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层叠体及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制作方法_5

文档序号:8536314阅读:来源:国知局
面形成有粘合层18的透明面材,但并不限定于此。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中, 例如,作为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也可以使用在双面形成有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0181] 图10是显示在双面形成有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的剖视图。
[0182]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例如被用于将显示面板等的被贴合物以其显示面朝向 外侧的方式贴合于店铺的橱窗、办公室的壁面玻璃等的用途。
[0183]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如图10所示,具备:保护板120、遮光印刷部130、形成于 保护板120的下面120a的第一粘合层140、形成于保护板120的上面120b的第二粘合层 150、粘贴于第一粘合层140的表面的第一保护膜160、和粘贴于第二粘合层150的表面的第 二保护膜170。
[0184] 保护板120和遮光印刷部130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保护板10相同。第一保 护膜160和第二保护膜170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保护膜16相同。
[0185] 第一粘合层140是用于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贴合于例如橱窗等的透明支承 体的粘合层。第一粘合层140的形成材料可以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层18相同。
[0186] 第二粘合层150是用于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贴合于例如显示面板等的被贴 合物的粘合层。第二粘合层150的形成材料可以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的粘合层18相同。
[0187] 第一粘合层140的形成材料与第二粘合层150的形成材料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0188] 以下,对使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时的本实施方式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 说明。
[0189] 图11 (A)、⑶是为了对使用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进行说 明的剖视图。图11(A)、(B)中,例如X轴方向是铅垂方向。图11(A)、(B)中,省略了遮光印 刷部130、第一粘合层140和第二粘合层150的图示。
[0190] 首先,如图Il(A)所示,将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00中的第一保护膜160和第二保 护膜170剥离,得到保护膜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准备 工序)。另外,以下的说明中,将保护膜被剥离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简称为带粘合 层的透明面材110。
[0191] 接着,在大气压气氛下,将被贴合物18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透明支承体 300依次层叠(层叠工序)。虽然省略了图示,但被贴合物180通过第二粘合层150与保护 板120层叠,透明支承体300通过第一粘合层140与保护板120层叠。对于层叠方法没有 特别限定。
[0192] 被贴合物180是例如显示面板等的显示装置,透明支承体300是例如橱窗等。
[0193] 接着,以覆盖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被贴合物180的方式在透明支承体300 上设置于减压装置200。
[0194] 减压装置200具备主体部210和真空泵250。
[0195] 主体部210是具备侧板部220和顶板部230的箱状构件。侧板部220的透明支承 体300侧(-Z侧)的端部通过密封构件与透明支承体300接触。通过主体部210和透明支 承体300形成密闭空间240。
[0196] 主体部210按照密闭空间240在减压时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这 是因为:如果按照密闭空间240在减压时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则透明支承 体300由于减压而变形,有可能发生破损。作为以顶板部230发生变形的方式进行设计的 方法,可以调整主体部210的形成材料的刚性,也可以调整顶板部230的板厚。
[0197] 真空泵250通过排气管与主体部210的侧板部220连接。
[0198] 通过真空泵250吸引密闭空间240内的空气,使密闭空间240内变为比大气压小 的减压气氛(减压工序)。减压气氛的压力与上述说明的实施方式相同,例如是IOPa~ IOOPa0
[0199] 如果密闭空间240内被减压,则如图11 (B)所示,顶板部230以朝主体部210的内 侦U(-Z侧)凹陷的方式变形,顶板部的俯视(XY面视图)中央与被贴合物180接触。此外, 如果被贴合物180与顶板部230的距离Wl大,则顶板部230变形量增大,并且透明支承体 300也有可能变形,从而减压装置200和透明支承体300有可能破损。因此,被贴合物180 与顶板部230的距离Wl较好是在顶板部230朝内侧(-Z侧)凹陷而变形时,狭长地设计为 与被贴合物180接触的程度。
[0200] 将密闭空间240内在减压气氛下保持例如0. 5分钟~5分钟后,通过未图示的泄 气阀,使外部的空气流入密闭空间240内,使密闭空间240内恢复至大气压气氛(向大气压 开放的工序)。
[0201] 通过以上工序,得到透明支承体300、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110和被贴合物180贴 合后的层叠体。
[0202] 实施例
[0203] 由例1至例13制造层叠体,对于各层叠体进行粘接力(N/25mm)和剪切储能模量 (kPa)的测定、以及气泡消失性的评价。
