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喷射装置用喷嘴板的安装构造_4

文档序号:9893324阅读:来源:国知局
材料制的喷嘴板103。该燃料喷射装置101利用未图示的螺线管开闭针阀106,当打开针阀106时,从燃料喷射口 104喷射阀体105内的燃料,从燃料喷射口 104喷射的燃料通过喷嘴板103的喷嘴孔107向外部喷射。此外,喷嘴板103使用PPS、PEEK、POM、PA、PES、PE1、LCP等合成树脂材料喷射成形。
[0119](喷嘴板的安装构造)
[0120]以下,基于图23?图25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
[0121]如图23?图24所示,阀体105从正面侧观察的形状为圆形状,在前端侧形成有用于收纳喷嘴板103的喷嘴板收纳部108,并使收纳于该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喷嘴板103利用阀体105的前端面110(喷嘴板支承部)支承。
[0122]如图23?图24所示,喷嘴板收纳部108沿着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的外周缘(绕阀体105的中心轴111)形成圆筒状,在开口端侧的内周面112形成有止脱突起113 (喷嘴板固定部)。该止脱突起113沿着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内周面112形成为环状,且具有随着从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开口端沿着阀体105的中心轴111朝向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内方而减少内径尺寸的锥形面114。该止脱突起113的锥形面114作为用于将喷嘴板103流畅地压入喷嘴板收纳部108内的导向面而发挥作用。另外,如图24(c)及图25(b)所示,沿着止脱突起113的下面115和阀体105的前端面110之间的中心轴111的方向的尺寸d以比喷嘴板103的喷嘴孔形成部116的板厚尺寸t小,且比弹簧作用部117的板厚尺寸(t 一 h)大的方式设定。
[0123]如图23?图24所示,阀体105的前端面110在沿着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基部部分的内周面112的部分形成有因止脱突起113而挠性变形的喷嘴板103的弹簧作用部117可以进行进一步挠性变形的弹簧作用部避让槽118。该弹簧作用部避让槽118以从阀体105的正面侧观察的形状为圆环形状,且槽宽度尺寸成为比止脱突起113的突起高度(向径方向内方的突出量)L充分大的尺寸的方式形成,并形成因止脱突起113而挠性变形的弹簧作用部117不会与槽底接触的槽深度。
[0124]如图23及图25所示,喷嘴板103是收纳于阀体105的前端侧的喷嘴板收纳部108的板状体,外形尺寸比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内周面112的内径尺寸更大地形成,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与阀体105的前端面110(喷嘴板支承部)抵接。该喷嘴板103具有:形成多个喷嘴孔107的喷嘴孔形成部116、沿着该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外周缘形成的连接板部121、沿着该连接板部121的外周方向以等间隔形成于4个部位的悬臂状的弹簧作用部117。
[0125]如图23及图25所示,喷嘴孔形成部116在将喷嘴板103收纳于阀体105的喷嘴板收纳部108时,以位于与阀体105的燃料喷射口 104相对的位置的方式形成大致圆板形状,且在中央部形成有研钵状(倒圆锥台状)的凹部122。在该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凹部122的底壁123形成有多个喷嘴孔107。喷嘴孔107绕凹部122的中心124(喷嘴板103的中心124)以等间隔形成多个,将从阀体105的燃料喷射口 104喷射的燃料微粒化。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喷嘴孔107在喷嘴孔形成部116以等间隔形成于6个部位,但不限于此,可形成与使用条件等相应的必要的个数。另外,喷嘴孔107不限定于在喷嘴孔形成部116以等间隔形成多个的方式,也可以在喷嘴孔形成部116以不等间距形成多个。
[0126]如图23及图25所示,连接板部121是沿着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外周缘形成环状的喷嘴板103的一部分。该连接板部121以位于相对于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进入高度差尺寸h的位置的方式形成,且与弹簧作用部117的基端部分125相同的壁厚地形成。
[0127]如图23及图25所示,弹簧作用部117具有:从连接板部121向径方向外方延伸的基端部分125、以从该基端部分125沿着连接板部121的周方向的方式延伸的悬臂状部分126、从该悬臂状部分126的前端侧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抵接部分127。而且,该弹簧作用部117将整体比喷嘴孔形成部116更薄壁地形成,使背面128侧位于比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更进入高度差尺寸h的位置。弹簧作用部117的基端部分125的弯曲刚性比悬臂状部分126的弯曲刚性大,与悬臂状部分126相比难以弹性变形。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将抵接部分127向径方向内方(向中心方向)按压时,以基端部分125侧为支点向径方向内侧挠性变形(缩径变形)。另外,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将抵接部分127向图25(b)的下方向(一Z方向)按压时,以基端部分125侧为支点向图25 (b)中的下方向(一Z方向)挠性变形(弹性变形)。另外,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在将喷嘴板103收纳于喷嘴板收纳部108内的情况下,图25(b)中的上面130侧与止脱突起113抵接且向下方向(一Z方向)按压,并且与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内周面112抵接而向径方向内方(向中心)按压。另外,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在径方向外方端的下面侧形成倾斜面131,当该倾斜面131向止脱突起113的锥形面114导向而滑动移动(下降移动)时,使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缩径变形(弹性变形)。另外,在该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和连接板部121之间形成有比喷嘴板收纳部108的止脱突起113的突起高度L更大的尺寸的间隙132。其结果,弹簧作用部117可以以与连接板部121之间的间隙132量进行缩径变形。
