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53596发布日期:2020-06-09 21:29阅读:561来源:国知局
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面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服饰的面料不断地提出新的要求。由于内衣紧贴人体皮肤,因此内衣面料的选择尤为重要。而聚乳酸纤维具有亲肤、抑菌性以及可完全降解的特点,特别适用于生产内衣面料。然而现有的聚乳酸内衣面料弹性不足,穿着容易显臃肿,不能满足当今内衣紧身穿着的发展趋势,并且聚乳酸内衣的保暖性不足,降低了冬季的穿着舒适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该聚乳酸内衣面料弹性好,适于贴身穿着,并且保暖性好。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层、中间层、内层和植绒层,外层、中间层与内层由棉纱线缝合连接;外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中间层由聚氨酯弹性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纱织造而成,内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植绒层为聚乳酸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植绒层垂直粘接于内层上。

优选的,中间层的混合纱为包缠纱,包缠纱的芯层为聚氨酯弹性纤维,包缠纱的包缠层为聚乳酸纤维,包缠层螺旋形地缠绕包覆于芯层外;包缠层与外层和内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空气间隙。

优选的,植绒层的复合纤维为包芯纱结构,包芯纱由具有相应包芯结构的喷丝板纺丝而成,包芯纱的内芯层为吸湿发热纤维,包芯纱的外包层为聚乳酸纤维。

优选的,外层和内层均由纯聚乳酸纤维30-300d加弹长丝织造而成。

优选的,棉纱线为11-20tex的细特纱。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聚乳酸内衣面料设置外层、中间层、内层和植绒层,中间层由聚氨酯弹性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纱织造而成,聚氨酯弹性纤维增加了内衣面料的弹性和保暖性,适于贴身穿着;外层和内层均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因此兼具有较好的弹性和亲肤抑菌性;内层内侧的植绒层可增加亲肤触感,使内衣穿着更舒适保暖;植绒层含有吸湿发热纤维,吸湿发热纤维一方面可吸收皮肤分泌的汗液水分,另一方面利用吸收的水分发热,同时提高了内衣的吸湿性和保暖性。植绒层为聚乳酸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纺成的包芯结构复合纤维,亲肤性和保暖性更好。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植绒层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1.外层;2.中间层;21.芯层;22.包缠层;23.空气间隙;3.内层;4.植绒层;41.内芯层;42.外包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层1、中间层2、内层3和植绒层4。外层1、中间层2与内层3由棉纱线缝合连接,棉纱线为11-20tex的细特纱;外层1和内层3均由纯聚乳酸纤维30-300d加弹长丝织造而成,使面料整体保持良好的弹性。

中间层2由聚氨酯弹性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纱织造而成,植绒层4为聚乳酸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纺成的复合纤维,植绒层4垂直粘接于内层上。

具体地,中间层2的混合纱为包缠纱,其芯层21为聚氨酯弹性纤维,包缠层22为聚乳酸纤维,包缠层22螺旋形地缠绕包覆于芯层21外,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弹性和保温性好,由于聚乳酸纤维的弹性较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弹性小,因此,当聚氨酯弹性纤维被拉伸时,螺旋形地缠绕于其外部的聚乳酸纤维可以补偿其与聚氨酯弹性纤维的弹性差异,使二者被同步拉伸;包缠层22的螺旋形结构与外层1和内层3之间分别形成空气间隙23,空气间隙23具有空气保温的效果,进一步提高了内衣面料的保暖性能。

植绒层4的复合纤维为包芯纱结构,包芯纱由具有相应包芯结构的喷丝板纺丝而成,包芯纱的内芯层41为吸湿发热纤维,包芯纱的外包层42为聚乳酸纤维,吸湿发热纤维包覆于聚乳酸纤维外部,可更快地吸收皮肤排出的水分,提高吸湿保暖性能。吸湿发热纤维为东洋纺开发的eks纤维。

本实用新型的加工方法为:先分别选用上述相应的材质加工外层、中间层和内层的面料层,再将植绒层通过静电植绒法植接于内层的下表面上,然后利用棉纱线将各层缝合连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层、中间层、内层和植绒层,所述外层、所述中间层与所述内层由棉纱线缝合连接;所述外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所述中间层由聚氨酯弹性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纱织造而成,所述内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所述植绒层为聚乳酸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所述植绒层垂直粘接于所述内层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层的混合纱为包缠纱,所述包缠纱的芯层为聚氨酯弹性纤维,所述包缠纱的包缠层为聚乳酸纤维,所述包缠层螺旋形地缠绕包覆于所述芯层外。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缠层与所述外层和所述内层之间分别形成有空气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绒层的复合纤维为包芯纱结构,包芯纱由具有相应包芯结构的喷丝板纺丝而成,所述包芯纱的内芯层为吸湿发热纤维,所述包芯纱的外包层为聚乳酸纤维。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聚乳酸内衣面料,包括由外至内依次连接的外层、中间层、内层和植绒层,外层、中间层与内层由棉纱线缝合连接;外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中间层由聚氨酯弹性纤维与聚乳酸纤维的混合纱织造而成,内层由聚乳酸纤维加弹长丝织造而成,植绒层为聚乳酸纤维与吸湿发热纤维组成的复合纤维,植绒层垂直粘接于内层上。本实用新型的聚乳酸内衣面料弹性好,适于贴身穿着,并且保暖性好。

技术研发人员:孙跃军;闫静;鲍红;王秦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同光邦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9.01
技术公布日:2020.06.0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