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拔秧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8133阅读:28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拔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业机械,具体是一种拔秧机,用于从育秧田起出秧苗,转到水田插秧。
背景技术
目前从育秧田起出(拔)秧苗由人工完成,劳动强度很大,产生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拔秧机,以解决由人工拔秧存在的劳动强度大,产生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机架、摆动架、铲秧带、过渡板、转送辊、传送带、接秧盘和喷水管及其供水机构,铲秧带有两个支撑辊设置在摆动架的前端,在铲秧带的后面依次设置过渡板、转送辊和传送带,在传送带的后端设置接秧盘支架,在该支架上放置接秧盘;所述的铲秧带的两个支撑辊、过渡板、转送辊、传送带均支撑在所述的摆动架上,该摆动架的后端铰接在机架的后端;在机架上安装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该变速箱的左右两端各设有动力输出轴,分别通传动副与所述的铲秧带的支撑辊、转送辊、传送带传动连接;在机架的下端安装有车轮,在所述的传送带的上侧下面和后部,以及转送辊的前部上方各设有喷水管,各喷水管均与供水机构连接;在机架与摆动架之间设有摆动驱动机构和定位机构。
所述的铲秧带形状如传动皮带,其前边缘为锯齿状;铲秧带的一个支撑辊与所述的变速箱的一个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副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及分别与他们连接其传动轴。
所述的传送带为网状带,在其外侧均匀布置有立爪。
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水箱和液压泵,液压泵的入口与水箱连接,液压泵的出口与所述的各喷水管连接。
所述的接秧盘支架由相对的两个勾形爪构成,每个勾形爪的上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机架的后上部,在销轴上装有使勾形爪下端相互靠近的扭簧,使两个勾形爪之间夹住接秧盘;勾形爪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与一根操作杆连接,通过摆动该操作杆来带动勾形爪向外偏转,使接秧盘下落。
在所述的接秧盘支架的上方装有接秧盘预置架,预置架上部与一支杆连接,该支杆的两端转动支撑在所述的机架之间,在该支杆上连接有引向机架上方的预置架操作杆。
本实用新型由机器完成拔秧的全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分别,造价低,投资少的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转送辊和传送带的传动机构示意图;图3是图1中铲秧带的左视图;图4是图3中铲秧带及其传动机构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5、摆动架7、铲秧带1、过渡板2、转送辊3、传送带4、接秧盘10和喷水管16及其供水机构。铲秧带1有两个支撑辊27设置在一对前后平行设置的摆动架7的前端之间,为横向设置。在铲秧带1的后面依次设置过渡板2、转送辊3和传送带4,在传送带4的后端设置接秧盘支架9,在该支架9上放置接秧盘10。所述的过渡板2额定两端连接在摆动架7之间,转送辊3、传送带4均支撑在摆动架之间,在传送带4的上侧下方设有数个支撑辊23。摆动架7的后端铰接在机架5的后端;在机架5上安装发动机6和变速箱17,在该变速箱17的左右两端各设有动力输出轴,分别通传动副与所述的铲秧带的支撑辊27、转送辊3、传送带4传动连接。在机架5的下端安装有前后车轮8,在所述的传送带4的上侧下面和后部,以及转送辊3的前部上方各设有喷水管16,各喷水管6均与供水机构(未图示)连接。在所述的转送辊3的周面设有径向的抓秧刺。
在机架5与摆动架7之间设有摆动驱动机构(液压缸38)和定位机构(由与摆动架7连接的纵向的连接杆37,在连接杆37上旋入定位螺栓,用于将连接杆37与机架5紧固)。
所述的铲秧带1形状如传动皮带,其前边缘为锯齿状28;铲秧带1的一个支撑辊27与所述的变速箱17的一个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副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29、31及分别与他们连接的传动轴30、32。
所述的传送带4为网状带,在其外侧均匀布置有立爪。
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水箱和液压泵,液压泵的入口与水箱连接,液压泵的出口与所述的各喷水管连接(未图示)。
所述的接秧盘支架9由相对的两个勾形爪构成,每个勾形爪的上部通过销轴33铰接在机架5的后部,在销轴33上装有使勾形爪下端相互靠近的扭簧(未图示),以便使两个勾形爪之间夹住接秧盘10;勾形爪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15与一根操作杆13连接,通过摆动该操作杆13来带动勾形爪向外偏转,使接秧盘10下落。
