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入门的关闭方法及门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016411阅读:39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电梯入门的关闭方法及门联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梯电梯入门的关闭方法及一种门联接器。
在设置有自动门的电梯中,轿厢门和电梯入门之间的联接通常采用一门联接器来实现,该门联接器安装在轿厢门上,并借助于其夹持元件与安装在电梯入门上的对应物接合。门联接器和对应物相互安装成当电梯轿厢移过电梯入门时,电梯入门上的对应物经过门联接器夹持元件之间。当轿厢处于某一平台并且轿厢门移动时,门联接器与对应物接合。这样,当轿厢门借助于和轿厢门连接的动力装置移动时,电梯入门也移动。通常,夹持元件是金属叶片,金属叶片从门联接器朝电梯入门伸出,并形成一朝电梯入门敞开的垂直槽。所采用的对应物通常由安装在电梯入门上的滚轮组成,滚轮从门朝电梯井伸出,滚轮的轴设置在垂直于门平面的位置。在门关闭过程中,门联接器的双重作用有时会发生问题。该双重作用是,门联接器应当可靠地将电梯入门移动到其关闭运动的端点,另一方面,在电梯轿厢开始移动之前,门联接器还应当松开电梯入门。恰当方便地完成这两种功能的要求导致方案复杂化和费用增高,此外,还对完成整个电梯系统的运输功能,特别是运输能力带来限制。
关于自动电梯门的关闭,一个特别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充分关闭电梯入门。例如,电梯井中所产生的空气流会妨碍电梯入门的正常关闭。在实际中为了确保所述门正常关闭,可以利用例如所谓的关闭重(closing weight),该关闭重借助于绳索将门拉到关闭位置,或者利用一个单独的马达或者其它作用在电梯入门上的装置。但是,采用这种方案会带来噪音,且占据空间大、费用昂贵,还需要另外的维修。采用这些方案,也很容易导致门的关闭时间增长,这会直接对电梯的运输能力产生消极作用。
因此,为了解决前述电梯入门关闭中所存在的问题,并改进轿厢门和电梯入门之间的联接,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关闭电梯电梯入门的方法和门联接器。在本发明关闭电梯电梯入门的方法中,电梯入门借助于门联接器与轿厢门相连,轿厢门借助于与其配装的驱动装置移动,在关闭运动的初始阶段,轿厢门和电梯入门同速运动,在关闭运动的最后阶段,电梯入门快于轿厢门运动。本发明连接在轿厢门上的门联接器包括有夹持元件,该夹持元件用于在电梯停在某一平台的情况下与装在电梯入门上的配对物接合,为了在轿厢门的运动方向移动夹持元件,门联接器具有用于传递由轿厢门的运动而产生的控制力的元件以及通过由轿厢门的运动所产生的控制力来驱动的传动机构。
本发明的优点如下--本发明可确保轿厢门和电梯入门之间的可靠联接和这些门的完全关闭。
--克服了例如产生卡嗒声和噪音等的不充分或不成功的联接、门操作过程中断、门的卡死等缺点。
--加速了门关闭和锁定的全过程,这样改善了电梯系统的整体运行性能。
--在电梯入门的打开和关闭运动过程中,门联接器叶片保持关闭,将电梯入门夹住,结果,电梯入门能够准确地移动。
--当电梯门打开时,轿厢门和电梯入门的门板之间以及轿厢门和电梯入门的门边框之间很容易对准,从而使其外观良好。
--本发明可用于侧开式和中心开式自动电梯门。
--门联接器很容易在门联接器叶片和安装在电梯入门上的滚轮之间形成较大的间隙,这种较大的间隙允许使用例如电梯轿厢的软弹簧悬挂方式,其优点在于运行舒适。这种大间隙还允许安装电梯入门时有较大偏差。
--本发明的门联接器结构简单、易于维修、制造和安装费用低。
下面,参照附图并借助几个实施例对本发明加以描述。其中

