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0656阅读:50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起重机械修理方法和设备,具体地说是一种修复桥式吊车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适合修复箱式结构、工字结构桥式吊车主梁的下挠。
在桥式吊车(以下简称桥吊)桥架的变形中,主要是主梁下挠。主梁下挠会造成大车啃轨,小车爬坡和溜车,不仅影响操作,甚至会发生事故。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传统方法是火焰矫正和电焊加固法。这种方法的明显缺点是操作复杂,修理工时多。合肥钢铁公司刘培纯和金星同志在上海《机械制造》杂志社出版的《机械制造》杂志1984年第11期第35~37页上发表了题为《桥式起重机大梁下挠的张拉修复法》一文,较详细地介绍了采用张拉法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虽然这种张拉法较上述传统的方法有较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施工中操作人员比较吃力以及张拉力难以测定等不足。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报1987年11月11日披露了一种采用张拉法原理设计的预应力张拉器(公告号为CN86209683U)。这种预应力张拉器尽管能产生同步张拉力,不失为修复桥吊主梁下挠提供一种专用设备,但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由于所有的钢丝绳绳头全部锚固在一起,而且是同步张拉,所以必须制定苛刻的钢丝绳下料长度偏差,才能保证几根钢丝绳同步受力,因此张拉大吨位桥吊时钢丝绳强度显得不足;2、张拉力不易测定;3、每个滑轮单独作用不省力,施工中操作人员仍然比较吃力。
本发明的目的是公开一种对拉筋下料长度偏差无苛刻要求、施工简便、操作省力、张拉力可在施工过程中直接得出的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先按已知的张拉法在桥吊的主梁下面设置好张拉支座1和拉筋4,并将拉筋4初步张紧,其特征是再把已知重量的重物6吊于拉筋4上,然后在拉筋4和桥吊主梁7之间设置中间支撑2,并卸去重物,利用拉筋4的回弹力上撑桥吊主梁7,在拉筋4的拉力和中间支撑2的上撑力的联合作用下迫使主梁7上拱。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主要设备除已知的张拉支座和拉筋外,还包括中间支撑2和挂钩3。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中间支撑2的撑顶长度是可调的,施工中适当地调节调节螺母使其上撑桥吊主梁,下顶拉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中间支撑2主要是由一只支架1″、2~4只调节螺母2″和一根顶头3″构成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中间支撑2中的调节螺母2″的内螺纹一头为左旋,另一头为右旋。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中间支撑2中的支架1″是在一块底板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块虎口形侧板、在底板的中间均布2~4根左旋(或右旋)丝杆形成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所用的中间支撑2中的顶头3″是在一根圆柱形基体上对应于支架1″均布2~4根右旋(或左旋)丝杆形成的。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吊挂重物的挂钩3是U形的,其两端分别设有钩住拉筋4的弯钩。
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实施完毕后把中间支撑2固定在桥吊主梁7的下面,以防桥吊运行时中间支撑2松动位移。
本发明的优点是利用拉筋的拉力和中间支撑的上撑力的联合作用迫使桥吊主梁上拱的,因此不仅施工简便,操作省力,而且张拉力可以在施工中直接得出。另外,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吸收了已知张拉法中每根拉筋单独固定,分别初步张紧之优点,因此所述的拉筋无论是使用螺纹钢,还是使钢绞线都无需制定苛刻的下料长度偏差。
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的实施方法示意图。图中标号1-张拉支座,2-中间支撑,3-挂钩,4-拉筋,5-手拉葫芦,6-重物,7-桥吊主梁。
图2为图1中反映中间支撑2的局部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面图。图中展示了图1中中间支撑2的结构。图中标号1″-支架,2″-调节螺母,3″-顶头,其它标号与图1相同。
图4为图1中挂钩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采用钢绞线作本发明的技术解决方案中拉筋的安装方法示意图。图中标号1′-穿孔轴,2′-不可调式楔形UT形耐张线夹,3′-可调式楔形UT形耐张线夹,4′-张拉支座,5′-拉筋(钢绞线),6′-定滑轮,7′定滑轮轴。
图6为图5的仰视图。
实施例本实施例为修复一种起重量10吨,跨度为16.5米,主梁下挠14毫米的桥吊的技术解决方案。
