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谷切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781阅读:6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扬谷切碎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扬谷切碎机技术。
现有的扬谷机或切碎机一般均为单一功能的机具,在谷物收获季节,农民需要使用扬谷机来分离谷物中的杂质。平时,扬谷机就闲置下来。为了利用一些青绿植物枝叶养殖畜禽,常采用手工将其切碎来喂养畜禽。对于饲养的畜禽量大的农户,就感到劳动强度高、工作量太大,且速度又慢。有的农户就只有购买了单一功能的青饲料切碎机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农民既要购置扬谷机,又要购置青饲料切碎机,花费就比较大。且扬谷机通常只是收获季节使用,利用率相对低。一般的饲料切碎机的结构较复杂,体积大,造价也较高,不是普通农户经济能力承受得了的。如申请号为“92234479”的“多功能干青饲料切碎机”就是一种饲料切碎机具,其功能主要是饲料的切碎和铡草。结构比较复杂,通过皮带和齿轮两种传动方式来完成动力输送。无疑将增加制造工艺上的难度,也就增加了整机成本。而作为单一功能的谷物与杂质分离的机具,市场上已有出售商品。最简单的扬谷机就是把电机安装在一个支架上,在电机轴上安装一个风扇来实现。由于它们功能的单一,使农户感到不足,而价格的过高,又使经济力量差的农户感到承受不了,虽需要而又不愿出高价购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以一个电机为动力,按使用需要把扬谷风扇和切碎刀架及相应机件安装在电机轴上分别构成扬谷机或青饲料切碎机的扬谷切碎机。
实现上述目的的方案如下扬谷切碎机由电机、扬谷部件、切碎部件及机架构成;机架主要由主框体和安装在主框体后部的支撑脚、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构成,电机支架使电机处于主框体的中部;扬谷部件由风扇叶片及安装叶片用的轴套构成,切碎部件主要由刀架盘和构成切碎工作室的部件构成;关键是刀架盘背面制作有圆形内腔,在内腔中安装有一个用于电机防水散热的防水散热罩,切碎工作室由与主框体形状相同的上部为圆弧框、下部为方形槽框构成的且卡装于主框体内的内框体和卡套于主框体外围的机盖构成。
进一步的方案是刀架盘制成圆盘体,其正面安装刀片,在刀架盘安装在电机轴上后,其背面的圆腔卡套于电机壳体的前半部,且不与电机壳接触。防水散热罩内壁制作有多条排风散热槽。在防水散热罩与电机同步运转的过程中将电机工作时产生的热量沿槽沟方向排出。机盖正面上部开有进料口安装有带警示门的进料斗。
主框体、内框体和机盖均由上部的圆弧框和下部的方形框两部分构成,主框体的方框部分制成上下两端开口的方形腔,构成出料斗;出料斗正面外壁上焊接有与其外壁间形成夹槽的连接条。内框体的方形框部分制作有一个可卡入主框体上的出料斗内的方形槽框;机盖的方形框部分的下沿制作有可插入出料斗外壁与连接条间构成的夹槽内的插接边。
主框体和机盖相互对应的顶部和下部制作有将二者紧固为一体的连接部件。
按照上述方案,即可制作成一个具有扬谷和青饲料切碎两个功能的扬谷切碎机。扬谷时,只需通过风扇的轴套装套在电机轴上,用螺栓和螺帽将风扇紧固好即成为一个扬谷机。平时则把风扇取下,安装上刀架及内框体和机盖以及电机防水散热罩,就成为一个青饲料切碎机。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结构简单、轻便。不论安装成扬谷机还是安装成切碎机,操作简便,能快速组装成机。整机重量只有10余公斤。容易移动,拆装和保管都方便。支撑脚中的后支撑脚与主框体上焊接的U形连接件转动连接,只要松动其固定螺帽,即可调节后支撑脚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整机的倾斜度,便于用户在扬谷时的需要。集扬谷和切碎两种功能为一体,有效地解决了农民在收割谷物时扬场和平时加工青饲料的切碎要求。


图1、作为切碎机使用时的整机外形图;图2、机架结构及电机在主框体上的安装方式示意图;图3、电风扇结构及形状示意图;图4、电机防水散热罩外形及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刀架盘结构及形状示意图;图6、内框体形状及结构示意图;图7、切碎工作室机盖外形图。
以下结合附图,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上述方案进一步说明。
参照
图1、2,本实用新型的机架由主框体19和三根支撑脚12、2构成。主框体上部为圆弧框17,下部为方形腔体,作为出料斗1;其两侧壁上口形成内收的倾斜角;其尺寸的选定以风扇和刀架工作时运行轨迹来确定。在主框体19的后部焊接有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15,电机支架15由三根组成,上两根焊接在圆弧框上部,下端的一根焊接在主框体下部的一根角钢13中心点,再通过螺栓将电机14固装在其支架15上,电机轴头16上制有连接孔。在角钢13两端的下方,用螺钉固接有两根前支撑脚12,在主框体圆弧框17的顶端,焊接有一块开有连接孔的U形连接块18,通过螺栓将后支撑脚2上端紧固在U形口内,如要调节机架的倾斜度,则松开该螺栓上的螺帽,即可转动后支撑脚2,前后移动该支撑脚来实现。在U形块18的上端焊接一根螺杆9,出料斗正面外壁上横向焊接有一条连接条3,使连接条与出料斗外壁间留有间隙,构成安装机盖的夹槽。用于组装成切碎机时,把主框体19与机盖6紧固为一体,并把内框体压装在主框体19内。
