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343788发布日期:2020-04-10 22:27阅读:85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采用“多薄箔”结构和“两阶段”反应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间化合物层状(metal-intermetallic-laminate,简称mil)复合材料是依据仿生学原理,模拟自然界中的贝壳结构,以高硬度、高模量、低密度的金属间化合物层与塑、韧性良好的金属层交叠获得的一种微叠层复合材料。这种微叠层复合材料通过较小的层间距和多界面效应,能够有效改善金属间化合物的韧性以及抵抗裂纹扩展的能力。此外,由于该复合材料独特的叠层结构和特殊的失效形式,使其具有高强度、高模量、低密度等优异性能外,还具有强大的吸收冲击功的能力,有望在地面轻型装甲车、空间碎片超高速碰撞防护、武装直升机防护等武器装备、航空航天领域获得应用。

关于mil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方面,人们开发了轧制复合、爆炸焊接、脉冲电流加工、放电等离子烧结及热压烧结等方法。热压烧结法具有近净成形、界面结合牢固、无孔洞等优点被广泛用于制备mil复合材料。

迄今为止,mil复合材料中研究最为系统的是ti-al系mil复合材料。但由于其原材料之一的ti合金成本较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体系mil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因此,fe-al系mil复合材料由于成本较低廉逐渐成为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然而,该类复合材料在制备过程中fe-al界面两侧的组织变化,同时生成较硬的以fe2al5为主的含al金属间化合物。一方面,这种界面两侧的组织变化使得叠层界面处硬度差较大,增加了受力时层间开裂的几率。另一方面,含al金属间化合物层还存在由氧化物等杂质聚集成的“中间线”缺陷及含al金属间化合物在冷却时发生开裂。这些问题大大限制了该类复合材料的工程应用。

本发明针对fe-al系mil复合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杂质聚集、开裂等问题,使用“多薄箔”结构和“两阶段”反应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多薄层设计加快fe/al之间的界面反应,缩短第一阶段低温固相烧结时间,同时通过快速固相反应分散金属表层的氧化物,避免聚集;第二阶段是,在更高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可使得fe2al5等脆性相转变成feal等韧性相,一方面降低了界面两侧的硬度差,减小受力时层间开裂的几率;另一方面可避免冷却时含al金属间化合物层由于应力导致的开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薄箔”结构和“两阶段”反应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工业百洁布对箔材分别从横向、纵向和45°方向上进行打磨,然后将箔材置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20min,清洗完毕后,立即放入干燥且干净的器皿中使用无水乙醇在再次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取出用吹风机进行烘干;

步骤二:将预制好的箔材交错叠加放入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烧结;

步骤三:分两个阶段进行加热:第一阶段将材料加热至500℃-700℃,加热过程保持压力5mpa-10mpa,在500℃-700℃范围内保温1h-3h,保温过程中压力保持在10mpa-15mpa;第二阶段将材料加热至800℃-1100℃,加热过程压力保持在15mpa-20mpa,在800℃-1100℃温度范围保温1h-3h,保温过程压力保持在15mpa-20mpa;

步骤四:将试样与模具随炉冷却至室温。

所述箔材是0.05mm的工业纯铝箔材和0.05mm的工业纯铁箔材以及0.1mm的430不锈钢合金箔材。

所述箔材交错叠加是以“fe-430ss-fe”为a单元,“al-fe-al-fe-al-fe-al-fe-al-fe-al-fe-al”为b单元,然后按照“a-b-a”叠放7个单元,上下最外层均为a单元。

所述第一阶段的加热速度为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500℃,然后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500℃-700℃;所述第二阶段的加热速度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800℃-11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与传统工艺相比,本发明采用的箔材较薄,反应速度较快,有效缩短了固相反应时间,解决了铁铝反应周期较长的问题,最大化发挥了裂纹桥联作用,并且试样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有效消除了由氧化物等杂质聚集成的“中间线”;同时本发明的成本低,成品率高,还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利用不同比例的原材料制备铁铝系层状电极复合材料。

