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0801844阅读:234来源:国知局
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电子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插板及盖板,插板的插接端至少布置CJ19接口以及两个射频接口;该插接端还在CJ19接口与射频接口之间处设置用于盲插时粗定位的定位销,定位销长度方向与插板插接方向同向,定位销为两个且同样沿CJ19接口对称布置;以插板上的相对插接端的另一端为外端,该外端处螺纹配合有与之板面贴合的长方板状的助拔板,助拔板的靠近插板背面的一侧长板边沿插板背面延伸并上翘形成“C”字助拔槽;“C”字助拔槽的槽口朝向与插板插接方向反向布置。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空间布局合理,拆装效率高,具备极高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专利说明】
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雷达电子设备结构设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
【背景技术】
[0002]发射器,是为雷达提供大功率射频信号的无线电装配的统称;它所产生的射频能量能经雷达馈线系统传输到雷达天线并辐射到空间。构成发射器部件的发射组件,一般具有高频、高压、大功率的特点,因此常见以下问题:首先,电磁信号稳定性不足。发射组件内的400W放大器产生的电磁波很容易扩散到盒体内,影响其他模块。同时,多个400W放大器模块产生的电磁波又易于互相干扰。其次,热稳定性差。发射组件内部包含大功率模块,工作时会产生极大热量,目前的散热模块布局性差,导致散热效率很难得到保证。最后,拆装效率低。一方面,由于组件内部组成模块复杂,重量高达30kg,在组件插入机柜时,不但接触面很容易被磨损,长期使用后会造成发射组件定位不精确,进而影响盲配效果。同时,把手结构的组件拔插结构,仅靠两点进行受力,往往导致把手与组件的连接点产生脱离状况,极大的影响了实际拔插作业。另一方面,在故障检修时,必须从机柜中拆卸组件,完成对组件独立维修。由于目前发射组件的装配完全依赖密密麻麻布置的安装螺栓,随之带来繁复的螺栓拆卸组装过程,显然极大的降低了实际的装拆效率。存在于目前发射组件的上述各缺陷,极大的影响了目前航管雷达的实际运行性能,因此亟待改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而实用的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结构的空间布局合理,拆装效率高,具备极高的使用寿命和工作可靠性。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0005]—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至少包括四方板状的插板以及罩设于插板正面的盖板,盖板与插板共同围合形成供电子件安置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的用于与机柜插接口配合的插接端至少布置CJ19接口以及两个射频接口,CJ19接口及射频接口均采用盲配型连接器,CJ19接口位于上述插接端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两个射频接口分置于插接端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沿CJ19接口对称布置;该插接端还在CJ19接口与射频接口之间处设置用于盲插时粗定位的定位销,定位销长度方向与插板插接方向同向,定位销为两个且同样沿CJ19接口对称布置;以插板上的相对插接端的另一端为外端,该外端处螺纹配合有与之板面贴合的长方板状的助拔板,所述助拔板的靠近插板背面的一侧长板边沿插板背面延伸并上翘形成字助拔槽;所述字助拔槽的槽口朝向与插板插接方向反向布置。
[0006]所述带有“C”字助拔槽的助拔板的长度大于插板的外端长度,在插板的上侧与下侧设置便于插板滑入机柜滑轨内的滑槽,滑槽槽长与插板的插接方向同向;助拔板上还设置用于与机柜滑轨的一端部间固接的弹簧螺钉,弹簧螺钉为两组且分置于助拔板的用于配合外端的板体两端部处,弹簧螺钉的安装轴线平行滑槽长度方向且弹簧螺钉的装配端位于滑槽槽口内。
[0007]所述滑槽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助拔板材质为45号钢。
[0008]所述电子件至少包括布置于插板正面的两组并列排布的400W放大器、一组65W功放以及一组13W放大器,在插板背面分别对应上述三者的布置位置而设置有散热翅片;所述散热翅片由多组彼此平行并列布置的散热片构成,各散热片板面垂直插板板面。
[0009]以两组400W放大器的相邻侧为内侧而另一侧为外侧,盖板上向两组400W放大器的内侧及外侧分别延伸布置隔板,各隔板的朝向400W放大器的板面以及盖板的位于两相邻隔板之间的板面处均贴附有至少一层吸波片。
[0010]各电子件间以半柔性射频同轴电缆连接彼此。