参照图2、3,作为扬谷机使用时,只需将风扇安装在电机轴16上即可。在风扇叶盘的中心处制作有与电机连接的轴套21,轴套侧壁上开有在同一直径上的一对连接孔20,通过螺栓将风扇固接在电机轴上即成一台扬谷机。由于在电机14与主框体19间有充足的通风空间,能满足风扇工作时流动空气的补给,产生足够的风量。
参照图4、5,刀架由刀片26和刀架盘27两部分构成,刀片26呈十字形安装在刀架盘27上。刀架盘中心处制有一个与电机轴头16连接的轴套25;在轴套侧壁上也开有一对连接孔28。便于用螺栓把其与电机14相连接。刀架盘27的背面制作成圆形腔体,用于卡装电机14的防水散热罩24。即刀架盘上圆形腔体的直径要大于电机壳体的直径。参照图4,电机防水散热罩24的直径与刀架盘圆形腔体的直径相等。防水散热罩24内腔中的内壁上,从其底部轴孔23处沿径向和轴向制有多条排风散热槽22。其轴向尺寸应将电机14的前半部封套包围。防水散热罩24底部开有轴孔23用于与电机轴连接。
参照图2、5、6、7,为了使刀架在切碎过程中,物料得到限制集中,即用内框体30和机盖6构成一个切碎机工作室。内框体30和机盖6,除了有框底和盖底之外,外部轮廓与主框体19相似,它们的下端分别制作有与主框体下部出料斗1内腔装接的方形槽框29和插接边32,内框体30卡装于主框体19内,内框体30底部中心开有与电机壳体位置对应的圆孔31,圆孔尺寸以能使刀架盘27卡入为限。机盖6框体尺寸以能将其卡套在主框体19上为度。在机盖6的顶端焊接有带连接孔的连接块7,下部与出料斗连接部分的外壁上焊接一条加强筋4,加强筋下方延伸部分即为插接边32,组装时插于出料斗外壁上的夹槽内。机盖6面壁中部与电机轴16对应处压制有外凸的电机轴头套5,保证电机轴头16不与机盖内壁接触。在机盖6面壁中部开进料口,进料斗11就安装在进料口处。在进料斗11上,与机盖上的进料口连接处安装一扇可转动的警示门10。用于提醒用户不得将手伸入其内,同时防止工作室中切碎的物料由进料口外溅。
参照
图1、2、4、5、6、7,先把内框体30卡装在主框体19内,然后把电机14的防水散热罩24装套在电机轴16上,从内框体30的圆孔31内套于电机14上。并在其与电机轴16接触的连接轴孔23处加防水胶圈。再将刀架盘27装在电机轴16上,并使刀架盘27背面的圆腔卡套在防水散热罩24上。用螺栓将刀架盘与电机轴固定好。最后将机盖6卡套在主框体19上,并使其最下端的插接边32插在主框体下部出料斗1外壁上的夹槽中。让主框体上的螺杆9、从机盖上的连接块7的孔中穿出,用蝶形螺帽8固定牢实即可完成了切碎机的安装。接通电源后,经进料斗11从进料口送入需加工的青饲料,即被旋转的刀片切碎,从下端的出料斗1内腔口落下。
切碎工作室的出料斗1还可以制作成与内框体30下端连接为一体形式。再在主框体19和机盖6下端对应位置焊接上连接件即可,构成一个出料斗制作在内框体上的切碎机。
权利要求1.一种扬谷切碎机,由电机(14)、扬谷部件、切碎部件及机架构成;机架主要由主框体(19)和安装在主框体后部的支撑脚(12、2)、安装电机的电机支架(15)构成,电机支架(15)使电机(14)处于主框体(19)的中部;扬谷部件由风扇叶片及安装叶片用的轴套(21)构成,切碎部件主要由刀架盘(27)和构成切碎工作室的部件构成;其特征在于刀架盘(27)背面制作有圆形内腔,在内腔中安装有一个用于电机(14)防水散热的防水散热罩(24),切碎工作室由与主框体(19)形状相同的上部为圆弧框(17)、下部为方形槽框(29)构成的且卡装于主框体(19)内的内框体(30)和卡套于主框体(19)外围的机盖(6)构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谷切碎机,其特征在于刀架盘(27)安装在电机轴(16)上后,其背面的圆腔卡套于电机(14)壳体的前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谷切碎机,其特征在于防水散热罩(24)内壁制作有多条排风散热槽(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谷切碎裂机,其特征在于机盖(6)正面上部开有进料口,安装有带警示门(10)的进料斗(11),其下端制作有可插入出料斗(1)外壁上的夹槽内的插接边(3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谷切碎机,其特征在于主框体(19)的方框部分制作成上下两端开口的方形腔,构成出料斗(1);出料斗(1)下面外壁上焊接有与其外壁间形成夹槽的连接条(3)。
6.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扬谷切碎机,其特征在于内框体(30)的方形框部分制作有一个可卡入出料斗内的方形槽框(29)。
专利摘要扬谷切碎机由电机、扬谷部件、切碎部件及机架构成;扬谷部件直接安装在电机轴上,切碎部件由刀架和工作室构成,关键是刀架盘背面制作有圆形内腔,在内腔中安装有一个用于电机防水散热的防水散热罩,切碎工作室由与主框体形状相同的上部为圆弧框、下部为方形槽框构成的且卡装于主框体内的内框体和卡套于主框体外围的机盖构成。体积小,重量轻,组装方便快速。
文档编号A01F29/02GK2426672SQ00234528
公开日2001年4月18日 申请日期2000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00年2月12日
发明者蒋鸿良 申请人:蒋鸿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