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14阅读:69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栽培技术领域用的一种叶面施用复合剂,特别是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
背景技术
化控技术作为一门现代栽培技术,是当前农业科学研究中一个十分活跃的新领域。它不同于传统的栽培技术,是通过生长调节剂来调节作物体内的内源激素水平,从而使作物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抗逆性。近年来,随着对提高大豆单产和改善大豆品质的重视,人们对大豆化控技术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人们应用了多效唑(王化源,1992)、卅烷醇(章迪,1985)、乙烯利(Grabau,1991)、3-(2-吡啶基)丙醇(姚浩然等,1985;王贵等,1998)等,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这些植物生长调节剂或由于残留严重(梁天锡等,1993)、或由于成本太高、操作难于掌握等原因而没能推广。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新的化控产品不断开发出来。如壮丰安是中国农业大学化控室近年研制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小麦上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于运华等,1997);在大豆播前拌种或叶面喷施,可以有效地控制大豆株高,提高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可以显著提高大豆产量(郑殿峰等,1998;许艳丽等,1999)。
研究表明,一些植物激素及调节剂对大豆的品质有重要作用。如在花期喷施ABA、GAs、CTKs,可以提高种子数和花数以及最终产量(Kamal-M等,1995),GAs提高了叶片中的蔗糖和葡萄糖含量,这主要是提高了叶片的碳代谢的速率(Cheikh-N;Brenner-M;1990)。用ABT生根粉浸种或喷施,提高了种子蛋白和脂肪含量,并改变了脂肪酸的组分(韩田夫、马凤鸣等,1994)。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化控6号(中国农业大学化控中心研制)在播种前拌种,初花期和分枝期叶面喷施结果表明,该调节剂可以改善大豆籽粒的品质,籽粒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均提高,其中蛋氨酸明显提高(张明才,2001)。
叶面喷施氮肥、磷肥对大豆油分含量的影响皆不显著,而叶面喷施钾肥和叶面喷施氮磷钾混合肥对大豆油分含量的影响达显著水准。在叶面喷施钾肥实验中,施钼能提高蛋白质含量,降低脂肪含量;40mg/kg的硫供应可以提高油分、剂量加大则含油量降低;严重缺硼土壤供应硼可使油分提高;氮、锌配合使用可以提高大豆含油量,磷、锌配合无效果。此类技术一般提高大豆油分在0.5个百分点之内。
我国大豆含油量比美国大豆低1%左右,这是美国大豆冲击我国大豆的主要原因。大豆的脂肪含量主要受品种的遗传性状控制,同时又受气候、土壤和地理位置的影响。为了提高我国大豆的品质,农业部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大力发展高油大豆,我省目前已经选育出了适宜不同生态区的大豆品种主要有垦农5、垦农18、垦丰9、红丰9、合丰40、合丰41、合丰42、东农163、东农46等,这些品种产量性状表现良好,抗倒伏,抗病性鉴定结果较好,丰产性较好,含油量比较高。但在生产实践中经常出现高油大豆品种含油量下降的情况,于是人们开始研究高油大豆保优栽培技术,发现通过栽培技术提高大豆0.5百分点的含油量十分困难。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大豆栽培技术难以提高大豆含油量的难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该调节剂—肥组合是促进剂配伍的调节剂与中量元素硫的组合,可以提高大豆脂肪含量1.0-1.5个百分点,同时提高大豆产量10%以上,这对提高大豆脂肪含量、增加大豆种植户的经济效益十分有益。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包括下列各组分,6-苄氨基嘌呤(6-BA)1.0克/100m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0.5克/100ml及6%的亚硫酸10克/100ml,余量为水。
上述的还包括0.1N的盐酸40克/100ml、平平加(SA-20)2克/100ml及吐温801克/100ml。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叶面实用复合肥是用两种促进型调节剂和亚硫酸为主要成分制成的乳化剂,剂型稳定性较好,可以稳定保存一年以上。该乳化剂可以提高大豆含油量,并提高大豆产量。其增油效果根据品种和气候的变化而改变。一般是高油大豆品种(脂肪含量>22.5%)增油百分点低于普通品种。干旱年份增油百分点低于雨水充足年份。目前该产品可以促进大豆光合生产的碳水化合物向脂肪的转化,可以提高大豆油量1.0%~1.5%个百分点,这对改善我国大豆生产现状十分有益。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该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包括下列各组分,6-苄氨基嘌呤(6-BA)1.0克/100m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DTA-6)0.5克/100ml及6%的亚硫酸10克/100ml,余量为水。
为了使6-苄氨基嘌呤溶解的更好,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加入0.1N的盐酸40克/100ml。在上述溶液中加入平平加(SA-20)2克/100ml及吐温801克/100ml,使溶液乳化。
该调节剂的制备过程制备要求在反应釜内进行,室温在20℃-30℃下先将0.1N HCl和6-苄氨基嘌呤搅拌溶解后加入亚硫酸搅拌,再加入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搅拌溶解,之后加入平平加SA-20和吐温80用水定容乳化。该产品的使用方法大豆初花期,25-30ml/亩,兑水15公斤,叶面喷施。
按上述技术方案制备的调节剂—肥组合进行实验试验于2004年5月至10月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校部试验田试验地进行,土壤为白浆土,土壤肥力中等,供试品种为垦农4号、绥农14、合丰25和垦农18(高油大豆品种),以上均为亚有限结荚习性,黑龙江省的主栽中熟品种。试验设处理和对照,处理每亩初花期喷施30ml,对水15公斤,对照喷清水15公斤。试验采用随机区组,三次重复,小区面积6×10米,周围设保护行。各处理施肥量和密度一致。5月19日播种,密度为2.2万/亩,人工精量点播。三次中耕,药剂灭草结合一次人工除草。
在大豆成熟期测产按小区测产方法进行,每个处理随机1平方米,脱粒测产,折合亩产量,然后从中任取500克,用近红外品质分析仪测定其干基蛋白质和脂肪含量。
品质和产量结果如表1。
表1 大豆增油调节剂对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表1可以看出,增油调节剂和肥组合可以提高大豆脂肪含量,普通品种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但高油品种垦农18只提高了0.5个百分点。同时增油调节剂和肥组合由于调节了大豆的内源激素系统和补充中量元素,还可以提高大豆产量10%左右。
权利要求
1.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其特征是包括下列各组分,6-苄氨基嘌呤1.0克/100m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0.5克/100ml及6%的亚硫酸10克/100ml,余量为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其特征是还包括0.1N的盐酸40克/100ml、平平加2克/100ml及吐温80 1克/100ml。
全文摘要
一种大豆增油调节剂-肥组合。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现有技术中大豆增油调节剂提高大豆含油量百分点低的难题。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各组分,6-苄氨基嘌呤1.0克/100ml、己酸二乙氨基乙醇酯0.5克/100ml及6%的亚硫酸10克/100ml,余量为水。该调节剂-肥组合是促进剂配伍的调节剂与微量元素和肥组合可以提高大豆产量1.0-1.5个百分点,这对高油大豆保优十分有益。
文档编号C05G3/00GK1806552SQ200610009750
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6年2月27日 优先权日2006年2月27日
发明者张玉先, 杜吉到, 郑殿峰, 冯乃杰, 丁希武, 梁喜龙 申请人: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