图1~4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门关闭运动的不同阶段的示意图;图5~7是表示应用本发明的门关闭运动的不同阶段中本发明的门联接器的示意图;图8为详细表示本发明门联接器的视图;图9为表示本发明另一门联接器的视图;图10为表示本发明第三门联接器的视图;图11表示从门的侧面看到的电梯轿厢。
图1~4表示应用本发明的中心开式门的关闭运动的不同阶段。图中示出了电梯入门的门板3、4及轿厢门板1、2,以及构成装在轿厢门上的门联接器夹持元件的叶片5、6及装在电梯入门上的滚轮7、8,滚轮7、8用作门联接器的配对物,并且当叶片关闭时与叶片接合。另外,图1~4的每幅图都示出了轿厢门和电梯入门的门槛线9、10及门中心线11。
图1中,电梯入门与轿厢门都完全打开,电梯入门门板3、4与对面的轿厢门门板1、2相互对准。最好是,电梯入门门板3、4和轿厢门门板1、2都与电梯入门边框40轿厢门开口边缘41对准。各门板1、2、3、4的边缘与门开口的边缘40、41对准形成关于电梯的良好印象。门联接器叶片5、6夹持住滚轮7、8。当门机构开始关闭轿厢门时,在门联接器的作用下,电梯入门的关闭运动也开始启动。
图2中,各门向其关闭位置移动,并且到达电梯入门的关闭运动相对轿厢门的关闭运动作加速运动的那一位置。该位置距门板完全关闭位置的距离为L。距离L最好约为100mm,这一距离足以使电梯入门超前于轿厢门,而无需为此目的提供需要较之一般情况更强结构的门机构或其它部件的动力。换言之,直到这一位置为止,电梯入门门板3、4一直与轿厢门门板1、2同步运动,而从这一位置开始,电梯入门门板开始超前轿厢门门板运行。
图3中,两个电梯入门门板相遇。而轿厢门门板1、2还在移动。当电梯入门到达关闭位置时,轿厢门板1、2距完全关闭位置的距离为1。在该阶段电梯入门比轿厢门的超前量1最好约为20mm,一方面,该距离1足够长,能确保电梯入门关闭,另一方面该距离1足够短,可通过门联接器的操作或位置的变化得以实现。通过门联接器,轿厢门门板的运动使电梯入门门板3、4紧密靠压而关闭,这样,保证了电梯入门被关闭。结果,在轿厢门关闭之前,电梯入门已完全闭合,而不需要其它手段使电梯入门关闭,因为那样的结果只能是浪费时间。
图4中,轿厢门门板1、2相遇而轿厢门完全关闭。门联接器叶片5、6已松开滚轮7、8,电梯轿厢准备离开。叶片5、6的松开动作在图3所示的位置就已经开始。
图5~7示出了关闭运动不同阶段的门联接器。图8详细地示出了门联接器的组成。图5中的门联接器位置对应于图2所示的场合;图6所示的门联接器的位置对应于图3所示的场合;而图7所示的门联接器的位置对应于图4所示的场合。在图1所描述的场合,除滚轮25到达斜道28外,门联接器的位置与图6所示的位置相同。图5~7也示出了用作门联接器配对物的滚轮7、8。当叶片压靠滚轮和再松开滚轮时,滚轮7、8彼此间或相对于电梯入门所产生的水平移动也能驱动电梯入门的锁定。当滚轮7、8被压在叶片5、6之间时,电梯入门的锁定被打开。当在电梯入门关闭后(图7)叶片5、6移开时,滚轮7、8也移开。当电梯轿厢在其路径上通过电梯入门时,滚轮7、8和叶片5、6之间有足够的间隙以保证滚轮与叶片不相接触。
图5~7示出了过程的一系列连续步骤,上部导轨27对在其上运动的滚轮25的导向作用通过杆23、24转换成前侧和后侧门联接器叶片6和5相对于门联接器12的支架13的移动。在对应于轿厢门关闭运动最后阶段的部分中,导轨27具有朝上弯曲的斜道28。图5中,滚轮25到达导轨27的斜道28处。在图5的场合下,电梯入门的加速即将开始。在图6中,滚轮25已沿着斜道28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当滚轮25向上移动时,它带动杆23、24转动,从而使叶片5、6下降。叶片的向下移动使用于将叶片5、6支撑在构成门联接器支架的基板13上的连杆14、15、16转动,结果,叶片5、6相对于基板沿着门关闭方向移动。在这一阶段,锁杆30仍阻止叶片分开。由于基板13装接在轿厢门上而叶片5、6通过滚轮7、8与电梯入门耦连,这样,叶片5、6相对于基板13沿着关闭方向上的移动导致电梯入门超前轿厢门移动。图7中,电梯入门与轿厢门均关闭。门联接器叶片5、6已松开滚轮7、8,电梯轿厢可以离开。叶片5、6的打开运动是通过松开叶片彼此间的相对运动并使叶片5相对叶片6向下移动来实现的,这样,把叶片5连接到叶片6上的连杆17、18转动,由此叶片5进一步远离叶片6。叶片仅在电梯入门闭合后才开始移开。
