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文档序号:78508阅读:125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背景技术
和果胶的铝盐可抑制肠道对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的吸收,可用作心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
目前果胶主要从植物组织中提取,常见的方法有酸法、盐析法、酶法、微波辅助和超声辅助法。陆芽春在其专利(专利号200710168106. 2)中提到用微波辅助提取香蕉皮中果胶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能够提高果胶的得率,但是脱色率较低,且容易破坏果胶的生理活性;刘敏尧在其专利(专利号200610013391. 6)中提到用酶制剂对苹果渣中淀粉类物质进行酶解制取苹果果胶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工艺简单,提高果胶的纯度,但是果胶的得率较低;李浩贤在其专利(200910040946. χ)中提到用超声波辅助提取菠萝皮中果胶的方法,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提高果胶的得率,缩短提取时间,但是由于其提取温度较高,脱色率较差,且容易破坏果胶的纯度和生理活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的从香蕉皮中提取果胶的方法。
本发明包括如下步骤
(1)原料调酸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成渣使用,将其和水按比1:5 30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
(2)表明活性剂增溶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进行搅拌;
(3)超声处理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
(4)酶处理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酶进行酶促萃取;
(5)醇析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进行沉淀;
(6)干燥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品。
为提高香蕉皮的溶解率,进而提高果胶的提取率,上述步骤1)中将香蕉皮洗净晾干后粉碎成10(Γ200目的渣。为尽可能减少杂质,水最好采用蒸溜水。
由于表面活性剂可降低固-液相的界面张力、增加大分子有机物质的溶解渗出能力,因此在提取过程中可缩短浸润时间、提高浸提率。所以本发明在步骤2)中采用表面活性剂进行增溶,前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吐温80 (span-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或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其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5 1%,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的搅拌时间为1(Γ20分钟。
上述步骤3)所述超声处理过程中,超声功率为40(T600W,处理时间为1(Γ 5分钟。
上述步骤4)所述的酶优选选果胶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其添加量为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重量的0. 05、. 1%。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酶后,将料液加温至30-60°C后保温8 15分钟。[0010]上述步骤5)中所用的乙醇的重量浓度为95%,其用量至少为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体积的一倍。
上述步骤6)中的干燥温度为45飞0°C,干燥至如含水量为5%以下。
本发明的优势在于
(1)脱色率高(可达76%以上),果胶结构稳定,不影响果胶的生理活性,且纯度较高由于在整个萃取过程中,不涉及太高的温度,香蕉皮中色素物质不易溶出,且表面活性剂、超声处理、酶促处理有特定的专一作用性,属于柔和萃取。
(2)果胶提取率高达20%左右,节约时间本发明能使香蕉皮果胶能够被充分的提取出来,且作用时间(整个提取反应时间)为30分钟作用。
(3)绿色环保整个萃取过程中克服了传统方法的污染大、资源浪费严重的现象。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1)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至100目,将其和蒸馏水按比1:20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后,用调料液的PH值为1.8 ;
(2)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SDS)后进行搅拌,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8%,加入后的搅拌时间为15分钟;
(3)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超声功率500W,萃取时间为12分钟;
(4)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纤维素酶并加温至45°C后保温10分钟进行酶促萃取,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06% ;
(5)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等体积的加入重量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
(6)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5飞0°C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
P
ΡΠ O
本实施例果胶的提取率为20.沈%。
实施例2
(1)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至100目,将其和蒸馏水按比1:15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后,用调料液的PH值为1.6;
(2)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Q后进行搅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1%,加入后的搅拌时间为15分钟;
(3)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超声功率500W,萃取时间为12分钟;
(4)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果胶酶并加温至50°C后保温8分钟进行酶促萃取,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08% ;
(5)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等体积的加入重量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
(6)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5飞0°C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
P
ΡΠ O[0018]本实施例果胶的提取率为19. 8%。
实施例3
(1)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至200目,将其和蒸馏水按比1:10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后,用调料液的PH值为1.8;
(2)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吐温80(span-80)后进行搅拌,吐温80(span-80)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7%,加入后的搅拌时间为20分钟;
(3)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超声功率500W,萃取时间为15分钟;
(4)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纤维素酶并加温至55°C后保温10分钟进行酶促萃取,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08% ;
(5)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等体积的加入重量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
(6)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5飞0°C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
P
ΡΠ O
本实施例果胶的提取率可达到19. 65%。
实施例4
(1)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至200目,将其和蒸馏水按比1:25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后,用调料液的PH值为1.6;
(2)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后进行搅拌,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8%,加入后的搅拌时间为20分钟;
(3)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超声功率400W,萃取时间为15分钟;
(4)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中性蛋白酶并加温至45°C后保温15分钟进行酶促萃取,纤维素酶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05% ;
(5)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等体积的加入重量浓度为95%的乙醇进行沉淀;
(6)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在45飞0°C的条件下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品。[0022]本实施例果胶的提取率可达到19. 34%。
权利要求
1.一种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调酸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成渣使用,将其和水按比1:5 30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后,用调料液的PH值为1. 5^1. 8 ;(2)表明活性剂增溶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进行搅拌;(3)超声处理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4)酶处理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酶进行酶促萃取;(5)醇析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进行沉淀;(6)干燥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品。
2.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采用盐酸调料液的PH值。
3.根据权利要求
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将香蕉皮洗净晾干后粉碎成100 200目的渣。
4.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所述表面活性剂选自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吐温80 (span-80)、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9)或十二烷基磺酸钠(SDS)。
5.根据权利要求
1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前述表明活性剂的添加量为料液重量的0. 5 1%,加入表面活性剂后的搅拌时间为1(Γ20分钟。
6.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超声处理过程中,超声功率为40(T600W,处理时间为10 15分钟。
7.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所述的酶选自果胶酶、中性蛋白酶、纤维素酶,其添加量为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重量的0. 05、. 1%。
8.根据权利要求
1或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中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酶后,将料液加温至30-60°C后保温8 15分钟。
9.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所用的乙醇的重量浓度95%,其用量至少为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体积的一倍。
10.根据权利要求
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6)中的干燥温度为45飞0°C,干燥至含水量为5%以下。
专利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香蕉皮果胶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原料调酸将香蕉皮洗净晾干,粉碎成渣使用,将其和水按比15~30的重量比配制成料液;(2)表明活性剂增溶在调好酸的料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后进行搅拌;(3)超声处理对经过表明活性剂处理过的料液采用超声辐射进行果胶萃取;(4)酶处理在经过超声处理的料液中添加酶进行酶促萃取;(5)醇析对经过酶处理后的料液进行过滤除渣,所得滤液加入乙醇进行沉淀;(6)干燥将沉淀物放于恒温干燥箱中进行干燥,再经粉碎即制得果胶成品。本发明提取的果胶得率高、脱色效果明显、提取时间短、果胶纯度高且活性稳定,可节省大量的资源,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
文档编号C12S3/02GKCN102382205SQ201110309749
公开日2012年3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0月13日
发明者吴永忠, 岳贤田, 李玉龙, 胡瑾 申请人: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导出引文BiBTeX, EndNote, RefMan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