本发明制备的层状复合材料经过多次试验,其准静态拉伸试验测得平行于堆叠方向的试样抗拉强度达到528mpa,与传统厚板材和单一阶段烧结制得相应试样相比,性能有了显著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热压烧结前原始箔材的堆叠方式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制得的铁铝系层状复合材料的金相照片,分析发现无“中间线”和裂纹;

图3为本发明制得的铁铝系层状复合材料的x射线衍射图谱;;

图4为实施例中fe-feal界面的微观结构sem图;

图5为实施例中复合材料准静态拉伸测试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5对本发明进一步描述。

本发明属于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采用“多薄箔”结构和“两阶段”反应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薄箔”结构和“两阶段”反应制备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

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用工业百洁布对箔材分别从横向、纵向和45°方向上进行打磨,然后将箔材置于盛有酒精的容器中,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20min,清洗完毕后,立即放入干燥且干净的器皿中使用无水乙醇在再次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取出用吹风机进行烘干;

步骤二:将预制好的箔材交错叠加放入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烧结;

步骤三:分两个阶段进行加热:第一阶段将材料加热至500℃-700℃,加热过程保持压力5mpa-10mpa,在500℃-700℃范围内保温1h-3h,保温过程中压力保持在10mpa-15mpa;第二阶段将材料加热至800℃-1100℃,加热过程将压力保持在15mpa-20mpa,在800℃-1100℃温度范围保温1h-3h,保温过程将压力保持在15mpa-20mpa;

步骤四:将试样与模具随炉冷却至室温。

所述箔材是0.05mm的工业纯铝箔材和0.05mm的工业纯铁箔材以及0.1mm的430不锈钢合金箔材。

所述箔材交错叠加是按照“fe-430ss-fe”为a单元,“al-fe-al-fe-al-fe-al-fe-al-fe-al-fe-al”为b单元,“a-b-a”叠放7个单元,上下最外层均为a单元。

所述第一阶段的加热速度为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500℃,然后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500℃-700℃;所述第二阶段的加热速度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800℃-1100℃。

进一步详细描述如下:

将0.05mm的a1箔0.05mm的430不锈钢箔及0.05mm的fe箔切割成50mm×50mm的正方形箔材,用工业百洁布对箔材分别从横向、纵向和45°方向上进行打磨,去除箔材的氧化膜后洗净表面污渍,随后在超声波清洗机中清洗20min。清洗完毕后,用镊子取出各原材料,立即放入干燥且干净的器皿中使用无水乙醇再次进行冲洗,冲洗完毕后取出用吹风机进行烘干,待到板材表面干燥为止。

按照“fe-430ss-fe”为a单元,“al-fe-al-fe-al-fe-al-fe-al-fe-al-fe-al”为b单元,按照“a-b-a”叠放7个单元,上下最外层均为a单元。

将铺放好的叠层试样放置于真空热压炉中进行烧结,制备工艺如下:在10-3pa下,第一阶段以10℃/min的速度升温至500℃并保温一小时,压力为5mpa,随后以1℃/min的速度升温至550℃并保温3h,保温过程中压力为15mpa;第二阶段以5℃/min的速度升温至900℃并保温3h,保温过程中压力为16mpa;最后试样随炉冷却至室温,保持压力16mpa。

本实验制得的试样的层状结构sem如图4所示,图5为拉伸性能测试结果,其抗拉强度大小为528mpa,失效断裂应变约为0.65%。

综上所述,本发明属于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制备领域,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控制feal金属间化合物层状复合材料缺陷和开裂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首先,将箔材进行表面处理,然后将预制好的箔材交错叠加放入真空热压烧结炉中进行热压烧结;再分两个阶段进行加热保温,最后将试样与模具随炉冷却至室温。本发明反应速度快,有效缩短了固相反应时间,解决了铁铝反应周期较长的问题,最大化发挥了裂纹桥联作用,并且试样具有良好的致密性,有效消除了由氧化物等杂质聚集成的“中间线”;同时本发明的成本低,成品率高,还可以通过改变参数,利用不同比例的原材料制备铁铝系层状电极复合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