图8表示门联接器12在电梯门已到达中心线11及门联接器叶片5、6已经打开时的情况,中心线11是门关闭运动的终点。参照图8详细地描述门联接器的结构和操作。在该图中处在打开位置的门联接器叶片5、6设置在构成门联接器支架的基板13上,在门关闭方向的前侧叶片(图中右手侧叶片)6借助于连杆14、15、16通过其平行于基板13的部分6a联接到门联接器的基板上,而在门关闭方向的后侧叶片5借助于另外的连杆17、18通过其平行于基板的部分5a连接到平行于基板的前侧叶片的部分6a上。用螺钉或其它装置通过门联接器的支架13将门联接器12安装到轿厢门的支撑板20上。也可以利用适当的固定元件21将门联接器安装到轿厢门的门板上,在这种情况下,门联接器12的支架13、支撑板20和轿厢门构成没有任何单独加固件的相当刚性的结构。前侧叶片借助于各第一连杆14、15、16悬挂在支架13上。每一连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点14a、15a、16a可在支架13上枢转,而每一连杆的第二端借助于连接点14b、15b、16b可在平行于支架的前侧叶片6的部分6a上枢转。每一第一连杆中,第一支枢14a、15a、16a和第二支枢14b、15b、16b之间的距离是相同的。当门联接器的叶片5、6之间的间隙打开或闭合时,随着前侧叶片相对于支架13移动,第一连杆14、15、16转动时互相保持平行。因此,与电梯入门的滚轮8接合的前侧叶片的部分6b总是保持在大体垂直的方位。
后侧叶片5通过各第二连杆17、18悬挂在前侧叶片6上。每一连杆的第一端通过连接点17a、18a可在前叶片6上枢转,类似地,第二端通过连接点17b、18b可在后侧叶片5的平行于门联接器支架的部分5a上枢转。每一第二连杆17、18中,第一支枢17a、18a和第二支枢17b、18b之间的距离是相等的。当门联接器叶片5、6间的间隙打开或关闭时,随着后侧叶片相对前侧叶片移动,各第二连杆转动时互相保持平行。因此,与电梯入门上的滚轮7接合的后侧叶片的部分5b总是保持在大体垂直的方位。后侧叶片5上设有一凸耳22,杆23的第二端通过一枢轴23b连接到凸耳22上。枢轴23a位于杆23的第一端,通过该枢轴23a将杆连接到摇臂24的第二端24b上。杆23通过凸耳22将摇臂24的运动传递给后侧叶片。一滚轮25通过轴承安装在摇臂的第一端24a上。在摇臂24的第一端24a和第二端24b之间,摇臂24由装在基板13上的枢轴26支撑着或相对于该基板不可移动地安装着。当门联接器12与轿厢门一起移动时,滚轮25沿着其上方的导轨27移动,导轨27设置在用来悬挂轿厢门的顶部支承梁上。在对应于轿厢门关闭运动最后阶段的部分上,导轨27配有向上弯曲的斜道28。图中,门关闭运动的方向用导轨27下方的箭头表示。在滚轮25因某种原因,例如因故障而不能沿着上部斜道28运动的情况下,在顶梁上还设置有一下部斜道29,这样,在关闭运动端部,该斜道29与滚轮25相遇,迫使滚轮上升,从而使摇臂24产生运动。
在关闭和打开运动期间,借助于锁杆30使门联接器叶片5、6之间的间隙保持闭合使叶片5、6靠在它们之间的电梯入门滚轮7、8上。锁杆30通过连接点31可转动地安装在前侧叶片6上。当各叶片处于其关闭位置时,锁杆30用其爪32牢固卡住挡块33。挡块33还用于限制后侧叶片5的打开运动。当叶片5处于它的完全打开位置时,挡块33靠在限制后侧叶片打开的运动止挡缓冲器34上。叶片5的关闭运动受限制后侧叶片5的关闭运动的止挡缓冲器39的限制,连杆18在后侧叶片关闭运动的端点与止挡缓冲器39相遇。当门到达关闭位置时,前侧叶片6的运动由安装在基板上的挡块35停止,此时,挡块35与装设在锁杆上的缓冲器36相遇。锁杆30开始转动,使锁杆的爪32松开挡块33。弹簧37将后侧叶片5拉到其打开位置。弹簧37的第一端连在锁杆的第三臂上,其第二端连在后侧叶片5上,爪32安装在锁杆的第二臂上,而缓冲器36安装在锁杆的第一臂上,在门的打开位置,弹簧使锁杆30处在爪能够与挡块33接合的位置。