[0011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I)、在传统发射组件的基础上,一方面,使用定位销对组件粗定位,以具备盲插功能的射频接口和CJ19接口来实现组件与外部设备的盲配操作,从而完成射频信号便捷输入和输出。而基于CJ19接口而对称布置的射频接口及定位销,也保证了在插拔插接入机柜后的整体组件的均衡受力效果,组件在插入过程中的受力也更为均匀。另一方面,与传统的两点固定的把手结构不同,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异型的助拔板,以与插板间形成面贴合的螺纹固定结构,通过助拔板的“C”状助拔弯角,不但自身强度更大,同时助拔板与插板间的面固定配合显然也适合承受拔插组件时产生的巨大拉扯力;在故障检修时而必须从机柜中拆卸插板时,助拔板的设计使得其维修性和可操作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0013]2)、弹簧螺钉作为便捷化的锁定件,极为适合需快速实现板体与固定件间配合的场合。在本实用新型所用环境中,由于助拔板的与插板外端结合处为板体结构,而机柜滑轨则为固定件,从而通过铆接在助拔板上的弹簧螺钉,即可便捷化的实现助拔板与机柜滑轨的相应端部间的紧固配合。在上述紧固配合完成后,机柜本身与机柜滑轨固定,而助拔板同时又与插板固定,最终插板与机柜间实现了紧密固定。一旦上述各者固定完成,即可使得射频接口及CJ19接口与机柜插口间实现了稳固可靠固定。上述结构间拆装便捷,可维修性强,有利于提升其实际维护及检修效率。
[0014]3)、布置于插板的上侧与下侧的滑槽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以有效降低组件与机柜滑轨的摩擦,提升插板的操作效率。通过在主要散热模块,也即400W放大器、65W功放以及13W放大器处加工散热翅片,可有效减小发射组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散热翅片安装位置应当位于插板背面,一方面避开了结构和线路繁复的插板正面,方便了散热翅片的快速安装;同时,散热翅片独立安装在插板背面,也有利于实现该翅片的独立化和模块化,以利于降低了配合件乃至自身的加工成本,组件的热稳定性可得到有效保证。
[0015]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还具有防组件内部电磁信号干扰的特点。通过分别在隔板和盖板相应位置粘贴吸波材料,也即吸波片,从而在隔板与盖板相应板面共同围拢形成用于放置400W放大器的容纳腔的同时,使得该容纳腔同步具备了防止400W放大器产生的电磁波扩散到盒体内,甚至是放大器之间产生信号干扰的状况。
[0016]5)、相比于一般的电缆结构,半柔射频同轴电缆具有使用频率高、衰减低、驻波小、屏蔽性能好、可靠性高等优点。通过将各输入、输出端口处,甚至是所有电子件间连接布置上述半柔电缆,从而一方面保证了组件传输信号的高可靠性;另一方面,通过将电子件形成利于半柔电缆装配的模块化结构,具体操作时只需要拧合电缆端部与相应模块即可完成拆装操作,无需锡焊线缆,显然有利于提升各模块的独立调试和整体联合调试效率。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插板的正面视图;
[0018]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9]图3为图1结构的立体爆炸图;
[°02°]图4为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5为助拔板沿弹簧螺钉处剖切后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弹簧螺钉相对机柜滑轨的装配立体图;
[0023]图7为助拔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示各标号与本实用新型各部件名称对应关系如下:
[0025]a_650W隔离器b_同轴耦合器c-BITE组件d_稳压块
[0026]e-负载f-分配器g-衰减器h-供电板i_机柜滑轨
[0027]10-插板11-插接端12-外端13-滑槽
[0028]20-CJ19接口 30-射频接口 40-定位销
[0029]50-助拔板字助拔槽52-沉头通孔
[0030]60-弹簧螺钉71-400W放大器72-65W功放73-13W放大器
[0031]80-散热翅片90-盖板91-隔板100-半柔性射频同轴电缆
【具体实施方式】
[0032]为便于理解,此处结合图1-7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及安装流程作以下进一步描述:
[0033]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结构如图1-7所示,包括板体正面安置电子件的插板10,插板10的正面罩设有四方盒状的盖板90以形成安装腔结构。电子件包括一组650W隔离器a、一组65W功放72、两组400W放大器71、一组同轴耦合器b、一组BITE组件c、一组稳压块d、一组负载e、两组分配器f、一组13W放大器73、一组衰减器g以及两组供电板h。按照图1所示模块布局分别用盘头螺钉、弹垫、平垫等将上述各电子件固定在插板10上,各电子件之间使用半柔射频同轴电缆100连接。在半柔射频同轴电缆100之间使用吸盘和捆绑扎带实施捆扎定位。如图5-7所示的,在助拔板50折弯加工形成“C”字助拔槽51后,在插板10的外端12的两端部处铆接弹性螺钉60,以配合机柜滑轨i。利用助拔板50上预设的沉头通孔52,使用沉头螺钉、螺母对穿连接插板和助拔板。
[0034]其中,插板10上的两组供电板h分别为两组400W放大器72供电,依据连线最短原贝1J,可参照图1及图3的连线布置。在插板10的右侧,也即插接端11安装两组射频接口 30以及一组CJ19接口 20。为了组件插入过程中受力均匀,CJ19接口 20居中布置在插接端11的中部处,而两个射频接口 30沿CJ19接口 20对称布置。此外,为了实现组件与外部设备的盲插配合,CJ19接口 20与射频接口 30均采用盲配型连接器,且两个射频接口 30均采用插合紧密程度高的航空L29型号盲配插头,以减小信号畸变。为进一步提升插板10的盲插定位效率和插接稳定性,通过在沿CJ19接口 20对称布置的两根定位销40,各定位销40分别布置在一组射频接口 30与CJ19接口 20之间。
