体同轴设置,所述爆管的大径端的外侧面与所述壳体的大径端的内侧面通过螺纹固定连接,所述爆管的小径段与所述壳体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空腔,所述燃烧剂固定设置在所述空腔内。

具体地,所述尾翼为刀型薄片,所述壳体的后端外侧面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尾翼的根部设置有安装圆孔,所述尾翼的根部设置在所述安装槽内并通过穿过所述安装圆孔的插销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

优选地,所述尾翼的数量为四个。

优选地,所述引信为碰炸引信,所述燃烧剂为凝固汽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利用国内现役某肩扛单兵火箭筒将单兵燃烧火箭弹发射至死角附近,爆炸燃烧,形成较大范围的高温区域,对死角目标实施燃烧打击,并且燃烧剂重量大于同类产品,具有燃烧时间长、燃烧温度高、燃烧面积大特点,对死角目标的打击效果显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单兵燃烧火箭弹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引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头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尾翼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单兵燃烧火箭弹,包括引信1、头罩2、壳体4、爆管3和燃烧剂5,引信1与头罩2的前端固定连接,头罩2的后端与壳体4的前端固定连接,爆管3固定设置在壳体4内,且爆管3引爆端与引信1的引爆端连接,燃烧剂5固定设置在爆管3的外侧面与壳体4的内侧面之间,壳体4的后端固定连接有尾翼6。

如图2所示,引信1为阶梯形回转体结构,引信1的小径端的外径同头罩2的小径端内螺纹孔的孔径,并且引信1的小径端的外圆周表面有连接外螺纹,引信1为碰炸引信1。

如图3所示,头罩2为阶梯状中空回转体结构,头罩2的小径端和大径端均为等壁厚圆筒结构,头罩2的大径端和小径端为圆弧面过渡。头罩2的大径端和小径端均有一段有内螺纹的等径段,头罩2的小径端内螺纹孔的孔径等于引信1的小径端的外径,头罩2的小径端与引信1的小径端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4所示,壳体4为阶梯状中空回转体结构,壳体4的大径端为等壁厚圆筒结构,壳体4的大径端和小径端为圆弧面过渡。壳体4的大径端外径等于头罩2的大径端的内螺纹孔的孔径,并且壳体4的大径端的外圆周表面有连接螺纹,壳体4的大径端外圆表面与头罩2连接,头罩2的大径端的内螺纹孔的孔径等于壳体4的大径端的外径,头罩2的大径端与壳体4的大径端通过螺纹连接。

如图5所示,爆管3为阶梯状中空回转体结构,爆管3的大径端和小径端均为等壁厚圆筒结构,爆管3的大径端的外径等于壳体4的大径端内螺纹孔的孔径,爆管3的大径端的外圆周表面有连接外螺纹,壳体4的大径端内径等于爆管3大直径端外螺纹孔的孔径,壳体4的大径端的内圆周表面有连接内螺纹,壳体4的大径端内圆面与爆管3的大径端螺纹连接。

爆管3与壳体4同轴设置,爆管3的小径段与壳体4的内侧面之间设置有空腔,燃烧剂5固定设置在空腔内,燃烧剂5为凝固汽油。

如图6所示,尾翼6为刀型薄片,尾翼6根部有安装圆孔,壳体4的小径端外圆表面有安装槽,安装槽数量为4个,尾翼6安插在安装槽内,尾翼6数量4片。

使用时,通过国内现役某肩扛单兵火箭筒将火箭弹发射,当火箭弹的前端的引信1受撞击后,引爆并使爆管3爆炸,爆管3爆炸后将爆管3外侧的燃烧剂5引燃,同时在爆炸的作用力下,燃烧剂5分散开,实现了死角打击的目的。

上述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只要是不经过创造性劳动即可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方案,均应视为落入本实用新型专利的权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