[0128]如以上形成的喷嘴板103在压入阀体105的喷嘴板收纳部108时(收纳时),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的倾斜面131沿着喷嘴板收纳部108的止脱突起113的锥形面114导向而滑动移动,并且使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缩径变形(弹性变形),而可以通过喷嘴板收纳部108的止脱突起113的径方向内侧。而且,当喷嘴板103的喷嘴孔形成部116落座于阀体105的前端面110后,并进一步压入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或悬臂状部分126的前端侧)时,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向减少与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的间隙的方向挠性变形(弹性变形),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收纳于止脱突起113和阀体1 5的前端面110之间的空间,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向扩径方向弹性恢复,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通过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的弹性力向喷嘴板收纳部108的内周面112抵接。此时,4个部位的弹簧作用部117的弹性力相等且在中心124相交,因此,使喷嘴板1 3相对于阀体1 5定位(对齐),使喷嘴板1 3的中心124与阀体1 5的中心轴111 一致。另外,此时,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被止脱突起113按压,弹簧作用部117的悬臂状部分126以接近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的方式挠性变形(比高度差尺寸h更小地弹性变形),因此,喷嘴板103的喷嘴孔形成部116通过弹簧作用部117的弹性力向阀体105的前端面110推压,喷嘴板103的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和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紧贴。其结果,从燃料喷射口 104喷射的燃料不会从喷嘴板103的喷嘴孔形成部116和阀体105的前端面110之间泄漏出。
[0129](第九实施方式的效果)
[0130]根据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喷嘴板103仅压入阀体105的喷嘴板收纳部108内,就可固定于阀体105的前端侧。因此,与将金属制的喷嘴板1003焊接固定于金属制的阀体1002的前端的现有例相比(参照图33),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可减少燃料喷射装置101的制造工序,且可降低燃料喷射装置101的制造成本。
[0131]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喷嘴板103收纳于阀体105的喷嘴板收纳部108时,弹簧作用部117在弹性变形的状态下被固定,喷嘴孔形成部116通过弹簧作用部117的弹性力向阀体105的前端面110(喷嘴板支承部)推压。因此,本发明通过弹簧作用部117的弹性变形可吸收喷嘴板103和阀体105的组装误差,并且通过弹簧作用部117的弹性变形可吸收喷嘴板103和阀体105的热膨胀差,能够将喷嘴板103可靠地固定于阀体105的前端侧。
[0132]此外,本实施方式中,弹簧作用部117在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周围以等间隔形成于4个部位,但不限于此,可在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周围以等间隔形成于2个部位以上。另外,弹簧作用部117也可以在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周围以不等间隔形成多个,但需要调整弹簧力(弹性力),以能够使喷嘴板103的中心124与阀体105的中心轴111对齐。
[0133]另外,本实施方式中,在弹簧作用部117的背面128和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的高度差尺寸h较大,且可以将喷嘴板103的弹簧作用部117的抵接部分127自然地压入阀体105的止脱突起113和前端面110之间的情况下,也可以省略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的弹簧作用部避让槽118。
[0134][第十实施方式]
[0135]图26?图28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第十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的图。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中,喷嘴板103的形状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不同,但其它结构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的结构相同,因此,对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相同的结构标注相同的符号,并省略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的安装构造的说明重复的说明。
[0136]本实施方式中,喷嘴板103将弹簧作用部133沿着连接板部121的外周以等间隔形成于3个部位。该弹簧作用部133具有:位于沿连接板部121的周方向分离的位置的一对基端部分134、以过渡的方式与该基端部分134连接的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形成于该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的周方向中央部分的抵接部分136。此外,本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与第九实施方式的喷嘴板103同样,在喷嘴孔形成部116形成有多个喷嘴孔107,在该喷嘴孔形成部116的外周侧形成有连接板部121。
[0137]弹簧作用部133的基端部分134与相邻的其它弹簧作用部133的基端部分134相同,以如下方式形成,即,沿着连接板部121的外周以等间隔形成于3个部位,且从连接板部121向径方向外方突出。
[0138]弹簧作用部133的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位于根据贯通喷嘴板103的表面背面的周方向槽137从连接板部121离开槽宽度尺寸W的位置。该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和连接板部121之间的周方向槽137的槽宽度尺寸W是比止脱突起113 (喷嘴板固定部)的突起高度L充分大的尺寸。而且,该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向径方向内方按压抵接部分136时,进行缩径变形(向径方向内方进行弹性变形),当解除向抵接部分136的推压力时,弹性恢复成最初的形状。另外,该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在利用阀体105的前端面110支承喷嘴孔形成部116的背面120的状态下,当向阀体105的前端面110侧按压抵接部分136时,以接近阀体105的前端面110的方式进行挠性变形(弹性变形),当解除对抵接部分136的推压力时,弹性恢复成最初的形状。另外,该弹簧作用部133的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将推压用突起138在周方向中央部分的上面140(相对于弹簧作用部133的背面141位于相反侧的面)沿着周方向细长地形成,并利用未图示的按压工具按压该推压用突起138,由此,可以利用按压工具仅使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挠性变形,不会利用按压工具使喷嘴孔形成部116变形。
[0139]弹簧作用部133的抵接部分136以从两端固定梁状部分135的周方向中央部分向径方向外方突出的方式形成,在径方向外方端的下面侧形成有倾斜面142。
当前第4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