本实施例的技术解决方案主要分下述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材料准备和设备制作。这一阶段按下述四个步骤进行。
一、制作张拉支座和拉筋。如果采用螺纹钢作拉筋可按公知的技术选材制作。如果采用钢绞线作拉筋参照图5和6选材、制作设备。参照图5和6,准备长28米φ13mm钢绞线8根,与φ13mm钢绞线相应的可调式楔形UT形耐张线夹8只,不可调式楔形UT形耐张线夹8只。再参照图5和6按公知的技术选材并制作张拉支座4′、穿孔轴1′和定滑轮6′及定滑轮轴7′。最后参照图5和6所示的方法安装。
二、制作中间支撑。参照图3选用厚8mm的A3钢板按公知的方法焊接支架1″的底板以及两侧分别向下延伸的虎口形侧板,再选用φ25mm的45号钢加工两根长200mmT24×3左旋T型丝杆立焊于底板上,并保证两侧板上的虎口与两根丝杆在一条直线上。立焊于底板上的T型丝杆之间距离应根据桥吊主梁的宽度适地选择,本实施例中这两根T型丝杆的距离为280mm。参照图3选用φ40mm的45号圆钢作顶头3″的基体,再选用φ25mm的45号圆钢加工两根T24×3右旋T型丝杆,并将其焊在顶头3″的基体上。参照图3调节螺母2″的材料选用φ40mm的A3钢。调节螺母2″的一头加工T24×3T型左旋内螺纹,另一头加工T24×3T型右旋内螺纹;调节螺母2″上钻两只相互垂直的φ18mm的通孔作扳拧调节之用。上述零部件加工好后,按图3所示的方法组装,一只中间支撑即告成功。由于一般桥吊有两根主梁,因此上述中间支撑必须加工两套。
三、制作挂钩。参照图4,挂钩选用φ22mmA3钢按公知的方法弯制。
四、准备施工工具。2吨手拉葫芦3台,14千瓦手弧焊机2台,吊挂重物3吨。此外还要准备吊挂重物用的钢丝绳以及扳手、卷尺、脚手架的材料等。
第二阶段是修复施工。这一阶段的工艺程序及步骤如下一、施工前先将桥吊停放在不妨碍车间生产流程的合适位置上,将小车开到驾驶室对面的一端,再切断电源,卡挡住大车的行走,保证一段安全施工距离的轨道。
二、搭设操作脚手架,或者使用装拆方便的活动操作平台。
三、参照图1在桥吊主梁两端预先决定的适当位置上焊装张拉支座1。
四、安放拉筋,用手拉葫芦初步拉紧,再旋拧端部调整螺栓(若采用钢绞线作拉筋可旋拧可调式楔形UT形耐张线夹上的U形螺栓上的螺帽),达到初步张紧。
五、参照图1在每根拉筋4的中间位置吊挂重物6,使拉筋4中间下沉,一面增加重物的重量,一面测量主梁的上拱度达到 1/3000 的质量要求。
六、参照图1和3,在拉筋4上吊挂重物6的位置上安放中间支撑2,通过扳拧中间支撑2上的调节螺母2″调整中间支撑2的伸长量,使顶头3″顶紧拉筋4,支架1″撑紧桥吊主梁7。再卸去吊挂重物6,检查主梁7的上拱值,若达不到 1/2000 的上拱度,可扳拧调节螺母2″增加中间支撑2的伸长量。待主梁7的上拱度达到 1/2000 的最终值后将中间支撑2的底板用焊机点固于桥吊主梁7上,同时将各连接件作必要的点固,以防在使用桥吊过程中松动。
七、拆卸脚手架,收拾施工现场,最后作负荷试验。
权利要求
1.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先按已知的张拉法在桥吊主梁下面设置好张拉支座1和拉筋4,并将拉筋4初步张紧,其特征在于再在拉筋4的中间位置吊挂重物6,然后在拉筋4和桥吊主梁7之间设置中间支撑2,并卸去重物6。
2.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主要由张拉支座1、拉筋4构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中间支撑2和挂钩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中间支撑2的撑顶长度是可调的。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中间支撑2主要是由一只支架1″、2~4只调节螺母2″和一根顶头3″构成的。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螺母2″的内螺纹一头为左旋,另一头为右旋。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支架1″是在一块底板的两侧分别向下延伸一块虎口形侧板,在底板的中间均布2~4根左旋(或右旋)丝杆形成的。
7.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顶头3″是在一圆柱形基体上对应于支架1″均布2~4根右旋(或左旋)丝杆形成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挂钩3是U形的。
9.根据权利要求2或8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设备,其特征在于U形挂钩3的两端分别设有钩住拉筋4的弯钩。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完毕后把中间支撑2固定在桥吊主梁7的下面。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一种修复桥吊主梁下挠的方法和设备,属于起重机械修理方法和设备领域。本发明是按公知的张拉法在桥吊主梁下面设置好张拉支座和拉筋,其特征之处是把已知重量的重物吊于拉筋上,然后把中间支撑置于桥吊主梁和拉筋之间,再卸去重物,利用拉筋的回弹力上撑桥吊主梁,在拉筋的拉力和中间支撑的上撑力的联合作用下迫使主梁上拱。本发明具有施工简便、操作省力、强拉力易测的优点。
文档编号B66C6/00GK1067419SQ91105350
公开日1992年12月30日 申请日期1991年8月1日 优先权日1991年8月1日
发明者刘培纯, 夏继生 申请人:刘培纯, 夏继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