锁杆30的与挡块33接合的位置是杆30顺时针方向操作过程的末端位置。挡块35再将锁杆压到另一末端或相对末端位置。除了在门关闭运动的末端将后侧叶片5拉到其打开位置及当门打开时保持爪32卡在挡块33上之外,弹簧37还在门关闭时将一定的力作用在门上,以帮助保持门处于关闭位置。弹簧37的一端连在后侧叶片5上,其另一端连在锁杆30上,从而弹簧将锁杆拉向与挡块33接合的位置,并将叶片5拉向其打开位置。在图8中,前侧叶片6切掉了一部分,以表示驱动弹簧38的第一端,弹簧38的第一端连在基板13上,其另一端连在前侧叶片6上,从而该弹簧在门的关闭方向牵拉前侧叶片。借助于驱动弹簧38,门联接器叶片5、6在门的关闭方向上相对于门联接器支架13移动,同时,压靠斜道28的滚轮25沿斜道向上移动。这样,门联接器使装接于电梯入门上的滚轮7、8从而电梯入门自身相对于轿厢门在其关闭方向上移动。
门联接器叶片5、6仅在电梯入门关闭之后才打开。通过斜道28的引导,叶片5、6移到锁杆松开对挡块33的卡持而允许叶片打开的位置,利用弹簧37的张力和整个轿厢门在到达完全关闭位置之前还必须移动的剩余距离1对叶片的打开运动进行引导,使叶片打开以松开滚轮。由于打开叶片的距离比较长,长达20mm或更多,因此能使叶片相对离开很远。用这种方式,可很容易地使门联接器叶片和电梯入门上的滚轮之间的间隙达到传统的门联接器的2~3倍。
图9中示出一门联接器112,其中,由沿导轨127运动的滚轮125控制叶片5、6相对于基板113和彼此间的相对运动。在对应于门关闭运动最后阶段的部分上导轨具有一向下弯曲的斜道。导轨设置在轿厢门顶部支撑梁上或轿厢门上方其它合适部位。该导轨相对电梯轿厢不可移动地固定着。滚轮125在导轨127表面上滚动。由斜道产生的滚轮125的垂直运动通过连杆124传递以驱动叶片5、6。
在如图10所示的门联接器212中,在轿厢门顶部支撑梁上采用一种斜道以外的替代方案实现对叶片的控制,满足电梯入门超前轿厢门移动的要求。一配对物251,最好是一滚轮,相对于轿厢门不可移动地安装着,比如装在轿厢门的顶部支撑梁上。门联接器包括连接在叶片5、6上的并在支架213上具有支点的连杆组件224。该连杆组件包括一连接件250,当连接件250随着门的关闭而压靠配对物251时,可以改变连杆组件224的位置。借助于门的移动并通过连杆组件,压靠配对物的连接件使叶片5、6首先在门关闭方向上移动,然后打开。回位弹簧252连接在连杆组件224上,用以阻止压靠配对物251上的连接件250引起的连杆组件的变化,并使连杆组件在返回到变化前的原来位置。
在前述的门联接器方案中,使用斜道的方案与图10中的门联接器相比更可靠、噪音更小。在利用斜道的门联接器方案中,用一个在斜道下方运行的滚轮或其它从动轮的方案优于采用一个在斜道上方运行的滚轮或其它从动轮的方案,因为在前一种方案中,积聚在导轨上的灰尘或脏物不会影响对门联接器运动的控制。尽管图4~8与图9~10的门联接器具有不同的机械构造,但是,很明显,由图4~8所示的门联接器所获得的大多数功能特征和优点也适用于图9~10的门联接器。
图11表示带有顶部支撑梁44的电梯轿厢55,轿厢门的门板1、2利用轿厢门支撑板20悬挂在顶部支撑梁44上。在仅示出其叶片5、6和轮廓的门联接器12安装在左手侧门板的第二支撑板上。图中没有示出门操作机构及将操作动力传递给门的装置。
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本发明的不同实施例并不限于前面的例子,而是在下面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可以作出各种变化。例如,门联接器可以安装在轿厢门的其它地方而不安装在支撑板上。依据本发明的思想,组成门的门板数量并不重要,门是侧开式还是中心开式也不重要。在门打开和关闭时门联接器和门的上述功能沿相反方向发生对本领域人员来说也是显而已见的。
权利要求