在所述的接秧盘支架9的上方装有接秧盘预置架11,预置架上部与一横向支杆34连接,该支杆34的两端转动支撑在所述的机架5之间,在该支杆34上连接有引向机架上方的预置架操作杆12。
所述的前车轮8为万向轮,在其支轴35上部设有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24、方向盘杆、齿轮25、齿条26、摆杆36,方向盘杆下端连接齿轮25,齿轮25与齿条26啮合,齿条26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摆杆36的一端铰接,摆杆36的另一端分别与万向轮支轴35的上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在工作时需要外力驱动前行,将摆动架7向下放到一定高度,使铲秧带1可以铲到秧苗。铲秧带1、转送辊3、传送带4在发动机6和变速箱17的带动下转动,铲秧带1横向移动将秧苗铲起并经过过渡板2送至转送辊3,转送辊3转动将秧苗送至传送带4的前端上,由传送带4送至后端落到接秧盘10内。将接秧盘支架9的操作杆13向上掀起,通过传动机构15带动勾形爪向外偏转,使接秧盘10落下。在此之前,在接秧盘预置架11上放置一个空的接秧盘10备用,在上一装满秧苗的接秧盘10落下后,转动预置架操作杆12,使接秧盘预置架11顺时针摆动,将预置在其上的空接秧盘10放置在接秧盘支架9上。
在上述过程中,喷水管16向转送辊3和传送带4前后的秧苗喷水,清洗秧苗上携带的泥土。
权利要求1.一种拔秧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摆动架、铲秧带、过渡板、转送辊、传送带、接秧盘和喷水管及其供水机构,铲秧带有两个支撑辊设置在摆动架的前端,在铲秧带的后面依次设置过渡板、转送辊和传送带,在传送带的后端设置接秧盘支架,在该支架上放置接秧盘;所述的铲秧带的两个支撑辊、过渡板、转送辊、传送带均支撑在所述的摆动架上,该摆动架的后端铰接在机架的后端;在机架上安装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该变速箱的左右两端各设有动力输出轴,分别通传动副与所述的铲秧带的支撑辊、转送辊、传送带传动连接;在机架的下端安装有车轮,在所述的传送带的上侧下面和后部,以及转送辊的前部上方各设有喷水管,各喷水管均与供水机构连接;在机架与摆动架之间设有摆动驱动机构和定位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铲秧带形状如传动皮带,其前边缘为锯齿状;铲秧带的一个支撑辊与所述的变速箱的一个动力输出轴之间的传动副包括一对相互啮合的锥齿轮及分别与他们连接其传动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传送带为网状带,在其外侧均匀布置有立爪。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供水机构包括水箱和液压泵,液压泵的入口与水箱连接,液压泵的出口与所述的各喷水管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接秧盘支架由相对的两个勾形爪构成,每个勾形爪的上部通过销轴铰接在机架的后上部,在销轴上装有使勾形爪下端相互靠近的扭簧,使两个勾形爪之间夹住接秧盘;勾形爪的上端通过传动机构与一根操作杆连接,通过摆动该操作杆来带动勾形爪向外偏转,使接秧盘下落。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接秧盘支架的上方装有接秧盘预置架,预置架上部与一支杆连接,该支杆的两端转动支撑在所述的机架之间,在该支杆上连接有引向机架上方的预置架操作杆。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转送辊周面设有径向的抓秧刺。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拔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车轮为万向轮,在其支轴上部设有转向机构,包括方向盘、方向盘杆、齿轮、齿条、摆杆,方向盘的方向盘杆下端连接齿轮,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的两端分别通过摆杆与万向轮支轴的上部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拔秧机,其铲秧带有两个支撑辊设置在摆动架的前端,在铲秧带的后面依次设置过渡板、转送辊和传送带,在传送带的后端设置接秧盘支架,在该支架上放置接秧盘;铲秧带的两个支撑辊、过渡板、转送辊、传送带均支撑在所述的摆动架上,该摆动架的后端铰接在机架的后端;在机架上安装发动机和变速箱,在该变速箱的左右两端各设有动力输出轴,分别通传动副与铲秧带的支撑辊、转送辊、传送带传动连接;在机架的下端安装有车轮,在所述的传送带的上侧下面和后部,以及转送辊的前部上方各设有喷水管,各喷水管均与供水机构连接。本实用新型由机器完成拔秧的全过程,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结构简单,操作分别,造价低,投资少的优点。
文档编号A01C11/00GK2831735SQ200520129
公开日2006年11月1日 申请日期2005年10月17日 优先权日2005年10月17日
发明者王誉华 申请人:王誉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