[0035]如图1-3所示的,为提升插板10的滑插效率,在插板10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安装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滑槽13,以降低组件与外部承载面之间的摩擦。再根据65W功放72、400W放大器71、13W放大器73的散热要求,于结构上在插板10的背面对应部位处布置散热翅片80,以针对性地提高组件散热效果。散热翅片80为采用若干散热板并列间隔的布置而成,且每组散热翅片80对应上述三个电子件的其中一个,以在模块上实现一一对应关系。
[0036]如图4所示的,可在3个隔板91的内侧面粘贴吸波材料,如吸波片等。而在盖板90上,400W放大器71正对面的局部区域同样需要粘贴上述吸波材料,以避免两组400W放大器71工作时所引起的彼此间以及对于周边电子件的电磁波信号干扰。
[0037]本实用新型一方面通过针对400W放大器71,采用对应的吸波结构,从而保证了组件在电磁信号上的高工作可靠性。另一方面,散热翅片80的设计,使得大功率模块的工作散热问题得以解决,进而确保了组件工作的热稳定性。此外的,组件大量采用盲配接口,搭配可粗定位的定位销40,并配合结构更为合理和受力承载更高的异型的助拔板50结构,从而使得组件的装配性更高,拆装过程更为便捷方便。构成电子件的插板10上各模块之间,优先选择半柔射频同轴电缆100连接,可视情况执行快速拔插和筒端操作,便于组件的独立调试,维护操作时的便捷性更强。在组件构造上,采用聚四氟乙烯材质的滑槽13,也减小了组件与外部接触面的摩擦,更进一步的保证组件的可装配性。
[0038]综上,本组件的结构设计和结构布局充分地保证了组件信号传输的可靠性、装配的可靠性、组件整体的可维修和便捷调试效果,其结构的空间布局合理,拆装效率高,具备极高的使用寿命,可有效的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市场前景广阔。
【主权项】
1.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至少包括四方板状的插板(10)以及罩设于插板(10)正面的盖板(90),盖板(90)与插板(10)共同围合形成供电子件安置的空腔,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板(10)的用于与机柜插接口配合的插接端(11)至少布置CJ19接口(20)以及两个射频接口(30),CJ19接口(20)及射频接口(30)均采用盲配型连接器,CJ19接口(20)位于上述插接端(I I)的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处,两个射频接口( 30)分置于插接端(1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且沿CJ19接口(20)对称布置;该插接端(11)还在CJ19接口(20)与射频接口(30)之间处设置用于盲插时粗定位的定位销(40),定位销(40)长度方向与插板(10)插接方向同向,定位销(40)为两个且同样沿CJ19接口(20)对称布置;以插板(10)上的相对插接端(11)的另一端为外端(12),该外端(12)处螺纹配合有与之板面贴合的长方板状的助拔板(50),所述助拔板(50)的靠近插板(10)背面的一侧长板边沿插板(10)背面延伸并上翘形成“C”字助拔槽(51);所述“(Γ字助拔槽(51)的槽口朝向与插板(10)插接方向反向布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有“C”字助拔槽(51)的助拔板(50)的长度大于插板(10)的外端(12)长度,在插板(10)的上侧与下侧设置便于插板(10)滑入机柜滑轨内的滑槽(I3),滑槽(I3)槽长与插板(10)的插接方向同向;助拔板(50)上还设置用于与机柜滑轨的一端部间固接的弹簧螺钉(60),弹簧螺钉(60)为两组且分置于助拔板(50)的用于配合外端(12)的板体两端部处,弹簧螺钉(60)的安装轴线平行滑槽(13)长度方向且弹簧螺钉(60)的装配端位于滑槽(13)槽口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槽(13)材质为聚四氟乙烯,助拔板(50)材质为45号钢。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件至少包括布置于插板(10)正面的两组并列排布的400W放大器(71)、一组65W功放(72)以及一组13W放大器(73),在插板(10)背面分别一一对应上述三者的布置位置而设置有散热翅片(80);所述散热翅片(80)由多组彼此平行并列布置的散热片构成,各散热片板面垂直插板板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以两组400W放大器(71)的相邻侧为内侧而另一侧为外侧,盖板(90)上向两组400W放大器(71)的内侧及外侧分别延伸布置隔板(91),各隔板(91)的朝向400W放大器(71)的板面以及盖板(90)的位于两相邻隔板之间的板面处均贴附有至少一层吸波片。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一种航管雷达用发射组件,其特征在于:各电子件间以半柔性射频同轴电缆(100)连接彼此。
【文档编号】G01S7/02GK205484777SQ201620241052
【公开日】2016年8月17日
【申请日】2016年3月24日
【发明人】汤咏, 于龙, 禹清晨, 蒋忠瑜, 张鹏
【申请人】安徽四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