1.一种关闭电梯电梯入门(3、4)的方法,在该方法中,电梯入门借助于门联接器(12、112、212)与轿厢门(1、2)相连,且轿厢门借助于与电梯轿厢(55)配装的驱动装置移动,其特征在于,在关闭运动的初始阶段,轿厢门和电梯入门以同一速度运动,在关闭运动的最后阶段,电梯入门(3、4)至少暂时地快于轿厢门(1、2)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关闭运动的初始阶段,轿厢门(1、2)和电梯入门(3、4)并排移动,在关闭运动的最后阶段,电梯入门超前轿厢门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梯入门(3、4)和轿厢门(1、2)都是借助于仅作用在轿厢门上的驱动装置所产生的操作动力而移动的。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相对于轿厢门移动包括在门联接器(12、112、212)中的夹持元件(5、6)使电梯入门(3、4)超前轿厢门(1、2),所述夹持元件的移动是基于轿厢门(1、2)的位置来控制的。
5.一种连接在轿厢门上的门联接器(12、112、212),包括夹持元件(5、6),该夹持元件设计用来在电梯停在某一平台的情况下与装在电梯入门上的配对物(7、8)接合,其特征在于,为了在轿厢门的运动方向上移动夹持元件(5、6),门联接器(12、112、212)具有用于传递由轿厢门的运动而产生的控制力的元件(25、125、250)以及利用由轿厢门的运动而产生的控制力驱动的传动机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门联接器(12、112、212),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控制力的元件(25、125、250)是所述传动机构的一部分,并配装得与包括在顶部支撑梁中的对应元件(27、127、251)相接触。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门联接器(12、112、212),其特征在于,所述门联接器包括一联锁装置(30),用以当电梯入门移动时使夹持元件(5、6)与电梯入门上的滚轮(7、8)保持接合。
8.根据权利要求5~7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控制力的元件是沿导轨(27、127)运动的滚轮(25、125),导轨(27、127)在对应于轿厢门关闭运动的最后阶段的部分上具有一弯曲的斜道。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门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控制力的元件(25)安装成沿着导轨(27)的下表面运动。
10.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门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传递控制力的元件是连杆组件(224)中形成杠杆机构的连接件(250),连杆组件(224)作用在夹持元件上,所述连接件(250)设置成在轿厢门关闭运动的最后阶段与配对物(251)接触,配对物(251)最好由一个滚轮组成,并且相对于电梯轿厢不可移动地安装着,例如安装在轿厢门的顶部支撑梁上。
全文摘要
一种关闭电梯电梯入门(3、4)的方法,电梯入门借助于门联接器与轿厢门(1、2)相连,轿厢门借助于与电梯轿厢相连设置的驱动器移动,在关闭运动的最初阶段,轿厢门和电梯入门以同一速度运动,但是,在接近关闭运动的端点,电梯入门(3、4)比轿厢门(1、2)更快速移动。根据由轿厢门运动所产生的控制,门联接器的连接元件(5、6)沿着轿厢门的移动方向移动。
文档编号B66B13/12GK1154339SQ96122060
公开日1997年7月16日 申请日期1996年9月13日 优先权日1995年9月13日
发明者罗伯特·奥伯莱特纳 申请人:科恩股份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