[0204] 另外,以下示出的实施例是一例,但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0205]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
[0206] [保护板]
[0207] 作为保护板,使用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I. 3mm的钠钙玻璃。对于保护板的 表面实施高压水洗清洗和丙酮擦拭。
[0208] [保护膜]
[0209] 作为保护膜,使用长度130mm、宽度130mm、厚度0· 75mm的保护膜(三井化学东塞 罗株式会社(三井化学東七口社)制、匕° 1 7亍外VLH-9)。保护膜以保护膜的粘接面与 支承面材接触的方式使用橡胶辊粘贴在由长度100mm、宽度100mm、厚度3mm的钠钙玻璃构 成的支承面材上。
[0210] [第1树脂组合物]
[0211] 以摩尔比4:5混合分子末端被环氧乙烷改性的2官能的聚丙二醇(根据羟值算出 的数均分子量:4000)和3-异氰酸根合甲基-3, 5, 5-三甲基环己基二异氰酸酯,使其在锡 催化剂的存在下、于70°C反应而得到预聚物。在得到的预聚物中以摩尔比1:2添加丙烯酸 2-羟基乙酯,使其于70°C反应,得到氨基甲酸酯丙烯酸酯低聚物(A-I)(以下记作"低聚物 (A-I) ")。低聚物(A-I)的固化性官能团数为2个,数均分子量约为24000,25°C时的粘度 约为 830Pa · s。
[0212] 将40质量份的低聚物(A-I)、20质量份的2-羟丁基甲基丙烯酸酯(共荣社化学 株式会社(共栄社化学社)制、Light Ester HOB)和40质量份的甲基丙烯酸正十二烷基酯 均匀混合,得到100质量份的树脂混合物。在100质量份的树脂混合物中,按照表1所示的 组成比均匀地溶解0.3质量份的双(2, 4, 6-三甲基苯甲酰基)-苯基氧化膦(光聚合引发 剂,汽巴精华公司(テパ·ス'シΛ7;レテ彳·夕S力;'、社)制,IRGACURE 819)、0.04质量 份的2, 5-二叔丁基氢醌(阻聚剂,东京化成株式会社(東京化成社)制)和正十二烷基硫 醇(链转移剂,花王株式会社制,THI0KALC0L 20),得到基础组合物P-l、P-2、P-3、P-4。基 础组合物P-I~P-4各自的链转移剂的含量不同。
[0213] [表 1]
[0214]
【主权项】
1. 一种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准备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工序,该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具备透明面材、和在所述透 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 在大气压气氛下,在使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的被贴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层叠所述 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的工序; 将层叠后的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所述被贴合物放置在比大气压低的减压气氛 下的工序; 在所述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后,将层叠后的所述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所述被贴 合物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具有光固化性;放 置在所述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之后,还包括对所述粘合层照射光的工序。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放置在所述大气压气氛下 的工序之后的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的粘接力在0. 〇5N/25mm以上、0. 4N/25mm以下。
4. 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的 35°C时的剪切储能模量在500Pa以上、IOOkPa以下。
5. 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被贴合物是 显示装置。
6. -种层叠体,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面材、在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 的粘合层、和夹着所述粘合层而与所述透明面材层叠的被贴合物,所述粘合层和所述透明 面材的粘接力在〇? 〇5N/25mm以上、0? 4N/25mm以下。
7. -种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其特征在于,具备透明面材、和在所述透明面材的至少一 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将所述粘合层贴合于被贴合物时的所述粘合层和所述被贴合物 的粘接力在〇? 〇5N/25mm以上、0? 4N/25mm以下。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简便且容易进行大量制造的层叠体的制造方法。本发明的层叠体的一种制造方法的特征是,包括:准备具备透明面材和在透明面材的至少一方的面上所形成的粘合层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的工序;在大气压气氛下,在使粘合层和被贴合物的被贴合面接触的状态下层叠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的工序;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放置在比大气压低的减压气氛下的工序;在上述减压气氛下保持规定时间后,将层叠后的带粘合层的透明面材和被贴合物放置在大气压气氛下的工序。
【IPC分类】B32B37-12, B32B7-12
【公开号】CN104859273
【申请号】CN201510083433
【发明人】川上玲美, 新山聪
【申请人】旭硝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8月26日
【申请日】2015年2月16日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