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变面密度的交叉层叠纤维增强复合防弹材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20078发布日期:2020-05-29 14:02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所述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包括多个非织造织物层,所述织物层中的每一个包括多根轴向取向的纤维,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层中的至少一个是具有不均匀厚度的不均匀层,其中所述不均匀层具有厚区域和薄区域,其中所述厚区域的面密度大于所述薄区域的面密度,其中每个不均匀层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所述厚区域中的每一个单独地从所述表面中的至少一个突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其中每个不均匀织物层具有前表面和后表面,其中所述厚区域中的每一个单独地从两个所述表面突出。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其中所述厚区域的面密度是所述薄区域的面密度的至少两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其中所述板包括两个联接的织物层,所述联接的织物层包括联接在一起的第一不均匀层和第二不均匀层,由此所述第一不均匀层和所述第二不均匀层不相对于彼此固定就位,其中所述联接的织物层具有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通过所述联接的织物层之间的所述突出的厚区域彼此至少部分地隔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其中所述联接的织物层的所述相对表面彼此部分地分开并且彼此部分地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还包括与所述第二不均匀织物层联接的至少一个附加的不均匀织物层,其中所述织物层不相对于彼此固定就位,并且其中所述织物层具有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通过所述联接的织物层之间的所述突出的厚区域彼此至少部分地隔开。

7.一种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服装,所述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服装由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非织造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板形成。

8.一种防刺、防钉且防弹的制品,所述防刺、防钉且防弹的制品包括第一板和连接到所述第一板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包括两个联接的织物层,所述联接的织物层包括联接在一起的第一非织造不均匀织物层和第二非织造不均匀织物层,由此所述第一非织造不均匀织物层和所述第二非织造不均匀织物层不相对于彼此固定就位,其中所述联接的织物层具有相对表面,所述相对表面通过所述联接的织物层之间的所述突出的厚区域彼此至少部分地隔开,并且所述第二板包括多个织物层,所述多个织物层被固结;所述织物层中的每一个包括多根纤维,所述纤维具有约7g/旦尼尔或更高的韧度和约150g/旦尼尔或更高的拉伸模量;所述纤维中的每一根具有表面,并且所述纤维的所述表面涂覆有聚合物组合物;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邻接但不相对于彼此固定就位。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刺、防钉且防弹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粘性缝合或粘性粘结在一起,并且其中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通过所述突出的厚区域彼此至少部分地隔开。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防刺、防钉且防弹的制品,其中所述第二板包括固结的多个非织造织物。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防刺、防钉且防弹的材料,并且涉及结合有单轴取向的非织造织物的防刺、防钉且防弹的复合制品。形成具有不均匀的面密度的织物层,该织物层具有厚区域和薄区域,与薄区域相比,厚区域具有更大的长丝/带材浓度。在厚区域中,团聚的带材/长丝将从织物层表面突出。附加的层然后与不均匀层邻接以形成具有防刺性、防钉性和防弹性的板,其中突出部将附加的层与不均匀织物层的表面的完全、直接接触至少部分地隔开,由此增强整体的柔韧性以及防刺性、防钉性和防弹性。

技术研发人员:阿肖克·巴特纳加尔;格雷戈里·A·戴维斯;大卫·安德鲁·斯蒂恩卡默;洛丽·L·瓦格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霍尼韦尔国际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0.26
技术公布日:2020.05.29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